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一本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该书提到,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可见,该书在17世纪后期 A. 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 B. 促使儒家文化开始西传 C. 宣传了儒家仁政思想 D. 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17世纪法国从我国儒家思想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部分思想成为其道德黄金律,这直接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儒家思想对法国的影响,与启蒙思想的传播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无法得出儒家文化开始西传的结论,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儒家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成为17世纪后期法国道德的黄金律,说明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了法国价值观念,而不是强调儒家仁政思想的宣传,故C选项错误。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他所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统一、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虽然是儒学确立其正统地位,但体现了法家思想的专制原则,材料不是强调法家思想是否是新儒学的核心问题,故A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改造儒学过程中吸收了法家学说,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其基本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没有失去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C选项错误。 3.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此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颇有一点“文艺复兴”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 强调理是万物之始 B. 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 C. 倡导恢复儒家个人主义精神 D. 突出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义理”是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是指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故B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并非恢复儒家个人主义精神,C错误;材料和三教合一无关,排除D。 4.明清学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文化视野。如史地学,以往只是王朝政治史中一个很小的附类,在此时独立的史地类著作开始大量出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为其优秀代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学思潮的发展 B. 阳明心学的推动 C. 加强专制的需要 D. 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二顾为代表的史地著作大量出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推动和实学思潮发展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其强调性心修养而不是游历,大量史地著作的问题,对于加强皇权专制并无多大裨益,而明清时期以传教士为主的西学东渐对于史地著作的影响非常有限,BCD三项错误。 5.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北宋的科技文学艺术辉煌及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A. 活字印刷术——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B. 指南针——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曙光 C. 造纸术发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D. 《清明上河图》——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汉发明造纸术,不属于北宋的科技成就,C符合题意,故选C;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指南针应用到航海上,为欧洲地理大发现打下基础,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的科技文学艺术辉煌及影响”,联系所学北宋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 6.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悠久,身居都城 B. 题材广泛,角色齐全 C. 文武兼修,贴近生活 D.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京剧是在徽剧基础上,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渐发展来的。由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故D正确;ABC是京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7.“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假如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怀民族的危机,那么如此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 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主张有限制的君权,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民力,反对君主专制,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BD不符合“最早”,排除。 8.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 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B. 反映西学冲击下中学地位下降 C. 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 D. 表明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等信息可以看出,在西学的冲击下中学地位有所下降,西学地位有一定上升,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中西学地位的变化,不是反映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排除A项;C项中的“绝对统治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但人们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 9.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 民主革命内涵进一步丰富 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的战略,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族主义社会,第二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据此判定下列哪个选项与两步走战略相匹配 A. 渡江战役三大改造 B. 抗日战争土地改革 C. 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D. 国共对峙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完成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相匹配的是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渡江战役,与完成第二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匹配的三大改造,A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革命的第一步,土地改革只是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并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B项错误;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C项错误;国共对峙即土地革命时期,其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 1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 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技术,尤其是核技术方面落后,为此中国政府应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故A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B错误;C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1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 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 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 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 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知中共八大主张文学艺术自由发展,反对政府对思想文化的干预,这种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C选项符合题意;该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巨大破坏,A选项排除;该方针与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无关,B选项排除;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13.“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 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 B. 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D. 