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七第2讲振动和波动光学案
第2讲 振动和波动 光 [做真题·明考向] 真题体验 透视命题规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真题再做] 1.(2018·高考全国卷Ⅰ,T34)(1)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60°. (2)一列简谐横波在t=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求: (ⅰ)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ⅱ)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解析:(1)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AC面,入射角为60°时,折射角为30°.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n===. 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 沿同一路径入射时,r角仍为30°不变,对应的i角变大.因此折射角大于60°. (2)(ⅰ)由图(a)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 λ=36 cm① 由图(b)可以看出,周期为 T=2 s② 波速为v==18 cm/s③ 由图(b)知,当t= s时,Q点向上运动,结合图(a)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ⅱ)设质点P、Q平衡位置的x坐标分别为xP、xQ.由图(a)知,x=0处y=-=Asin(-30°),因此 xP=λ=3 cm④ 由图(b)知,在t=0时Q点处于平衡位置,经Δt= s,其振动状态向x轴负方向传播至P点处,由此及③式有 xQ-xP=vΔt=6 cm⑤ 由④⑤式得,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为 xQ=9 cm⑥ 答案:(1) 大于 (2)(ⅰ)18 cm/s 沿x轴负方向传播 (ⅱ)9 cm 2.(2018·高考全国卷Ⅱ,T34)(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 900 m/s.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下桥的一端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 s.桥的长度为________m.若该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的波长为λ的________倍. (2)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 (ⅰ)求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 (ⅱ)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 解析:(1)设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由L=vt知,340(t+1.00)=4 900t,解得t= s, 代入L=vt中解得桥长L=365 m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变,根据v=λƒ知,声波在钢铁中的波长λ′==λ. (2)(ⅰ)光线在BC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 sin i1=nsin r1① 式中,n为棱镜的折射率,i1和r1分别是该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i2=r2② 式中i2和r2分别是该光线在AC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光线在AB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nsin i3=sin r3③ 式中i3和r3分别是该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由几何关系得i2=r2=60°,r1=i3=30°④ F点的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为 δ=(r1-i1)+(180°-i2-r2)+(r3-i3)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得δ=60°⑥ (ⅱ)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在AB面上不发生全反射,有nsin i2≥nsin C>nsin i3⑦ 式中C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sin C=1⑧ 由④⑦⑧式知,棱镜的折射率n的取值范围应为 ≤n<2⑨ 答案:(1)365 (2)(ⅰ)60° (ⅱ)≤n≤2 3.(2018·高考全国卷Ⅲ,T34)(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波速为0.40 m/s B.波长为0.08 m 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2)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边上.D位于AB边上,过D点做AC边的垂线交AC于F.该同学在D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点做AB边的垂线交直线DF于E;DE=2 cm,EF=1 cm.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 解析:(1)因周期T>0.20 s,故波在Δt=0.20 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波长λ,由yx图象可知传播距离Δx=0.08 m,故波速v==0.40 m/s,A对.由yx图象可知波长λ=0.16 m,B错.由v=得,波的周期T==0.4 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t=0时,x=0.08 m的质点沿+y方向振动,t=0.7 s=1T,故此时该质点位于波谷;因为T<0.12 s<,此时质点在x 轴上方沿-y方向振动,C对,D错.根据λ=vT得波速变为0.80 m/s时波长λ=0.32 m/s,E对. (2)过D点作AB边的法线NN′,连接OD,则∠ODN=α为O点发出的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 α=sin β① 式中n为三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β=60°② ∠EOF=30°③ 在△OEF中有EF=OEsin∠EOF④ 由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OE=2 cm⑤ 根据题给条件可知,△OED为等腰三角形,有 α=30°⑥ 由①②⑥式得n=⑦ 答案:(1)ACE (2) [考情分析] ■ 命题特点与趋势——怎么考 1.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本讲命题热点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考查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往往以考查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为主,主要涉及的知识为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2)光学部分以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等知识为主. 2.2019年高考命题形式变化不大,仍为一选择题(或填空题)加一计算题,选择题(或填空题)侧重考查对机械波或光学知识的理解,计算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也可能会考查振动和波的综合应用. ■ 解题要领——怎么做 本部分内容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特点和图象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这两条主线,兼顾振动图象和光的特性(干涉、衍射、偏振)、光的本性,强化典型问题的训练,力求掌握解决本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建体系·记要点] 知识串联 熟记核心要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 [网络构建] [要点熟记] 1.振动和波 (1)振动的周期性、对称性:x=Asin ωt. (2)波的产生和传播:v==λf. 2.波的传播问题中四个问题 (1)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一致. (2)介质中各质点随波振动,但并不随波迁移. (3)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波每个周期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4)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如果一个质点处于波峰,而另一质点处于波谷,则这两个质点一定是反相点. 3.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折射定律: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n. (2)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C,sin C=. 4.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1)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明显衍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2)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发生干涉时的振动加强区:Δr=nλ(n=0,1,2,…); 振动减弱区:Δr=(n+)λ(n=0,1,2,…). (3)光的干涉条纹特点:明暗相间,条纹间距Δx=λ. [研考向·提能力] 考向研析 掌握应试技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 考向一 机械振动、机械波 1.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 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速度v都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它们的周期均相同;振动质点来回通过相同的两点间所用时间相等;振动质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x、F、a、v、动能Ek、势能Ep的大小均相等,其中F、a与x方向相反,v与x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2.