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保密★考试结束前 金丽衢十二校 2019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戎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连的签字 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晰。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着街头的马车声,他望着朦胧月光下的花园和房顶,望着场.(chǎng) 院里树枝掩映下那 黑魆.(xū)魆的矮墙,一时浮想联翩。 B. 脚夫们胡绉.(zhōu) 着乡间小调上了船,等着解缆起蒿,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嗑.(kè)瓜 子,有的开了斋佛果盒,却拈出一炷香来,揣摩着个中意思。 C. 16 日傍(bàn) 晚的一场暴雨,给炽(chì) 热无比的杭城带来了久违的清凉,雨后的天空更 是霞光满天,彩云翻滚,无比美丽。 D. 要克服工作中自由散(sǎn)漫、敷衍拖沓(tà) 的痼疾,就必须以科学的考评制度为依托, 从根本上铲除它们滋生的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 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 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 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 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法,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A 项,“场(chǎng) 院”应为“场(cháng) 院”; B 项,“蒿”应为“篙”; C 项,“傍(bàn) 晚”应为“傍(bàng) 晚”。 故选 D。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 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吃什么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 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感。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 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 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 劣食遍地生长。 [乙]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 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 科学解题。[丙] 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 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 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 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 愚蠢的。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凸显 B. 对于 C. 大行其道 D. 寻求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C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 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 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A 项,凸显:清楚地显露。此处使用正确。 B 项,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指的是相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系。此处使 用正确。 C 项,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 一种风尚。此处对象是人,使用错误。 D 项,寻求:寻找追求。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 C。 - 3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 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C 项,“《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C。 【点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 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 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 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4 月 16 日,市综合执法局结合全市复学安排和校园安全等相关工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 展为期 3 个月的中小学校园周边市容秩序整治。 B. 在网络的洪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有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 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C. 据媒体报道,谷歌没有禁止华为 Mate30 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 10 系统,但禁止华为手 机安装谷歌“全家桶服务”。 D.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记录我省近年来村镇巨变的展览在杭州拉开帷幕,该展览采 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全方位回顾了近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 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成分残缺。“开展”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整治”后加“工作”; C 项,“谷歌没有禁止华为 Mate30 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 10 系统”否定不当,应删掉“不 得”; D 项,“该展览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句式杂糅。“采用……形式”和“以……形式为主” 保留一个即可。 故选 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 4 - 目前,国内疫情基本阻断,为了国家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长远需求,有序复工复产已迫切 提到了日程。停工抗疫是为了人民,___________。当前,党中央正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复工就是稳就业,___________。经济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 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考验着我国经济的韧性,_________,也阻止不了我国继续发展的整体 态势。 【答案】 (1). 示例:复工复产也是为了人民; (2). 复产就是稳经济; (3). 