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无论汉字的图画系统还是刻画系统,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强调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不体现文化自身的特点和作用,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盛行;三四十年代以旧上海滩流行歌曲为主;四五十年代主要是抗战题材曲;为适应文革的形势,作曲家们创作了不少极左的歌曲;七八十年代,刮起“西北风”“港台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国人的思想解放,我国流行音乐进入百花齐放的繁盛时期,带动了人们生活的极大变化。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表明 ①文化总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材料表明流行音乐总是打上特定时代的烙印,是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①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流行音乐这一文化形式在不同时期主题的变化情况,没有体现丰富的文化形式,也没有体现文化的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排除②④。 ③: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能带动人们生活的变化,③正确。 故本题选C。 3.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 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故A项错误,应排除; B不合题意,说法本身正确但不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 C说法错误,“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本身错误,应排除; D符合题意,“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观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 故选D。 4.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①③正确;②中的“十分强大”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5.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该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0个项目被列入。我国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展示民族文化 ②有助于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有利于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同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①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选项中“同一”的表述错误。根据题意,我国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 6.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诚》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从侧面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不涉及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容,④项与题意不符;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7.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A. 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B.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 C. 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 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B:漫画在讽刺某些人未能正确传统文化,而不是进行文化创新,AB不符合题意。 C:漫画中书法的发展启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适合题意。 D:继承是发展的基础,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注:面对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注: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8.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德国制造”中被重塑。可见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这表明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③正确;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德国制造”中被重塑。这表明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德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无关,排除;德国文化影响着德国制造,但不起决定作用,②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9.最美莫过乡愁,最亲就在家乡。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孕育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人们乡愁的不少古村落正在悄然消失,一些人渐渐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人们调怅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古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基本物质载体 ②古村落是乡愁之源,古村落的消失带走了人们的乡愁 ③古村落的消失将会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 ④古村落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体,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④: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因此古村落的消失将会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承载人们乡愁的古村落”表明古村落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体,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且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①错误。 ②:乡愁之源是人们对故乡的热爱,古村落只是承载人们乡愁的载体,古村落的消失使人们的乡愁无处安放,并没有带走人们的乡愁,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0.2019年4月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以园艺为载体,汇聚世界各地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 ②加强政治交流合作,不断理解与认同外域文化 ③丰富文化传播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 ②: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体现加强政治交流合作。且我们对于外域文化要尊重,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而不是认同,②说法错误。 ③: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不涉及文化传播手段,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11.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在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围绕此主题,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国际、创新、未来、领先、融合”为定位,聚焦世界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在5G体验区,一名工作人员打开移动端界面,进入赛事直播现场,“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想看的球员和喜欢的角度。”材料提现了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②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④文化创新要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文化交流与借鉴。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排除。 ②④:聚焦世界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想看的球员和喜欢的角度,体现了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通过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实现文化创新,②④正确。 ③:材料的主旨不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2.普通话的不断推广,使中国人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地方方言的衰落。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出了建设“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倡议。假如让你就方言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依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方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③方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④不同地区的方言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②④:方言是区域语言,体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②④正确。 ①:口语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之一,方言并非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错误。 ③: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方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贸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13.“方块儿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之一 ④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而不是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之一; ④错误,应该是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故选:A。 【点睛】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与文明关系角度)。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4.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拼杀,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如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严治党,传承红色基因,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而努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赋予改革精神以时代内涵才能让改革精神不移根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不选;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②正确;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③正确;赋予改革精神以时代内涵才能让改革精神不失时代特色,不是“才能让改革精神不移根基”,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5.2018年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点赞“西迁精神”,专题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62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下列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②西迁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促进了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经过62年的岁月变迁,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这说明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故①④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题肢②选项夸大了西迁精神的作用,故排除;西迁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题肢③排除。故本题选择B选项。 16.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是基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 ①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②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③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④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④: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因为优秀网络文化能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①④正确。 ②:网络文化融入多元多样文化,但是应该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增强多元意识”错误,②排除。 ③:优秀网络文化能引领社会风尚,但不能左右社会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7.