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1. “蛇岛在1平方千米范围内生长着数以万计的蝮蛇,同时有大量的青蛙和鸟类,该岛四季长绿”。下列对前面叙述的评论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蛇岛的生态系统已失去平衡 B. 蛇岛的生态系统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C. 赶走飞鸟,捕捉青蛙,可使蛇的数量增加 D. 大量的毒蛇和青蛙不可能同时存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循环。蛇岛在l平方千米范围内生长着数数以万计的蝮蛇,同时有大量的青蛙和鸟类,该岛四季长绿说明蛇岛的生态系统未失去平衡,所以A错误;赶走飞鸟,捕捉青蛙,可使蛇的数量增加,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C错误。大量的毒蛇和青蛙不可能同时存在,叙述错误,所以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材料中的青蛙、毒蛇和飞鸟形成较为稳定的食物链关系,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 20 - / 20‎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①对。多山的地貌,地质条件复杂,②对。强烈的地壳活动,使岩层破碎,地壳不稳定,③对。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变率大,④对。D对。‎ ‎【考点定位】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3. 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是 (  )‎ A. 酸雨-臭氧层空洞-河湖水酸化 B. 寒潮-霜冻-荒漠化 C. 地震-泥石流-盐碱化 D. 森林破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答案】D ‎【解析】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是森林破坏,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D对。酸雨与河湖水酸化有因果关系,与臭氧层空洞无关,A错。寒潮天气是强冷空气南下,可能引发霜冻灾害,与荒漠化无关,B错。地震导致岩体破碎,为泥石流发生提供条件,地震、泥石流都与盐碱化无关,C错。‎ 点睛:‎ - 20 - / 20‎ ‎ 森林破坏,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臭氧空洞是氟氯烃等制冷物质破坏臭氧层形成的。地震导致岩体破碎,为泥石流发生提供碎屑物质条件,地震、泥石流都与盐碱化无关。‎ ‎4.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约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2003年夏季风强盛 B. 2003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 C. 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 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 ‎【答案】A ‎【解析】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夏季风强盛,北方雨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A对。陕西位于内陆,不受台风活动影响,B错。该地位于温带,降雨类型是锋面雨,C错。夏季风弱的年份,梅雨期延长,D错。‎ ‎5. 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低,太阳辐射强 B.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变率大 C. 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 D. 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答案】B - 20 - / 20‎ ‎【解析】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变率大,B对。洪涝灾害与太阳辐射强无关,A错。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可能是洪涝灾害多的原因,和旱灾无关,C错。地势低,河流多,排水便利,不是洪涝多的原因,与干旱灾害无关,D错。‎ ‎6.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②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④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形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中国多发的灾害其分。也有相对集中性,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多形成于东部季的区。‎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 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 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8. 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答案】7. B 8. D ‎【解析】试题分析:‎ ‎7.‎ - 20 - / 20‎ ‎ 读图,根据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①仅持续几秒,应是地震灾害。②可能持续几小时,可能是火山喷发。③持续几天,可能是洪涝灾害。④持续几个月,可能是干旱灾害。四种灾害分别是地震、火山、洪涝、干旱B对。‎ ‎8. 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蝗虫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是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③、④对。蝗虫灾害与地震、火山无关,①、②错。D对。‎ 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持续时间差异,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名师点睛】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不同,持续时间不同,根据持续时间,判断出灾害类型。地震、火山灾害属于地质灾害,都有突发性,时间较短。特别是地震,时间最短,难以提前预测。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生物灾害与气象灾害关系密切。‎ ‎9.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我国四川省××市××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一级别的地震发生时,其破坏程度基本是 (  )‎ A. 震源越深,破坏性越大 B. 震中距越长,破坏性越大 C. 地质基础越坚实,破坏性越大 D. 地壳有断裂的地方破坏性大 ‎【答案】D ‎【解析】同一级别的地震发生时,其破坏程度基本是震源越深,破坏性越小,A错。震中距越长,即距离震中越远,破坏性越小,B错。地质基础越坚实,破坏性越小,C错。地壳有断裂的地方,岩层不稳固,破坏性大,D对。‎ - 20 - / 20‎ 点睛:同一级别的地震发生时,其破坏程度基本是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基础坚实程度呈负相关。地壳有断裂的地方,岩层不稳固,坚实性差,地震的破坏性大。‎ ‎10.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以治理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故选C。‎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 20 - / 20‎ ‎12.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13.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11. B 12. B 13. C ‎【解析】‎ ‎11. 由表资料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不低,A错;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5045,美国是514,中国约是美国的10倍,B正确;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C错;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稀少,D错。选B正确。‎ ‎12.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速度快,水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耗水量大。选B正确。‎ ‎13.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经济。选C正确。‎ 下面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题。‎ ‎14.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沿乌兰巴托一北京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 20 - / 20‎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图示时间,我国北方地区寒潮灾害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之间温差较小 B. 从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冷气团势力强盛 C. 南方地区暖气团势力强 D. 北方地区太阳高度小,冰雪覆盖,气压低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试题分析:‎ ‎14. 本题考查等压线判读风向:综合半球位置(北右偏、南左偏)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选择B。‎ ‎15. 沿乌兰巴托一北京一线过低压槽位置,低压槽中有冷锋发育,故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为冷锋示意图。本题考查冬季冷锋天气图示。选C。‎ ‎16. 本题考查寒潮气象背景:北方冷锋剧烈南下,即我国北方地区寒潮灾害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从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冷气团势力强盛,选B。