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 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备选项的内容A D两项强调的是人与人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B项强调人自身关系的和谐符合题意,C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选B。 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无父无君”“尊卑无别”,可知该思想冲击了等级秩序,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同等的爱一切人,爱无差等,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长幼尊卑,故A、B项排除;法家思想主张君主集权,与“无父无君”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从反面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正确性,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故B符合题意;A是荀子的观点,C是墨子的思想,D是法家的思想,均与孟子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流派的消亡,只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成为正统思想,所以④说法有误,排除,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5.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 A. “三纲五常”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主张 D. “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张,故C项错误。 6.“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A. 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 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C. 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 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可以判断,“环境既殊”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A、B、D三项可以选;但再根据“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反映的是思想活跃局面难于继续维持,这与专制一统的政体有关,故只选A项,B项不符合“自亦难于继续维持”;C项是在汉代,与材料先秦时期不符;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被重视,排除D项。 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上述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 程颢 B. 程颐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破心中贼难”属于心学思想,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故D正确;A、B和C属于;理学思想,排除。 8.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 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 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程朱理学的方法。程朱理学应当辩证的分析,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对于今天仍有重大积极作用,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9.《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物的名字,如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等。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 佛学 B. 理学 C. 道学 D. 法学 【答案】B 【解析】“克己”“先忍”“从信”“忠恕”等符合宋朝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B正确;佛学、道学、法学与“克己”“先忍”“从信”“忠恕”无关,排除ACD。 10.明末清初思想家共同观点是 ①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工商皆本” 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④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文化上,反对空疏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故①②③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主要通过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来达到监督和约束君主的权力的目的,故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 11.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 都体现了社会变革的要求 B. 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 都具有民主色彩 D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评价不同,但两人生活的时代也不同。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旧的分封制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是历史的进步,而黄宗羲的思想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衰弱的历史进步性,故两者的思想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故答案选A。 12.中国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是 A. 印刷书,造纸术 B. 火药,印刷书 C. 指南针,印刷书 D. 火药,指南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 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水手之友”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故ABC不符合题意。 13.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严密的科学分类、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文笔的流畅生动,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17世纪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几国文字,在国外产生巨大反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故A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天工开物》是手工业方面的专著,《四书集注》则是文化典籍,故BCD不符合题意。 1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成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答案】A 【解析】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善于向外来的知识学习,他的著作《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水利技术,并且介绍从美洲引进的番薯,这种开放的精神也是他首开风气的地方。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首开风气”的主旨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 15.下图是奥运会场馆的标识。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 篆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文字图片信息显示:该字体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这就体现了篆书的特点,故选A。B项,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相对比较方正,中规中矩;C项,草书,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D项,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 16.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时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汉字起源演变的掌握情况,很多错选了BD。“隶书”秦朝才出现,故A项春秋战国时期不可能,而后三项都有可能。 17.李白曾在一首诗里对某一书法作品称赞道:“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最有可能赞扬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体现出是草书特点,A是草书;正确;B是楷书;C是行书;D是隶书。 18.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以及印刷工艺提高,都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而④专制政治强化,明显不利于出版业的繁荣,排除含④的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19. 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作品与其所对应的时代风貌相符的是 A. 《女史箴图》——雍容华贵,盛世气象 B. 《送子天王图》——国破家亡,残山剩水 C. 《清明上河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 《五子夺莲图》——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 【答案】C 20.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 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风俗画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文人画的特点,因此选A。 21.我国形成的完备的戏曲形式是 A. 梨园的出现 B. 瓦舍的产生 C. 南戏的流行 D. 元杂剧的诞生 【答案】D 【解析】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戏曲形式,故D符合题意;梨园是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瓦舍是宋朝的一些大城市里固定的娱乐场所,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地区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均不能体现戏曲的完备性,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2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 苏轼 B. 陆游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是指苏东坡写作的豪放风格;“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指辛弃疾希望南宋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故排除A,选D。陆游与典故“美芹悲黍”无关,典故“美芹悲黍”与辛弃疾有关,排除B。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与题干豪放风格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3.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解析】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故选B。 24.2009年4月26日晚,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梅兰芳》获得最佳电影奖。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以下关于京剧产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地方剧在此融会贯通 ②艺术家的不断努力 ③乾隆帝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契机 ④徽戏作为“百戏之祖”不断融合吸收,兼容并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京剧产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地方剧在此融会贯通,这位京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①正确;梅兰芳等京剧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也促进了京剧的发展,故②正确; “徽班进京”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极好的政治契机,故③正确;“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徽戏,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故选D。 