却 冲击不了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 里的连贯考查。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 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 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具体分析,这段文字是围绕着“为了国家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长远需求,有序复工复产已 迫切提到了日程”展开论述的。填写第一处文句的内容时,可参考所填文句前面的文句“停 工抗疫是为了人民”,这个文句和所填文句构成一句完整的句意,故所填文句和“复工复产” 有关,依据句式连贯的原则,可填“复工复产也是为了人民”;第二处,依据所填文句后面 的文句“经济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可推断出,所填文句应该体现“复工 复产对经济的影响”,再依据前面的文句“复工就是稳就业”,第二处可填“复工复产就是 稳经济”;第三处,所填文句属于文段中结尾句的一部分,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应有总结性, 再依据所填文句前面的文句“疫情考验着我国经济的韧性”可知,所填文句在句意上和前面 的文句有轻微的转折,和后面的文句“也阻止不了我国继续发展的整体态势”在语意上是紧 承关系,可填“却阻止不了我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或是“却冲击不了我国的国家竞争力”等, 只要是合语境,此处所填文句不是唯一。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 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 - 5 -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 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 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 字。 5 月 12 日凌晨,在杭绍台铁路中铁十一局临海铺轨基地,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一辆装 载总共 12.5 公里长钢轨的列车缓缓驶入,标志着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正式 进入存轨施工阶段,为下一步长轨铺设打下基础。 杭绍台铁路设铺轨基地一处,承担着全线近 493 公里的长钢轨铺设任务,根据安排共需 运输长轨 40 趟。由于临海铺轨基地只与既有甬台温高铁接轨,而甬台温高铁未办理货运,因 此长钢轨运输必须在天窗点内(施工或维修作业预留时间)通过甬台温高铁云龙至临海段再 进入铺轨基地。以高铁线路运输长轨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这也为行业积累了可借鉴的宝贵经 验。 【答案】5 月 12 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正式进入存轨施工阶段,为长轨 铺设打下基础,以高铁线路运输长轨也为该行业积累宝贵经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明确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即表示人物、事件 的关键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 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 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 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整体来看,所给语段共包括两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概括介绍此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事件。 关键信息包括:时间,5 月 12 日凌晨;对象,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事件, 该高铁正式进入存轨施工阶段;意义,为下一步长轨铺设打下基础。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长 钢轨铺设任务中运输长轨的情况。关键语句是结尾总结句,即“以高铁线路运输长轨在全国 也为数不多,这也为行业积累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结合以上分析,将两个自然段的关键 信息整合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 6 - (一)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0VID-19)疫情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 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 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 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 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 病毒、亨德拉 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 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 可高达 40℃,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 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 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 SARS-CoV-2 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 达 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 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 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 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 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 找 SARS-CoV-2 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 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 SARS-CoV-2 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 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该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 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 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确定这种 - 7 - 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病毒 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 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2/14) 在上海,有 80 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 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试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 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 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今天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 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 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队。