‎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1)判断风向要先判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的原则来判风向。(2)注意冷锋与暖锋的区别。(3)冷锋过境可能诱发寒潮、沙尘暴天气。‎ ‎17.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下图,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 20 - / 20‎ A. 横断山和秦岭 B. 太行山和雪峰山 C. 大巴山和巫山 D. 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图示地质灾害云贵地区发生多,处于云贵地区的山脉为横断山脉。陕西灾害次数多,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在菲律宾莱特岛发生特大泥石流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气象和地质专家分析认为,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地近两周来连续降雨,雨水浸满岩石的裂隙,造成岩土松懈和不稳定,最终酿成惨剧。二是由于莱特岛居民盗伐林木、私自挖矿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得当地许多山区几乎成为“秃山”,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三是在泥石流发生前1小时,当地曾发生了里氏4级以下的轻微地震。回答下列各题。‎ ‎18. 发生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最直接诱因是( )‎ A. 植被破坏 B. 轻微地震 C. 连续降雨 D. 岩层破碎 ‎19. 根据莱特岛的自然条件,人们要防治泥石流灾害继续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 B. 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 C. 将居民点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 D. 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答案】18. B 19. A - 20 - / 20‎ ‎【解析】试题分析:‎ ‎18. 引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是地形陡峻、土质疏松、大量降水等,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轻微的地震是触发因素。这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直接诱因应该是泥石流产生前的轻微地震是促使泥石流发生的直接动因。故选B。‎ ‎19. 莱特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较多,水土容易流失,因此应保证当地植被覆盖率以加强水土保持能力,A对。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将居民点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不能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C错。该地泥石流发生与地震关系不大,D错。故选A。‎ 考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 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 中部地区 B. 南部沿海地区 C. 京津地区 D. 北部沿海地区 ‎21.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 经济发达 B. 工业结构轻型 C. 气候变化不明显 D. 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答案】20. A 21. B ‎【解析】试题分析:‎ - 20 - / 20‎ ‎20. 首先是读懂图,横向表示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指数,纵向表示减排效率指数。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应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多。‎ ‎21. 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南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达,能源消耗低,减排压力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工业地域特点 ‎2012年杭州自2月以来,出现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阴雨。2012年3月7日晚上22点30分左右,杭州九溪附近发生黄土土体塌方,滑坡土方占据了之江路2/3路面。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 诱发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 A. 黄土质地疏松 B. 山体因修筑公路被劈,基部失去支撑 C. 长期的连绵降水 D. 之江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引发震动 ‎23.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最能体现滑坡地貌的是(  )‎ A. B. ‎ C. D. ‎ - 20 - / 20‎ ‎【答案】22. C 23. C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读材料可知,滑坡发生前有持续一个多月的降水天气,才导致黄土墙体塌方。没有持续降雨时,黄土的土质是一样的,也是土质疏松;公路也是存在的,却没有发生滑坡,说明土质疏松和修筑公路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只能持续性的阴雨天气,C对。A、B错。公路修好后,车辆一直在通过,引发震动,但没有滑坡发生,D错。‎ ‎23.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图中只有C有明显的整体滑动特征,所以C对。A图是个山丘,有陡坡和缓坡。B图有一处陡崖。D图是个鞍部地形。都没有滑坡的特征,所以A、B、D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 ‎24. 人类排入大气中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是( )‎ A. 氟氯烃 B. 二氧化碳 C. 氮氧化物 D. 粉尘 ‎【答案】A ‎【解析】人类排入大气中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等制冷物质,A对。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是引发全球变暖的物质,B错。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物质,C错。粉尘是雾霾发生的条件,D错。‎ ‎25. 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 20 - / 20‎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众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频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较严重,主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受灾人口往往较多,从而导致成灾人口多;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农业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水平低下等使灾情加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频发的国家之一,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6. 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 高空臭氧增多 B. 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C. 地中海沿岸冬季湿润 D. 上海地面沉降 ‎【答案】B - 20 - / 20‎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氟氯烃物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高空臭氧减少,形成臭氧空洞,A错。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或破坏植被,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B对。地中海沿岸冬季湿润是受西风带影响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错。上海地面沉降是对地壳的影响,D错。‎ ‎27. 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 ‎【答案】C ‎【解析】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云贵高原,地壳不稳定,地形崎岖,坡度陡。山体岩石破碎,位于湿润区,降水量大,人口、城镇较多,C对。青藏高原地广人稀,降水较少,A错。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小,降水少,B错。黄土高原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少,降水少,D错。‎ 点睛:地质灾害必定造成了经济财产损失,甚至有人员伤亡。否则只能叫地质现象。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自然条件应是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降雨多,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城镇较多的地区。‎ ‎28. “旱极而蝗”的记载主要说明灾害的特点是( )‎ A. 不同灾害持续时间不同 B. 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 C. 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D. 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答案】B ‎.....................‎ ‎29. 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 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 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 20 - / 20‎ C. 