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D.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说明了贾母在处理事情时依据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继承财产和权利的核心依据是宗法制的最突出特征,答案选D,A C两项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B项说法正确,但仅仅是问题的现象而非本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观念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 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 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 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D. 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唐太宗下令在宰相处理国事之时,负责审议、监督的谏官有权参与,同时宰相应虚心接受谏官的建议,可见唐初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故C项正确;此举措的目的在于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所述不符合谏官的职权,故排除。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 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 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穷苦弟子经过寒窗苦读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促进了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所以答案选D,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除;C指的是察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5. 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件案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 朱元璋勤于政务 C. 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D. 丞相怠政无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但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B项属于表象,不是实质,排除;朱元璋为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从本质上体现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所以统治者极力加强专制,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 6. 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往往因多种原因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可以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变化得益于 A. 鼓励发展工商业 B. 建立五百人会议 C. 废除债务奴隶制 D. 实行陶片放逐法 【答案】C 【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奴隶债务,使他们获得人身自由,改革前“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后“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故选择C项;A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D两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 7. 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 A. 证据法则 B. 民主法则 C. 程序法则 D. 自然法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可知,这讲的是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这就是自然原则,所以答案选D。证据法则讲究的是证据,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程序法则讲究的是各种程序,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自然法则 8.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民贵君轻 D. 有教无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对于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人能够“平等”接受教育、能够享受教育的思想观念,其他的三个选项和“平等”是无关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的原因 9.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A. 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 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 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 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十分重视道德价值观念,A项正确;B项错误,从表达方式不能判断是明清时期;C项与材料不符;D项仅根据材料不能判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10.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答案】B 11. “故自昔惟意大里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 重视商业 B. 重视宗教的作用 C. 重视军事实力 D. 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意在说明英国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发达的商业,而发达的商业又以武力侵略为其后盾,旨在强调的是学习他们重视商业,才能增强军事实力,故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思想主张 12. 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的失败 B. 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排除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B;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士人转而支持革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士人寻找新的救亡图存的道路,故选C;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 点睛: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帝制只是封建制度政治层面的表现。 13. 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新民主主义论》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论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这出自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故A项正确,C项排除;B项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是中共七大的内容,排除。 14. 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 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D.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经惨痛的失败教训,毛泽东在实践中得到认同,故C正确;A是中共七大,1945年;B是邓小平思想内涵;D中没有明确说明。 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特点 15. 普罗塔戈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 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 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相关内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对知识认识不同”,不符合史实和题意。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16. “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 洛克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答案】D 【解析】洛克提倡自由主义,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原则,与题意不符,故C 错误;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民主共和,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符合题意,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观点主张等,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加以作答。 17.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 突出依法行政 B. 对君权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 D. 对权力的监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力,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主要是让政党之间相互监督,实现对政府权利的有效制约。因此这体现出的是对权力的制约,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18.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序言中写道:“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材料表明制定此宪法是为了 A. 防止因权力集中而造成腐败 B. 纠正邦联体制的弊端 C. 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 D. 顺应世界民主化的潮流 【答案】B 【解析】“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说明宪法制定目的是纠正邦联体制的弊端,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19. 1870年法国保皇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保皇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保皇派 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答案】A 【解析】法王亨利企图恢复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这是一种王权复辟的象征。为了防止复辟,君主派转而反对亨利。由此可见,法国君主派拥护的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选A;BC只是亨利国王的意愿,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 20.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A. 空想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进化理论 D. 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题眼是“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材料的意思是这种理论是一种空想,但是有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是无法实现的,但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21. 马克思曾说:“每当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主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以下事件符合此评价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南京大屠杀 D. 二月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能体现“凶残面目”,不选A。南京大屠杀与“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主子”不符,不选C。二月革命反抗的是沙皇,不是资产阶级,不选D。巴黎公社革命反抗的是资产阶级,被血腥镇压,故选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22. 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 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 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 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 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之所以一直在更替,主要是没有满足人民“和平”“土地”“面包”的愿望,引起人民不满,陷入困境,导致政府更换频繁,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之后,出现了苏维埃与临时政府并存的两个政权,但是临时政府的更替主要是没有解决人民面临的生存问题,排除A。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不能全面反映表格信息,排除B。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D。 23.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 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 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 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 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第四点计划”的时间“1950—1953年”信息,而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A项表述有误,排除;美国经济援助的支出,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目的在于强化其霸主地位,B项正确;美国的经济援助,有助于美国地位的巩固,C项表述有误,排除;美国经济援助的背后是对这些不发达国家的控制,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美国的的相关措施 24.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教育,往往不重在学校与其所开设课程,而更重要在师资人选。在中国历史上,自汉以下,历代皆有国立太学。每一地方行政单位,亦各设有学校。乡村亦到处有私塾小学。但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战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起,此姑不论。在两汉时代,在野有一名师,学徒不远千里,四面凑集,各立精庐,登门求教,前后可得数千人。亦有人遍历中国,到处访问各地名师。下至宋、元、明三代,书院讲学,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之间传道。既没有如各大宗教之有教会组织,又不凭借固定的学校场所。 西方现代教育,最先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只有中小学,还有一些教导人成为一国公民的教育意义外,全与教导人为人之道的这一大宗旨脱了节。整个世界,只见分裂,不见调和。各大宗教已是一大分裂。在同一宗教下,又有宗派分裂。民族与国家,各自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法律家、财政经济家、企业资本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者,均目为一家,此外芸芸大众,则成无产阶级与雇用人员。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 中国:重视教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方式灵活;以私家讲学为主。西方:重视知识技能,培养专门人才;教育场所相对固定;教学课程化;最先由教会创办。 成因: 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儒家学说(传统文化)的影响;统治集团的提倡。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人文主义、理性思潮的不断发展;受中世纪教育的影响;宗教改革。 (2)影响: 中国:适应传统社会的发展需要;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西方: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转型;促进人们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解答时首先根据材料“更重要在师资人选”“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间之传道”“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等信息分析归纳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以及与中国传统教育比较概括出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分别从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整合概括。[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得出中国传统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从教育角度与社会角度进行概括;而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可根据其特点进行总结,也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概括。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 附:蒲松龄(1640—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 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答案】答案提示: (1)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 (2)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开放,对文学欣赏要求较高,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来论证。也可以从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和蒲松龄的个人遭遇来揭示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明清小说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政府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法两国宪政进程的不同特点及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 【答案】(1)争执: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选择:三权分立(受限制的权力)、联邦制、总统制。原则:制约与平衡。 (2)特点:美国:在革命后通过一系列协商(妥协)完成的;法国:经历了长期的一次次革命(激烈的斗争)完成的。本质: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指出:“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据此信息回答第一小问;针对“绝对权力与受限权力”,美国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对权力进行制衡;针对“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祝福拥有大权,地方各州有一点的自治权。 ........................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名师点睛】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