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语文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 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子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四言和骚体诗的地位那样。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大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妓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因为初期流传的很多词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人所掌握。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手来写。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已不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正是在这种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 从北宋以来,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有别于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晚唐而至南宋,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传,呈现极盛之态。‎ B.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始渐渐兴起。‎ C.在说唱文学和戏曲里,词曲处于压倒性优势,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诗体来抒发情感。‎ D.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动手创作词,歌词华美,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的调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用李清照的话总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近体诗和词的特点,指出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C.文章以两首《望江南》为例,证明最初歌妓用词曲体现自己生活的痛苦。‎ D.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传统风格清切婉丽,和早期文人词多数直接模拟歌妓唱词密切相关。‎ B.婉约派是词的正宗,其作品更能体现词的特点,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 C.词最初来自民间,通过词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 D.词的内容如果一直局限于房帏儿女之事,就无法拥有如今的成就和地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 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 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2004年9 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 月24——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 ‎(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绍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 ‎②“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 ‎(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 ‎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 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 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 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 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 ‎6.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①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②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③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④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⑤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⑥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⑦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⑧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⑨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⑩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⑪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⑫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⑬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⑭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⑮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⑯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⑰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第18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 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C.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别贺兰铦①‎ 杜甫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注:①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当时杜甫在阆州。贺兰铦是杜甫的朋友,此时欲离开阆州到湘吴去。杜甫此时写诗相赠。‎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用老骥、苍鹰的桀骜不驯来比喻贺兰铦不屈的气节和自傲的性格。‎ B.“悲歌”二句,凸显了贺兰铦年老体弱,悲歌慷慨,远赴吴湘的悲壮。‎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想到与友人分别后再难相见,内心悲伤。‎ D.全诗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和关怀的心情。‎ ‎15.“今君抱何恨”中的“恨”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概括。(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古诗词写作方法之一,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更是善于运用典故的高手,如《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借用刘义隆的典故讽喻当权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 ,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 。