深刻理解波动中的质点振动 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波源的周期(频率)=波的传播周期(频率),同一时刻分别处于波峰和波谷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一定相反.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1)“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2)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的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x轴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 4.波动问题出现多解的主要原因 (1)波传播的周期性: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因此质点的位移、加速度、振动方向和波的形状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 (2)波传播具有双向性:当波沿x轴方向传播时,波既可以沿x轴正方向传播,也可以沿x轴负方向传播,导致多解. 1.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乙为K、L、M、N四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为1 m/s B.图乙表示质点N的振动图象 C.t=8.0 s时质点M的正向位移最大 D.质点L经过1.0 s沿x轴正方向移动0.5 m E.在4.0 s内质点K所经过的路程为6.4 m 解析:由图甲可以读出波长λ=2.0 m,由图乙可以读出周期T=2.0 s,则该波的波速v==1 m/s,A正确;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上的各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由图乙知,t=0时刻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得知,图甲中的N点正经平衡位置向下振动,B正确;t=8.0 s=4T,所以t=8.0 s时质点M的位移与t=0时刻的位移相同,为负的最大值,C错误;横波中,各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质点不可能沿x轴正方向运动,D错误;由于T=2.0 s,所以在4 s内K质点所经过的路程为8倍的振幅,即为6.4 m,E正确. 答案:ABE 2.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的周期为2.4 s B.波速为10 m/s C.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D.从t=0.6 s起的0.4 s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0.4 m E.在t=0.5 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解析: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由实线得到虚线需要将图象沿x轴负方向平移(n+)λ(n=0,1,2,3,…),则需要的时间为(n+)T(n=0,1,2,3,…),即(n+)T=0.6 s,解得T= s(n=0,1,2,3,…),已知T>0.6 s,则n=0,T=0.8 s,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波长λ=8 m ,则波速v==10 m/s,故B正确;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t=0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而周期T=0.8 s,故t=0.9 s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C错误;在t=0.6 s时P点位于波峰,故从t=0.6 s起的0.4 s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2A=0.4 m,故D正确;在t=0时Q点的横坐标为5 m,由于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在t=0.5 s时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x=vt=10×0.5 m=5 m,故在t=0.5 s时,Q点振动情况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 m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 m处的质点在波峰,则在t=0.5 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故E正确. 答案:BDE 3.(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 解析:点波源S1(0,4)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A(8,-2)的路程为L1=10 m,点波源S2(0,-2)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A(8,-2)的路程为L2=8 m,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ΔL=L1-L2=2 m.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B(4,1)的路程相等,路程差为零,且t=0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B时振动方向相反,引起的点B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减弱.由振动图线可知,波动周期为T=2 s,波长λ=vT=2 m.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C(0,0.5)的路程分别为3.5 m和2.5 m,路程差为1 m,而t=0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C时振动方向相同,引起的点C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加强. 答案:2 减弱 加强 “一分、一看、二找”巧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综合问题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考向二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典例展示] (2017·高考全国卷Ⅲ)如图,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O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 (1)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光轴距离的最大值; (2)距光轴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点的距离. [思路探究] (1)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2)全反射临界角和折射率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公式n=中的i和r分别指什么? [解析] (1)如图,从底面上A处射入的光线,在球面上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为i,当i等于全反射临界角iC时,对应入射光线到光轴的距离最大,设最大距离为l. i=iC① 设n是玻璃的折射率,由全反射临界角的定义有 nsin iC=1② 由几何关系有sin i=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利用题给条件,得l=R④ (2)设与光轴相距的光线在球面B点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1和r1,由折射定律有 nsin i1=sin r1⑤ 设折射光线与光轴的交点为C,在△OBC中,由正弦定理有=⑥ 由几何关系有∠C=r1-i1⑦ sin i1=⑧ 联立⑤⑥⑦⑧式及题给条件得 OC=R≈2.74R⑨ [答案] (1)R (2)2.74R 光学综合问题的求解思路 光的几何计算题往往是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临界点)及几何图形关系的综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依据题目条件,正确分析可能的全反射及临界角; (2)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光传播过程中可能的折射、反射,把握光的“多过程”现象; (3)准确作出光路图; (4)充分考虑三角形、圆的特点,运用几何图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仔细分析光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关系. 4.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B、C为三个顶点,其中∠A=60°,∠B=90°,AB长度为10 cm.一束与BC平行的单色光射向AC面,入射点为D,D、C两点间距离为5 cm,三棱镜材料对这束单色光的折射率是n=.求: (1)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 (2)光从进入三棱镜到经AC面出射所经过的最短时间t. 解析:(1)由v=得, v=×108 m/s=1.73×108 m/s. (2)作出光路图,由几何关系知,光束从进入三棱镜到再次经AC面出射所经过的路程为 s==20 cm,t==2×10-9 s. 答案:(1)1.73×108 m/s (2)2×10-9 s 5.如图所示,高度为H=1 m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满折射率n=的某种透明液体,在容器底部圆心正上方h高度处有一点光源S.(已知sin 37°=0.6,cos 37°=0.8) (1)若h=0.6 m,容器直径足够大,则液面被照亮的区域面积为多大?(π=3.14,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2)已知容器直径L=2H,若在容器底部安装一块平面镜,从液面上方观察,要使S发出的光照亮整个液体表面,h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设临界角为C,则根据sin C==,得 C=37° 液面被照亮的区域为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区域,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根据几何关系知 tan C=,解得r=(H-h)=×(1-0.6)m=0.3 m 则S能照亮的液面面积 S=πr2=3.14×0.32 m2≈0.28 m2. (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S′,如图所示,要使S发出的光照亮整个液体表面,即相当于像S′发出的光在液面处不发生全反射,则: 入射角i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