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位置见下图)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2020年2月,中国电建集团签署卡塔尔首座非化石燃料发电站合同,它将为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提供充足电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举行期间,成都 A.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C.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2. 足球世界杯一般选择在6、7月举行,但卡塔尔足球世界杯选择在11月21日至12月18日举行,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 A. 西方国家假期多 B. 气候相对湿润 C. 亚洲国家假期多 D. 气候相对凉爽 ‎3. 卡塔尔首座非化石燃料发电站利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A. 石油 B. 水能 C. 太阳能 D. 潮汐能 ‎4. ①城市一年中昼长大于②城市的天数约有 A. 90多天 B. 170多天 C. 180多天 D. 270多天 ‎【答案】1. B 2. D 3. C 4. B ‎【解析】‎ ‎【1题详解】‎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举行时间为11月21日至12月18日,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半球的成都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故选B。‎ ‎【2题详解】‎ 足球世界杯是世界性体育运动,不受某一部分国家假期影响,AC错误。该国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冬半年气候仍然干旱,B错误。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气候相对凉爽,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发电站利用的能源属于非化石燃料,A错误。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故缺乏水能,但光照强,太阳能丰富,B错误,C正确。沿海为波斯湾海域,海域面积小,潮汐弱,缺乏潮汐能,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城市纬度低于②城市,每年9月23日左右(秋分)两地昼长相等,此后,①城市昼长大于②城市,直至第二年3月21日左右(春分),两地再次昼长相等。期间大约经过179天。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一次冷锋过境前后的气象要素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冷锋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月29日20时到1月30日8时 B. 1月30日8时到1月31日14时 C. 1月31日14时到1月31日20时 D. 1月31日20时到2月1日8时 ‎6. 与正常情况相比,冷锋经过时,该地 A. 大气逆辐射减弱 B.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C.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内会出现明显的气温聚降、气压上升和出现降水天气。图中显示,1月29日20时到1月30日8时和1月30日8时到1月31日14时,气温维持较高水平,没有明显的降温现象,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不是冷锋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排除A、B。图中显示,1月31日14时到1月31日20时,当地气温大幅下降,气压大幅度上升,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因此这个时间段是冷锋经过该地的时间段,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1月31日20时到2月1日8时,气温较低,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没有降水天气,即雨过天晴,应为冷锋过境后,排除D。故选C。‎ ‎【6题详解】‎ 与正常情况相比,冷锋经过时,该地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应增强,而不是减弱,A错误。与正常情况相比,冷锋经过时,当地处于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之处,气温水平差异增大,而不是减小,B错误。冷锋经过时,当地处于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之处,风力增大,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正确。冷锋经过时,该地云层增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因此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而不是增多,D错误。故选C。‎ ‎7. 目前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甲)。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是 A. 海拔高,水汽少,①较弱 B. 多晴朗天气,②作用较弱 C. 纬度高,风力大,③损失多 D. 海拔高,空气稀薄,④较弱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四季穿棉袄”,说明近地面大气温度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所以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对近地面气温增温幅度低,A错误。晴天多,削弱作用弱,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B错误。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辐射弱,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少,保温作用弱,气温低,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左图示意b湖的地理位置,下右图中阴影部分为b湖、白色部分为陆地。湖泊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现象,湖泊水量和面积越大,该现象越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白天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下列月份中,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最显著的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0. 仅考虑热力环流对风向的影响,e地夜晚主要盛行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8. D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白天,湖泊升温慢、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大气温度,湖泊b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陆地acde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与之相符合的热力环流为D。故选D。‎ ‎【9题详解】‎ 由于湖泊水量和面积越大,热力环流现象越明显,该湖泊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湖泊面积大,位于南半球,7月属于冬季。故选C。‎ ‎【10题详解】‎ 仅考虑热力环流对风向的影响时,夜晚湖陆风为陆地吹向湖泊,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左偏,故e地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 北京房价高、落户难、限购严,给周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城市群日益协同下,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下表为北京人口统计数据,下图为北京及其周边人流轨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2016年相比,2017年 A. 北京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B. 北京人口迁入等于迁出 C. 北京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 D. 北京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12. 北京东面、南面较西面、北面城市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更低平 B. 气候更宜人 C. 交通更发达 D. 政策更优越 ‎13.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京地价上涨 ‎②北京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 ‎③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④北京环境污染加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D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表可知,北京城镇人口占比不变,所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变,A错误。该图表无法获得人口迁移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BC错误。读表可知,北京城镇人口减少2万人,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南面以平原为主,城市建设用地大;西、北面多为山区,不利于城市发展,A正确。区域范围小,气候差异不大,B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指出周边区域交通、政策的差异,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北京房价高、落户难、限购严”、“周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可知,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价上涨,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而北京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北京环境污染加剧并未在材料中得到体现。