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颍上二中2021届高二年级第1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8 【答案】A 【解析】 【详解】AaBbCc×AabbCc,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BB∶1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aa×1/2Bb×1/2Cc=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Aa×1/2Bb×1/2Cc=1/8;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4aa×1/2Bb×1/4cc=1/32;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2Aa×1/2bb×1/4cc=1/16;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 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C.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和ddRr4种,A项正确; 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ddRR)所占的比例是2/6,B项错误;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Rr和ddRr,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项正确; 同理,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项正确。 3.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以下能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比例是1/2n,n是自交代数,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1/2n,随n的增大1/2n无限趋近于0,1-1/2n无限接近于1,所以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图像是C。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 B. 染色体异常(XXY)患者的病因只与其父亲减数分裂时出现异常有关 C.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A正确; B、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者,可能是X+XY或XX+Y,若是X+XY,则与其父亲减数分裂时出现异常有关;若是XX+Y,则与其母亲减数分裂时出现异常有关,B错误;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使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也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因此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与减数分裂相联系是关键。 5.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1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2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表示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个变为1个,表示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1的细胞乙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图2的de段,D错误。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图形解读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 (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d→e、r→s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6.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 A. b、c细胞四分体数均为二 B. 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C. b、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D. 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NA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则b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c细胞为有丝分裂,没有形成四分体,A错误; B、a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DNA数为8个,不含染色单体;b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染色单体8条,故a、b细胞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都不同,B错误; C、性腺中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所以图中4个细胞均可出现在同一个生殖性腺中,C正确; D、c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d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4个,所以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能正确识别细胞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其分裂方式和时期。 7. 如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答案】B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3种基因型,A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B正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 【考点定位】精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知道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①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②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恰好“互补”(互补即互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③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则只能判定其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8.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⑤ B. ②⑤ C. ①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就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具体过程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①正确;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2N条,④错误;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故选A。 【点睛】熟悉受精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rRNA和mRNA都是从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 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 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故选:C。 【点睛】关键:细胞中各种RNA都由DNA上特定区域转录而来,只要有DNA 分布的结构,都可能发生转录过程,如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等细胞结构。 10.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 A. 0.25 B. 4 C. 1 D. 0.75 【答案】A 【解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以及双链中是相等的,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是0.25,故选A。 11.某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20个 D. 该DNA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连续复制2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则该DNA共含有200对碱基,则碱基的排列方式共有4n种(n代表碱基对数)=4200种,A项错; 该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得A+T=400×30%=120个,进而推出G+C=400×(1-30%)=280个,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项错; 由B选项G+C=280个,推出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14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n-1)×140=420个(n为复制次数),C项正确; 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共产生4个双链DNA分子,其中含15N标记的的DNA分子有2个,占总数的50%,D项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特点、复制及同位素标记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能用数学方式描述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12.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 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C. 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过程①②④⑤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答案】A 【解析】 人体的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A项正确;①过程为转录,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为翻译,需要tRNA运载氨基酸,B项错误;由于血红蛋白的结构不同,导致镰刀型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出现差异,即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C项错误;①②④⑤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但不是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①~⑤过程蕴藏的生物学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3.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C.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D. 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结果,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详解】还需要再加一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才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也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容易实现二者的分离,故选择其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C错误;DNA和蛋白质是自然分离的,搅拌是为了让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B。 1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果蝇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A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豌豆和果蝇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二细胞质中的DNA没有形成染色体,D错误。 15.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 ⑤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 C.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 D. ⑦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④中的三个成分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图中⑤表示氢键,生物体内DNA解旋酶可以断开氢键,B正确;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的多种多样,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⑦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正确。 16.在豌豆和HIV病毒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分别是( ) A. ①②⑤和③②⑤ B. ①②③和④⑤⑥⑦ C. ②④⑤和③④⑤⑥ D. ②⑥⑦和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逆转录过程;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⑤表示翻译过程;⑥表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RNA;⑦表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蛋白质。其中①②⑤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③④是后人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⑥⑦还未被证实。 【详解】(1)豌豆是真核生物,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即图中①②⑤; (2)HIV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RNA 先逆转录成DNA,在转录成RNA最后翻译成蛋白质,即图中③②⑤。 故选A。 17.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 13:2:1 B. 49:14:1 C. 1:2:1 D. 9:6: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为自交。 【详解】红花豌豆中:3/4AA,1/4Aa,让其自交,后代中AA占3/4+1/4×1/4=13/16,Aa占1/4×1/2=2/16,aa占1/4×1/4=1/16,即AA:Aa:aa=13:2:1。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8. 有关下图所示的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示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 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示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 B、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正确; C、图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错误. 故选:D. 19.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Ⅰ1和Ⅰ2的后代Ⅱ3为患者,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且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Xa,均为杂合子,B正确; C、Ⅱ1的基因型为XaY和Ⅱ2的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 D、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2,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学生对遗传病的类型判断不清,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如下图: 20.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査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齡生育和进行产前检测等 C.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査 D.