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1)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1----35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1.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C.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D.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2.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晋安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 ‎ 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4.《剑桥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5.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 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6.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 - 8 -‎ ‎ 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7.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8.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 ‎9.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 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10.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一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 ‎ 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 ‎ 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 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11.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 ‎ ‎ 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12. 1911年,孙中山曾说:“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联邦制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分权制衡 D.民主选举 ‎13.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14.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 - 8 -‎ ‎ 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15.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 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 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宴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7.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外来文化观念产生的影响 ‎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思想解放追求个性的张扬 ‎18.下图是1953年—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C.调整国民经济成效显著 D.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 ‎19.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20.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 - 8 -‎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23.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个人决策 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 D.法律至上 ‎24.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25.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 ‎ 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主要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6.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 8 -‎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27.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8.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 A.巩固了北部地区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29.两千多年前雅典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30.阅读下表《1870-1900年美、德、法、俄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数据说明,这一时期: ‎ 时间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3.3‎ ‎13.2‎ ‎10.3‎ ‎3.7‎ ‎1887-1895‎ ‎28.6‎ ‎13.9‎ ‎8.6‎ ‎3.4‎ ‎1896-1900‎ ‎30.1‎ ‎16.6‎ ‎7.1‎ ‎5.0‎ A.美国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B.德国的增长速度始终要低于美国 B.俄国已经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法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严重负增长 ‎31.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 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 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 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32.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 ‎ 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 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 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 ‎ 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33.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 8 -‎ ‎34.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 A.东欧各国发生剧变 B.欧洲实力削弱 C.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D.苏联宣布解体 ‎35.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如今谁都以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包括美国人自己;其他地方的人说我们在美国化,美国人则说他们在欧洲化。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B.世界各国的民族差异日趋消失 C.民族主义成为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试卷Ⅱ(30分)‎ 本卷为材料阅读题,共2大题,36题18分,37题1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36.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8分)‎ ‎(2) 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6分)‎ - 8 -‎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4分)‎ ‎37. 材 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屈尊的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并予以简要评析。(12分)‎ ‎ ‎ - 8 -‎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一、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CACDA 6-—10 BBCCC 11—15 BABCC ‎ ‎16—20 CCCAD 21—25 DBBAD 26—30 BBCBA ‎ ‎31—35 CAADC ‎ ‎36.(18分)(1)标志:洋务运动。(2分)‎ 特点:在外国侵略下起步;‎ 侧重发展重工业;‎ 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 主导阶层来自于封建统治集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任答3点,6分)‎ ‎(2)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 存在抵触心理。(6分)‎ ‎(3)时段:1912—1919年。(2分)‎ 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37. 中国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先是以天朝上国自居,妄自尊大,也曾抵抗列强,最后妥协退让,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4分)‎ 评析:晚清政府的态度一方面加剧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明”,向西方学习,在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8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