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政治(江苏专用)一轮课件:专题三 文化传播与
第二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三 文化传播与创新 政治 江苏省专用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① 民族的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② 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思考: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哲学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 提示:由于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而世界文化反映了民族 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因而二者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辩证关系。 考点 清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③ 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 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④ 本民族文化 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⑤ 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 ⑥ 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⑦ 教育 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6.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 日益 显示出文化⑧ 传递、沟通、共享 的强大功能 ,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 手段。 7.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倡导交流互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 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⑨ 国际影响力 ,有利 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① 生机与活力 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 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② 民族文化 的繁荣。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③ 继承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 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体现④ 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 要追求。 思考:文化创新的根基在于文化发展吗? 提示:文化创新的根基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⑤ 社会实践 。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⑥ 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⑦ 博采众长 。 思考: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吗? 提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一 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守旧主义”。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世界性 区 别 决定 因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 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表现 民族文化的个性、独特性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联 系 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知能拓展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①基本态度: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关系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任务 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 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拓展延伸 1.透视文化多样性 原因 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 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 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 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 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是世界的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 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 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 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 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 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文 化只有不断交流、借鉴和融合,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②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又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 (2)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 ③创新文化传播途径,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 化交流。 ④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进行文化交流。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地位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 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 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 一重要途径 意义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 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 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 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 文化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 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 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 时当地的经济、政 治、文化产生极大的 影响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 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 的文化知识。各国之 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 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 注意 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 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4.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 区别 含义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与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表现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传媒大体出现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目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联系 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 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5.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 纵向——同一国家的 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吸收借鉴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 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二 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 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用图表示如下: 特别提醒 ①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即需要从社 会实践、对待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等方面理解文化创新的措施,又要注意解题过程中的针对性,即结合材料具体信息进行解答,不能盲目照搬理论。 ②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其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 指向传统文化;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 借鉴与融合,这是指向外来文化。 ③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 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传统文 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我们不能 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 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 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因此,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 文化的根本否定。 议题1 如何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生活情境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那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 蕴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密码,沟通南北、贯联古今,通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 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8年8月,京津冀等运河沿线八省市共 同举办了“千年韵·万象河”大运河文化之旅主题活动。活动期间,人们通 过活动官方账号了解大运河文化,看直播、刷视频,参与“我的运河故事” 征集评选和大运河知识竞赛。主办方通过全媒体、多形式、多渠道深入 挖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大运河 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向纵深发展。 实践探究 探究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千年韵·万象河”主题活动的文化价值。 知识链接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等。 探究路径 本议题以大运河保护与开发为背景,要求回答“千年韵·万象 河”这一具体主题活动的文化价值,需要认真剖析该活动的作用,包括有利 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保护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加深人们对大运河文化的了解,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对大运河 的保护意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等等。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有利于用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 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议题2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生活情境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 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 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 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 《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 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 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 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 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 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 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探究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知识链接 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 探究路径 本议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综合考查文化传播、文化 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知识。探究问题,需要深刻剖析材料信 息:《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 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国诗词魅力;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分析诗 词的深刻内涵,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以引导人 们向美向善;现场点评,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新媒体互动、多 屏传播等技术手段体现了节目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引起强烈反响表明该节目激发了民众诗词情结、引导 民众广泛参与。将以上信息进行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 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 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 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议题3 扩大教育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活情境 教育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文化交流 的强力支撑。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钥匙。白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汉语,教育部专 门制定了2017年到2020年中国语言学习和教学系统发展战略,以满足白俄 罗斯民众学习汉语和从事汉语教学的需求。目前有近1 000名白俄罗斯青 年在中国留学,有3 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在白俄罗斯高校里深造。 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 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外语言互通,进一步深入推进友好学校教育深 度合作与人文交流,在青少年心中打牢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热爱和平、 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 探究问题 (1)请说明我国以教育为媒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意义。 (2)请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知识链接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创新。 探究路径 探究第一问,首先要确定问题指向是文化意义;其次需要从对我 国、对世界两大角度,细致剖析在综合国力、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 化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意义。第二问需要结合现实,提出针对性建议。 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理解、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 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 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③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理解、相 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实施“丝绸之路”留学、“丝绸之路”合作办学、“丝绸之路”师资 培训、“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等。 例 [2017北京文综,41(3),8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 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某校学生参观“一带一路”展览,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参观学习手册的内容。(8分) 创新思维 答案 (8分)知识角度:文化多样性;文化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等。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试题特点 本题具有开放性。试题情境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价值。 探究路径 本题以“一带一路”展览为情境,以“元青花传奇”为依托设 置问题。考生可从“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中任选 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从哪一个方 面进行分析,都应做到观点鲜明,并围绕观点,紧扣问题,准确调动和运用所 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针对性分析。“通”,即文化的交 流与传播,可从为什么“通”与怎样“通”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具有多 样性,所以需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元青花传奇”生动地体现了这 一点 , 而商业贸易则为“元青花传奇”提供了重要途径。“融”即文化的 借鉴与融合 , 可从为什么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 以及怎样促进文 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角度展开分析。“荣”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 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意义 与途径的角度加以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