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 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与此同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 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和荒野不 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而一次 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 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果壳网,2020/2/9) 7. 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B. 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SARS 等 - 8 - 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 SARS-CoV-2 的自然宿主。 C. 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 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D. SARS-CoV-2 的中间宿主,为祖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现基因重组或 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与 SARS 病毒,都在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之列,它们的致死率 都高于 SARS-CoV-2,但我们对 SARS-CoV-2 的警惕不能因此放松。 B. 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如马、猪, 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C. 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业消防员对 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 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 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9. 2020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 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 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 【答案】7. D 8. C 9. (1)野生动物很可能是致病病毒的自然宿主或中间宿主,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导致新型病毒 传播人类,甚至导致人传人的疫情发生。此决定的出台,能有效减少人类与病毒宿主的密切 接触。(2)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既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健康安全,又能营造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错误,由原文“也就是病毒在终 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可知,人只是某些病毒的终宿主,并不是唯一的终宿主; B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原文“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 SARS-CoV-2 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 - 9 - 毒序列一致性高达 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 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可知,推测蝙蝠是 SARS-CoV-2 的自然宿主的原因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 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而且只是推测,并没有确定蝙蝠就是 SARS-C〇V-2 的 自然宿主。 C 项,“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相关的”错误,由原文“二是蝙蝠的免 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 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可知,蝙蝠是免疫系统敏感性比一般哺乳动物更低,而非 更高。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组织专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错误,从材料三第 3 段可知,对城市里的蝙蝠 进行驱逐或扑杀,是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不可取。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 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相关内容: “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 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处 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 “运输”到人类身上”“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 人员”“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 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据此, 决定出台的必要性可以从野生动物传播病毒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 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 - 10 - 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 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 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 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 依据。 (二)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匠 吴晓 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 画匠心里焦急。 闺女全看在了眼里。这天,她哄画匠说,“爹,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 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画匠动心了。