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第二单元 第30讲 启蒙运动)一轮复习学案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30讲 启蒙运动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3·江门调研)“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他们”是指(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 C.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者 D.18世纪中叶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否定一切权威,主张理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应该为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选D项。 2.(2013·惠州调研)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写道:“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欧洲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答案] D [解析] 解答时注意题干的信息:“陈独秀和《新青年》”及“德、赛先生”联系所学知识,知道“德、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三项均不符合,排除A、B、C三项,只有启蒙运动的“理性”包含民主和科学精神,故选D项。 3.(2013·湖南五市联考)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从材料“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只是服从的问题。”可以看出官吏行使权力时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他选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答案为B项。 4.(2013·山西模拟)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以人为本 C.人人平等 D.天赋人权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反映的是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突出的是人民的需要才是法律制订的根本。 5.(2013·乐山模拟)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 A.宗教压迫 B.君主专制 C.法律制度 D.自然理性 [答案] B [解析]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故选B项。 6.(2013·保定模拟)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 ) A.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B.赞誉了卢梭个人才华 C.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 D.说明社会契约论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卢梭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故A项正确。 7.(2013·长沙联考)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这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这种不平等的扩大就出现了奴役和贫困。这段话表明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故选择A项。 8.(2013·吉林模拟)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 ) A.毫无限制的自由 B.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追求财富的自由 D.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 B [解析] 康德认为“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他强调人的重要性,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私下应用自己的理性自由”是指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自己的理性。 9.(2013·潍坊模拟)通过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你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分别反映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B.分别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C.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D.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答案] B [解析] 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故选B项。图片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项;C、D两项说法错误,皆排除。 10.(2013·广州模拟)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B.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的理解能力。“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崇尚理性。故选D项。 11.(2013·长宁、嘉定二模)“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情形发生在( ) A.罗马帝国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对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进行批判。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包括国王和教会。故应选D项。 12.(2013·浦东新区二模)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是因为儒家提倡仁政,民贵君轻,以德治民等思想,这对伏尔泰主张反封建专制有借鉴作用,故应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3·漳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但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是以朕垂老而惓惓不息也。” ——《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材料二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社会(国家)治理理念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治理理念形成的原因。 (3)结合17~18世纪的相关史实,说明上述治国理念对中美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答案] (1)材料一体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意识(或人治);材料二体现出社会契约和法治精神。 (2)资本主义经济推动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彰显了人文主义,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3)中国: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造成中国政治制度滞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形成民主法治氛围,有利于推动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及出处可以看出,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思想;从材料二中“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契约”“公正平等的法律”等可以看出,体现了民主、法治的理念。第(2)问据时间信息“16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17~18世纪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回答即可。 14.(2013·济宁模拟)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 [答案]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朝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 (2)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促进社会转型或呼唤新的社会均可得分) 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3)必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和“左”倾思想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 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 (4)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他们……呼唤建立新的社会”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和材料二中“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可知其共同的使命是呼唤新的社会。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回答文艺复兴的影响。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般都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且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