‎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 ,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17.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美好。‎ B.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 C.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于是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 D.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B.不期而遇 浩如烟海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C.萍水相逢 灿若繁星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D.不期而遇 灿若繁星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C.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小弟家中近来乔迁,事项繁杂,幸得张兄略尽绵薄之力,现已顺利搬至幸福小区三单元405号。为表感谢,小弟备下几杯美酒,诚邀张兄明晚拨冗拜访寒舍,请务必前来。‎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示例①,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近几年来,不少综艺节目引发关注热度,比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可见,歌唱竞演类节目必然带来高收视率。一档综艺节目想要“走红”,只能依靠高品质的视听享受,而高品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不砸钱的综艺节目是无法受到欢迎的。‎ ① 歌唱竞演类节目不一定带来高收视率。‎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曰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 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力,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这一新规,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A.原因不只一个,还有词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B.强加因果;D.“歌妓们的生活”错,原文是“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 ‎2.(3分)D(无中生有,“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错)‎ ‎3.(3分)B(原文是“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 ‎4.C(只能表明吴孟超敢于担当、技术精湛,不能支撑“肝胆外科之父”)‎ ‎5.C.(从原文看不出吴孟超的人格魅力对女孩的影响.)‎ ‎6.(6分)(1)爱国思想一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中:倡议为抗日捐款,希望参加抗日;用医学为国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2)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不为个人荣誉,而为患者生命,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年岁已高依然奋战在手术台.(3)热爱医学、竭尽所长的职业素养一直体现在他的从医生涯中:从医75年,凭着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超过15000名已在死亡线上的病人.(每点2 分,概括1 分,分析1 分,意思相近即可)‎ ‎7.(3分)C(文中并未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只在第4段中有详细描写)‎ ‎8.(6分)‎ ①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 ②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 ③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 ④羞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 ⑤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 ⑥忧虑。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 ②顾全大局,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 ③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D ‎11.B(接待外宾是礼部的事务)‎ ‎12.B(夏竦以身示范错)‎ ‎13.(1)不久夏竦为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于是)以他为左右侍从。(一句1分,重点词“丁忧、潜、依、中人、雅、善、左右”,第一句加主语。)‎ ‎(2)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才陈述十策。(一句1分,重点词“畏懦、每、但、临督、始”。)‎ ‎14.(3分)答案:D(诗歌中没有用夸张的手法。)‎ ‎15.(6分)‎ ①时人趋炎附势,小人得志;‎ ②高贤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③国家时局动荡,战乱不宁;‎ ④时值年老体衰,远赴湘吴。‎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给全分,意思相近即可)‎ ‎16.(6分)‎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3分)D ‎18.(3分)B(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 ,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重的人很多。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废寝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19.(3分)C(文中原句:“建造并寻找”语序不当,改为“寻找并建造”;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加上“它”;“培育……文化和历史”搭配不当,“培育”改为“孕育”。)‎ ‎20.(5分)‎ ①“乔迁”改为“搬迁”‎ ②“略尽绵薄之力”改为“鼎力相助”‎ ③“美酒”改为“薄酒”‎ ④“拜访”改为“光临”‎ ⑤“务必”改为“尽量”(每处1分)‎ ‎21.(6分)①一档综艺节目想要“走红”不仅仅依靠高品质的视听享受。‎ ②不砸钱的综艺节目不一定不受到欢迎。(每处3分)‎ 四、写作(60分)‎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的这一新规的评论,要切紧教育部对班主任批评权以法规的形式予 以明确和强调来展开分析,阐述自 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条法规的出台,竟然“引发 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力,竟 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 护的地步”这确实是一种反常的现象。批评历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方 式,或可说是为人之师的天然责 任,然而教育部的这一强调,反而 有画蛇添足之嫌。沿果溯因,可以 联想到当前的教育现实,不少学生 在校期间是“老虎屁股一摸不得”老师批评一下,动辄就有家长找上门理论,甚至以自杀、出走相威胁,更有甚者,出手打骂教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许多老师明哲保身,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放任自流,更不要说行使批评教育的权力了。教育部出台这样的规定,可以看出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之举,以至于出台政策来保障班主任的批评权,这至少说明问题的存在已经很普遍,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了。