故选B。‎ ‎2019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家过年,主要前往附近省份或本省异地。深圳的空城率达69%,为四城最高,堪称名副其实的“空城”。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 经济 B. 教育 C. 家庭 D. 交通 ‎15. 四城市中,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达最高的原因是 A. 流动人口比重最高 B.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C. 流动人口数量最多 D.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6. “北上广深”人口流出与主要目的地对应正确的是 A. 北京→四川 B. 上海→安徽 C. 广州→河北 D. 深圳→江苏 ‎17. 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 B. 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 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 D. 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4. C 15. A 16. B 17. C ‎【解析】‎ ‎【14题详解】‎ 春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人们都有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习俗,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家庭。故选C。‎ ‎【1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 “北上广深”春节空城率高的原因是“至少有一半的人回家过年”,所以,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达最高的原因是,回家过年的人口比重最高,但数量不一定最多,A正确,C错误。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并未提及,B错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应该是春节短时间人口流出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题可知,春节“北上广深”人口流出目的地主要为“附近省份或本省异地”,结合中国行政区划知识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17题详解】‎ 由题可知“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来的是老年人和小孩,不是劳动力的输送,A错误。“反向春运”可有效缓解春运压力,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B错误。“反向春运”导致东部地区春节期间人口净流出量减小,可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C正确。老人只是短期离开农村来到城市,节后还会返乡,并未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D错误。故选C。‎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下图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数量和0-14岁人口比例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 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 0.2亿 B. 0.4亿 C. 0.7亿 D. 1亿 ‎19.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 B. 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C. 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D. 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 ‎【答案】18. C 19. B ‎【解析】该题考查人口政策和人口增长率。‎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预计到2040年,“全面二胎”政策增加的0~14岁人口大约是15.5×19%=2.94亿人,“单独二胎”政策14×16%=2.24亿,两者相差约为0.7亿人,故C项正确。‎ ‎【19题详解】‎ 从长远影响来看,“完全放开二孩”的人口新政,一对夫妻可生两个小孩,夫妻老后独居现象会减少,会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短期人口出生率增加,但长远看,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故B项错误;从0-14岁人口比例变化曲线也可以看出;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要生男孩的愿望会减弱,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一个家庭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赡养父母,缓解了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故C、D项正确。所以选B。‎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各题。‎ ‎20. 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 交通压力增大 B. 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 促进资源开发 D. 劳动力数量减少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①地区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为正值,但增长人数为负值,说明人口迁出数较多。故选A。‎ ‎【21题详解】‎ 根据题意,该地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因此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故选D。‎ 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A. 2003年 B. 2006年 C. 2009年 D. 2012年 ‎23. 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A. 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 B. 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 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 D.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曲线中,2003年、2006年、2009年斜率较大,2012年斜率较小,表明2003年、2006年、2009年三年城市人口增长数量大,2012年人口增长数量小,再看自然增长率曲线可知,2003年、2006年、2009年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出生人口小于死亡人口,这三年人口增长完全靠人口迁入,且迁入人口数大于这三年的城市常住人口数的增长量。而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表明出生人口大于死亡人口,那么这一年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由人口迁入和自然增长组成,则该年迁入人口小于该年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量。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2012年。故选D。‎ ‎【23题详解】‎ 该城市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该变动可以有效缓解该城市的人口老龄化,A正确。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B错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水平略有上升,C错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导致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D错误。故选A。‎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甲、丙、乙、丁 D. 丁、乙、丙、甲 ‎25. 与丁地人口增长模式最相似的国家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韩国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甲地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约为43%,人口年龄结构属于高增长的年轻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地65岁及以上人口在5%左右,15-64岁人口在70%以上,0-14岁人口在25%左右,人口年龄结构呈成年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因此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丁。故选C。‎ ‎【25题详解】‎ 丁地为人口增长呈现负增长,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日本属于该类型国家,中国、美国和韩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都大于零。故选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蕴藏的资源数量 ‎27.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 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 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850年清朝出现了人口危机,资源短缺。而当今的中国却养活了更多的人,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从而增加了环境的人口容量,C正确。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能够使环境人口容量上升,但并非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原因,A错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使人口容量减少,因此并不是材料中环境人口容量增加的因素,B错误。