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集

湖南省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集(2004-201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    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     芳謦 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湖南省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集(2004-201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    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     芳謦 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湖南省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集(2004-201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    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     芳謦 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 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诸葛孔明 陈亮 ‎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 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 杀者/王者之事也 ‎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 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 ,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    译文:                           ‎ ‎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    译文:                            ‎ ‎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    答:                                               ‎ ‎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答:                                               ‎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2)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 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15.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 ‎    答:                                                          ‎ ‎ ‎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朵午荷 洛夫 ‎    这是去夏九月问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    “花凋了呢?”‎ ‎    “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 ‎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你认为……?”‎ ‎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 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 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6.纵观全 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分)‎ ‎    答:                                                  ‎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6分)‎ ‎    答:                                                  ‎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                                                   ‎ ‎ ‎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 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6分)‎ ‎    答:                                                  ‎ ‎21.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    外交部发言人:‎ ‎    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 ‎   ‎ 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   ‎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   ‎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    答:                                                   ‎ ‎ ‎ 七、写作(60分)‎ ‎22.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2010年高考湖南卷答案 一、‎1A  2D  ‎3C  4D  5B ‎ 二、‎6A  7B  8B  ‎‎9C ‎10 (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三、‎ ‎11 (1)“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2、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四 ‎13 B   14 D ‎ ‎ 15   (1)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平淡化;(2)‎ 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 ‎ 五 ‎16、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17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18‎ 答: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3分)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19‎ 答: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20‎ 答:①能。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认识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 ‎②否。辩论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神结想,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 ‎③辩证地认知,既可在运动中也可在静止的状态下认知事物。‎ 此外,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和因认识事物的角度等的不同,认识也会有变化。‎ ‎21‎ 答: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 ‎ ‎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倾慕 qīng      俊彦yàn      渲染 xiàn       嘉言懿行yì B.轩昂 xuān      萦绕yíng     酽茶yàn        怦然心动pīng C.黏膜nián       囊括náng     笃信dǔ         桑榆暮景mù D.脊梁jí                甄别zhēn         晋谒yè                 披肝沥胆lì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黄帝陵前的这两颗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嬉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 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5.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莻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汇总,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     1845年8月,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拉盒子。‎ ‎20世纪后半叶,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学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年,DNA限制性的内切酶被发现。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于SV40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达化为癌细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于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有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特犹豫,他深知DNA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直,伯格等著明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本重组技术会捉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 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   A 伯格兴建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年7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 ‎   B 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   C 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粗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   D “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时间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B.   DN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C.   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  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 ‎8.  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他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  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C  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  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爲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馀,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里疮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爲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擧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爲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覇,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解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旣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 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 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矣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C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 ‎ ‎15.古诗文默写。(6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 ‎①---------------------------------------------------------------------------------------。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                                 云南看云  沈从文 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朴素,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 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象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特别是当权做官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象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象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壮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象人一点!