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包头四中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校内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李文昌 审阅:韩梅 何静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2. 作答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以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共71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 “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由《诗经》时代的“山水比赋起兴诗”,到汉魏六朝中期以后的“纯正山水田园诗”。在此过程中,魏晋开始的隐逸之风启发了人们直接“玩物审美”的“山水意识”。鲁迅,朱光潜二位先贤已明确感觉到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隐逸文化的关系,然而他们并未对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做出起于隐逸文化的理论归因。从山水田园诗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来看,陶渊明、谢灵运、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刘长卿、韦应物等当列其首,而这些人恰恰无一不是隐士或准隐士。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诗歌创作才开始以题材、主题、形式等为突破口,打碎了名教及正统命定的“诗言志”、“文载道”的艺术伦理规约,从而达至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成形后的山水田园诗,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可谓不断发展提高,其品鉴标准也随着人们对“隐逸人格精神” 的追求而不断强化。钟嵘在《诗品》中评定诗人诗作时,就明显将那些力求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诗风的隐逸诗人置于中品以上。到了唐司空图,更将体现隐逸人格精神视为诗歌最高境界,他主张诗人应当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风格,以便达至韵外之致、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化境。 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出于建构和彰显隐逸人格精神的需要,隐士准隐士总会尝试更佳的方式和手段,这类似于“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魏晋隐逸文化大兴之前,绘画的主干是那些反映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的传统画。自魏晋隐逸文化勃兴开始,这种旧局首先被隐士及准隐士打破,自然山水之美及自我天性之美逐渐成为绘画主题,从而诞生了真正的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画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深知山水田园画所具有的张扬隐逸人格精神的意义。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此激情的感召下,他们从绘画手法、技巧、题材,直到理论,风格、意境等方方面面,都对山水田园画做了极大的探索和发展,奠定了后起的文人画的基础。 (选自《新华文摘》) 1.对“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诗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田园诗起自春秋,隐逸文化对其影响深远,直至汉魏六朝中期以后才成为 “纯正山水田园诗”。 B.山水田园诗人由于受名教与正统思想的禁锢,所以,他们想在自然山水中寻找 自我理想的境界。 C.司空图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的风格,这种主张与钟嵘的主张不谋而合。 D.“山水田园诗”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魏晋时局变乱,世风日下,人心空虚,致使士人,士大夫热衷于官场,争名夺利。 2.对“山水田园画”相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田园画与中国的隐士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B.山水田园画是隐士准隐士打破传统画的旧局后逐渐诞生的。 C.山水田园画的艺术价值远胜于人伦市井画。 D.山水田园画继承了山水田园诗的隐逸人格精神,具有恬淡空灵、玄远飘逸的风格。 3.把“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下列说法有失偏颇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实践结晶。 B.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受老庄哲学“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很大。 C.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又是对中国官场文化的一种反叛或挣脱。 D.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瓦尔特·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他像一枝箭,穿过一层厚厚的藤叶与尖利的荆棘,沉沉地跌坐在一堆石子上,脸与双手都被荆棘划破了。靠头顶上缠绕的藤枝当掩护,他尽可能地快爬,想离开战场远一些。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瓦尔特·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这时,瓦尔特·施那夫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寒冷难熬。接着迷迷糊糊,噩梦不断。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有个女仆吓得张大了嘴,两眼直瞪,一动不动,手里的杯子砰然掉在地上。其余的人,都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 开始,就这么一声惊呼,由八个不同的嗓音同时发出的惊呼,骇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紧接着,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瓦尔特·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这是黎明前寒冷的时刻。矮树丛中,有许多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偷偷移动,黑暗里,不时有一两把铜铁利器的尖梢,被缕缕月光照得闪闪发亮。 突然,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瓦尔特· 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瓦尔特·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作品选》,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使施那夫斯的形象真实鲜明。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5.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6分) 6.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很精妙,请说明这些描写的内容和作用。(5分) (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 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三者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C.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E.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9.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欲将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 B.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近,攀附将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崇敬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曰/ 能行之者/ 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 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 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B.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 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C.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 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 于楚以刻暴少恩/ 亡其躯。 D.语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然行之于楚/ 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B.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C.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D.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2)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名了时间,有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春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准备衔泥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巧妙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束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15.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分析。