从1850年至今资源数量应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已学可知,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估计的意义所在,C正确。限制高消费、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并不能通过估算人口合理容量来解决,ABD错误。故选C。‎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 公园 B. 工业园区 C. 住宅 D. 物流园区 ‎29. 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 仓储用地 B. 公共绿地 C. 工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答案】28. A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故B、C、D项错误。‎ ‎【29题详解】‎ 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故A、B、C错误。‎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30.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 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31.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30. C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由此可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读图可知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1970 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该城市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所以选C。‎ ‎【31题详解】‎ 中心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导致人们上下班的距离将变长,所以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所以选B。‎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环境质量 ‎33.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大型住宅区 B. 森林公园 C. 中心商务区 D. 产业园区 ‎【答案】32. B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与站点用地面积关系小,在一个城市里迪特站点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小,故AC排除,与周边的环境质量关系小,D错。‎ ‎【3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C。由于此地地租较高,在甲乙丙布局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是最强的而不是住宅区;大型森林公园在市中心布局虽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产业园区不适宜布局在市中心位置,一般布局在城郊,故ABD排除。‎ 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A. 西南郊 B. 西北郊 C. 东南郊 D. 东北郊 ‎35. 近十年该城 A.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 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34. A 35. D ‎【解析】‎ ‎【34题详解】‎ 读图,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工业区要避开季风对吹方向,所以不能位于城区的西北郊或东南郊,BC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流向是东—西—西北,所以西南郊是河流下游地区,东北郊是上游地区。工业区有水污染,所以为避免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也就是城区的西南郊,D错误,A正确。‎ 故选:A。‎ ‎【35题详解】‎ A、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城市规模都在增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快,城区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郊区耕地耕地减小,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增多,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都在增大,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出现降低,C错误。‎ D、结合图示可自该地郊区近十年耕地减小,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正确。故选:D。‎ ‎36.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下图)。图中a、b两曲线 A. 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B. 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C. 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 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答案】A ‎【解析】车速快慢反映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车速越慢拥堵越严重。这在时间上与城市的上下班有关系。a曲线早晨8~10时,车速慢,表明此时交通拥堵,该路段为联系市郊的干线,说明该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A正确,B错误。b曲线傍晚时车速慢,表明应该是下班高峰,导致交通拥堵,C错误。a、b曲线反映不同时间段、不同方向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普遍性规律,D错误。故选A。‎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37. 图中四个发展阶段中,最早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 图中四个阶段表明 A. ①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 B. 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 ③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 D. 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答案】37. B 38. 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各个阶段特点。‎ ‎【37题详解】‎ 本题四幅图中,图②核心城市未形成,第一阶段;图③是城市化过程,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第二阶段;图①形成逆城市化或郊区城市化,人口从城市向外迁移,是第三阶段;图④形成城市体系,区域内部联系更加紧密,是第四阶段,故最早的阶段为图②,故B正确。‎ ‎【38题详解】‎ 图①阶段逆城市化过程,以工业为主体,故A错误;图③为城市起步的初级阶段,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未形成,C错误;图④城市体系形成,城市化问题得到解决,但不是根本解决,D错误;故选B。‎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 10-15千米 B. 15-20千米 C. 20-25千米 D. 25-30千米 ‎40.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 ‎②地表气温升高 ‎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 ‎④地表径流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9. B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40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简图。‎ ‎(1)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填“东”或“西”)部人口较稠密,并说明四川省内AB线以西人口稠密或稀疏的自然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请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分析原因。‎ ‎(3)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试分析其原因。‎ ‎(4)说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答案】(1)东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平地少;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较低;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较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资收入较高,社会福利条件好。‎ ‎(3)人口出生率维持低水平,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政策,外来人口减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部分人口外流;房价过高,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减弱。‎ ‎(4)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解析】(1)结合图示和图例可知,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东部人口较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读图可知,该线以西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平地少,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该线以西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中氧气含量低,气候条件差,不宜人居;该线以西地区属于青藏高原隆起的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发。