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2018-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2018-03)

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命题人:杨启根 审题人:朱庆华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班级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卷上。‎ ‎ 2. 作答时,将单选小题答案对应题号涂于机读卡;将其余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所有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与积累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 ‎?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锈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个字,10件事物,6点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要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炼,从而也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选自阳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让人并不感到“失真”,是因为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 碱蓬草(胡修江)    ‎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乡人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为野生野长。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是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奇。我虽不是伴着碱蓬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默契,它正适合我的细细阅读。暂时的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论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你能炫耀一种坚强么?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么?热情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海边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辉。今天,理想主义的时代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但草却依然在顽强地生长,铅华洗尽,本色如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瓜菜代”的岁月,碱蓬草成为救命草。滩边的渔民村妇采来碱蓬草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红草馍馍,几乎拯救了一整代人。今天,也不会再有人会钟情于它,只有一些都市人,在厌倦了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后,买上一两个碱蓬菜的包子,调节一下已被油腻堵塞的肠胃。碱蓬草依旧鲜红亮丽,依旧春天发芽,秋天枯萎。它能觉出自己地位的变化、曾经的荣辱么?草木无情,多情的只是人类自己,但往往又是自作多情。草依旧是草,就如同人依旧是人。   ‎ 碱蓬草环绕的,是一处处的养虾池,那些赤脚的农民经常从碱蓬草上走过,每一天夕阳坠落的时候,家人送来饭菜,一家人就这样在晚霞的余晖中享受着最平常的幸福。为了看虾,他们晚上经常睡在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屋中,夜风吹送,送来大海的涛声,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丛丛的碱蓬草,一生的匆忙岁月,几世的艰辛劳碌,都融进瞬间的永恒中了。他们说,这里没什么风景。风景就是每天一如既往的生活。   如今,对都市人而言,单纯玲珑的风景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诱惑,粗犷与坦荡反倒吊足了一些人的胃口。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马观花般地浏览“荒凉”,对此,我只想说,向往一种勾人魂魄的旅程的同时,不要玷污了一份朴拙,一份厚重。   对于那丛红草,我也只是一个过客,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忙。该忘掉的就忘掉吧,不能忘怀的,就存在心底,一切随缘,自由地生长吧。‎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以金秋时节,人们登高赏菊,抒发诗情、思念开头,既与下文关于“文人情结”的议论相呼应,又暗示碱蓬草从未被人们所关注。‎ B.碱蓬草的形象是对生命最朴素的诠释,它们在荒凉、寂寞的环境中地生长,展现出坚强、热情的珍贵品质和朴拙而厚重的美。‎ C.作者围绕着碱蓬草组织情思,叙写不同时代人们对待碱蓬草的不同情感态度,并由此延伸到对自然、风景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D.文中将现代都市人与“赤脚的农民”的生活形态作对比,并融入自身的感慨,体现了作者不同于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 ‎5.碱蓬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后文又说很多人因陶渊明而登高赏菊,“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绪”,这是否矛盾?请结会原文简要分析。(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类文本阅读,完成 7~9 题。(11分) ‎ 材料一 ‎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月10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57亿,超过总人口的1/6。‎ ‎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 ‎  ‎ 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年轻人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衡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是“不可能!”(摘自澎湃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7年1-月2日)‎ 材料二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57亿,超过总人口的l/6,并呈现以上图表中几个特点。选自(《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10月20日01版)的三份图表。‎ 材料三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旋涡里。(摘自‎2016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 ‎  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一者,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升高。(摘自光明网《别鼓动年轻人“逃离北上广”》,‎2016年9月10日)‎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材料一侧重探讨人口流动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材料二侧重对报告内容的介绍。‎ B、材料一侧重于介绍学者对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所形成的学术观点,而材料二侧重从客观数据的角度介绍人口流动的特点。‎ C、材料一重点在探讨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材料二重点在说明社会卫生保障方面的现状。‎ D、材料一的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专家方面,材料二的数据主要来自社会调查。