(6分) (一)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说或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写蜩与学鸠通过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9分)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 , 。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18.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C.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9.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虽然他们灿烂,却已经凝固 C.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20、小王得知师傅身患疾病在住院治疗,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短信内容有多处不得体,请指出五处并作修改。(5分) ①得知你身患顽疾,②深感不幸。③在您不在的日子里,④我们缺少了很多欢乐。⑤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⑥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⑦愿您能想得开,⑧早日战胜病魔。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 (3) 应改为 ;(4) 应改为 ; (5) 应改为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阅读是我们的良师,是我们的益友。人们 ① ,阅读都能弥补;凡是能够憧憬的升华,阅读都能提供;凡是能够期待的欢乐, ② 。阅读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是对理性的崇奉,是欢乐的源泉。 ③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阅读的坚定信念,也就是对阅读的信仰。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字,只有两笔,撇在上,捺在下,相互支撑。字形虽然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人”字的字形出发,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以“从‘人’字看人生”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 1、A(3分)(A项据第一节“在历史上……‘山水意识’”两句,可知A正确。 《诗经》时代就是西周到春秋的时代。B项所说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的意思是,由于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歌创作,才开始打碎名教及正统命定的艺术伦理规约。 C项钟嵘仅将隐逸诗人置于中品,而司空图将体现隐逸人格精神视为诗歌最高境界,二者既然有程度上的差别,就谈不上“不谋而合”。 D项表达有误,应说:魏晋时局变乱,世风日下,人心空虚,致使士人、士大夫羡隐归隐风行天下。) 2、C。(3分)(A项山水田园画实际上也是在隐逸文化的促动下,才生发勃兴起来的。 B项第二段第一句是讲“山水田园画”的,根据上下旬语意要有联系的原则,可以推断出第二句话也与“山水田园画”有关。而其后的第三句、第四句,讲的是山水田园画的诞生打碎了“传统画”,占统治地位的局面。所以, B项的推断是正确的。 C项山水田园画与人伦市井画的艺术价值谁高谁低,本文并没有作比较。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断言山水田园画的艺术价值远胜于人伦市井画。 D项据原文可知,山水田园诗的出现早于山水田园画,而两者都充溢着隐逸人格精神,据此可以推断出两者的继承关系。本文先讲山水田园诗,后讲山水田园画,也暗示了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根据常识可知,恬淡空灵、玄远飘逸的风格正是隐逸人格精神在诗,画上的外在表现。所以, D项的推断正确。) 3、D。(3分)(解答此题,需要借助平时阅读积累的知识,结合这篇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推断。 A项“天人合一”, “天”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山水田园隶属于自然。B项老庄哲学就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讲究清静无为,讲究寄情山水。 C项对中国官场文化的反叛或挣脱是隐士文化,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隐士们寄情抒怀的需要。D项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个支流,说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显然有失偏颇。) 4、C。(3分)“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 5、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一名逃兵,成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2分)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入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一顿之后昏然睡去。(2分)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2分) 6、 人物描写方面:开头的肖像描写;逃跑、找吃食物的动作描写;厌恶战争、要逃跑、想做俘虏的心理活动描写。;(2分)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施那夫斯的人物特点,表现了他在奇遇中的处境遭际。(1分) 景物描写方面:逃跑过程中夜间黑暗,兔子、猫头鹰的声响让他恐惧痛苦(或:黎明前寒冷,人影移动,月光下利器发亮)(1分)作用:通过这些描写交代时间、环境,渲染紧张气氛,侧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后一次景物描写作用:通过这些描写交代时间、环境,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1分) 7、(3分)D;(解析:A项“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C项“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理解有误,“缺乏深度”没有依据。) 8.C、E(选E给3分,选C给2分) 9. (本题4分,每点1分)参考答案: 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10、C。(3分) 尚,臣子娶公主为妻。 11、D(3分) 12、A。(3分) 文中没有“忍痛割爱”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13、(10分)(1)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 (2)吴起是个贤能的人,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请用下嫁公主这个方法试探他,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想法。 14、A;C (选A给3分,选C给2分)“喜爱”“希望”等词语,不符合本词的情感。 1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过词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词人遭遇离乱,家园已丧,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2分) 16、(略)(每题1分,共6分) 17、C (3分) 18、B (3分) 19、 C (3分) 20、(5分)①得知您身体欠安 ②我们非常牵挂 ③ 您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里 ⑦愿您安心养病 ⑧祝您早日康复 21、(5分)① 凡是能够想到的不足 ②阅读都能奉上 ③ 阅读是如此的重要 22、构思立意:【多向构思】 本题构思的关键点在于对“人”的字形作出恰当的想象、感悟,确立话题从而找到写作的立足点。“人”是一个象形字,可将其视作一个图形,从整体和局部两部分解读其内涵。 从整体看: 1. “人”是一个独体字,没有偏旁、部首。这象征着人最终要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能代替自己,因此要学会“独”——独立、独处、慎独,甚至承受孤独。 2. “人”只有两笔,字形简单。这象征着做人本应简简单单,只有简单才能专注。 3. “人”字,如一人头顶青天,傲立于地。这象征着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追求,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沉稳,沉稳支撑着追求。 4. “人”字一撇一捺前后相接,酷似人向前迈进的侧面。这象征着人生要不断奔跑,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同时,人要不断向前探索,探索是人生的原动力,它给予每个生命活下去的意义。 5. “人”字由下往上看,恰似两条河流由远而近最终汇聚在一起。这象征着分歧、矛盾、误解、纷争等终会化解,两者和谐共处。 从局部看: 1. “人”字先撇后捺,且撇高于捺,两笔既有次序又必须有恰如其分的位置。撇低于捺成“入”字,撇与捺等高成“八”字。这象征着人生要有一定的准则、规则,找准恰当的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 “人”字的左撇和右捺互为支撑。这象征着一个人应具备两种相互支撑的品质,从而成就人生。例如品和行、想和做、正直与圆滑、刚与柔等。另外,还可理解为“相互支撑的人”,如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朋友之间等。 3. “人”字两笔平滑无波折。这象征着人的内心要纯正,不要有太多杂念。也可理解为平淡是人生的本义。 【构思误区】 1. 脱离“字形”任意阐发。如“加一笔成‘大’字”或“再加两个‘人’成‘众’字”,继而围绕“大”或“团结”“合作”行文。又如变成从“人”字的内涵出发,继而大谈人文主义、人性美等。这些构思脱离题目的要求,均属偏离题意。 2. 误解“字形”随意套作。如“左边一撇是责任,右边一捺是理想”或“ 左边是坚持,右边是勇气”等,随意把“人”字的两笔变成两个词。“只有两笔”是个充要条件,即有并只有两部分,且两者存在二元对立关系。 文言文语段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鲁君怀疑他,吴起就杀掉妻子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和士兵们同甘共苦。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想法。”吴起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因此楚国(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太史公说: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社会上流传很广,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