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似乎快要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传来喜讯,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的梦想。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下图是嫦娥4号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嫦娥4号探测器着陆的天体是: A. 恒星 B. 星云 C. 行星 D. 卫星 2. 嫦娥4号在月球上迎来第一个月昼时,可能观测到的行星是: A. 水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土星 3. 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上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A. 月球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 B. 体积与质量太小 C. 月球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D. 缺少太阳光照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四号着陆与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故D正确。 2题详解】 当月昼来临时月球位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内测即月球背面面向太阳,故只能观测到地球轨道以内的行星,即水星和金星,故A正确。 【3题详解】 月球与地球距离约3万KM,与日地距离相比差距可以忽略不计,A错误。月球与地球的宇宙环境类似,均有自己的轨道且互不干扰,C错误。月球拥有自转和公转,有固定规律的太阳光照,D错误。月球体积与质量太小,引力不足以将大气留在星球周围导致无法存在生命,B正确。 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 是谁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B. 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 5. 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水能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风能 【答案】4. A 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B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故C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转化成生物能间接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地质时期的以生物能的形式处存下来的太阳能,故D错误;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故A正确。 【5题详解】 地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所以风能和水能均为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故A、D不符合题意;天然气是以生物能的形式处存的太阳辐射转化而来,所以是太阳辐射的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地热能为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故C 符合题意。 【点睛】常考的不是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地热能、潮汐能、火山地震、核能,做题时注意积累。 如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2900 B. 3100 C. 3200 D. 3400 7.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副热带高压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西南季风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①处值为6000-6500,②处值为3000-3500.那么,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x-1)d<R<(x+1)d (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即等值距,X为两点间的等值线条数),即(6-1)×500<R<(6+1)×500,得出R的取值范围是2500-3500,最大值接近3500,结合选项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 ①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 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弱,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相对高度的计算查阅中国地图,熟悉该区域的空间定位,同时注意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最基本的有规律的运动形式,它们的特点也影响了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地理现象是 ( ) A. 月球西升东落 B. 昼夜长短变化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河岸对称分布 9. 同一纬线上,在不考虑地形起伏的情况下,大致相同的是 ( ) A. 太阳方位 B. 日出时间 C. 太阳高度 D. 昼夜长短 10. 下列哪一项地理现象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直接影响 ( ) A. 地球表面大气温度适中 B. 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 C. 赤道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D. 北极点极夜期极光绚丽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均东升西落,也就是说,看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地理现象,故C正确,A错误;昼夜长短变化是公转的意义,故B错误;由于自转,河流往往会因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向某一岸,故D错误。所以选C。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方位、太阳高度都与距离太阳直射点的方位和距离有关,与纬线无关,所以同一纬线上,不同经度,太阳方位、太阳高度不同,故A、C错误;同一纬度可能为极昼极夜现象,没有日出时间,故B错误;昼夜长短是由昼夜弧比例决定的,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大致相同,故D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大气温度适中是日地距离影响的,A错误;赤道没有昼夜长短变化,C错误;北极点极夜期极光绚丽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D 错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B正确。 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是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2017年立春时间为2017年2月3日23时34分01秒(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该日立春时直射点经度大约为 A. 127° E B. 135° E C. 26° W D. 53° W 12. 该日立春时重庆(30° N)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11. D 1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学生要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11题详解】 2017 年立春时间为 2017 年 2 月 3 日 23 时 34 分 01 秒(北京时间)。利用东加减的方法计算时间,太阳直射点的时间是12时,比北京晚11时34分,经度由北京向西跨过173.5°,即大约位于53.5° W,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2017 年立春时间为 2017 年 2 月 3 日 23 时 34 分 01 秒(北京时间)。从日期看大约在冬至到春分中间,所以直射的纬度大约在10°S左右,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计算出立春时重庆(30° N)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5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北京 A. 日出南,日落西北 B.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C. 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D.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14.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天气晴朗。在我国同一间坐北朝南的房屋内观察到的正午太阳照射面积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少 C. 先增大,再减少 D. 先减少,再增大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党的十九大召开日期是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4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北半球是冬半年,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B项正确。 【14题详解】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天气晴朗。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在我国同一间坐北朝南的房屋内观察到的正午太阳照射面积逐渐增大,故A项正确。 