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粘合剂,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舍的荣誉感和社区的荣誉感,可以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滋养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乡贤文化之所以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 ①乡贤的人格修养决定了村民的思维方式 ②乡贤的良好风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贴近乡亲的乡贤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乡贤人物树文明标杆,能提高村民科学修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乡贤的人格修养可以影响村民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村民的思维方式; ②③符合题意,乡贤文化之所以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乡贤的良好风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贴近乡亲的乡贤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说法错误,乡贤人物树文明标杆,能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修养。 故选:B。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这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 ②人们对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③某些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 ④腐朽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市场的特点、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①③:题中材料“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骗局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既说明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说明了文化市场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以及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的必要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②排除。 ④:材料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并未涉及腐朽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干部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 ①坚持正确舆论引导,运用政治语言、大众语言、国际语言多元表达 ②增强理论研究能力,提高鉴别力,宣传工作以服务理论创新为目标 ③立足于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深入群众开展调查 ④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④: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应坚持正确舆论引导,运用政治语言、大众语言、国际语言多元表达,增强“笔力”;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脑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增强理论研究能力,提高鉴别力,并以服务实践发展为目标,增强“眼力”;宣传工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群众开展调查,增强“脚力”,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0.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改变了过去的理论说教形式,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一文化创新活动表明( ) ①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②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 ④文化建设要坚持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而不是弘扬主旋律; ②③符合题意,题中文化创新活动说明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时说明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 ④不合题意,题中文化创新活动与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无关。 故选:C。 2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这就要求繁荣文艺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错误。 ②③: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因此要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②③正确。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10月20日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使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①:科技使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①错误。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②错误。 ③④: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③④正确。 故选D。 【点睛】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 )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A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E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3.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 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中该组同学们参考的文献并未涉及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故B、C、D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从材料中“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可以看出该组同学们研究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它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发展,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2019年6月12日,海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其中,不规范地名类型中有崇洋媚外,如建业·法国维希小镇、凯撒豪庭小区等;帝王花园小区、珊瑚宫殿被认为名不副实,带有封建色彩;反修桥、灭资桥等被认为含义怪诞离奇。整治不规范地名,有利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②剔除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③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④保护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①:整顿不规范地名与“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地名中的崇洋媚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地名带有封建色彩和怪诞离奇,这属于落后文化,②符合题意。 ③:整治这些不规范的地名,也有利于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白信,③符合题意。 ④:“拒绝外来文化”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5.为积极倡导个人奉献社会、社会回报个人的互助精神,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街道在志愿者服务及爱心援助活动基础上,对“道德银行”活动进行总结和提升,完善了“道德银行”运行体系,建立起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新模式。道德银行的设立,进一步融洽了邻里关系,完善了社区救助体系,提升了社区文明品位。道德银行的设立 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③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能够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道德银行的设立,①不选。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不同,其追求也不同,④中“全体社区居民”的表述过于绝对,不选。道德银行的设立,进一步融洽了邻里关系,完善了社区救助体系,提升了社区文明品位,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选C。 26.2019年,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一“学习强国”正式上线。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现铸魂的精神家园。“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 ①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 ②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推进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③能够保证党员运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取得伟大事业的成功 ④有利于党员增进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学习强国”是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它打造出一个党员下部下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可见,这说明“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有利]于党员增进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不能体现制度建设,②不合题意。 ③:保证成功,该说法夸大了“学习强国”平台的作川,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7.近年来,常常可见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美术馆前排起长队,热门话剧一票难求,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革命历史剧引发收视热潮……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级,为文化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把握好这个机遇,需要 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②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展,抵制各种通俗文化 ④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文化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①②是正确的。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们应该抵制的是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通俗文化只要是健康有益的,都是人民大众需要的,③不正确。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主要由国家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基本的文化公共物品,而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不以社会公益为目的,④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因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①有利于消除文化市场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影响,传递正能量 ②可以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信息的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③可以使优秀文化自发地影响人们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 ④有利于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习总书记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为素材,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播、文化市场、大众传媒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依托信息技术,这就使文化信息的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方式发生根本变革,②是正确的;根据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内容,④正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当前文化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特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可能消除这一影响,①是错误的;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优秀文化自发影响的,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9.短视频由于互动性高、趣味性强,已成为青年最喜爱的信息获取形式之一。