我们责任那么重,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分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  1940年 ‎(选自《沈从文随笔 生之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就文章机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7、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答:-----------------------------------------------------------------------------------------------------------------------------------------------------------------------------------------------------------------------------------------‎ ‎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5分)‎ 答:------------------------------------------------------------------------------------------------------------------------------------------------------------------------------------------------------------------------------------------。‎ ‎ ‎ 六、文章赏析(14分)‎ ‎20. 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14分)‎ ‎ ‎ 七(60分)‎ ‎21.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2009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1C‎ 2D 3B ‎4C ‎5A 6B 7B 8D ‎9A ‎10C ‎‎11C ‎12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13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实,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14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对“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 ‎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 ‎ ‎15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辉可也 舍北舍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许多人”看“云”后觉悟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人生价值后的)庄重或庄肃的样子;就文章机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括全文并领起下文(4分)‎ ‎17、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让云物的美丽景象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 ‎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答: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运用了对举、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5分)‎ 答:主要特点:朴素、单纯。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思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20、(1)既可作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方面或特点作具体深入的赏析。‎ ‎(2)赏析要点如下:‎ ‎①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人们看云的不同结果比照叙述,寄望人们从“静观体会天空的云彩”的意义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 A、提纲挈领的概括式赏析:“看”一字是全文的主脉,通过看云,看地方的人事,看卢先生的云物的摄影,在比照中“深思”自然与艺术之“云”的现实教育意义,进而“向远景放眸”,“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将文章主题逐渐“看”出,眼中之景之物之事与心中之思之虑之望相间相融,臻于一体。‎ B、 ‎ ‎ 以点带面的对比赏析;1、从“许多人”看云的实用和自利(“得到一点晴雨知识”、“把一个颈脖昂酸”而“仰望结束,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艺术家看云的感兴和热情(“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向远景放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2、从看到“云”的美丽景象与看到“人事”的庸俗(“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糊口混日子了事”)的比照中赏析主题的表达;3、从“向远景放眸”与“只顾眼前”的对比中赏析主题的表达。‎ ‎21、“踮起脚尖”可看作是一种动作情态,从预留的想象空间来看,适合写记叙文,写为什么“踮起脚尖”,因什么“踮起脚尖”。再者从“踮起脚尖”的象征意义来说,先要理解到如下象征意义:(1)举高望远。(2)抬高看清。(3)奋斗向上。(4)虚荣比试。等等。然后,从某一方面,联想现实历史,联想到他人自身,或评析,或议论,自然成文。‎ ‎ ‎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l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悄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 ‎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 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莱所,皆是,然后欢日:“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递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①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                                  ‎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                                  ‎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                                  ‎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3分)‎ 答:                                   ‎ ‎                                   ‎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 ‎                                   ‎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l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邹忌 ,        。        ,窥镜,谓其妻日:‎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 谈 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 ‎                                   ‎ ‎18.下面是两个推论旬,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5分)‎ 答:                                   ‎ ‎                                   ‎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 ‎ ‎ ‎ ‎ ‎ ‎ ‎ ‎ ‎ ‎ ‎ ‎ ‎ ‎ ‎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语文科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③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6.(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7.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 到的另一种景象。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感受  静趣  裨益 ‎21.(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就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一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闲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企图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保外就医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的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200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 ‎ ‎ ‎ ‎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飒爽sà     框架kuàng    榛莽zhēn   大厦shà B.睦邻mù    河畔bàn      栖息qǐ     文牍dú C.发酵xiào   混淆xiáo      绥靖jìng    楔子xiē D.手绢juàn   轴心zhóu     土坯pī      正月zhèng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 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近在死海中发现了一种叫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对它的研究,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和癌症的秘密,也许还有助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宇宙射线能穿透宇航员的身体,损伤人体细胞中的DNA,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DNA损伤也是生活中地球上的人类患各种癌症的原因之一。 嗜盐菌似乎是修复DNA损伤的高手。为了解其中的奥秘,马里兰大学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员用辐射轰击法破坏嗜盐菌的DNA,使其分裂成碎片,但它们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将所有的染色体“召集”到一起,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嗜盐菌为何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存能力?马里兰嗜盐菌研究项目主任乔斯林·迪鲁吉罗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嗜盐菌是在一个原本就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生存和进化的。死海海水的盐浓度是正常海水的5—10倍,多数海洋生命在死海里会很快死亡。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使有机体的细胞,特别是细胞中的DNA受损。在这种含盐量极高的极端环境中生存和进化,正是嗜盐菌能够承受辐射和其他恶劣环境的原因。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的照射下,多数微生物会全部死亡,但80%的嗜盐菌活了下来,且能继续正常生存和繁殖,研究人员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含有嗜盐菌细胞的海水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结果水分很快蒸发,留下的盐分形成了含有微量水分的结晶体,嗜盐菌细胞躲藏在这些像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盐的晶体里,能避免进一步的干燥缺水,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半休眠状态。如果盐的晶体有机会重新溶入有水环境中,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修复由于缺水引起的DNA损伤,迅速恢复正常的生存活动。 嗜盐菌为何能在这一系列实验中存活下来?迪鲁吉罗研究小组和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现代基因测试工具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嗜盐菌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和被置于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后,其整套“分子修复工具”都被激活了。所谓“分子修复工具”是一种叫做酶的蛋白质。嗜盐菌里有着一定数量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当受到致命剂量的辐射照射时,这些“埋伏”着的酶会很快出动,对DNA进行“抢救”,然后其他种类的酶继续其修复工作,并激活产生这些酶的基因。