北京时间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观看了升旗仪式,迎接2018年的到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此日,下列各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A. 大连、重庆、海南 B. 哈尔滨、广州、重庆 C. 重庆、海南、哈尔滨 D. 昆明、青岛、哈尔滨 16.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 l月1日23时26分 B. 12月31日15时36分 C. 12月31日23时36分 D. l月1日15时36分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城市中,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故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世界标准时间采用的是0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早加晚减”,北京时间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减8小时为12月31日23时36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东时区区时总是早于0时区和西时区,东时区中时区号数越大,区时越早;西时区中时区号数越大,区时越晚,“早加晚减”。 下左图为我国西南某地拍摄到的冬季云海(一般由山谷中的水汽升腾遇冷凝结后)形成景观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甲云海出现时,图乙中大气受热过程变化正确的是( ) A. ①减小 B. ②增大 C. ③增大 D. ④减小 18. 图甲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是( ) A. B. C. D. 19. 冬季出现云海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水汽含量高 C. 昼夜温差大 D. 白昼时间长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①为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据材料可知,云海的出现说明该区的云量增多,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恒定不变,①不变,A错;云量增多使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加,②增大,B对;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减少,地面辐射相应的减小,③减小,C错;云层增多,相应的大气逆辐射增加,④增大,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冬季云海一般由山谷中的水汽升腾遇冷凝结后形成,山谷中水汽升腾说明此时谷地盛行上升气流,一般应为晴朗天气下山谷的晚上,晴朗的夜晚山风沿山坡下沉明显,迫使山谷中的水汽升腾,若谷风强、山谷中水汽量大,则谷地水汽上升过程中可能会遇冷凝结后形成云海景观。结合图示四个选项,只有B答案符合这一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9题详解】 具有一定的水汽,且昼夜温差大,水汽升腾冷却凝结才可能形成云海。据此,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长不是形成云海的主要条件,A、D错;水汽含量高是形成云海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冬季形成云海的主要原因,B排除;冬季早晚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形成云海,C对。据此分析本题选C。 【点睛】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应用举例: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 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 上午 B. 正午 C. 傍晚 D. 凌晨 21. 逆温的影响有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故c出现的时间是在b黎明之后,a午后之前,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合适。 【21题详解】 逆温出现后近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气体将不会发生对流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①错误;由于近地面的温度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形成雾,故②正确;逆温出现后,大气运动会减小,故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故③正确;逆温会增加大气的逆辐射,从而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故④正确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 ①——甲 B. ④——丙 C. ⑥——乙 D. ⑤——丁 23.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 B. 此时④地气候特点温和多雨 C. 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D. 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雪花飞舞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①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超过2000毫米,甲没有超过2000毫米,不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④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应丙,B正确。⑥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图中乙在0℃以上,C错。⑤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丁降水不均匀,可排除D。 【23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夏季,A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B错;图中气候类型③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C对;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是夏季,D错。 下图为某年3月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前后的天气要素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25. 下列现象,与该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A. 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 B. 黄土高原的夏季暴雨 C.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梅雨 D. 东北平原的大雪风飞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气温由高变低,气压由低变高,气温、气压变化时出现强降水,表明出现冷锋天气系统,C选项正确。 故选C。 【25题详解】 A、冷锋过境时,出现狂风暴雨,会形成沙尘暴,A选项错误; B、冷锋过境时,出现狂风暴雨,B选项错误; C、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和冷锋无关,C选项正确; D、冷锋过境时,出现狂风暴雨,大雪也是一种强降水表现,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冷锋过境时,出现狂风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1200余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严重损坏,近3500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74.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山竹”成因的是 A. B. C. D. 27. 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A. 沙尘暴天气 B. 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 地震、海啸 D. 狂风、赤潮 28. 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26. D 27. B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A为暖锋,B为冷锋,C为反气旋,D为气旋,故选D。 【27题详解】 沙尘暴与快行冷锋有关,A错。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C错。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所致,D错。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B对。故选B。 【28题详解】 台风过境时,会带来大风天气,临时建筑物稳定性较差,应远离,B错。窗口的花盆容易受台风影响掉落伤人,应在台风来临时搬走,A对。台风过境可能导致停水停电等,要提前准备应急物品,C对。台风中心经过后,外围大风还会带来影响,所以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D对。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B.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C. 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D. 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30.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采用固碳技术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退耕还林还草 D. 