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鸭3-4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鸭3-4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十五)‎ 一、选择题(共9个小题,7~9为多选,其余为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5分)‎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图如下图中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c点;当t=0.6 s时波恰好传到e点,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a、b、c、d、e是介质中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T=0.4 s B.质点d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 cm C.当t=0.6 s时,质点e将要沿x轴正方向运动 D.当t=0.6 s时,质点a速度沿y轴负方向 答案 B 解析 由图知波长λ=40 m,振幅为10 cm.‎ 设Δs为c和e之间的距离,由图知Δs=30 m,波速v== m/s=50 m/s,周期T==0.8 s,故A项错误;由图知经过个周期即0.2 s后波才传到d点,0.2 s至0.6 s相当于个周期,质点d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4×10 cm=20 cm,故B项正确;质点振动方向沿y轴,故C项错误;波向右传播,当t=0.6 s时,质点a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D项错误.故选B项.‎ ‎2.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在t=0.10 s时,质点Q向x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反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答案 C 解析 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知在t=0.10 s时,质点Q正从平衡位置向波谷运动,所以点Q向x轴负方向运动,故A项错误;在t=0.10 s时,质点Q沿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稳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正向上运动.由图b读出周期T=0.2 s,从t=0.10 s到t=0.25 s经过的时间为Δt=0.15 s=T,则在t=0.25 s时,质点P位于x轴下方,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故B项错误;由图a知波长λ=8 m,则波速为:v== m/s=40 m/s,从t=0.10 s到t=0.25 s经过的时间为Δt=0.1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Δx=vΔt=40×0.15 m=6 m,故C项正确;从t=0.10 s到t=0.25 s经过的时间为Δt=0.15 s=T,由于t=0.10 s时刻质点P不在平衡位置、波峰或波谷处,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0 cm,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 A.减弱,红光        B.增强,红光 C.减弱,紫光 D.增强,紫光 答案 D 解析 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时,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的强度将增强;因紫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故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在光屏上最先消失,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 ‎4.如图甲,让激光束通过一个狭缝,‎ 11‎ 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单色条纹图样.现保持激光器与狭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将光屏向狭缝处适当移动,下面关于本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会观察到乙图样 B.光屏上条纹更宽 C.移动后,条纹变得模糊 D.该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答案 D 解析 让激光束通过一个狭缝,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单色条纹图样是光的衍射图样,衍射条纹的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最大,将会观察到丙图样,故A项错误;当保持激光器与狭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将光屏向狭缝处适当移动,光屏上条纹更窄,条纹变得清晰,故B项错误,C项错误;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D项正确.故选D项.‎ ‎5.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大 B.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 C.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 答案 D 解析 在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边缘光线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由于a光照射的面积较大,知a光的临界角较大,根据sinC=,知a光的折射率较小,故B项错误.折射率越大,光的频率越大,则知a光的频率比b光小,故A项错误;在真空中,‎ 11‎ 光的传播速度都相等,故C项错误;a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波长较长,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a光波长长则条纹间距较宽,故D项正确.故选D项.‎ ‎6.如下图,左边为竖直弹簧振动系统,振子连接一根水平很长的软绳,沿绳方向取x轴.振子从平衡位置O以某一初速度向A端开始运动,经t=1 s后,x=5 cm处的绳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绳的周期为4 s B.绳上各质点都沿x轴方向运动,因此绳波为横波 C.绳上产生的波的传播速度决定于弹簧振子振动的频率 D.若振子振动频率f=10 Hz,则绳波波长为0.5 cm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绳波的波速为v== m/s=0.05 m/s,由于不知波长,所以无法求出周期,故A项错误;绳上各质点只会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会沿绳运动,故B项错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与波源频率无关,故C项错误;由v=λf得:λ== m=0.005 m=0.5 cm,故D项正确.故选D项.‎ ‎7.一水平长绳上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振动的固有频率为2 Hz,现在长绳两端分别有一振源P、Q同时开始以相同振幅A上下振动了一段时间,某时刻两个振源在长绳上形成波形如图所示,两列波先后间隔一段时间经过弹簧振子所在位置,观察到小球先后出现了两次振动,小球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且振动并不显著,而小球第二次发生了共振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P振源产生的波先到达弹簧处 B.两列波可能形成稳定干涉 11‎ C.由Q振源产生的波的波速较接近4 m/s D.绳上不会出现振动位移大小为2A的点 答案 AC 解析 由“上下坡”法知P振源起振方向向上,Q振源起振方向向下,故先到达弹簧是P波,故A项正确;两列机械波的波长不同,所以振动的频率一定不同,所以不能发生干涉,故B项错误;Q晚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且小球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即共振,故Q的振动频率接近2 Hz,则周期接近0.5 s,波速v== m/s=4 m/s,故C项正确;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会产生稳定干涉现象,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相遇时,有4个时刻绳上会出现振动位移大小为2A的点,故D项错误;故选A、C两项.‎ ‎8.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a、b两束单色光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在空气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 D.