换上中山装,带上礼帽,跟闺女上山了。临行, 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到了山门,画匠看到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周 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 了?咋不来铜山了?” 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 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众人附和,画匠的脸愁苦得能拧 出水来。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画匠记 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前的事 了。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 像,素白的脸,傲着呢。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 殿的青砖地面上。 “走,走。”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 - 11 - 木雕神像。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 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出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 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 方卖小玩意吧。” 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画匠坐在溜地上,戴上老花镜,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团河泥,拍拍搓搓,很快捏 出一个弥勒佛的样儿。定了大样后,又取出师父传给他的一套象牙劈刀,抽出最最小号的一 个,认真地抠、挖、抹、摸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弥勒佛塑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哪怕是问 个价码也好。闺女有些不耐烦。 “收了吧,爹。”她说。“不收,等。” 刹戏了。人流汹涌着往山下去。“收了吧,爹。”闺女又说。 “不收,等。” 终于,一辆自行车调转头向他们来了。“师傅,这些,多少钱?"那人从车上下来,小心 地询价。 “二十块钱一个。”画匠没抬头,闺女替他说。 “好!真好!”那人俯下身,仔细地打量起这些小玩意,“我全要了,你出个价吧师 傅。”“一千。”闺女说。 “好!成交。”那人开始从包里往外数钞票,唰唰,唰唰。 闺女激动起来,拍拍画匠的手,小声说,“这么多钱,你也看看呀爹。”画匠这才抬起 头,定定地盯着那人的脸看。看了一会儿,说,“你干嘛的?” 那人乐了,“师傅,你莫不是嫌钱少,后悔了?我没那么多钱,我是美院的学生,我来 这采风的。画匠笑了,他慢悠您地说,“这些,不要钱,另外还送你一套泥塑刀。” 画匠边说边从工具包里往外取象牙刀具。这下可把闺女吓坏了,她哭丧着脸说,“爹, 你干吗呢?这可是你的宝贝。”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 年第 17 期,有删改) 10. 简析小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 12 - 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 概括“闺女”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并说明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13. 请探究结尾处“画匠笑了”的丰富意蕴。 【答案】10. ①结构上为下文写山上的泥雕塑换成木雕神像的情节作铺垫;②内容上交代了 画匠内心忧虑的原因。 11. 通过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画匠置身于东大殿受到的强烈心理冲击为情节的特写点, 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了画匠对泥雕像的深厚感情。 12. 形象特点:孝顺,善解人意;作用:①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因为上山看木雕,摆摊卖 泥塑等情节都是在“闺女”的提议、参与下完成的;②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闺女的神情动 作有力地衬托了画匠为将手艺传承下去的良苦用心。 13. ①“画匠的笑”是画匠对自己的泥雕像终于获得别人认可时的高兴:②“画匠的笑”也 传达出画匠对喜好泥雕像的美院学子有一种觅得“知音”的欣喜;③“画匠的笑”让我们看 到了在现代商业气息下,传统艺术传承的不易,由开始的焦急忧虑到最终有人欣赏传承的开 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 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 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文章的第三段 中画匠的朋友的话“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 头里能长出麦穗来?”,这一情节承接上文交代了花匠不去铜山,心中焦急的原因:现在的 铜山将花匠的泥塑都换成了木雕。 同时这一段为下文写山上的泥雕塑换成木雕神像的情节作 铺垫。这一段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让读者对小说的阅读更加流畅。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理解文中重 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 子。关键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 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文章中的划线句,“素白的脸,傲着 呢”这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此处将没有表情的木雕人格化,体现的是画匠当时的心理反应, 东大殿将原来的泥塑都换成了木雕,这对热爱传统泥塑技艺的画匠是一种极大的打击,所以, - 13 - 他在看这些木雕时带入了自己的感情,觉得它们就是那些看不起泥塑艺术的人的代表,而“他 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则运用夸 张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痛苦的心情和对泥塑佛像的热爱,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他对传统泥塑 艺术的热爱。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次要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在分析形象特点时, 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情节和描写内容,注意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 面的描写;还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等。而对形象的作用答 题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人物、主题、情节结构。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 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 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 动情节发展。在形象特点上,“闺女”知道父亲为什么焦急,所以哄“画匠”开心,让“画 匠”去铜山看看木雕,又怕引起“画匠”的伤心,而一再强调檀木的香,而上山后,为了安 慰“画匠”,告诉“画匠”那些泥塑还在。