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这反映了当时( ) 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 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 2.如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 A. 铁犁牛耕的应用 B.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3.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 B. 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 C. 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 D. 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 4.《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 A.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B.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5.如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 A. 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 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C. 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 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6.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 A. 史治渐档清廉化 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 官员日趋专业化 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7.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4甚至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 A.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B.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8.如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北直隶 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麦数(升) 7.77 5.40 6.52 1.22 实征麦占总数百分比 20.49% 3.32% 1.91% 3.88% 实征米占总数百分比 23% 10.76% 11.47% 1.91% A. 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 B. 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 C. 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 D. 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 9.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候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 ) A. 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 B. 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C. 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 D. 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 10.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解体 B. 中西贸易发展 C. 经济结构变迁 D. 社会动荡加剧 11.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表格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省份 政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12.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 A. 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 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C. 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 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13.1923年,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曾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当问到“现在中国流行关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时,被调查的426个男生中,社会主义获得203票,其他主义如三民主义得103票,民主主义只有51票,合作主义仅1票……以上民意测验结果说明了当时( ) A. 部分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渴求 B. 国共合作的思想条件已具备 C. 统一战线策略受到国人排斥 D. 马克思主义排挤了其他学说 14.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 A.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 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D.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5.如表是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的变化表 年份 1957 1958 1962 1965 企事业单位数(个) 9300 1200 5800 10533 这表明( ) A. 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 实施“八字”方针任务完成好 D. 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 16.如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于1978年10月),根据漫画有效信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旧两种思想斗争激烈 B. 思想解放成为时代需要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 D. 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17.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 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19.如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1913年为100),图中1920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 A.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 B. 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20.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 A. 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21.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 A.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 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C.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22.1883-1889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项目。这些现象( ) A. 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 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 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己大规模应用 23.2010 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 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 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 A. 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 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24.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提供了约 422.5 亿埃居的发展援助。20世纪90 年代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1989 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 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B. 力图弥补经济全球化弊端 C. 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部分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48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8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西方社会有关“中国元素”的记载 公元前1世纪 凯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 4世纪 ”赛里斯国疆城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 (13~14世纪) 大汗统治下的繁荣富有的大帝国,不仅是财富与王权的象征,也是西方资本主义早期世俗精神和政治欲望的一种隐喻性投射。 (15~17世纪) 传教士们为欧洲人建构了一个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真实清晰的中国形象,使之成为了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的起点,为其后在欧洲持绘了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提供了全面的、权威的认知参照体系。 (18世纪初~18世纪中叶) 1687年,柏应理、殷怿泽等四位神父编译的《孔夫子:中国哲学家》一书在巴黎出版。此书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因为它第一次使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展现了一个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 18世纪中后期 中国在精神上是愚昧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专制的、历史是停滞的,此时的中国形象,完全演变成了为了映村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需要而生的对照物。 ﹣﹣摘编自《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历程与规律分析》《误读中国1000年》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干部制度的改革也日益迫切。……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的制度改革,并明确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后,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总之,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国家的干部制度正全面推进,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摘编自王畅《新时期干部制度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干部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干部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历史答案 1 ~~~~ 5DACBB 6~~~~10CADAC 11~~~15DBACB 16~~~20 BACBD 21~~~24CBDA 25.【答案】 (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依据材料二“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可以得出发展速度,世界领先;依据材料一“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依据材料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德意志的统一、代议制的确立、科技革命影响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析即可。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从农业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德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重新分割世界。中国的崛起,加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 故答案为: (1)特点:①发展速度,世界领先。②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③产品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④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8分) 原因:①国家统一,建立了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民族自信心增强。②科技创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企业制度不断创新。(9分) (2)影响:①从农业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②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③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德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重新分割世界。中国的崛起,加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8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工业化。考查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以及两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掌握德意志的统一、代议制的确立、科技革命影响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德国和中国工业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掌握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在不同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依据材料信息科从不同的方面来归纳,如认识中国的角度、认识中国的过程、认识中国的方式等多角度来分析,也可从中国角度来分析。在提炼出观点后在结合相关史实来论述说明。 故答案为: 观点1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物质层面深人精神层面。 15世纪以前,由于中西由于距离比较遥运,交通不畅,直接交流很少,导致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主要通过中间人倒卖的中国物品以及有关书籍对中国的描述来感知中国。如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繁荣的情况。新航路开降后,随着中两交往的加深,更多的西方人来到了中国,对中国的了解逐渐深刻,也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传播到到西方,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通家理论等。 观点2两方对中国的认识从赞美转向批判。 在古代由于中国文明领先于世界,更多的是中国先进的物质文明传入到西方,因此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更多的是敬仰和赞美。到了17世纪左右,启蒙思想家从中国儒家思想中找到了理性工具,被积极加以吸收利用。但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加快,面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从面西方更多的是对中国的批判。 【点评】本题通过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为保证公平、公正,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7分) (2)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逐步形成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逐步健全完善了公务员制度。(8分)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可知,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据材料“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知,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据材料“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可知,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2)据材料“……1994年,党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的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可知,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逐步形成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据材料“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可知,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据材料“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了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等。”可知,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