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答案 AC 解析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故A项正确;a光的频率较大,则波长较小,故B项错误;因为a、b两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反射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分别相等,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故C项正确;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C=,则知a光的临界角小,故D项错误.故选A、C两项.‎ 11‎ ‎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在坐标原点,波速v=10 m/s,己知在t=0时刻的波形如下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播到x=5 m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振幅为10 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4 s C.这列波的波长为4 m D.0.2 s后,质点a运动到质点b现在所处的位置 答案 AC 解析 由波形图可得:振幅A=10 cm,波长λ=4 m,故A、C两项正确;由波速、波长和周期的关系可知,周期为T==0.4 s,故B项错误;图示横波上质点只在y方向上下振动,不会沿x轴运动,故质点a不能到达质点b现在所处的位置,故D项错误.故选A、C两项.‎ 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0.甲同学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并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1‎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井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D.用米尺测量从悬点到球最高点的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准确算出单摆摆长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10°以内,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Δt F.根据公式T=计算单摆周期,并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多次测量取平均.‎ 甲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__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是没有必要的,还认为某操作步骤错误,并对其加以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6 C 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5°以内,在稳定振动后,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记录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Δt 11‎ 解析 游标卡尺是10分度的,其分度值为0.1 mm,‎ 则图示读数为:18 mm+6×0.1 mm=18.6 mm.‎ 本实验不用称量摆球的质量,故实验方案中的C是没有必要的步骤;‎ 错误的步骤为E,并对其加以更正为: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5°以内,在稳定振动后,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记录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Δt.‎ ‎1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为了测量红光的波长,将实验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下图所示.在实验前已获知的数据有,双缝间的间距为d,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L.‎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已标明的实验器材,可判断出M处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 ‎(2)经测量,红光产生干涉时,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的距离为Δx,请据此写出更够反映红光波长大小的表达式λ=________(用d、L、Δx表示).‎ ‎(3)若分别用红、绿两束单色光做该实验,在距双缝相同距离的屏上分别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干涉图样,由图样可判定________(填“甲”或“乙”)是由红光得到的图样.‎ 答案 (1)单缝 (2) (3)甲 解析 (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然后让单色线光源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M处的实验器材是单缝.‎ ‎(2)根据Δx=λ得,红光波长的表达式λ=.‎ ‎(3)若分别用红、绿两束单色光做该实验,由于红光波长长,在距双缝相同距离的屏上得到的干涉条纹宽,甲是由红光得到的图样.‎ ‎12.(2019·天津)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__.‎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11‎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 答案 (1)AD (2)D (3) 解析 (1)为了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故A项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如果两个光学面不平行,不影响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所以对折射率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故C项错误;插在玻璃砖同侧的大头针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情况下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故D项正确.故选A、D两项.‎ ‎(2)因玻璃的折射率较大,故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实验作出的入射角一定大于折射角;并且光线从玻璃中出来后,应与入射光平行,因此只有D图正确,A、B、C三项均错误.故选D项.‎ ‎(3)折射率n=,‎ 其中:sini=,sinγ=,故n=.‎ 三、计算题(共2小题,13题15分,14题16分,共31分)‎ ‎13.如下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2 s时刻的波形如下图中实线所示,t 11‎ ‎=0.5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0时刻,x=2 m处的质点正处在波谷,周期T>0.5 s,求:‎ ‎(1)这列波传播的方向及传播的速度;‎ ‎(2)从t=0时刻开始,波传播3 s后,x=2 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3 m,则该质点的振幅为多大?t=2.5 s时的位移为多少?‎ 答案 (1)沿x轴正方向传播 10 m/s (2)- m 解析 (1)周期T>0.5 s,因此从实线到虚线的时间间隔Δt=0.3 s<T,‎ 假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T=0.3 s,‎ 得T=0.48 s.‎ 因此假设不成立,则这列波沿+x方向传播.‎ 则T=0.3 s,‎ 求得T=0.8 s,‎ 波传播的速度v==10 m/s.‎ ‎(2)t=3 s=3T,‎ 振动的路程s=3×4A=3 m,‎ 解得A=0.2 m,‎ 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0.2cost m.‎ 当t=2.5 s时,质点的位移为y=- m.‎ ‎14.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2 cm,折射率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在竖直放置的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 11‎ ‎(1)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 ‎(2)逐渐增大入射角,使屏MN上只剩一个光斑,求另一光斑刚消失时此光斑离A点的距离.‎ 答案 (1)(2+6) cm (2)2 cm 解析 (1)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 n=,‎ 解得:r=45°.‎ 由几何知识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为:‎ PQ=PA+AQ=Rtan45°+Rtan60°=(2+6) cm.‎ ‎(2)入射角增大的过程中,当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光斑P消失,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即i=C,‎ 由sinC=得C=45°,‎ 光斑Q离A点的距离QA=Rtan45°=2 cm.‎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