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闺女”对父亲的孝敬, 同时也体现出她的善解人意。“闺女”作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在其中主要起串联故事情节、 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对主要人物“画匠”起到衬托作用。“画匠”三年没有去铜山,是在“闺 女”的一再建议下才又去铜山,从而引出了下文看到木雕后的情节,而又是“闺女”摆摊卖 泥塑的行为引出了下文美院学生买泥塑的情节,所以“闺女”这一人物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 展。在小说的结尾,当“画匠”拒收美院学生的钱而且还送他一套象牙泥塑刀具时,“闺女” 并没有理解父亲这一行为的意义,所以阻止父亲的行为,“闺女”的这一行为衬托了“画匠” 为将手艺传承下去的良苦用心,丰富“画匠”这一形象,同时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的情节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围绕着该情节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在文章中 的作用来展开,比如,该情节在对交代文章背景、塑造人物形象及深化主旨思想等方面的作 用。本文的结尾写到“画匠笑了”,这与文章的开头“画匠心里焦急”形成了对比,“画匠” 之所以笑,表面上看是自己的泥雕像终于获得别人认可时感到高兴,但深层的含义则是对自 己的泥塑技艺终于有人欣赏而高兴,也是对传统艺术终于有人继承而高兴。“画匠笑了”虽 只有四个字,但对小说的内容和结构都起着重要作用,“画匠的笑”让我们看到了在现代商 业气息下,传统艺术传承的不易,所以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最后“画匠”笑 了,让小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也让读者有了一个美好的阅读感受。 - 14 - 三、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相 (宋)苏洵 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议者常曰:将与相均。将,特一大有司耳,非 相侔也。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 而将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任相之 道与任将不同。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故不必优以礼貌, 而其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亦将之常态也。武帝视 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此任将之道也。若夫相, 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在道为之下舆,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 如此其厚。然其.有罪亦不私也。夫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 之以礼而不为过。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以此责也,甚矣。责轻而 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 廷而不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以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 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遂发此。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 天子御坐,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天子坐殿上,宰相与 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虽臣子为此亦不过。然尊尊.贵贵之道, 不若是亵也。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且 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有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 天下无有也。彼人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宰 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其福,吾又未见 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祸者也。 (有删改) 1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5 - A. 相皆不可一日轻. 轻:忽视 B. 则寝.而不问 寝:搁置 C. 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 自饬:严格要求自己 D. 然尊尊.贵贵之道 尊:尊敬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天子为之.离席起立 儿之.成,则可待乎 C. 然其.有罪亦不私也 失其.所与,不知 D. 若.郡守召胥吏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看看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本文开头就强调了任相的重要 性,并对“将与相均”的说法,加以辩驳说明。 B. 本文认为任相之道与任将之道是不同的,担任将领的人都富有才干,没有愚笨无耻的,因 此要用礼貌来优待他们。 C. 作者认为“礼”与“责”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平日敬之以礼,那么,如果他有过失,即 使重责,也会没有怨言的。 D. 全文以“任相以礼”作为统筹之线索,议论如何任用宰相的问题,用典广征博引,议论层 次循序渐进,颇有说服力。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其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2)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 【答案】14. D 15. A 16. B 17.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18. (1)所以说,将领只不过是一个大官职罢了,不能与宰相均等(并列)。 (2)如果让贾谊生活在近代,见到近代是用什么来对待宰相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 - 16 - 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或活用现象。 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来找问题,再根据句中位置看有无活用。 D 项,尊:受尊敬的人,用在动词后边作宾语,动词活用为名词。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 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 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 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 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 项,介词,用。 B 项,代词,他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 项,代词,他们;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或“自己的”。 