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洞穴中代表的是感性世界,洞穴外则代表的是理性世界,走出洞穴才处于真正解放状态说明古希腊先哲们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没有体现希腊人对外世界孤陋寡闻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希腊人思想受到束缚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反映了古希腊人追求理性的精神,没有体现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的问题,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14.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代希腊 A. 人文主义者向奴隶主贵族妥协 B. 人文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干扰 C. 人文主义者侧重研究物质世界 D. 人文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神话也就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神话”指的是古希腊神话,故B项中“基督教神学”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C项不符合题意。 15.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开启理性的先河 B. 抗议君主的权威 C. 颂扬生命的激情 D. 批判世俗的享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 16.马丁·路德指出:“俗世的权力既然是上帝派来惩罚恶人,保护善人的,所以它应在整个基督徒中自由地行使它的职务,无论对教皇、主教、神甫、修士、修女或对任何人,都不徇情面。”在此他强调的是 A. 批判专制王权 B. 建立民族教会 C. 简化宗教仪式 D. 王权高于教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俗世的权力既然是上帝派来惩罚恶人,保护善人的,所以它应在整个基督徒中自由地行使它的职务”强调的是世俗政权高于教权,适应了当时民族国家强化中央权力的需要,D选项符合题意;批判专制王权、建立民族教会和简化宗教仪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ABC选项排除。 17.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讽喻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D.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理性”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思想家们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欧洲的思想家们借启蒙思想而非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故A项排除;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是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故B项排除;思想家们用理性、启蒙思想而非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故C项排除。 18.17世起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球沿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这意味着 A. 世俗世界抵制宗教神学 B. 理性主义逐步发展 C. 科学思想否定宗教信仰 D. 自然科学成就巨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7世起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欧洲许多人相信,造……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启发,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说明理性主义逐步发展,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牛顿是科学家,但不否定宗教信仰,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9.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 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 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 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B正确;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20.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科学进步可能会使不平等加剧,“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说明,理性主义正在逐步消失,显然卢梭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答案为B项。A项,“普遍认知”显然说法绝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就是理性主义,材料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不是背叛,排除;D项,材料不能说明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排除。 21.“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 A. 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 B. 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 C. 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 D. 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评论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它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故C项正确;据材料“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包含在本身之中。”可知,不应该是对原有理论的彻底否定,而应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A错误;据所学可知,相对论提出是20世纪初,而此前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基本上清除了封建神学统治的影响,B错误;相对论是研究的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故D错误。 【点睛】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经典力学。牛顿经典力学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是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2.牛顿临终时曾说:“我所以有这样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为牛顿、达尔文、西门子“提供肩膀”的巨人分别是 A. 哥白尼、胡克、爱因斯坦 B. 伽利略、拉马克、法拉第 C. 伽利略、胡克、爱迪生 D. 开普勒、拉马克、普朗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哥白尼是日心说创立者与经典力学体系无关,排除A;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他们的贡献为牛顿力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为牛顿力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拉马克是早期进化论者,为达尔文化论奠定了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选B;爱迪生是用电器发明家,而普朗克是量子论的创立者,排除CD。 23.央视《新闻30分》曾经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 A. 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 B. 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 C. 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D. 可以杜绝垃圾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可以知道网络信息传递包括虚假信息,所以使用互联网信息时需要加以识别,答案为B。互联网信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故AC说法错误,排除。D的说法不能体现题意,排除。 24.“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狄更斯《双城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角贸易 B. 工人运动 C. 工业革命 D. 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狄更斯的《双城记》是描述法国大革命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故事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作者揭露那些丑恶的面孔和乱象,同时对美好、勇敢永存的信任和期待,出现书中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C正确;狄更斯是19世纪初期的现实主义作家,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三角贸易指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A;狄更斯的作品主要揭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端,工人运动、经济危机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BD。 25.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 “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属于现代主义特点,D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印象主义;C是现实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材料三 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和孟子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传播”的表现。 【答案】(1)关键因素:民心的得失。对策:施仁政;民贵君轻。 (2)时代气息: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商业;经世致用。 (4)表现: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解析】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的信息得出答案为民心的得失。对策:结合所学从孟子的仁政思想得出答案为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2)时代气息:根据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商业。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根据材料“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可知,这一时期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3)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宣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 27.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1)潮流: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 【详解】(1)潮流: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潮流是民主共和。思想:根据“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平均地权”可得出三民主义。 (2)背景:根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知,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理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延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结合所学可知,南方谈话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99年9月,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转录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一文,向中国读者更详细地解释“天赋人权/民权”观念。仔细解读“天赋人权”,可以发现这个观念不完全是“自然权利”的对应,在中文语境中还融合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个观念使浸润在儒家传统中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经典名句及其诠释。因此,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自由和权利,梁启超所获得的认识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必然有所不同。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支持一开始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置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具体而言,梁启超不主张立刻给与人民政治自由,更无意鼓动推翻旧世界的武装斗争,而是期望用这一学说教育、感动中国人,将他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热爱自由,向往自由,拥护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 ——摘编自范广欣《超越暴力革命:梁启超有关卢梭论述对自由和权利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 (2)发展: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理解融入了儒学的核心价值;梁启超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下支持天赋人权;梁启超主张改良,卢梭主张革命。 原因:梁启超深受儒学思想影响;为救亡图存,开启民智;以改良抵制革命。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一信息“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概括得出: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通过社会契约保障自由。 (2)“发展”,根据材料二信息“在中文语境中还融合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个观念使浸润在儒家传统中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经典名句及其诠释”得出: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理解融入了儒学的核心价值;由“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支持一开始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置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得出:梁启超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下支持天赋人权;由“无意鼓动推翻旧世界的武装斗争,而是期望用这一学说教育、感动中国人,将他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热爱自由,向往自由,拥护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得出:梁启超主张改良。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梁启超深受儒学思想影响、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需要、以改良抵制革命等角度分析。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康熙年间 牛顿于1665年(康熙四年)发明微分法,1666年发明积分法,1673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42年(乾隆七年)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提到“西人奈端等屡测岁实”(奈端,牛顿译名),是已知中文著作中第一次提到牛顿的名字 1799年(嘉庆四年) 文献大家阮元编《畴人传》,引用《御制历象考成后编》,首次为牛顿立传,但对牛顿的学说没有介绍 1859年 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合译《重学》、《谈天》、《代微积拾级》,介绍牛顿天文、力学、数学等理论,牛顿学说逐渐在中国传播 1898年 梁启超认为“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积极宣传牛顿学说 民国时期 孙中山高度评价牛顿,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其“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开明国语读本》引用“牛顿煮表”的故事,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据王洪鹏《牛顿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恰当严密,体现中外关联) 【答案】示例一:西学东渐推动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明清之际,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学东渐,牛顿其人被介绍到中国,1742年《御制历象考成后编》中首次提到牛顿名字。 从乾隆年间到1840年间,牛顿学说在中国并无太大影响。1840年之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翻译介绍西方书籍,客观上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示例二:近代科学的传播与中国救亡图存密切相关。 从乾隆年间到1859年,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较为缓慢,且主要受到来华传教士的影响。 随着西方列强侵华不断深入,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从牛顿学说中寻找变法维新的依据,民国期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将牛顿学说服务于政治主张,这些有识之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传播。 示例三:近代科学的发展、传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17世纪6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社会环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也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微积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等。 乾嘉时期,中国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牛顿学说在中国几无影响。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的冲击、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需要,推动了以牛顿学说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以上示例任意选取其中两个作答即可。 【解析】 【详解】回答本题,可以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影响来分析,也可以近代科学的传播与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来分析,还可以从东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播的不同影响来分析。可任选两项,但必须体现中外关联,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要恰当严密。例如论述“西学东渐”推动近代科学的传播时可以如下考虑: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牛顿的名字早在清初已经传到中国,但从1799年(嘉庆四年)到鸦片战争之前却在介绍其学说方面没有突破,经典力学理论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鸦片战争之后,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李善兰、梁启超和孙中山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对牛顿的学说进行了介绍,从而得出结论:“西学东渐”推动近代科学的传播。 【点睛】论述题归纳观点的一般步骤: a.阅读材料联想可以用到的课本知识点; b.把认为可以在这里用到的知识点简明扼要的概括写下来(最好是回顾课本上的黑体字部分,如果是很确定的内容就简明列出要点); c.分析材料同时把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阐述; d.总结(得出观点)即通过什么结合什么得出什么。 论证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论证一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