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记》载,“周公反政”时“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将致臣属“非休(注:美)德以应”。这说明周初注重 A.劝诫君主勤政修德 B.重臣扩权震慑君王 C.宗亲定规凝聚族群 D.修德重刑推动法治 2.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3.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以避免火灾。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这突出反映了子产 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C.发展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D.反对尊神敬天 4.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C.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5.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 “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 。这主要由于明代 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6.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上下背离状态 C.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7.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8.《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 A.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社会重视宗教文化 C.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政府重视科举制度 9.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10.《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 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冲击了中国传统夷夏思想观念 C.促使中国与英国享有平等的权利 D.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11.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 A.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 B.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12.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13.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 B.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14.图5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育音。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15. 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16.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17. 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得言论自由 B.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C.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1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9.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权力制衡 B.民主自由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0.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21.下表是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一一1820年),它表明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22.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23.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C.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D.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24、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吿也致力这种对“成功”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我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反映了 A.美国经济跨入资本时代 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2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力演变曲线图,从变化中看出 A.近现代自电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在西方一直保持最大的影响 B.70年代以后,凯恩斯国家千预经济的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80年代以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再次占据统治地位 D.经济理论的影响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理论自身的完善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8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 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 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 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的宋元和明清两个相邻的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8、(20分)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历来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的扩延。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是“先天不足”;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是“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方面的一致性。(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 21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6分)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DBCD 6-10:CACBB 11-15:ADDBB 16-20:ABACC 21-25:BCDC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答案】 (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6分)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6分) (3)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4分) 27、【答案】 示例 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乐转变为诚心向佛。(2分)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的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了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得到完善。(8分,各个时期任答两点即可)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2分)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表格中宋元和明清两个相邻的时期所给的史料分辨出对孙悟空评价的差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形象变化的角度对这一差异进行论述,要注意围绕观点进行表述,史论结合。本题可以对宋元、明清两个时期进行比较,论证时可以结合宋元、明清两个时期经济、文学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 28、【答案】 (1)两者都崇尚理性与追求理性方面: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弘扬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在实质上也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4分) 两者都起到了革命先导的作用方面: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4分) (2)“先天不足”: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统治依然根深蒂固,缺乏民主思想资源。(2分) “后天失调”: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意识更加凸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弱小,文化启蒙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4分) (3)内容:西方文化中的人权、自由、民主和法制思想以及理性批判精神。(3分) 文化体系:21世纪的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贯通古今中外优秀思想资源的全新的启蒙文化,为此必须鼓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建构多元文化体系。(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