D 项,动词,好像;形容词词尾,同“然”,相当于“……的样子”。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会翻译文本,然后还需要寻找信 息源提取文中信息,并筛选整合,与选项细致对照,以便发现问题,找出答案来。 B 项,“担任将领的人都富有才干,没有愚笨无耻的,因此要用礼貌来优待他们”错。原文是 “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故不必优以礼貌”。 故选 B。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 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 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句意:既然对宰相不能做到有礼貌,那要惩罚他们,我们的法令也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原 因呢?因为事前不用礼而事后却用刑,那他们的心里就不会服气。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状语后置句,“礼”后停顿;“则其罪之也”,判断句,“也”后 停顿;“吾法将亦不得用”,主谓宾完整,前后需要断开;“何者”,疑问句,需要断开; “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两个分句对照转折关系,语法上各自独立,“而”前断开; - 17 - “则其心不服”,结论句,“则”前断开。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1)故,所以;将,将领;特,只不过是;有司,官员的通称;耳,罢了;相,宰相;侔,均 等,等同。 (2)使,如果;所以,用来……的;遇,对待;则,那么;何如,怎么样。 【点睛】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 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 标准去要求它。 4.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 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 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参考译文: 古代善于观察别人国家状况的人,只消观察那个国家的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发表 议论的人常说:“将领与宰相同等。”将领,只不过是一个大官职罢了,不能与宰相并列的。 国家有了战争后,将领的权力才会加重;然而,无论是有战争,还是没有战争,宰相都是一 天也不可忽视的。宰相贤明,那各部门的臣子都会贤明,而且将领也会贤明了;将领贤明, 宰相虽然不贤明,但将领也无法改变宰相。所以说,将领只不过是一个大官职罢了,不能与 宰相均等。任用宰相的办法与任用将领不同。担任将领的人,尽管大部分富有才干,但也有 愚笨无耻的,并非都是有节操、廉洁、讲礼而不可触犯的人,因此不必用礼貌来优待他们; 而且他们有不受管教、违反法纪的一面,因此也不能用通常的制度来管理他们。这是什么缘 故呢?因为豪放不羁、不喜欢受人约束,也是将领通常的态度。汉武帝接见大将军卫青,经 常是踞坐在床边:而李广利攻破大宛时侵犯和杀害士兵的罪过,汉武帝也搁置在一边不再追 - 18 - 查。这就是任用将领的方法。至于宰相,那一定是由有节操、廉洁、讲礼的人来担任的,又 不是由豪放不羁、不喜欢受人约束的人来担任的,所以对他们要以礼相待,但又要对他们实 行严厉责任处罚。 古时候,宰相去见天子,天子要为他们离开座席站立。在道路上相遇,天子要为他们下 车;宰相有了病,天子要亲临安抚;宰相不幸而死亡,天子要亲临吊唁。天子对待他们是这 样的情深意厚。但他们有了过错,天子也不会徇私情而原谅他们。对待他们有礼貌,然后对 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就会让他们没有怨言;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然后对待他们 有礼貌也就不过分了。对待他们不太有礼貌但又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那他们就会说: “皇上是用什么礼数来对待我的?但却对我实行这样严厉的责任处罚。这太过分了!”对他 们]轻处罚而重礼遇,那他们就会松懈下来,不肯严格要求自己了。因此,要用礼貌来笼络他 们的心,而用严厉的责任处罚来勉励他们不要懈怠。这样做了之后,那担当宰相的人,就没 有不为朝廷竭尽忠心的、就不会有考虑自已的利益的。 我观看贾谊的书,到所谓“长叹息”那里,常反复读诵而无法停下来。我认为贾谊生活 在汉文时期,汉文帝对待将领、宰相、大臣不是缺少礼貌的,只把周勃一关进监狱,贾谊便 发出了“长叹息”。如果让贾谊生活在近代,见到近代是用什么来对待宰相的,那他又会怎 么样呢?天子坐在宝座上见到宰相而有为宰相站起的吗?没有了。坐在车上而有为宰相下车 的吗?也没有了。天子坐在大殿上,宰相与百官服从地奔走在大殿下,司仪官点着名叫他们, 就像州郡的太守召唤胥吏-样。虽然做臣子这样做也不过分,但尊敬受尊敬的人、看重高贵的 人的这个原则,也不能像这样被侮辱啊! 既然对宰相不能做到有礼貌,那要惩罚他们,我们的法令也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原因 呢?因为事前不用礼而事后却用刑,那他们的心里就不会服气。并且我知道,对待他们有礼 貌而他们自己不努力办事来报答皇上,对他们实行严厉的责任处罚而他们不通过自我勉励来 保全自身、稳固自己的官位、成就个人功名的,天下没有。对那君主来说,是高高在上、用 不礼遇宰相来妄自尊大有利呢,还是让宰相自己努力办事来回报皇上有利呢?对宰相来说, 是喜欢自己的君主不处罚自己而满足自己的私利是幸福呢,还是经由自我勉励来保全个人、 稳定自己的官位、成就自己的功名是幸福呢?我还没有见到过有愿意离开利益而靠近害处、 逃避幸福而寻找灾祸的人呢。 (二) (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 19 - (唐)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①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②。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楚客:指屈原。②利木奴:据《水经注》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 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 以称为“木奴”。 19. 这首诗首联中的“隅”字意思是________;颔联中一个________字,阐述了诗人种树的 目的。 20.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9. (1). 角落 (2). “怜” 20. ①运用环境描写,写出诗人亲手栽种的柑橘在春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喜 悦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②用典和对比,借用屈原和李衡的典故,说自己和屈原一样爱怜橘树, 欣赏橘树的谨慎无私,并与只想着为自家谋利益李衡对比,刻画出喜爱柑橘、坚守节操的诗 人形象。③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想象柑树繁花满枝、累累硕果,能够供养自己的景象, 传达出诗人的乐观旷达,也暗含远谪蛮荒之地的伤感之情。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中关键词的赏析能力。可以先从诗句的句意入手,然后着重分析关键词本身 的含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还要注重所使用的手法,表达效果和诗人情感。 首联句意是: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池的角落一派碧绿。隅:角 落的意思。颔联句意是: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 谋利。怜:怜爱,喜欢的意思。因为我喜欢美树,所以才“手种黄柑二百株”,交代了原因。