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 B. 两者的多样性都与空间结构有关 C. 两者都可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 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在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以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A正确; 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有关,而核酸的多样性主要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所以二者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作为模板,氨基酸作为原料,核酸中的DNA的合成以DNA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RNA的合成以DNA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酶,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考生可以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综合分析。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B. 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膜,也包括小肠黏膜等 C.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 - 16 -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详解】A、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 B、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C错误;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B选项,考生需要充分理解生物膜是细胞内的膜结构。 3.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现象 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促进生长发育 C. 激素X的受体基因可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可相互拮抗 【答案】C 【解析】 - 16 - 【分析】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有协同作用,B正确; C、激素X是抗利尿激素,其受体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表达,不会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增多通过反馈抑制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所以二者可相互拮抗,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生需要理解图中调节过程,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进行解答。 4.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均在DNA上 C. 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D. 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 16 -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T-A、 C-G、 G-C A-U、T-A、C-G、G-C A-U、U-A、C-G、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A错误; B、DNA聚合酶和DNA结合开始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和DNA分子结合开始转录过程,B正确; C、DNA的解旋过程发生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在RNA聚合酶的催化DNA双链解开,转录完成后双链恢复,C正确; D、一条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利用少量的RNA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综合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考生可以结合中心法则的知识进行综合比较。 5.下列有关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中涉及的模型种类有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 B.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 16 - C.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大和遮阴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3、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处理的方法有: 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详解】A、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实验,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在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空白对照,B错误;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大和遮阴环境,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需要考生识记实验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在B选项中需要分析自变量是“时间”,所以不需要设置对照。 6.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6 - A.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单体 B. 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A和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 C. 图示该精原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时可能含有四个B基因 D. 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ab、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这两个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前者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后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甲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由于该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只含有1个B基因,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复制,细胞中最多含有两个B基因,C错误; D、该细胞经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图中细胞所处时期,关键点是看出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7.2020年2月17日,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它们只有大约3个月的生命周期,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进食、产卵、死亡。当前的蝗灾始于红海附近,初期在东非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扩散。 (1)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到本次蝗灾影响,大量农田受损,现损失已达到百亿卢比,决定印巴地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____。 (2)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是避免蝗灾的重要手段,调查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手段是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 - 16 - (3)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微生物农药防治的优势是____。 (4)《科学》2004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目的是____。 【答案】 (1).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2). 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3).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4).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5).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能量流动意义:人们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2)蝗虫幼体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微生物农药防治是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 (4)利用气味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 (5)消灭蝗虫,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16 - 【点睛】本题以“沙漠蝗虫”为材料综合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知识,考生结合教材识记即可解答。 8.下图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属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填序号),E代表的物质是 __。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 ___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图中代表该过程的是____(填序号),该过程进行的场所为 ___。 (3)若在代谢过程中物质D含量下降,则物质A在短时间内含量 ____上升/下降/不变),原因是____。 【答案】 (1). ⑤④③ (2). [H] (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4). ② (5). 叶绿体基质 (6). 上升 (7). 二氧化碳减少,C3量减少,[H]和ATP消耗量减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几乎不变,导致[H]和ATP含量上升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Pi和NADP+,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 【详解】(1)根据分析,属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有⑤④③,E都是[H]。 (2)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实质是暗反应②,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3)D(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短时间内,C3含量降低,所以A([H]和ATP)的消耗量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几乎不变,导致[H]和ATP含量上升。