连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也需要 教育部授权的话,那不啻是教育的 悲哀,也折射出现在的教育在某种 程度上的堕落,更说明了师生关系的紧张。老师连批评学生都不敢了,教育还怎么进行?质量如何保 证?真的有些让人不敢深思。‎ 而让人遗憾的还有,教育部的 这个规定反而暴露出此规定的缺 陷。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班主任有 这个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 或许学生犯了错误,其他任课老师 都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这样的 政策一出台,反而让其他老师觉得 批评学生超出了自己的管理权限, 就不敢“多管闲事”了。其结果是,强化了班主任一个人的批评教育权力,而弱化了其他老师的这种权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适当运用是会有显著效果的。 而我们总是容易走极端:要么对学 生批评的同时伴着体罚,要么连正 当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因此,针 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到 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让批评 成为一种教育。没必要强调、授权 予某一类教育工作者有批评学生 的特殊权力,而应该让所有的老师 都明白:什么样的批评才是“适当 的”?迷信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 的,而适当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 的,而且是有艺术性的。‎ 联系材料,辩证分析,沿果溯因,深思熟虑,我们就能够得到明 确的立意启示。当然,800字左右的 —篇文章,写作中切忌面面俱到, 要尽可能选取自己感触最深、最有 话说的一个角度来确定意旨:①从 受教育者——学生角度来立意。可以从这一新规出台的背景角度切 入,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 析,批评教育学生竟然要用法规来 强调,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心理承受 能力已弱化到了足以让人忧虑的 程度。②从教育者——班主任、非 班主任角度来立意。对于班主任来 说,拥有对学生的批评权力原本是 天经地义的,而现在竟然要教育部 来授权,可以看出在赏识教育大行 其道的今天,批评教育正面临越来 越萎缩的困境。对于非班主任教师 而言,难道对学生的批评权已然成 为班主任的专利?可以看出,这一 新规本身就存在着弱化教师批评 权的缺陷。③从新规本身内容角度 来立意“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 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什么样的 批评才是“适当的”?应该说,迷信 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的,而适当 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的,而且是 有艺术性的。可以从教育的艺术性 来阐述自己对批评这一教育方式 的认识。‎ ‎【佳作示例】‎ 让“批评”指引学生成长 王燕梅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 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批评 学生的权力“班主任在曰常教育 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 规定一出,即在社会各界引起 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那么,班主 任到底该不该拥有这样的权力呢? 若班主任有了这种权力,对教育又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班主任又该 怎样行使这种权力呢?‎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以,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多或少、 或大或小的错误。正如圣人孔丘所 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 改,善莫大焉。”可是,在现实的生 活中,有些人可以自我纠正错误, 有些人却必须借助外力来纠错,而 作为学生来讲,老师,尤其是班主 任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 有人说老师是盏明灯,照亮了 学子的求学路;也有人说老师是座 灯塔,为求学的航者指引着方向。无 论怎么说,在我的意识里,老师就 是指南针,无论是在做学问上还是 在做人方面。可这枚指南针的作用, 有时需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来发挥。‎ 当你在求学路上因没有足够 的坚强和毅力而选择放弃的时候, 老师的批评就是当头棒喝,让你意 识到自己的懦弱,因而重整旗鼓, 奋发向上;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遇到一些小小的磨难 ‎ 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时候,老 师的批评就是春风化雨,让你感觉 到生活的美好,因而鼓足勇气,迎 难而上;当你在人生的选择中偏离 本性与正义,价值观念开始扭曲的 时候,老师的批评就是矫形器,让 你明白自己的盲目,因而明辨是 非,通晓大义。总而言之,老师的批 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它 能使学生成长。‎ 当然,我所说的批评是指以适 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并不是大多 数人所认为的惩罚。批评,可以是 学子犯错误后的几声责备,可以是 学子误入歧途时的几句提醒,更可 以是学子迷失自我后的_个信任 的眼神。这几声责备、几句提醒、一 个眼神,就很可能让迷途的孩子找 到回家的路。‎ 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而 教育的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法,因 此教育也必须因时制宜,因人而 异,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作为学生的我们,行走在艰辛 的求学路上,需要放松,也需要压 力;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需要自 由,也需要约束。‎ 成长中摸索的我们,不拒绝任 何_种促进成长的力量,哪怕是批 评!‎ ‎(指导老师:付永红)‎ ‎[点评]这篇作文,很好地体现 了“时评类”作文的写作特征。文章 扣紧班主任批评权的必要性来作 文,开篇先用精简的语言交代事件 主体,并联系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和深思,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班 主任到底该不该拥有这样的权力 呢?若班主任有了这种权力,对教 育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班主任 又该怎样行使这种权力呢?”这样便为下文的论述树起靶子,指向明 确,确保了文章观点的明确统一。 正文论述更是以层层剥笋的笔力, 运用层进式的结构来分析论述,体 现了构思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 性。学生的成长总会犯下这样那样 的错误,而教师的纠错则很好地起 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可这枚指南 针的作用,有时需要通过批评的方 式来发挥”。有了前面的铺垫,认识 自然水到渠成。接下来的分析,则 更体现出论述的深透性。”老师的 批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它能使学生成长”。这几声责备、 几句提醒、一个眼神,就很可能让 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从中 可以看出,作者的分析并没有停留 于浅显的层面,而是呈现出一种渐 进式的深入态势,体现出作者出色 的分析思辨能力。文章结尾,更是 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一句“成长中 摸索的我们,不拒绝任何一种促进 成长的力量,哪怕是批评”的热切 呼吁来收束全篇。全文紧扣材料论 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合 理,收放自如,行文从容自然,结构 严谨有序,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学生 习作。