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顺应时势做出有益调整,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发声表达方式,确保正能量传递到青年心中,在“未来阵地”的建设上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材料说明() ①正能量的传播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②正能量的传播离不开短视频等物质载体 ③新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资源传递的方式 ④新传媒的出现激发了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正能量的传播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③:“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顺应时势做出有益调整,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发声表达方式,确保正能量传递到青年心中”表明正能量的传播离不开短视频等物质载体,也说明新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资源传递的方式,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新传媒的出现对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性的激发,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0.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下列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是一国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 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为文化自信打牢思想根基 ③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充满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文化自信是一国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确表述了文化自信的地位,①符合题意。 ②:文化自信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打牢思想根基,②说法错误。 ③: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③说法错误。 ④:“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的说法正确表达了文化自信的作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1.2 018年5月1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201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首次“亮剑”网络恶搞。由此可见,我们必须 ①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英雄烈士的合法权益 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①选项错误,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②选项错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且“传播手段的建设”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并且首次“亮剑”网络恶搞,故而我们需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英雄烈士的合法权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③④选项入选。选D。 32.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面对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设计人员攻克技术难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技进步,就没有璀璨未来;如果不能将核心科技率先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没有独立自主。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无数科学家甘于奉献,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由此可见 ①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④要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①:材料不涉及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反映了科学家为民族复兴矢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国家的强大,也说明信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涉及伪科学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无论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无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打赢决胜全面小康各项攻坚战,无不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动力、学理支撑、科学方法,不断破解改革发展的新课题。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担负起的光荣使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立足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关键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又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要融通中外、坚定自信,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2)根据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应如何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总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②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 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冇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⑤社会实践的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2)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扣时代脉搏,进行理论创新。 ④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⑤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思想的优秀成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哲学社会科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的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③文化创新的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很好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应如何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①材料信息:“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灵魂。”,提炼相关答案要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②材料信息:“核心是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提炼相关答案要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③材料信息:“关键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炼相关答案要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扣时代脉搏,进行理论创新。④材料信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又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提炼相关答案要点: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⑤材料信息:“融通中外”、“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提炼相关答案要点: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思想的优秀成果。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34.国之大典,气势恢宏、大度雍容,大纲维有序、礼乐交融。 材料一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仪式欢庆共和国70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说:是庆祝活动是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一次伟力凝聚;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全体中华儿女对共同理想所做的一次豪迈宣誓;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来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且愈发蓬勃、愈发健强的一次盛大亮相,这次庆祝活动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示,要加强对这些精神财富的发掘利用,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的70年,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70年。从2008年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底我国的广播影视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的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1)结合材料一,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视角说明这次国之大典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国70年来我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主要经验。 (3)欢庆共和国70华诞的盛大活动,让世界震撼,让中国振奋。写出三点你在观看庆典活动时所产生的震撼和感悟。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或三精一魂)①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大典所展示的伟大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②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典展示的强大综合同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凝聚和动员了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为我国的网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 ③能够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信心。大典展示的新中国70年壮丽画卷,记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的伟大奇迹,召示我们爱国必须热爱社会主义。 (2)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体制机制; ④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答案示例:①致敬历史,全体屮国人上了一堂宝贵的爱国教育课; ②彰显国力,14亿屮国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③检验全军,全面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战力提升; ④宣示决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_形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化建设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推理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视角说明这次国之大典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角度: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典所展示的伟大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典展示的强大综合同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凝聚和动员了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为我国的网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信心。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典展示的新中国70年壮丽画卷,记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的伟大奇迹,召示我们爱国必须热爱社会主义。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国70年来我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主要经验。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①材料信息: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经验总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②材料信息: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的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经验总结: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③材料信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经验总结: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体制机制。④材料信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写出三点你在观看庆典活动时所产生的震撼和感悟。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材料,考生可以从内化爱国教育、感受国家实力、展望军队战力、自豪大国形象等角度思考。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第(2)问,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然后对应知识要点。材料的解读可以采用标点符号法,本题关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经验三个分号,一个句号,共四个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知识要点,本题涉及的知识要点主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