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诗歌中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主要的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 首联中“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句,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诗人亲手栽种的柑橘在春天到来时 枝叶青翠,城池的角落一派碧绿,塑造了一个满心欢喜的诗人想象;颔联“方同楚客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两句,分别借用了屈原和李衡的典故,意思是“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 - 20 - 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同时在内容上又是对比,塑造了一个喜爱 柑橘、坚守节操的诗人形象;尾联“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还堪养老夫”四句,句意是“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 像垂珠般的果实呢?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 益”,通过想象(虚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乐观旷达的形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的另 外一种情感,因被贬边远地区的伤感。 【点睛】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 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 (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材料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材料三: (陈、蔡)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 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家语》) 21. “游于艺”句中的“游”意思是_______,“艺” 指的是___________, 22.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孔子的上述行为。 【答案】21. (1). 广泛涉猎六艺 (2). 即礼、乐、射、御、书、数 22. 示例:①追求正道,执守道德,心胸开阔,意志坚定,这是君子的风范。②孔子困于陈、 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君 子的风范。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理解能力以及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 言词语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 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 注意准确积累。 “游于艺”的意思是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游”在这里是动词,学习阅览。“艺” 是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 1046 年的 - 21 - 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这六种基本才能。 【2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孔子的行为。解答此题,阅读材料三,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人物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陈国、蔡国怕楚国聘用孔子,派兵阻拦他,孔子“绝粮七日”“藜羹不充”,但依旧“慷慨 讲诵,弦歌不衰”。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在众 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 有的人格。“从者皆病”,孔子反而更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体现其意志的坚定,拥有君 子风范。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材料二: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 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材料三: 陈国、蔡国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 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 (《论语》) (2)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 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4)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22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答案】 (1). 天下归仁焉, (2). 为仁由己 (3). 铁骑突出刀枪鸣 (4). 四 弦一声如裂帛 (5). 满地黄花堆积 (6). 憔悴损 (7). 邺水朱华 (8). 光照临 川之笔 (9). 木欣欣以向荣 (10). 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本题注意“焉”“裂帛”“憔悴”“邺”“涓”等字词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马化腾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德国]约翰·菲希特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行动决定价值 《周礼》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当我们为昨日的虚度光阴而悔恨时,当我 们为未来的不可预测而忧虑时。我们是否想过把握现在,从今天做起? 静心是一种境界,行动则是一种态度。着眼于现在,才能实现最纯真的理想《哈利·波 特》的作者 J·K 罗琳在灵感来临时并没有拘陷于对故事的幻想中,也没想到自己的声成名就, 而是静下心来开始行动,并迅速写出了《哈利·波特》前三部。她的这种高效的执行力,不 - 23 - 仅让她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而且上我们有幸欣赏《哈利·波特》这部十分精 彩的魔法故事。她把握了现在,抓住了机遇,更成就了自己。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过:“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平凡的世界》中的 孙少安和他的妻子秀莲并没有安于平静的生活,而是化理想为行动,在双水村创办了第一个 砖场,并最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的一句诗警醒了多少人,告诉了我们行动 的重要性。但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却留下了千年的贻笑;孔乙已沉溺于幻想只落得个穷困潦 倒的结果。再远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百米之途,不迈动双脚便永远也无法到达终点。 古往今来,非实干不成事。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青春没有实干,梦想就是空想。”着手于眼前,才能体会生命最真实的一面。最美女 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 36 年。坚守才有希望行动就是信念。她给孩子们的爱在岁月中越发深 沉。真正的青春,只有流过汗,流过泪,才能品尝到最真实的滋味。 实干是成功者留下的印记。