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周测十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周测十二

周测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夯基提能卷⑫ 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农历鸡年里有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初七立春(‎2017年2月3日)和腊月十九再次立春(‎2018年2月4日)。民间有言,春代表桃花,两次立春意味着“第二春”或“梅开二度”,如果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婚姻会不稳定,很可能会离婚,一辈子要结两次婚。因此,“双春年”不宜嫁娶。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这属于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冲击我国文化市场的表现 C.这属于落后文化,应予以改造或剔除 D.这是市场经济给文化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A错误,这属于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B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思想冲击我国的文化市场。D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未涉及市场经济给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双春年”不宜嫁娶,该种文化属于落后文化,应通过教育等方式予以改造或剔除,C符合题意。‎ ‎2.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到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比揭露丑恶事物更加重要 ‎②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③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是文艺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文艺工作者要积极传播正能量,要为人民群众创作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品,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揭露批判丑恶事物与歌颂美好事物没有孰轻孰重之分;“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不是文艺工作者的根本任务,③排除。‎ ‎3.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开讲啦》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为演讲嘉宾,结合当下年轻人最关心、最困惑的一些话题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节目不靠煽情,只是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 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这告诉我们(  )‎ ‎①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②传递真善美的节目,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 ③借力榜样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④文化交流是促进青年人全面发展的有益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开讲啦》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表明该节目贴近生活、传递真善美,受到观众好评,表明该节目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①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与题意无关;有益的文化交流才能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 ‎4.下面漫画表明(  )‎ ‎①政府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②政府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出现 ④腐朽文化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漫画中,政府工作人员对博客上传淫秽图片的人员进行处罚,表明政府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同时也表明政府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①②正确;淫秽图片属于腐朽文化,并不是落后文化,③错误;漫画中并没有涉及腐朽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④与题意无关。‎ ‎5.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热,已经成为电视上综合频道的一个重要节目类型,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收视选择。但也有些节目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引起舆论批评。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文化的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要求“消费者”怎么做,③属于国家行为,排除;个性新潮文化未必是健康有益的,不选②;面对“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消费倾向,消费者必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①④正确,故选D项。‎ ‎6.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觉醒和复兴。某县实施“门前三小”工程,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起了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把服务送到村民“门口”,把文化种到村民“门前”。有了“门前三小”,乡村风气焕然一新:村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进饭馆的少了,进书屋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实施“门前三小”工程(  )‎ ‎①坚持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②应成为各地建设精神文明的自觉实践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措施 ④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有了“门前三小”,乡村风气焕然一新,说明实施“门前三小”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③④符合题意。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排除;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实施“门前三小”工程,②排除。‎ ‎7.中央首次明确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时间表。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从农村的生态环境来说,过去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是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让农民宜居、宜业。现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还要能够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投资、兴业。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 ‎①需要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重在行动 ③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决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④是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重在行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错在“取决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④说法错误。‎ ‎8.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此,需要(  )‎ ‎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②以现代传媒为主要途径,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 ③使中华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②说法错误;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说法错误。‎ ‎9.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方特地安排的参观故宫、体验文物修复、欣赏京剧表演等活动,令特朗普印象深刻。这些活动(  )‎ ‎①表明文化能够与政治相交融 ②说明文化只有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③源于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意在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增添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政治活动,中方特地安排的活动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中方安排的活动体现了中方的文化自信,③正确;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观点错误;材料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关,④排除。‎ ‎10.如今,河南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这得益 于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截至2017年7月,全省已建成352个博物馆(纪念馆)、157个公共图书馆、203个文化馆(群艺馆)、239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万多个乡村文化大院,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 ②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③我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的实现 ④国家为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提供平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材料中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提供平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主体是政府为人民创造精神文明活动;②文化产业表述错误,材料体现政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排除。‎ ‎1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的意义有(  )‎ ‎①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的作用 ③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法规 ④完善育人机制,引导中学生重视参加实践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发展提出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育人机制,①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没有涉及文化塑造人生和完善教育法规,②③排除。‎ ‎12.公益众筹在技术上创新了做慈善的方式,但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秉持爱心善心,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善心都会惠及他人,净化心灵,沉淀浮躁。公益众筹(  )‎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②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道德实践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材料,公益 众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弘扬和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公益众筹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②错误;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目前,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传播已趋于多变、隐蔽,特别是在借助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网络硬盘、即时通信群组等传播手段后,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整治难度不断加大。有关专家指出:打击网络淫秽信息既需要专项治理行动以儆效尤,也需要常态化、法治化治理。在到2016年12月上旬网民超过7.31亿人的现实社会中,如果网络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广大网民置身于行动之外,单靠政府发力也独木难支。因此,必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网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网络”行动的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专家的建议给我们的启示。(12分)‎ 答案:(1)①网络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分)‎ ‎②“扫黄打非,净化网络”行动有利于清除有害信息、积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③“扫黄打非,净化网络”行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3分)‎ ‎④“扫黄打非,净化网络”行动有利于我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3分)‎ ‎(2)①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4分)②企业:要增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4分)③个人: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法制观念。(4分)‎ 解析:第(1)问,可从该行动对个人、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可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来思考,组织答案时应全面把握,切忌只从某一个方面分析。‎ ‎14.‎ 当“山寨产品” 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实际非也。“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展相关联的,即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实际“山寨产品”的起源和发展地并非仅仅广东。这种现象在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20多年前已经很流行。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山寨”名词给以界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现象被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山寨文化”的认识。(16分)‎ 答案: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促使文化发展呈现多样化。“山寨文化”就是依据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变革而产生的。