‎ ‎8.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人口流动趋势的总体情况相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 B、在数据使用方面,材料一指出截止到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57亿,而材料二还将2015年的情况与2013年做了对比。‎ C、以上几则材料均指出了我国的流动人口基本为青年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对国家经济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D、材料一、二侧重于对流动事实的列举和分析,材料三、四主要是分析了人口流动现状的利与弊,引发我们对当下人口问题的思考。‎ E、材料四中指出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有平等竞争的机制,“逃离北上广”主要也是因为这些机制的渐渐丧失。‎ ‎9.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外地青年选择在北上广谋求发展会遭遇哪些压力或困扰。材料四对鼓动青年离开北上广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积累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 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加资政殿学士。(选编《宋史·梅执礼传》)‎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以未尝识面为慊 慊 :理由 B.内侍张佑董葺太庙 董:督查 C.黼尝置酒其第 第:府邸 D.洎失守,金人质天子 洎:完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词阅读、积累(16分)‎ ‎14. 阅读下首宋诗,完成(1)和(2)题(11分) ‎ 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 争议。‎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空1分,共5分)据要求填写下列诗文:‎ ‎①《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的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②《论语》里曾子针对追求社会人生事业过程中可能将遭受众多的困难挫折而鼓励门人“_____”,对当今的我们仍有积极意义。‎ ‎③屈原在《离骚》里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语言表达和运用 三、语言运用(21分)‎ ‎16.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运用都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多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②谁都知道这位先生玲珑剔透,在生意场真是如鱼得水般,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③20世纪40年代这位犹太艺术家长居上海,他的画作以卡通的形式大致再现了当时这座城市繁华生活的吉光片羽,让人领略到当时“东方巴黎”的风貌。‎ ④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 ⑤这几个大学生初出茅庐、能力不足,但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帮助下,他们牛刀小试,干得还不错。‎ ⑥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完全应该成为国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 A.①④③  B.⑤③② C.①⑥②   D.⑤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决定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修建高墙,其目的是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进而避免美国境内发生大规模骚乱事件。‎ C.“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的宗旨是寻找并推选出身边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 ‎18、下列各句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XX顿首。‎ B.某宴席场合,面对满桌佳肴,主人说:“大家请随意,粗茶淡饭而已!”‎ C.先生大才,承蒙屈就,我们甚感荣幸。‎ D.明天上午十点,鄙人亲临府上,敬请阁下赐教。‎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以德、才、学、识四字来品评、衡量人才的传统。___①__ ,对文人学者的评定,这四个字似乎更是“须臾不可离”。德、才、学、识,说起来似乎并不难懂,很多人以为,那些一流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名家、大家,____②__。道理虽如此,但究其实,四者很难兼顾,且关系相当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而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中,通过对古代大量文学批评人物的具体考察,___③__,给人以启发。‎ ‎20.下列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已经改正①处,请改正另外两处(6分)‎ 人们大概都知道勤奋努力与持之以恒对获得进步与成功的重要性,却都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必然使进步与成功大打折扣。究其根源,势必有内在或外在等因素的影响。竞争激烈、世事难料等因素,必然是外在方面的原因;主体自身过多过严重的懈怠,或者主体在勤奋、坚持的领域行业的天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必定就是影响其进步、成功的内在因素。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并认清自己欠缺的方面,做到古人倡导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能取得进步成功,也就完全能做到少给或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和后悔。这样的体会感悟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①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将勤奋努力与持之以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1)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叹。‎ ‎(3)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4)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5)王安石挥毫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7)如果一个人总爱坐前排,他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有什么样的目标,你就有什么样的成就。‎ ‎ 古今中外,有许多的格言警句,给人以思考、启迪,对以上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三)语文月考答案示例 ‎1.(3分)A(理解有误。原文第一自然段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并不能由此推断出“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就有正确的思维”。)‎ ‎2.(3分)B(考查论据与论点、分论点的关系。关于京剧的那段话不是论证京剧本身的独特性,意在论证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即通过艺术处理,抓住特征,突出本质。)‎ ‎3.(3分)A(考查对观点的正确把握。“更要追求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错,作者的观点是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难以有重大创新。)