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表是山东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科学、应用科学”都是属于科技方面的,比重在明显的减少,“哲学、社会科学”都是人文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比重是在明显的增加,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就是A选项。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材料没有表现出热情;D选项材料没有表现。 考点:向西方学习·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学习西学的趋势 2.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体现变法、向西方学习、科学救国的内容,故A、B、C错误。而题中的“中国并不在中央”与D相符。 考点:维新思想 3.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4.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科学与民主,据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另外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符合题意,而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③符合题意,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5.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A. 提出三民主义 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提出三大政策 D. 领导护法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先后开展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使得孙中山逐渐认识到革命的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6.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即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的表述符合题意。A“各界思想趋同”表述有误;B“主要手段”表述有误;“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反映了不是真意接受三民主义,D也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影响 7. 毛泽东诗词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史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面选项最能体现出这首诗思想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答案】C 【解析】从诗中的“军阀重开战”“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分田分地真忙”反映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原因、地点以及土地革命。故选C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而D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8.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 “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个讲话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完成后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故选A。B、C、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而这次讲话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故把三者排除。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做好本题可以把材料和选项结合起来。明显材料中毛泽东说法是正确的,所以用排除法更简单。 9.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10.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走向世界。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向世界丛书”反映的是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向西方学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也为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而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是鸦片战争,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走向世界丛书”和建国之后开创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无关,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主题•走向世界 11. 不论在物理史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时刻在活动、在跳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有新发现、有新的理论突破的时代。这些新发现、新理论 A. 彻底否定了神学教义和传统的自然科学理论 B. 使科学研究领域从微观世界拓展到宏观世界 C. 包括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 D. 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理论产生。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和量子论 12. 中科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相对论与量子论 C.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题干反映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此分析:神创论认为神创造世间万物,生物是一成不变的,而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A项不符合意;相对论是宏观高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两者现代物理学重大理论,不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项排除;经典力学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中不合理部分,由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的科学理论,C项符合;经典力学宏观世界的低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D项排除。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13. 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 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 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C 【解析】A选项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是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与爱因斯坦无关,故排除;B选项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是量子力学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是相对论的影响,符合题意;D选项与相对论的内容相悖,故排除。 14.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答案】A 【解析】“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均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题材出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也就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影响了文学创作题材,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超现实主义不是当代文学主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精神危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与文学创作题材的关系。 15.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是献给因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颁奖词。在这一领域的先贤和奠基者是指: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答案】D 16. 下图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A. 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 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 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科技文明在世界各个地区扩展,外蒙古、肯尼亚、埃及、巴布亚、日本、越南的物质文明和文化都受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巨大影响,体现了文明的同质化趋势,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文明的同质化,不是多样化趋势,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特定时代的新闻标题为材料,考查时代特征和重大事件的影响,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物质文明和文化的趋同性的现象,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7.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 因特网对每个国家是利弊参半 B. 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 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 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因特网的积极作用,A选项“利弊参半”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预示着无限的机会”、“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说明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选项正确;C选项“突破法律限制”明显不符合材料,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不应受制于政府”也背离了材料信息,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8.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 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 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 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D. 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体现的是能源和动力的变化,这反映新能源的利用逐渐加强,是因为环境问题因为工业化而日益严重,引发了人类关于能源问题的革命,故选C;题干反映的现实,而不是艺术想象,故排除;题干没有反映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故排除BD。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能源革命 19. 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20. 据统计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 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 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 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 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说明互联网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D正确;A错误,没有取代传统商业;B中交往不是材料中主旨,C中消费能力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信息技术•互联网影响 21.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题干中的画作则体现的是写实风格,故A项错误,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流行的是抽象表现主义,而题干中的画作则体现的是写实风格,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画作是写实风格,并没有体现出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这一命题,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C。 22.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豪情满怀迎跃进 女民兵与样板戏 第一部宪法颁布 欢庆香港回归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 23. 某一时期,河南一个县办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公社办一所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和一群学生35天写出一部78万字的《中国文学史》;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而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左倾错误下的浮夸风 B. 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 C.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D. 世界潮流的影响所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办学、著书、科研活动盲目性大,脱离了客观实际,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大跃进时期的表现,故本题选A。B项没有看到材料的实质左倾错误,排除。材料中的数字都是夸大其词,C错误。材料与世界潮流无关,D错误。 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故③错误;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①②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25.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 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 B.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 C. 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 D. 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 【答案】C 【解析】抓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20世纪六七十时代革命题材电影在中国的发展与当时的双百方针和文革的社会现实关系密切,A 表述正确,排除。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氛围浓厚、社会革命意识较强,人们对英雄崇拜,当时的革命电影深受人们喜爱,B表述正确,排除。文革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受到影响,电影事业也走向低潮,D表述正确,排除。50年代流行于中国的电影基本上是以革命电影和工农兵电影为主要题材,与材料中反映的题材大致相似,C项表述错误,符合设问,故本题选C。 26. 根据老舍同名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剧版《茶馆》于2010年7月正式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后引起观众热议,有关《茶馆》的命运,如图所示。其中《茶馆》的重生主要得益于 ① “双百”方针的贯彻 ②“二为”方向的指导 ③国家政府设立的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的鼓励措施 ④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茶馆》的重生是在新时期。在新时期,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同时,原有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国家设立的一批文化艺术奖也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 。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7题2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48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三则史料可知,顾炎武针对当时科举制度走向极端、行文严重脱离现实的问题,提出写文章要经世致用,察考民情,益于国计民生;魏源针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陈独秀针对当时国民意识淡薄、民众不关心国事的状况,提出应促进国民意识的觉醒。 (2)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制度衰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人民的觉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有识之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如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吐故纳新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魏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下图片展示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大技术突破的部分成果。 图一194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图二1957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图三1985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原型堆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站。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从以上材料中选出你认为对人类影响重大的20世纪两项科技成果,并说明每项入选的理由。 【答案】 电子计算机:开始代替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促进了网络技术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核电站:开始了人类来历用原子能的时代;原子能(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 人造卫星:使人类的活动开始进入宇宙空间;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促进了气象、资源勘探、通信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从三项科技中任选两项,并说明入选理由。图一是电子计算机,图二是第一颗人造卫星,图三是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原型堆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站。学生可任选两项,分别说出各自的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面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29.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2)“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锡鸿和郭嵩焘的主张不同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刘锡鸿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但郭嵩焘却认为西方政治体制是“本”等。 (2)“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对洋务运动评价甚低,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是指评价变好,这是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洋务运动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学习西方的技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