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学益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Ⅰ卷 阅读题(共7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拔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搬舞台。‎ C.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文章从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新文化景观形成。‎ B.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辦的关系,让管理规范花、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共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 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 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 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 世纪以来, 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 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的自在。‎ C.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当代多种书法流派的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6.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12分)‎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 ‎ ①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 ‎ ②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 ‎③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 ‎,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 ‎ ④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 ⑤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 ‎ ⑥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 ⑦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 ‎ ⑧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 ⑨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 ‎ ⑩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 ‎(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 ‎7.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 B.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 C.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D.萌动:开始发芽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B.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 C.“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D.“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 ‎9.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共9分。‎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注释】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损益: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5.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概括并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分)‎ ‎(三)16.名句默写(12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 ___,____ 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揭露了秦的自私无道。‎ ‎(2)杜甫《蜀相》中的 ,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3)《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 ‎(5)《一剪梅》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及其深厚真挚的句子是 ,‎ ‎ 。‎ ‎(6)《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 “突出的钉头与谷仓的粮食对比”的句子是 , 。‎ Ⅱ卷 表达题(共77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 ‎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 。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 ,而不是令人 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 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 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 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 B.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利。‎ C.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担忧。‎ D.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20.下列表达符合语言得体要求的一项是( )‎ A.甲中学学生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杨雪,邀请她去参加甲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 工作经验。可是开会前夕杨雪生病了。为此,杨雪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她在信中写道:‎ ‎“因病不能到会,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 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 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 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 B.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 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 光。 ‎ D.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的:“凤”是雄鸟,“凰”是 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难“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②⑤①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⑥④③⑤①②‎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对于这一段话,你有什么触动?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学益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A 项表述“都”扩大了范围。B项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而非使之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D项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内容最重要。)‎ ‎2.C(“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情形”错误,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3.B(表述绝对,“市容、交通、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D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结合“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 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于文无据。B 项,“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错误。结合“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分析可知,“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于文无据。C 项,“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错误。结合“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分析可知,原文是试图达到。故选 D。)‎ ‎5.A   (A 项,“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错误。结合“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分析,原文是说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并没有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故选A。)‎ ‎6.(1)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 ‎(2)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 ‎(3)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3分)D ‎ ‎8.(3分)B ‎9.(6分)【答案示例】‎ ‎①“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 ‎,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②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 ‎【评分标准】共两问,第一问4分,每点2分;第二问2分。‎ 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3分)A ‎11.(3分)D“一直延续到今天”错误。‎ ‎12.(3分)C“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说法有误。‎ ‎13.(10分)(1)慕容垂认为他的回答有气魄,于是开玩笑说:“我的声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亲自来见我,怎能不是错误?”(“壮”“戏”“云何”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现在不能图谋,慕容垂年纪已老,嫌隙将在内部发生,那时可以图谋他们。(“图”“衅”“是”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二)诗歌阅读 ‎14.(3分)C  ‎ ‎15.(6分)是一个慷慨大方、射艺高超、潇洒不羁的官人。‎ ‎(三)名句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C ‎【解析】责无答案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发扬蹈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18. A ‎【解析】由上句来看,在说“创新”,由下句来看,在谈做法以“保护”为主,因此括号里先说“新技术”再说“保护”,这样与上文衔接才更紧密。 ‎ ‎19. C ‎【解析】原句有以下几处错误,关联词语“不仅”位置错误,应放在“博物馆收藏文物”之后;“文化传统”位置错误,应跟在“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之后,这都是精神文化上的表现;整个句子语序颠倒,应该“固有特征”在前,“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 在。所以答案为C。‎ ‎20.答案:D. ‎ 解析:A项“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不当,B“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 C“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21.答案D ‎ ‎【解析】A项,全部顿号改为逗号,问号前一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号,因为都是陈述语气。B项"《幸运52》"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冒号去掉。。C"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22.答案 A 解析 ④是总括论点,③⑤①⑥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层论述,②从哲学层面肯定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利用指代语言可判断③⑤应连在一起;⑤①的中心话题都是“汉字”,据此可判断其应连在一起;由⑥中的“这”“就决定了”判断①⑥应连在一起;②有明显的总括意味,且主语是“这”,故放在最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