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 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D ‎【解析】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D对。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地震频繁发生、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属于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是全球性环境问题,A、B、C错。‎ ‎30. 我国南方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 春旱 洪涝 B. 梅雨 寒潮 C. 台风 伏旱 D. 干热风 沙尘暴 ‎【答案】C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春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多,不可能出现春旱等气象灾害,夏季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出现伏旱天气,A错。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受寒潮影响小,不是最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梅雨不是气象灾害,B错。南方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夏季有伏旱天气,南方地区是湿润区,沙尘暴少,D错。‎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域波浪能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说出目前影响世界波浪能开发的限制条件。‎ ‎【答案】(1)大致由近岸向外部海域增加。风速由近岸向外部海域增加;海底摩擦力由近岸向外部减小 (2)波浪能不稳定,技术不成熟,发电成本高;波浪能最丰富的海域往往距用电市场远 - 20 - / 20‎ ‎【解析】(1) 根据等值线,图中海域波浪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大致由近岸向外部海域增加。原因主要从近岸与远海的风力、澈底摩擦力差异分析。陆地比海洋的摩擦力大,风速由近岸向外部海域增加。近岸水浅,海底摩擦力大,海底摩擦力由近岸向外部减小。‎ ‎(2)海洋的波浪能不稳定,目前的开发技术不成熟,发电成本高。结合上题分析,波浪能最丰富的海域在外部海域,往往距用电市场远,输电不方便。‎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该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该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原因;自然 、人为 综合整治措施:上、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等。‎ ‎【答案】(1)原 因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2分)流域内植被破坏。(2分)综合整治措施 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2)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 - 20 - / 20‎ ‎【解析】(1)旱涝灾害自然原因从气候、植被、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人为因素从植被破坏分析。旱涝灾害的防治一般中上游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方面分析,下游从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入手。(2)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从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分析。‎ ‎33.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10年10月以来,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省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部分冬麦区发生旱情。截至2011年2月,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北京遇40年来最严重干旱,山东局部遭200年一遇特大干旱。‎ 材料二: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下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 (选择填空)。‎ A.跨流域调水 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 C.合理利用地下水 D.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E.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图示ABCD是我国四个干旱较严重地区,但是四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明A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D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多年旱灾范围偏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但2009~2010年冬春季旱情十分严重,其地质原因是 。‎ - 20 - / 20‎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答案】(1)北方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中7、8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010年秋~2011年初,北方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春季是冬小麦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 (2)ABCDE (3)A地主要是春旱。 原因: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大气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农业土地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 D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4)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有时持续时间长)‎ ‎【解析】整体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原因是北方许多省份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缓解此次旱情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从上游输水、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节水等。‎ ‎(1)从材料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北方地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省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是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方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也是旱情严重的原因。‎ - 20 - / 20‎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增加中下游水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发水资源。利用现代技术,适时进行人工增雨。发展农业科技,采取节水灌溉措施。ABCDE对。‎ ‎(4)干旱灾害受气温、降水、下垫面等因素影响,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人口多,生产活动较多,危害较严重。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主要在冬春季节。有时持续时间长,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可达半年以上。‎ ‎34.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原因。‎ ‎(5)右上图是“某区域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火山喷发 滑坡 (4)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5)A - 20 - / 20‎ ‎【解析】(1)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碎屑物质条件。该地夏秋季暴雨集中,提供了径流条件,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 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泥石流发生频次增多。‎ ‎(3) 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火山喷发、滑坡等。‎ ‎(4) 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主要是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较丰富,形成亚热带常绿林区。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多是沙漠气候,荒漠植被分布。‎ ‎(5) 结合前面分析 的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①②③⑤,位于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大,降水多,岩石破碎等,地质灾害较多,A对。④位于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上,地势起伏小,地质灾害少,B、C、D错。‎ - 20 - /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