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3.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4.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 ‎ 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 ‎ ‎ 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 ‎5.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反映了(  )‎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 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 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 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7.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9.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妥协 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 C.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11.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约有4~5个,1949年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中国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 D.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2.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导致“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的原因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国民政府的掠夺 C.中苏关系的恶化 D.西方世界的封锁 ‎13. ‎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 ‎ 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 ‎ 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 A. 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 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C. 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4.‎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  )‎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15.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16.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7.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A.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18.《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 ‎ 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反映的实质是(  )‎ ‎ A.《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 B.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C.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  D.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 ‎20.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1867-1869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数为5.7项;在1880-1885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1.8项;在1896-1900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0.2项。这反映了英国(  )‎ A.内阁影响力逐渐增强 B.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政府制约了议会的权力 D.代议制政体遭到破坏 ‎21.“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指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 ‎22.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2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24.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 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5.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26.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 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 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 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27.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①“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指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③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8.商鞅变法规定:民众“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29.“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30.“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 ‎ 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二、非选择题(2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 ‎31.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发起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整顿吏治是其突出的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 ‎ ——摘编自康有为《官制议》‎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0多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戊戌变法期间整顿吏治的措施。(8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 ‎32.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圆)‎ 利率 武士(1874—1876年)‎ ‎16,565,000‎ ‎8%‎ 大名(1877年)‎ ‎31,412,405‎ ‎5%‎ 大名和武士(1877年)‎ ‎108,242,785‎ ‎7%‎ 神主(1877年)‎ ‎334,050‎ ‎8%‎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4分)‎ ‎(3)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5 B. D. D.C.B. 6‎-10 C.D.C.D.C.‎ ‎11‎-15 A.B.A.A. B. 16-20 B.D. B.B.A.‎ ‎21‎-25 A.D. B.C.A. 26-30 D.B C. D. C.‎ 二、非选择题 ‎31.(1)弊端: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繁(冗官);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扬满抑汉);官员的素质低下。(6分)‎ ‎(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举荐新政人才。(8分)‎ ‎(3)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8分)‎ ‎32. (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 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8分)‎ ‎(2) 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4分)‎ ‎(3) 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