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脍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齡生育、进行产前检测等,B正确; 研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C错误;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21.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A. ②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2、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3、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正确;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③正确;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④正确;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错误;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⑥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一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二是染色体中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而染色体中片段的增添、缺失、倒位或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秋水仙素可以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 B. 无籽西瓜不可育 C. 杂交育种是利用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 D.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所以用秋水仙素可以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A正确; B、无籽西瓜属于三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可育,B正确;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利用育种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获得品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C。 23.下表中育种方法与原理、优点都相符的是( ) 选项 育种方法 原理 优点 A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可以提高突变率 D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茎秆粗壮,种子、果实等都比较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将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但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错误; B、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茎秆粗壮、种子、果实等都比较大,B错误;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C正确; D、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错误。 故选C。 24.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育种方法很多,但最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详解】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年限,但不简单;A错误。 杂交育种时间长,但最简捷;B正确。 人工诱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 多倍体育种较为麻烦,D错误。 故选B 2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针线”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 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环状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分子剪刀”):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分子针线”):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分子运输车”):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A、“基因针线”是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 B、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其中DNA连接酶属于工具酶,而运载体不属于工具酶,B错误; C、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C正确; 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环状DNA分子,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区段(填字母)。 【答案】 (1).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 丙、丁 (3). 初级精母细胞 (4).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 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BC段进行DNA复制,对应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E段是着丝点断裂引起,故CD段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EF段对应有丝分裂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 分析图2: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其均等分裂可知,其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图2中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1中的CD段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故图1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其均等分裂可知,其为初级精母细胞;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原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CD区段(填字母)。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像识别和物质变化曲线图。其中图1属于DNA和染色体数量关系曲线图的变式图,要特别注意跟常规图的区别,这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27.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⑤处需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从而获得纯合子,⑥处需用相同试剂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诱导染色体加倍。 (3)④⑥的育种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最简便的育种途径是____________;最难以达到育种目标的途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③⑤或④⑤ (2). 染色体变异 (3). 花药离体培养法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秋水仙素 (6).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7). 基因突变 (8). 染色体变异 (9). 杂交育种 (10). 诱变育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②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①③⑤是单倍体育种,其中③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⑥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①⑥表示多倍体育种;④表示人工诱变,属于诱变育种. 【详解】(1)图中①③⑤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常用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法,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图中⑤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纯合子;⑥处需用相同试剂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 (3)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⑥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4)图中最简便的育种途径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该育种方法最难以达到育种目标。 【点睛】本题考查了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这几种育种方法原理、步骤、优点和缺点的比较,熟悉相关知识点结合图形判断图中各数字对应的育种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8.如图表示某细胞内相关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和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 (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 __________的一部分,其主要在 ___________中合成。 (3)图中的⑤中共有8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 【答案】 (1). 翻译 (2). 核糖体 (3). RNA (4). 细胞核 (5). 486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是氨基酸;④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⑤是肽链;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分析图2:右侧为DNA模板链,左侧还有碱基U,为RNA链,故该图表示转录结构图,其中1、4是磷酸,2是核糖,3是脱氧核糖,5是腺嘌呤,6是鸟嘌呤,7是尿嘧啶,8是胞嘧啶。 【详解】(1)图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翻译,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 (2)图2中方框内含有碱基U,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为转录,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3)基因中的碱基数目:mRNA中的碱基数目: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6:3:1,假设图中的⑤中共有81个氨基酸,控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81×6=486个脱氧核苷酸。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转录和翻译过程相关知识点,比如场所、条件、结果、碱基配对方式等,穿插一些DNA和RNA的结构以及相关的计算问题。 29.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 (1)II-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II-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III-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2)假如III-10和III-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aaXBY (3). II-8 (4). 2/3 (5). 1/8 (6). 7/24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谱:图中II-3号和II-4号患甲病,出生正常的女儿III-9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号和Ⅰ-2号都不患乙病,生患乙病的儿子II-7 号,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号不患甲病,为aa,II-7号有乙病,所以其母亲基因为XBXb,其父亲基因型为XBY,故II-5号基因1/2aaXBXb或1/2aaXBXB,则II-5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II-6号是不患病的男子,基因型为aaXBY,III-13号患乙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8号。 (2)Ⅲ-10号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弟弟,Ⅲ-10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Ⅱ-7号患乙病,Ⅰ-1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Ⅱ-4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Ⅲ-10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3/4XBXB、1/4XBXb;Ⅲ-13号不患甲病,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2=2/3,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1-2/3)×(1-1/8)=7/24。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概率计算。假如患甲病的概率是A,患乙病的概率是B,则只患甲病的概率是A×(1-B),只患乙病的概率是B×(1-A),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A×(1-B)+B×(1-A),两病均患的概率是A×B,正常的概率是(1-A)×(1-B)。掌握这些公式的计算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30.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I: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让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个体表现的性状。 II: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圆眼 (2). 常 (3). X染色体的II区段 (4). 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5). 棒眼雌果蝇 (6). 棒眼雌果蝇 (7). 野生型圆眼雄果蝇 (8). X染色体的Ⅱ区段 (9). X、Y染色体的I区段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圆眼×棒眼→子一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 分析图乙:图乙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即6条常染色体+XY,其中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Ⅰ,而Ⅱ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Ⅲ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详解】(1)图甲中,圆眼母本和棒眼父本杂交,F1全部是圆眼,说明果蝇眼形的圆眼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但是不可能位于Ⅲ区段,因为Ⅲ区段是Y染色体所特有的,在X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4)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采用隐性雌性×显性雄性,即棒眼雌蝇×圆眼雄蝇。由于野生型雄蝇为圆眼,所以还需要棒眼雌蝇,通过F2中棒眼雄果蝇(XbY或XbYb)与F1中雌果蝇(XBXb)交配可以得到棒眼雌果蝇(XbXb),再用棒眼雌蝇(XbXb)×圆眼雄蝇(XBY或XBYB),观察子代棒眼个体出现情况。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即棒眼雌蝇(XbXb)×圆眼雄蝇(XBY),则子代中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即棒眼雌蝇(XbXb)×圆眼雄蝇(XBYB),则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特有区段遗传的区别以及相关实验设计。要使后代一种性别只出现一种性状,对于XY型生物来说,可以用显性雄和隐性雌杂交,明确这一点是解决这道题中实验设计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