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理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右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 B.整体性 D.阶段性 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网格模式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储存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读图,完成4~6题。 4.EV区域最可能是( ) A.丘陵 B.耕地 C.海域 D.沙漠 5.该城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 A.B Ⅰ B.C Ⅱ C.D Ⅳ D.E Ⅲ 6.可以分析处理该空间数据变化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测量系统 读“我国从内蒙古到新疆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示范围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8.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东向西降水减少 B.由东向西降水增多 C.由东向西气温升高 D.由东向西海拔增加 9.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C.绿洲农业多分布于盆地中部 D.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有关部门对1973年至2005年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读图3—2—4,完成10~12题。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1.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 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 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推广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上图中,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第13~14题。 13.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14.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完成15~17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功能 B.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C.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海陆间循环 D.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等的 16.图中乙环节使热带雨林成为( ) A.“地球之肺” B.“地球之肾” C.“地球天然空调” D.“地球天然加湿器” 1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土壤肥力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18~20题。 18.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1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为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部分养分 ③雨林容易遭人类破坏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下图是2009年世界个别国家的稀土相关数据,读图回答23~24题。 2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读图回答25~26题。 25.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2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航运 B. 旅游 C.梯级开发 D.防洪 28.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下图为某流域图和b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a、b、c三地的海拔分别是2599米、22米、5米。读图,完成29~30题。 29.关于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a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b地以保护植被为主 C.c地以水能开发为主 D.c 地大力发展航运业 30.大坝的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A.河口三角洲侵蚀加剧 B.下游旱灾频率加大 C.下游河道淤积加剧 D.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31~32题。 3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3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3~35题。 3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34.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 35.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36~38题。 36.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37.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8.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39~40题。 39.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0.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二.综合题(共60分) 41.下图是我国北部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A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_________业为主。(1分) (2)B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若引水漫灌,容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1分) (3)C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沙漠,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1分) (4)说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B、C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3分) (5)说出西北地区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4分) 42.材料一:由于巴西政府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16分) 材料二: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图。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A处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2分)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后降到地面,降到地面的水量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则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1分)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了约20%,简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5)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4分) (6)从开发、保护等角度,谈谈你对雨林前景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和管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受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的影响,促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 材料四:2011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全线贯通通气。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 ) (1分) ①逆城市化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镇数量猛增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3)根据图乙简述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4分) (4)说出粤东、粤西和粤北吸引珠江三角洲部分工业迁入的原因。(4分) (5)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4分) (6)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4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2分) (2) 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4分) (3)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4分) (4)图中区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区相比相比,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3分) 季延中学2017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B B B A C C D D D D B D A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C C B C C B D A C A D A C A B C A D 二、综合题:(60分) 41.(10分) (1)林业(1分) (2)次生盐渍化(土地盐碱化)(1分)(若答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也给分) (3)深居内陆,气候干早(降水稀少)(1分) (4)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不合理行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3分)(答对一点得1分) (5)构筑防护体系(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 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4分)(以上任答四点得5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42.(16分)(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2分) (2)A处 赤道低气压带(2分) (3)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1分) (4)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2分) (5)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4分) (6)看法一:保护(1分) 理由: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能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4分)(雨林的全球效益角度,任意答对一点得1分) 看法二:开发(1分) 理由: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地方财政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分)(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任意答对一点得1分) 看法三:保护性开发(1分) 理由:综合上述看法、理由,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43.(21分)(1)B (2)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③噪声污染严重;④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4分)( 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4分) (4)可供利用土地面积大;土地价格较低;资源较丰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人地矛盾较轻;环境保护压力较轻;内部交易成本较低。(4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①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②就业机会增加;③加快工业(城市)化的进程。(4分)(答出2点即可) (6)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4分)(答对2点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4.(13分) (1)水稻 小麦 (2)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3) 不利:一年只能一熟。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有利: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4分) (4)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