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跨考点综合学案
专题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跨考点综合 线索1——耕作技术的进步 时代 知识定位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工具有石、木、骨器 (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西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8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战国 传统农业初步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从秦汉至 宋元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 明清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线索2——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时代 知识定位 从先秦 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8 明清 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线索3——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落伍 时代 知识定位 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 西汉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 中唐 以来 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 明清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固守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 “海禁”政策 (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8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④政府政策: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3.五大视角解读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 (5)观念因素: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综合认识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8 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 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3)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5.古代中国落伍的表现与原因 (1)中国落伍的表现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 ①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②在经济政策上,仍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 (2)中国落伍的原因 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 ②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影响了科技创新。 ⑤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 1.命题点 价值观引领——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是农历狗年,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又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肖”形象,与此文化现象的形成联系最密切的历史因素是( ) 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影响 B.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发展的文化遗产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反映 8 D.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交流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文化现象是政治、经济等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视角分析,可知答案当在B与C两项中选择,而儒家思想从内涵上从属于农耕文明,排除C项,故选B项。 2.命题点 现实热点——“一带一路”上历史印记 “5 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 C 解析 活字印刷出现于宋元时期,粉彩瓷出现于清朝,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 3.命题点 时空观念——商业发展的时空特性 2017年开封提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一个可以穿越的城市——开封等着您!”精品旅游文化宣传口号,承诺向游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宋代京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出现在展示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是( ) A.街道两旁复古店铺林立 B.城区内建立几处专门娱乐的场所——“瓦子” C.建立几处专供餐饮住宿的复古客店 D.建立几处严格分开的“坊”“市”展区 答案 D 解析 “坊”与“市”分布严格分开是宋代以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在宋代“坊”与“市”分布限制已被打破,故D项说法有误。 4.命题点 史料实证——古代城市化进程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浙江余杭县城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时代(时间) 弘治(1488~1505年) 嘉靖(1522~1566年) 万历(1573~1620年) 余杭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农业的发达使余杭县集市增多 B.政府重商政策促进了市镇发展 C.海外贸易发达促进了城镇的增加 8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余杭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专门化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 5.命题点 时空观念——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9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网友搞笑建议穿越到明代的南京去就业,在那里不可能经历到的现象是( )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 B.到徽商商号当账房伙计 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包买商 D.创办珐琅彩烧制手工工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明代的南京”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备选项中“珐琅彩”是清代的典型手工业产品,与“明代”时间信息不符,故选D项。 6.命题点 史学素养——史料分类与认识 (2017·温州选考评估)(加试题)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答案 C 解析 史料可信度的考证原则主要有:①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为最可信;②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③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④文学作品或小说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故C项错误。 7.命题点 历史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8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答案 (1)原因: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各地商品汇聚于此;②政治中心的影响(开封是北宋的都城);③打破市坊界限;④对外贸易繁荣。(答出三点即可) 特点:①商品丰富,种类齐全;②商品交易有分区。 (2)条件:地处交通要道;当地手工业、商业发达。 新特点:专业化的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