推广可再生能源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植物种群搬家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我国有组织向西北移民属于政策导致的移民,与全球变暖无关,A 错。巴西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是由于气候湿热,高原相对凉爽所致,B错。海洋鱼类向更深更冷海域游与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温升高有关,C对。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升高,厚度变薄,D错。故选C。 【30题详解】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所致,可以采取固碳技术、退耕还林、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但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经济发展,B项不合理,故选B。 第Ⅱ卷本卷共4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图中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 (3)彗星的出现与流星现象在我国古代都被认为与吉凶祸福有关,其实它们都是普通的天体.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现象是 ;拖着长尾的是 。 (4)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 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 (5)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除了需具备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以外,还需要具备 条件。 【答案】(1)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2)两 (3)流星体 彗星 (4)巨 土星 (5)大气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结构,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一般。 【详解】(1)木星和其他行星一样,绕日公转为逆时针的,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为顺时针的。 (2)图中木星及卫星组成类似地月系的行星系,与其他太阳系天体围绕太阳运转,连同太阳组成太阳系,共两级天体系统。 (3)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的现象是流星;拖着长尾的是彗星。 (4)太阳系八大行星可以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属于巨行星,还有土星。 (5)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还包括自身条件,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恰到好处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 3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为白昼。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当日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_,出现极夜 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 (2)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C点天亮时刻是________点。 (3)此日上海(31°N,121°E)和北京(39.5°N,116°E)两城市中,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________,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________分钟。 【答案】(1)23°26′N,150°E 慢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2)A>B>C 16 4 (3)北京 20 【解析】 【详解】(1)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0°经线位置,判断正午12点的经线是150°E,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0°E;当日是夏至日,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2)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A>B>C;C点的日出时间是4点,昼长是16小时。 (3)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海比北京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较大。 两城市中,相同高度的物体正午影子较长的是北京。两城市经度差是5°,经度间隔1°,时间相差4分钟。两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内最大值的时刻相差20分钟。 【点睛】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根据0°经线位置,结合等份,判断正午12点的经线是150°E。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经度间隔1°,时间相差4分钟。 33.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a)图 (b)图 (1)(a)图表示的是______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_______风,与(b)图所示季节是否一致_______(是、否)。 (2)(a)图中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地。 (3)(a)图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此季节(b)图中字母________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切断。 (4)此月份,(a)图中C地是________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__风,其成因为_________。 【答案】(1)7;西南;是 (2)B (3)亚洲低压;b (4)冬季;高压;西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气压带和风带。学生要熟悉季风形成的原因、季风风向、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 【详解】(1) 从图中风向看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属于北半球的夏季7月。从图中的风向可以看出F风向为西南风。(b)图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故两个图所反映的季节相同。 (2) 夏季亚欧大陆出现低气压,低气压中心偏南,为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故气压最低的是位于图中B地。 (3) 上图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属于北半球的夏季,B处气压名称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纬度附近,(b)图中位于b处。 (4) 上图反映季节为北半球夏季,C属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故(a)图中C地是冬季。冬季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西北风,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为西北风。 【点睛】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冬季风十分干冷。 34.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降水特征。 (2)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同的原因。 (3)当气压带如图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右图中C处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说出与C处相对应的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5)D大洲的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1)有明显的干湿季 (2)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 (3)高温少雨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地势起伏和缓 【解析】 【分析】 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低气压带、西风带可能会带来降水天气;高气压带、信风带可能会带来晴朗天气。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其特点为全年高温,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3)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处于北半球的夏季,C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4)由上题C处地中海气候,同纬度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非洲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主要原因:赤道从非洲大陆中部穿过,南北跨度相当;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非洲大陆的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点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