(4分)②“山寨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是由于其产生基础在于现代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现代传媒的商业性,从而给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4分)③面对“山寨文化”,我们应该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的接受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4分)④国家应加强对“山寨文化”的管理和引导,将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引导到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构建和谐的大众文化上来。(4分)‎ 解析:对“山寨文化”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其产生和影响以及对待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山寨文化”的出现是基于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结果。一方面丰富了文化形式,但是也给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对待对“山寨文化”的出现,加强管理和引导。‎ ‎15.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坐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分)‎ 答案: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2分)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2分)④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⑤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分)‎ 探究创新卷⑫ 着眼于练模拟悟规范——争满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对文化生产者的启示是(  )‎ ‎①战略定位要准确,发挥图书凝魂聚气的作用 ②优化产品供给,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传播方式,不断适应阅读方式的新变化 ④立足科技创新,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图书有好坏之分,优秀的图书作品能促使优秀文化发挥凝魂聚气的作用,①不选;朋友的口碑、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等有利于阅读的推广,这启示文化生产者要优化产品供给,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正确;“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启示文化生产者要创新传播方式,不断适应阅读方式的新变化,③正确;文化生产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不选。‎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走这条道路(  )‎ ‎①要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宏伟目标 ②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①说法错误;②中“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说法错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③④说法正确。‎ ‎3.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 ⑤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④观点错误,排除。①②③⑤均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 ‎4.“阅读是火种,点亮思想的火花;阅读是灯塔,照亮梦想的征程。”2018年,北京阅读季共推出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覆盖和影响人群超过1 000万,居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达10.97本。举办北京阅读季活动(  )‎ ‎①以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②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 ③符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 ④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北京阅读季活动,覆盖和影响人群多,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符合群众精神需求,是良好的精神文明创建形式,②③入选。北京阅读季活动属于文化事业,排除①。④夸大了北京阅读季活动的作用,而且阅读活动的作用更倾向于传播科学知识,排除④。‎ ‎5.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上海在全市启动手机版“市民修身日历”。市民可通过扫码关注“修身日历”,长期学习打卡,可累计活动积分;参加修身知识竞赛,挑战修身达人,可获得免费系统学习课程、终生教育的优质资源等修身大礼包。此举(  )‎ ‎①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②将核心价值 观的内涵生动化具体化,便于入脑入心 ③能激发和增强群众学习、践行先进文化的内生动力 ④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变成了公民自觉履行的义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举措引导公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求知、修身的具体行动,便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②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调动公民修身的积极性,能激发和增强群众学习、践行先进文化的内生动力,③当选;材料体现的是推动精神文明发展,①排除;④夸大了材料中举措的作用,排除。‎ ‎6.‎2018年6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王传喜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王传喜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19年来,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赢得广泛赞誉。学习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  )‎ ‎①是因为时代楷模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②是坚持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统一的要求 ③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④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不难看出,作为时代楷模的王传喜,其所彰显的精神力量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学习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必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故②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问题,故④不选。‎ ‎7.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与香港的一次相遇。故宫将继续每年在香港举办专题文物展览;在文物保护、藏品管理等领域交流专业知识及经验;通过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实习,以加强大众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认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兴建(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 ②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唤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 ③基于香港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香港人民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归属感,促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兴建,③符合题意。建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能够为文物展览、专业知识及经验交流等提供场所,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唤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②符合题意。香港属于中国领土,香港文化也属于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①说法错误。④夸大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排除④。‎ ‎8.某市在人口集聚的居民区建成的城市书房,是一种小型、时尚、便利、免费、不打烊的图书馆,适应了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和优雅阅读环境的需要。截至2017年底,该市已建成了30多家城市书房,产生的服务效益相当于一座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后被其他城市不断推广。城市书房的出现和发展(  )‎ ‎①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厚度 ②体现了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统一 ③保障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和均等化 ④根植于实践需要,推动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书房的出现和发展根植于实践需要,推动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城市书房的出现和发展并不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和均等化,③错误。‎ ‎9.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有多种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等。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最终实现“强魂健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是(  )‎ ‎①坚持文化多样性,倡导文化多元指导思想 ②奏响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④免费开放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错在“多元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应是一元化;③说法错误,应是 社会效益;②是“魂”的要求,④是“体”的要求,符合题意。‎ ‎10.‎2018年5月12日,江苏省某小区发生火灾,消防队员谢勇在解救被困群众时,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让给了战友使用,他自己因为被浓烟熏呛从高楼坠落,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然而,居民曾某在微信群里散布不实言论,对谢勇烈士进行污蔑。针对曾某污蔑烈士的行为,检察院依法提起侵犯英烈名誉权的民事公益诉讼。由此可见(  )‎ ‎①要加强文化管理和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群众的实践 ④科学文化素质影响到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针对散布不实言论的行为,国家要加强文化管理和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①正确;材料强调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不是强调其主体作用,②不选;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减少污蔑烈士的行为,③可选;材料没有提到科学文化素质问题,④不选。‎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规定意在(  )‎ ‎①减轻农民的商业性文化消费的负担 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 ③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④满足弱势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关知识。减轻农民的商业性文化消费的负担不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排除①。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②符合题意。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弱势群体,④排除。‎ ‎12.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思想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之所 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它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①③正确;思想道德建设不会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方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依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6分)‎ 答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4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4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回答该问,首先要审设问,弄清题目知识限定和问题指向,然后据此审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根据题目知识限定,将材料中的做法运用相关术语概括出来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党品质,以及广大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继续奋斗。从江竹筠到董存 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林俊德……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16分)‎ 答案:①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④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每点4分,共16分)‎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材料中无数的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一是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三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四是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然后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历来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热情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顽强奋斗,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凝聚了中国力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 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应该坚持的原则。(20分)‎ 答案: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和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5分)②创作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5分)③反映时代,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分)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指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应该坚持的原则,可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