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文言文概括赏析题”对点练 ‎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选项: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诜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比对: ‎ ‎ ‎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王诜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错,原文为“会诜馆辽使”,是王诜宴请辽使,而不是纯礼。‎ 曲解文意。“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错,原文是“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意思是曾布畏惧他,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 参考译文:‎ 范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便去)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很生气。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范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掌管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 ‎ ‎ ‎ 参考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 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 ‎ ‎ ‎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 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 ‎ ‎ ‎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 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 ‎ ‎ ‎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文言文语篇”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 ‎,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推其文学         推:推崇 B.处穷达,临祸福 达:显达 C.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果:结果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借给 解析:选C 果:实现,完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务穷尽道理乃已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其后诸将败于好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其为兵制之说 慷慨得志之徒 D.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解析:选A A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B项,介词,在;C项,结构助词,的; D项,连词,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叫他师鲁,大概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 B.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虽然做官很多年,但是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替范仲淹仗义执言,请求一同贬官,结果被贬。‎ C.师鲁曾经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叙述了进攻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等关于军事备战的主张。‎ D.师鲁学识广博,通晓古今,主政潞州时,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解析:选A “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说法错误,原文是“至其忠义之节……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说明有些人未必了解师鲁的节操。属于曲解文意。‎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又 欲 训 土 兵 代 戍 卒 以 减 边 用 为 御 戎 长 久 之 策 皆 未 及 施 为 而 元 昊 臣 西 兵 解 严 师 鲁 亦 去 而 得 罪 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通读文段后,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句中标志性的词语及结构进行断句。如虚词“以”“为”“而”等。‎ 参考答案: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译文: ‎ ‎ ‎ ‎(2)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译文: ‎ ‎ ‎ 参考答案:(1)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因困顿不得志而死。(关键点:“见称”“嫉”“卒”)‎ ‎(2)病情危重,他倚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没有流露出很疼爱的神色,和宾客谈话,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关键点:“革”“隐”“怜”,其中本处“革”读“jí”,通“亟”,指病重)‎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大概(是因为)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崇敬他对问题的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忠义之节,无论处于穷困还是显达的境地,无论面临灾祸还是福气,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道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通晓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因困顿不得志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担任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后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让他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丧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用师鲁担任经略判官。后来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也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任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又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军事,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他写的关于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进攻、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形势的便利与险要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这些都没来得及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也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当初,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指挥调度的将吏,师鲁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之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给部将,师鲁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往均州监管酒税。(师鲁)生病,缺少医药,被抬到南阳求医。病情危重,他倚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没有流露出很疼爱的神色,和宾客谈话,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他去世时享年四十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