25.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经济在明清时期的消极影响。自然经济就是指中国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以封建土地为基础的,封建时代的农民仅仅考虑生计问题,能够生存他们一般就不思进取了,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就漠视科学技术,因此自然经济是中国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选项D正确;选项A、B、C涉及的内容都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6.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 “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 渴望征服自然 B. 尊重自然规律 C. 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 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寓意是指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幼年不能独立行走用四肢,中青年独立,老年用拐杖搀扶,这则寓言深刻说明了古希腊人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思考,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27.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 “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中只有“美德即知识”和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是吻合的,强调知识对人性、人文主义精神形成重要性,所以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只能是选项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美德即知识” 28. “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 禁欲主义 B. 英雄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可知不体现禁欲主义,故A项排除;“英雄主义”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他”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层有着不一样的精神追求,是一个符合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者,提倡的是享乐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内涵即包括享乐主义,提倡人们追求自由、幸福,故C项正确;“理性主义”指的是在承认人的基础上要具备理性,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29.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 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 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 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 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提倡人性,其根本上还是属于反封建。不难看出,“文艺复兴”这几个字,没能准确揭示出这场运动的实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与曲解,均不正确。 3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而兴起的反封建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选D。 31.关于漫画《德国是教皇的奶牛》理解正确的是 A. 德国的养牛业发达,是教皇牛奶的供应地 B. 教皇在德国的领地养了很多奶牛 C. 罗马教会过度剥削压榨德国 D. 表达了罗马教皇对德国的一种偏爱 【答案】C 【解析】中世纪的德国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况,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剥削与压迫最多,因此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故C符合题意;AB没有准确揭示德国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故AB不符合题意;漫画反映德国民众对罗马教廷的不满,故D不符合题意。 32.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根本影响 B. 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 C. 欧洲资本主义力量的壮大 D. 人类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可知,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虽都是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33.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批判神权统治 C. 与上帝直接对话 D.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民主,由此可以知道启蒙思想运动侧重于倡导理性和思想自由,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将研究的对象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而不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侧重于批判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然本性,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故B选项错误;与上帝直接对话的是宗教改革,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故C选项错误。 34. 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A. 微积分 B. 太阳中心说 C. 生物进化论 D. 牛顿力学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设问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证明了上帝造物学说的错误性,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因此选C。 35.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的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 A. 农业文明 B. 工业文明 C. 知识经济 D. 信息文明 【答案】B 【解析】电视政论片《大同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牛顿力学对工业革命的兴起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选B。 第二卷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札记·儒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材料三: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 ——摘自国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1)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概述曾有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4)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案】(1)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部分,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左”倾错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解析】 (1)由材料“敏而好学”,可得出好学;由材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得出诚信;由材料“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可得出爱国;由材料“吾将上下而求索”,可得出求知;由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得出尊老爱幼。 (2)由材料“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 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可得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部分,影响深远。由材料“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永久的影响”,可得出儒家思想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由材料“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得出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由材料“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可得出“左”倾错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一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是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是哪些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5)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答案】(1)代表: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3分) 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2分)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3分) (3)新航路的开辟;孔子的儒家思想(2分) (4)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3分)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任答2点,2分) 【解析】 第(1)问,前半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后半问应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考虑,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考;第(2)问,联系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进行回答即可;第(3)问,“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的建立起东西方海上联系的新航路的开辟;后半问联系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第(4)问,捉住材料中的关键性信息“18世纪”来思考,即可知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第(5)问,联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回答;其余的例子联系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回答即可,注意把握好要求必须是资产阶级的。 38.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背景:海洋资源丰富;思想开放;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主要知识点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1)要依据材料信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概括普罗泰戈拉的主要观点,再结合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分析。 (2)要围绕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作答,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教皇权威。 (3)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注意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回答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