迪鲁吉罗研究小组还发现,在嗜盐菌2400个基因的基因组里包含了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嗜盐菌的这些DNA修复“工具”,有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有的则是细菌才有的,还有的是一种叫做archaea太古代微生物(嗜盐菌所属的种类)所特有的,嗜盐菌则拥有所有这些修复“工具”,此外,它还有几种别的物种所没有的新奇的DNA修复“工具”。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对研究人类的DNA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极大地造福于太空旅行的宇航员,因为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真核细胞(包括你我在内的生命组成形式)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6.依据原文,不属于科学家们所做的嗜盐菌实验的一项 A.观察嗜盐菌在高盐浓度环境中是否具有承受强辐射的能力。 B.观察嗜盐菌在其DNA被破坏之后能否重新恢复正常功能。 C.观察嗜盐菌细胞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是否能继续生存。 D.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在受损过程以探索其被恢复的奥秘。 7.下列关于“嗜盐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即使DNA被分裂成为碎片,嗜盐菌的染色体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召集”起来。 B.因为嗜盐菌原本就是在一个不适合于生命生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和进化的,所以它具有极强的抗辐射能力。 C.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里,多数微生物包括部分嗜盐菌会死亡,但绝大部分的嗜盐菌细胞会重新活跃起来。 D.嗜盐菌是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一种,它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人体真核细胞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迪鲁吉罗研究小组与西雅图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嗜盐菌细胞DNA受损的全过程,发现它有好几套独特的DNA修复“工具” B.在嗜盐菌中,“随时待命”以对受损的DNA进行“抢救”的酶,与继续进行修复工作的其他种类的酶,都属于“分子修复工具”。 C.在强烈的紫外线光束照射下,只有80%的嗜盐菌的整套“分子修复工具”被激活,它们会很快出动,对那些受到损伤的DNA进行“抢救” D.在极端的干燥环境甚至真空环境中,嗜盐菌也能继续生存并正常繁殖,因为其承担修复工作并“随时待命”的酶会修复细胞中的DNA损伤。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高盐浓度导致与辐射类似的后果,在强烈紫外线辐射下嗜盐菌的存活率达80%,因此在高盐浓度海水嗜盐菌的存活率也约为80%。 B.实验证明嗜盐菌在模拟太空的真空环境中仍能继续生存,可见嗜盐菌在完全无水的极端干燥环境中也可存活下来,或处于半休眠状态。 C.如能获取嗜盐菌特有的DNA修复“工具”并将其移植到人体中,那么人类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和极端干燥的真空环境里生存。 D.美国航空航天局之所以愿意资助嗜盐菌的研究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它有助于解决宇航员因受宇宙射线伤害而引发各种疾病的难题。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节选自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57-671页,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故燕王欲结于君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 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 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祖母刘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李密《陈情表》)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 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 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七、写作(60分) 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 A(B. 河畔pàn  栖息qī C.‎ ‎ 发酵jiàoD.正月zhēng) 2. C 。(急功近利) 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D。 B。 二、 A C B D 三、 C A B (1)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2)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3)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指墨子“若辩其辞”。 四、 15.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16.(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①悯臣孤弱,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五、  17. (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18. (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9. (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20.‎ ‎ (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六、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4分) ⑴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角度: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文章既表现了刘半农“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范例佤保守,既表现了刘半农的活泼,勇敢、忠实、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表现了刘半农的浅、草率、无谋等不足。 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刘半农活泼、勇敢、忠实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锽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五四”退潮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 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来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其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⑵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和衬托等。 ①比喻。文中运用了“武库”“清溪”“烂泥的深渊”以及“陷沙鬼”等多种比喻。 ②衬托。如以“剪下辫子”衬托刘半农的“答王敬轩的双锽信”等,突出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胜仗”。 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文中的“武库”既是比喻,又是衬托,“清溪”与“烂泥的深渊”,两者既是比喻,又构成对比。 ⑶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中多次出现了表现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君”,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都如此,全文在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响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家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等等。 七、略。‎ ‎2006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 ‎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读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jiāo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jǐ)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不断参与。(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wè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拷,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如燕千鸟从鳄鱼牙中啄取水蛭,为鳄鱼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同时它自己也得到了所需的食物。   D.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5-8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提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尖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5.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7.“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 ‎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站起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 ‎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第Ⅱ卷 (114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 ‎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 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要整队回去了。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乌篷船。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远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选自《中年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文章赏析(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 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 答案: 1、C   2、A  3、C   4、B   5、D   6、D    7、A   8、B   9、C   10、B   11、D  ‎ ‎ 12、D 13.(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15.(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6.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17.“我们还要见面”  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 18.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想望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来来的坚定信念。 19、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5分)   20.(略) 21.(略)‎ ‎2005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娴熟(xián)    辗转(niǎn)     踽踽独行(yǔ)     信手拈来(niān)‎ ‎  B.惬意(xiá)     延宕(dàng)     通衙广陌(mò)    掎角之势(qǐ)‎ ‎  C.膏腴(yú)      围歼(qiān)     矢志不渝(yù)     斐然成章(fěi)‎ ‎  D.拓本(tà )     饯别(jiàn)      鸠形鹄面(hú )    并行不悖(bèi)            【D】‎ ‎2.下列词语中投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福祉  梗概  耳提面命  钟灵毓秀 ‎  B.箴言  幅射  蜂拥而上  博闻强识 ‎ C.摄取  颓唐  金壁辉煌  夙兴夜寐 ‎  D.恪守荧屏  厚积薄发  异曲同功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旬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     利益 ‎    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  ②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 ‎      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 ‎  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调整  关注  纵然 B.整合  关心  纵然 c.