‎ 该出“手”时要出“手”‎ 钟琪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条新规 定: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 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 育的权力。‎ 规定一下,首先骇倒的,或许 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诸多忧子忧女的家长兴许会愦然: 。批评”不就是骂吗?我的孩子我都 不敢骂你怎么敢骂?万一他心灵受 到伤害怎么办?万_他承受不了怎 么办?更有甚者,他们或许会联想 到销声匿迹多年的体罚——教鞭、凳脚……‎ 暂且不讨论这种想法的对错, 且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学生。‎ 先看看中学生。眼下的“非主 流”的潮流是一波一波,后浪推前 浪:染黄毛的,化妆的,奇装异服 的,纹身的……有多少中学生混在 这潮流之中。近十年流行的网络游 戏、小说在校园大行其道。网络的 确用来学习了——学。游戏升级” 之法;小说也的确用来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了——增“恋爱、打架”之 识。还有顶撞父母老师、不思上进、 沉迷堕落的。的确,优秀的学生也 有,但,真的,还多吗?‎ 再说说人们曾经认为的纯洁、 天真的小学生吧。记得有次和同学 忆起小学时光,无意中,提起她读 小学的堂弟,她说她堂弟告诉她他 们学校近来流行谈恋爱。我是真真 正正地无语了,要知道,那只是四 年级的孩子!放眼望去,现在的小 学生,玩MP3、MP4的,早恋的,甚至 抽烟、喝酒的,结成小黑帮的,一应 俱全。‎ 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怎样?不 堪设想?的确,这设想谁作得出?所 以,教育部制定相关规定迫在眉 睫,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而现在,正 是该出手的时候。‎ 细看教育部的规定,不难发现 其合理性和极富人性化的方面。规 定上明确写着“采取适当方式对学 生进行批评教育”意即这种批评 不是粗暴地骂。其实,即使是厉声 骂几句,采用点激将法,浪子回头 的同学将不难发现,正是那几句听 来很不顺耳的“骂”让自己脱离苦 海,奔向新生。‎ 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 不严,师之惰。”而教育现状是,许 多教师想严,但严不起来;因为,有 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甚至规定教师不得批评学生,只可以鼓励学生, 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 不能骂。难道有谁的孩子在把手放 在烧红的炉子上能不被烫伤吗?教 育部的这一规定明显遵循了教育 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教育 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采取 一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 成长。‎ 如果还要形容我们是花,教师 是园丁,那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指 责教育部给园丁的那把剪子了。虽 然剪子剪在我们身上会痛,但那并 非对人身权利的侵犯;相反,那是 为了让我们更完美地绽放。该出手 时便出手,剪去枯枝败叶,方能塑 得身形如花!‎ ‎(指导老师:张东河)‎ ‎[点评]“该出‘手’时要出‘手’, 亮人眼目的标题,仿若平地一声断 喝,震撼读者,发人深思。文章由教 育部的这一新的举措入题,顺势交 代产生的波及力“首先骇倒的,或 许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 长”——家长的愦然。但接下来的 文字却对家长们这些想法的正错 搁置不谈,转而对当前学生的现状 作描述,沿果溯因,由表及里,探究 教育部新规出台的背景。如此行 文,波澜起伏,确有曲径通幽之效。 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因为有了前 ‎ 半部分的铺垫,自然显得入情入 理。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教育部新 规的出台正是适逢其时“遵循了 教育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 教育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 采取_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 健康成长”。结尾处再以抒情的笔 触、比喻的句式,收束全篇。一篇好 的议论文,除了要以理服人,还要 力争以情感人。本篇文章就很好地 体现了这一特点。‎ 批评教育不为过 朱圣淋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 工作规定》所引发的讨论我觉得实 在无聊,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教育是 一个老师所应履行的职责,并不为 过。‎ 近年来,一些教育方面的新思 潮影响了无数的学生、家长、老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似乎已经不合时 宜;然而,我认为,新观念与旧观念 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一 味崇尚新事物或泥古不化都是不 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 况是那些年龄尚浅、还未能够深明 事理的学生呢?那是不是就能因此 说老师不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呢?答 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其一,虽说每个人都有知错能 改的愿望,但我想,改错的最快甚 至最好的方式还是老师的批评。每 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学生对 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大多来源于老 师,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圣人,每 一个人心中都对其有一种与生俱 来的敬畏感。也许得到老师的表扬 是人生最美好的事;但受到老师中 肯的批评也会成为一个人终生难 忘的事,而这正是批评的意义之所 在——因为有了难忘的记忆,老师 的谆谆教诲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在 你的耳畔响起,不断地敦促你奋 进、改过。‎ 其二,批评教育学生是老师职 责之所在。韩愈《师说》中说得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 既是对老师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其 作用的肯定。_个老师,眼看着自 己的学生犯了错而无权力去批评 教育,那要老师何用?也许,有人会 说,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让他 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可 是,光引导学生就够了吗?不知世 界上有几个人是单纯地引导出来 的。孩子的心灵毕竟太过幼稚,有 些问题不可能立刻想到,老师的批 评教育固不可少。‎ 其三,人们对老师批评教育学 生的抨击完全是片面无根据的。有 些人看问题只看_面,他们只看到 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某些负面 影响,而没有看到批评教育的积极 作用。其实,权衡利弊,对学生来 说,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比放任学生 自流要强得多。‎ 当然,凡事有度,教育批评也 应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量人而 行,批评过度自然对学生心理会有 一定影响,只要把握了度,批评教 育就不失为教育的一大好方法。‎ 综上所述,班主任批评教育学 生并不为过。‎ ‎(指导老师:罗建成)‎ ‎【点评】“批评教育不为过”,标 题即道出全文中心论点,醒目警 策。正文先就教育部关于《中小学 班主任工作规定》引发的争论表明 己见——讨论无聊,班主任对学 生批评教育是一个老师所应履行 的职责,并不为过”。接下来紧紧 扣住这_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由 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条分 缕析,颇有见地。本文在语言表达 上,凝练严谨,笔锋锐利,闪烁着 思辨的光芒。在结构行文上,起承 转合,思路明晰,显示出不俗的写 作功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