‎ ‎4.(3分)C(A项“暗示碱蓬草从未被人们所关注”不合原文;B项“有着坚强、热情的珍贵品质”不符合作者对碱蓬草的理解;D项“体现了作者不同于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不合原文,作者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在批判都市人的同时,也承认自己“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旧匆忙”。)‎ ‎5.(5分)①最突出特点:自然。(1分)②生长环境方面,自然地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盐碱地;(2分)③生长过程方面,随季节变化自然地生长、凋萎。(2分) 6.(6分)不矛盾。①陶渊明真挚地热爱秋天,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颂秋咏菊诗;(2分)②很多登高赏菊的人,并不具有陶渊明的情怀,只是在形式上模仿陶渊明;(2分)③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很多人不能真正地欣赏草木的本性,不能很好感悟自然和生命。(2分) ‎ ‎7.D(3分)‎ ‎8.CE(4分)‎ ‎9.(1)客观方面:受以下“大都市陷阱”的困扰: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主观方面:奋斗中的迷茫感。(2分)‎ ‎(2)分歧:材料三更多是从现实生存层面去谈青年们选择在北上广发展所可能遭遇的困境,而材料四则更多从人生是一个体验过程的哲学层面去谈有挑战的生活对人生的意义。(2分)‎ ‎10.D(等到)(3分)‎ ‎11.C(3分)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12.C(3分)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刑杖小黄门,选项不合文意,故C项不正确。‎ ‎13.(1)(5分)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译出大意给3分,“当”“乃”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当”意为“抵”;“乃”意为“竟然”。)‎ ‎(2)(5分)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译出大意给3分,“蒙尘”“致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蒙尘”意为“遭受劫难”,“致死”意为“献出生命”。‎ ‎【参考译文】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把没有和他见过面作为不满意推荐的理由。‎ ‎ 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说: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得,一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善而有所收获就够了。最终也不去拜谒宰相。历任比部员外郎 ,有位宫苑官吏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声称是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诈骗。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在郓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并且请求下诏书加以改变;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迁任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友好,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繁盛的园池妓妾,态度傲慢。梅执礼说:“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今方腊在吴地作恶,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退下后又用诗劝戒他。王黼恼羞成怒。第二年,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梅执礼说:“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仁德。钦宗即位,改任户部尚书。正值战争兴起,而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禁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封识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 金人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说:“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事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七百万户,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敌首愤怒,斥责梅执礼,回答道:“天子遭受垢辱,臣民甘愿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敌首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梅执礼还为他们请命。不久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悬挂首级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当天,天空昏暗,臣民百姓都泣泪愤叹。死时,四十九岁。‎ ‎14(1)A C(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A项2分,C项3分,错误项不得分。)‎ ‎(2).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15、(每空1分,共5分)据要求填写下列诗文:‎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6.C(人言啧啧:表示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错误。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错误。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正确。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正确。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错误。光风霁月,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正确。)(3分)‎ ‎17.B(A“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缺谓语,可改成“在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时”;C“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中途易辙;D“国家公祭日”前可加“设立”。)(3分)‎ ‎18.D(“亲临”是敬辞)(3分)‎ ‎19.①虽然对任何人都可以用这四字评价;②应该是四者兼备的;③揭示了四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20.②认真分析并认清自己欠缺的方面,做到古人倡导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一定就能取得进步成功。③这样的体会感悟不一定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每点3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参照立意,主要可从三大方面选择、思考:(1)①③⑤⑦四句组合,可从应该目光长远、胸襟开阔、目标远大才更有可能取得进步收获、发展辉煌角度立意;(2)③②④组合更倾向于强调应该务实、脚踏实地地生存、发展,切忌盲目、好高骛远;(3)③②⑥组合更倾向于强调确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更有可能取得进步收获,体验真实人生。也可从其他组合角度,得出合理立意,在进行阐释、证明,写成一篇观点鲜明,分析说理恰当充分的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