整合  关注  固然 D调整  关心  固然                                                   【C】‎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 ‎  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 ‎  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 ‎  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 ‎  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B】‎ ‎ ‎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 ‎    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    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 ‎    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 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 D】‎ ‎6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 ‎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 A 】‎ 二、(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潮水般涌入 婴儿的睡一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一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进免过多的刺激涌入,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一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一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问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 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十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采念----而且念的速度、声音太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剐童话。两则童话中一别是本原的,另一剐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抗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太。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 选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入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井与其他话音区剐开采。‎ ‎7下面关于“时间程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问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 B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井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 D.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 ‎                                                                    【D】‎ ‎8不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一天,‎ ‎    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 ‎    B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 ‎    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 ‎    C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 ‎    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 ‎    D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 ‎                                                                【D】‎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 ‎    B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 ‎    C.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 D.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 ‎【B】‎ ‎10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 ‎  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 B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 ‎  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 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井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 ‎  的早期智力开发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C】‎ ‎ ‎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 ‎ ‎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C】‎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 ‎【D】‎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 ‎【C】‎ ‎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 ‎  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 ‎  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 ‎  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 ‎  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 ‎  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 ‎  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 ‎    身“深厚而雄博”   ‎ ‎【D】‎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柳宗元 ‎    海畔尖山似剑芒,‎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 ‎ ‎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  独上高楼望帝京,‎ ‎  鸟飞犹是半年程。‎ ‎  青山似欲留人住,‎ ‎  百匝千遭绕郡城。‎ ‎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17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苟子《劝学》)‎ ‎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五、(27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士人经不住喜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压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 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套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是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水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4分)‎ ‎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4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  (1)“巨人”的述说 ‎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  (2)“老狮”的画像 ‎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  (3)他者的视角 ‎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  一、(18分,每小题3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假jiǎ 暑假 假嗓子 假以辞色 假模假式 ‎  B.供gòng 口供 供销社 供认不讳 供不应求 ‎  C.角jiǎo  角膜 唱主角 钩心斗角 凤毛麟角 ‎  D.冠guān 皇冠 冠心病 衣冠楚楚 冠盖相望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彗星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  B.艺苑 入场券 如雷灌耳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  A.典型/典范 整治/整顿虽然/但是 ‎  B.典范/典型 整理/整改虽然/不过 ‎  C.典型/典范 整治/整改并且/不过 ‎  D.典范/典型 整理/整顿并且/但是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  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二、(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  7.中国传统医药学为什么显得“神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往往与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紧密结合在一起。‎ ‎  B.它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 ‎  C.站在西医学的角度看,它有难以解释的地方。‎ ‎  D.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医药学还不了解。‎ ‎  8.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  放鹤亭记 苏 轼 ‎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四、(18分)‎ ‎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  译文:‎ ‎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译文:‎ ‎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  译文:‎ ‎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  第四句,‎ ‎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  (1)周任有言曰:“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  (3)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  五、(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  翡冷翠山居闲话 ‎  徐志摩 ‎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  这样的玩项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地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  18.填空(2)分 ‎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____,不必带书。‎ ‎  19.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  答:_____‎ ‎  20.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6分)‎ ‎  答:_____‎ ‎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  答:【 】【 】‎ 六、(12分)‎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  答:‎ ‎  23.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4分)‎ ‎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  海对山说:‎ ‎  24.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4分)‎ ‎  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七、(60分)‎ ‎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 (湖南)语文试题答案 ‎  1.D     2.C    3.C    4.A  5.B    6.D    7.B    8.C  9.D     10.A   11.B   12.A  13.C    14.D ‎  15. (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  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  17.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18.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  19.答: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  20.答: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  21.C   D ‎  22.答: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  23.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  24、25不拟标准答案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