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九台示范高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九台师范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每个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的雅典“陷入绝境”主要是因为(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 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 C诸侯林立兼并战争频繁 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 3.《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4.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故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5.《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期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6.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7.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封建化的文化措施不包括( ) A重视儒学 B兴办太学 C在洛阳建立孔子庙 D模仿汉族官制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 A平城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 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 9.下列关于6世纪初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许多荒地得以开垦 B人口增加较多 C农民特别注重精耕细作 D水田发展非常缓慢 10.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庆历新政 D. 王安石变法 11.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某学者针锋相对地说:“有些事件不能够证明该说法”。能为某学者提供史实支撑的是( ) A.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B. 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 C.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 12.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 A. 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 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 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3.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 建立模范工厂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5.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16.1891年正在访问的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日本( ) A. 司法具有独立的地位 B. 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涉 C. 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D. 确立了责任内阁体制 17.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 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 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18.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 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 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19.“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20.20世纪初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一项声明中约定:“两国政府同意彼此给予外交支持,以便使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本声明能够实现。”该内容反映的是( ) A英法结盟 B法俄结盟 C德奥结盟 D英俄结盟 二.材料解析题(21题20分,22题10分,23题30分,共60分。) 21.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你认为胡绳这一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22.材料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3.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九台师范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B A C B A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B D D A A C B B A 21(20分) 胡绳的观点是正确的。光绪帝确实不是一个维新派皇帝,而是一个封建皇帝。 维新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下兴起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而 光绪帝是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接受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这与维新派的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 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行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核心问题,这说明光绪帝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他仍然是封建皇帝, 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胡绳看到了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封建皇帝,要把他和维新派区分开来,这时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2(10分) 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 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23(30分) (1) (15分)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体系建立;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 美国希望扩大影响力。 (2) (15分) 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但是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论证: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严重灾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力图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等和平手段来消弭战争危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列强从本国利益出发,各怀鬼胎,对战败国处置严厉,以践踏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维持暂时稳定,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