‎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以自发的为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影响两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迁入地(长江三角洲)比迁出地(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社会福利好。‎ ‎(3)区域人口增长受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决定。上海经济发达,青年生活压力大,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出生率低,而人口老龄化又导致死亡率上升,所以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为了减轻城市压力,上海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政策,导致外来人口迁入量减少。上海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时候,将生产效率较低的、经济效益一般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往外地,导致部分劳动人口外迁。最后,过高的房价给青年劳动力过大的压力,导致该城市对全国的青年劳动力吸引力减弱。综上所述,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共同变化导致了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结合经纬网位置和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东部地区(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南方某城镇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城市生态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线状或带状生态景观要素,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种绿化带等都可以建设为生态廊道。‎ ‎(1)P处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该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评价该布局模式的利弊。‎ ‎(3)该城镇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园区,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 ,主要理由是 。‎ ‎(4)该城镇拟沿⑤附近河道,修建生态廊道。是否同意这种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 ‎(2)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弊: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及城市建设成本(任答1点)‎ ‎(3)③ 远离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任答2点)‎ ‎(4)是 经过市中心,沿主导风向沿伸,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提高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否 该城市林地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生态廊道经过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 ‎【解析】(1)图中显示,P处位于该城市的城市建成区的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因此P处最有可能的城市功能区是商业区。‎ ‎(2)该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从该布局模式的有利方面来看,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建成区之间绿地多,城市建成区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少,因此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不利方面来看,城市建成区分散,可能会增加居民上班、购物等活动的出行距离和时间;因为建成分散,每个建成区均需要投资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及城市建设成本提高。‎ ‎(3)该城镇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园区,按照一般理解可知,化工园区一般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因此应远离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从而减小对对城区环境污染;同时化工园区占地广,因此最好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的地区,图中显示,①、②、③、④四处,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位于城区外围,该为最适合的位置。‎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一定要先表明观点,切忌模棱两可,然后说出理由。该城镇拟沿⑤附近河道,修建生态廊道。如果选择同意这种做法,则理由主要从生态廊道的生态作用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该市东北和东南风频率较高,⑤处河道大致呈东西走向,因此沿河修建生态廊道,与主导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空气流通和扩散,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生态廊道与主导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高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如果选择不同意这种做法,则理由主要从必要性和成本角度分析。图中显示,该城市林地面积占比较大,生态环境较好,没有必要修建生态廊道;图中显示,沿河修建的生态廊道经过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大,可能导致城市用地紧张,用地成本较高。‎ ‎4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浙江省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下图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分布略图。‎ ‎(1)指出浙江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的主要原因。‎ ‎(3)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分布广泛或空间分布不均;北部密集,南部稀疏;多沿河、沿铁路线分布。‎ ‎(2)土地租金较低;环境质量较好;距离市区较近,便于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 ‎(3)分散主城区职能;分散主城区人口;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分布密度、是否均匀、与相关地理事物的关系等方面来描述。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浙江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格局。另外读图可知,特色小镇大多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2)城郊结合部属于城市向郊区农村的过渡地带,这里常常兼有城市和郊区的特征。因为距离城市中心地带远,该处的土地租金低,有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特色小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的定位,对环境的高要求;又未远离城市,是为了便于从城市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 ‎(3)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实践。它聚焦了多个产业,可以分散杭州主城区的城市职能,将部分城市劳动力吸引到此处,进而分散主城区的人口压力、缓解主城区的交通压力,改善主城区的环境质量。‎ ‎44. 读“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并分析原因。‎ ‎(2)B、C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说出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并完成下表。‎ 地点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 B C ‎【答案】(1)大。受高压(或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2)如下表所示:‎ 地点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 B 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C 降温、雨雪、大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大气的削弱作用对气温的影响。读图可知,A处在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由于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传递给近地面大气的热量多,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幅度大,气温较低,最终导致昼夜温差大。‎ ‎(2)读图可知,B地位于暖锋锋前,即将会受暖锋影响,由于暖锋行进速度慢,在过境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B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可能出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等天气变化。C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会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时,由于温度、气压变化大,常出现降温、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C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会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等天气变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