莱昂纳多在《荒野猎人》中成功逆袭,曾五次提名奥斯卡金 奖的他,这一次终于抱得金人归。“江郎才尽”的江淹专心仕途,造福百姓,历经三代,封 侯而终。马云的一意孤行终成就了“商界拿破仑”的美誉。 沉溺于幻想而惰与行动,梦想便永远只能是梦想,未知的事又何必去纠结,做好现在, 才是最重要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多则材料作文。读懂相关文段是材料作文 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 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 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 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 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 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第一则材料中,“仰望星空”是对未知神秘事物的向往追求, 属于精神行动;“脚踏实地”是身体的行动。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行动”,更多的是指 身体的行动。两则材料统一点在“行动”。马化腾说“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是对“弯道超 车”这个行动的否定;用“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来表示对精神与身体协同统一行动 的肯定。再结合材料二“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可知出题老师的意图是引导学生 思考何种行动才是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拥有的行动。马化腾不赞同弯道超车的“行动”,约 - 24 - 翰认为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到底如何才是我们应该有的“行动”可以作为思辨的重 点。真正值得提倡的行动不是弯道超车,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仰望星空属于行动的开始也 属于行动的结果。根据材料解读,同学们可以从中发现,出题老师想要引导我们树立脚踏实 地、实干的行动观,而不是想着“弯道超车”的投机取巧之行。因此其该题的立意指向还是 比较单一的,就是对有目标且实干的精神的肯定,对“弯道超车”这种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行动的否定。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同学们肯定能找到关键词“行动”。但是却又容 易陷入空谈行动的价值意义而忽略出题老师对行动有不同分类的暗示,导致出现偏题作文。 参考立意: 1.行动大于空想 2.梦想决定高度,行动成就未来》 3.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 4.成功无捷径,实干是王道》 5.佛教不易抱,行动才是真 6.一蹴而就不如脚踏实地 可用素材: 1. 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有时候口才流利的人一点都不讨喜,因为打动人的不 是那些虚假、空洞的话。所以古人说:动人以行,不烦虚语(北宋李覯《寄上范参政书》)。 要用行动去感动人,不必说那些空洞虚假的话。你的山盟海誓、夸夸其谈,都比不上说得准, 做得到。只说不做是一种令人唾弃的行为,说了而没有做,就是一种欺骗。如果不能付诸行 动的话,就永远也不能变成现实。 2.“行动胜于言语”,归根结底是一种务实的精神,其重点在于行动——既然言语本身不能 带来事物的任何变化,就只有用行动来做到这一点。人跟人沟通常有障碍,有时候对方就是 跟你不同世界,怎样说都说不通,那也就只能尽力而为,用行动感动他。 行动决定价值,为学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行动实践上。《中庸》中谈论为学的几个层次“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后一步是“笃行之”,就是强调实际行动的作用。 宋朝陆游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加强调了行动的作用。知识的作 用不在于空谈,而贵在身体力行。 3.三月聚粮者可适千里,宿舂粮可至百里,而只备三餐者,定是只致莽苍。每日积极准备, 以待六月之息的大鹏,终扶摇九千里,而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穷其一生也只能坐井观天。 人无贵贱高低,却有贫富之差,始出一源,为何有如此差别?行为使然。通过对不同阶层的 - 25 - 人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富贵人更积极向上,懈怠懒散的正是那普通凡人。 4.笔底澜波,民间疾苦,千古鸿文由此诞,诗中圣贤,世上疮痍,不朽名诗由此生。时常在 想,究竟要有多么博大的胸怀,才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 虽然已经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惨淡境地,但他依然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的呐喊,他从不拘囿于个人的得失,而是一直心系着国家的兴衰。杜甫,他用个人真 实的行为,为后世留下来一部诗史。他心系天下,感怀苍生的行为即使于当下依然令人慨叹。 5.身处于羸弱混乱的南宋,有多少文人独上高楼,把栏杆拍遍,把吴钩看了。身为文人却千 里奔袭,沙场点兵,于醉梦之中挑灯看剑,辛弃疾,身处乱世却依然心系天下。同样,“僵 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即使郁郁不得志却依然心系国家,殷切嘱托后人 切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被弃置不用,但他依然选择为国家奉献微 薄之力,这样执著于自己追求的行为着实让人敬仰,怎么不流芳百世? 6.即使天大寒砚冰坚的恶劣环境,宋濂依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丝毫不敢懈怠,成年之后,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更是奔波千里,只为求得真知,面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丝毫不被扰动, 如此勤奋苦读,踏实苦干,他不成功谁该成功? 杜甫心系天下,呵斥腐败统治者的行为让人 感动;辛弃疾、陆游执著于心中追求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宋濂勤奋苦读,踏实苦干的行为 让我们称赞。 7.同是砂砾,选择直面困难的成了珍珠,而萎靡不振的终为沙土。同为幼鹰,选择勤奋努力 的翱翔天际,得过且过的早年夭折。同为挖金人,坚持不懈的得到了珠宝,半途而废的仅仅 一身黄土。可见,行为决定了你的价值高度。 行文思路: 开篇借用名言警句,再联系生活,以设问方式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正文主体部分先列举名 人(《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罗琳)事例正面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引用名言警句过渡总结, 并联系《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的角色来进一步论证行动的价值。由朱熹诗句再次点明中 心,并从反面铺排实力来说明“古往今来,非实干不成事。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为我们敲响了 警钟”。感动中国人物丰富了文本内容。结尾部分再次排比当下我们身边熟悉的名人事例, 增强说服力感召性。“沉溺于幻想而惰与行动,梦想便永远只能是梦想,未知的事又何必去 纠结”,从错误做法切入,得出“做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结论,收束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26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