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情况,考生需要结合过程分析出图中所示字母和数字的含义。 - 16 - 9.某动物的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黑色个体内黑色素必须在①②③三种酶的催化下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其他个体体色均表现为白色,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品种的基因型可能是 ___;白色品种的基因型有____种。 (2)现有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两种纯种白色个体若干只,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步骤Ⅰ:用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两个品种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F1; 步骤Ⅱ:让F1随机交配得F2; 步骤Ⅲ:让F2黑色个体随机交配,筛选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 若有白色子代出现,则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F1个体能产生比例相等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 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3)有人认为以上设计方案不合理,请用简要文字说明改进方案________。 【答案】 (1). AAbbee、Aabbee (2). 25 (3). A、a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 白色∶黑色=13∶3 (5). F2黑色个体与aabbee测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F2黑色个体即为稳定遗传个体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 【详解】(1)根据图中显示的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情况,黑色品种的基因型是A_bbee,其基因型有AAbbee、Aabbee,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色,三对基因共形成种基因型,而黑色基因型有2种,所以白色品种基因型有27-2=25种。 (2)①F1的基因型是AaBbee,A、a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F1 - 16 -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在减数分裂时产生ABe∶Abe∶aBe∶abe=1∶1∶1∶1。 ②F1AaBbee自交F2中A_B_ee∶aaB_ee∶A_bbee∶aabbee=9∶3∶3∶1,所以白色∶黑色=13∶3。 (3)F2的黑色个体基因型有两种AAbbee和Aabbee,所以可以选择F2黑色个体与aabbee测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F2黑色个体即为稳定遗传个体。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分析出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 10.NAA和6-BA分别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类似物,均可促进插条生根。为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月季枝条若干,适宜浓度的NAA溶液、适宜浓度的6-BA溶液,烧杯若干。(本实验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分蒸发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各种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月季枝条均分三组,分别用适宜浓度的NAA溶液、6-BA溶液、NAA和6-BA混合溶液处理枝条,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 (2). 混合处理组月季枝条生根的情况(生根数或根长)好于单独处理两组 (3). 激素 组别 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NAA 甲 1 2 平均值 6-BA 乙 1 2 平均值 - 16 - NAA和6-BA 丙 1 2 平均值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所以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包括单独使用NAA,单独使用6-BA,因变量是对月季插条的促进作用。 【详解】(1)将月季枝条均分三组,分别用适宜浓度的NAA溶液、6-BA溶液、NAA和6-BA混合溶液处理枝条,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 (2)由于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所以混合处理组月季枝条生根的情况(生根数或根长)好于单独处理两组;实验结果如表: 激素 组别 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NAA 甲 1 2 平均值 6-BA 乙 1 2 平均值 NAA和6-BA 丙 1 2 平均值 - 16 - 【点睛】本题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生抓住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按照实验设计原则进行解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下表为某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基中的KH2PO4和Na2HPO4的作用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依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 (3)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原因是____。 (4)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对某一土壤样品中尿素分解菌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如下图。 ①甲同学在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每次划线之前、划线结束时都要灼烧接种环,请问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____。 ②乙同学采用的方法是 ___,接种时操作的失误可能是 ___。 【答案】 (1). 提供无机营养、维持pH稳定 (2). 固体 (3). 选择 (4). 能合成脲酶 (5).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涂布不均匀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 16 -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3、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功能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详解】(1)KH2PO4和Na2HPO4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并维持pH稳定。 (2)该培养基含有琼脂,所以从物理性质上属于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所以是选择培养基。 (3)该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而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所以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4)①甲同学是用的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②乙同学采用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菌落生长情况来看,菌落在平板上分布不均匀,可能的原因是涂布不均匀。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和鉴定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是对于平板划线法操作的理解。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Ⅰ、最近哈尔滨因疫情变化管控升级,对境外入哈、国内疫情重点地区入哈人员,一律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2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的管控措施,做到凡进必检、不漏一人、万无一失。 Ⅱ、同时,中国率先开启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据研究新冠病毒表面的 S 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抗 S 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下图为某机构研制疫苗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16 - (2)选择性扩增S基因需要的前提条件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疫苗的步骤①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 ,获得的表达载体除了S 基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部分。 (4)S 基因在培养的动物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检验步骤③所表达的S 蛋白是否与病毒S 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 蛋白与____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 (1).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基因 (2). 抗原—抗体杂交 (3). 找到S基因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6). S基因需要整合到细胞核中的DNA分子 (7). 康复病人血清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详解】(1)利用探针检测病毒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所以需要用含放射性的S基因作为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2)选择性扩增S基因的技术是PCR技术,关键是找到S基因核苷酸序列,原因是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 16 - (3)步骤①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表达载体上有目的基因(S)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4)基因要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的关键是基因需要整合到细胞核中的DNA分子,随着核基因传递。 (5)为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出的S蛋白是否与病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而肺炎疫情中康复病人血清中含有抗体,所以可以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蛋白与肺炎疫情中康复病人血清进行抗体—抗原杂交实验。 【点睛】本题以“新冠肺炎”为材料重点考查基因的检测,需要考生理解检测的方法进行解答。 - 16 - -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