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文科16-17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 谭君 审题人 谭君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2.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人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上地贵族 3.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B.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4.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A.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5.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A.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B.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6.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7.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 D.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 8.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此观点 A.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C.表明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D.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 9.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10.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11.二战期间,非洲被迫卷入战争并成为战场。据统计,二战期间,非洲供给世界所需铀的100%,工业用钻石的98%,钻的90%,黄金的50%,铬的39%,钒的24%,锡的22%,锰的19%,铜的16%,铂的13%。这说明 A.非洲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被殖民化 B.客观上非洲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很突出 C.二战期间非洲的工业资源已经被挖空 D.非洲的民族主义经济力量逐渐成长 12.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3.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 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 14.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15.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表》。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表中状况的年份 国别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美国 381 苏联 126 英国 71 法国 50 西德 48 日本 32 意大利 29 是 A.1945 B.1956年 C.1987年 D.1992年 16.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 “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 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 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 “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 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A.设置贸易璧垒遭到美国反对 B.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17.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超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这一组织的发展 A.加剧了地区的军事对立 B.实现了货币的完全统一 C.基本实现了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D.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8.“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材料观点反映出 A.文化价值差异阻碍全球化 B.国际格局逐渐演变 C.文化产业代表全球价值观 D.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9.如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内容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20.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A.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21.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拯救人类心灵 C.认识你自己 D.追求生命价值 22.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以“人性”反对“神性”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23.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圣经》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 24.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25.“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其中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6.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27.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源动力在于 A.“科学革命”的影响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 C.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8.恩格斯在谈到近代一项科技成果的作用时说:“(它)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下列与该科技成果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家是 A.瓦特 B.阿克莱特 C.卡尔•本茨 D.西门子 29.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馆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C就是创造和智慧。”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 A.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30.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上述描述是: A.古典主义绘画 B.浪漫主义绘画 C.现实主义绘画 D.印象主义绘画 31.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一位文学家的作品:“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唐璜》 B.《西风颂》 C.《吉檀伽利》 D.《约翰·克里斯多夫》 32.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了美国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人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7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5分,共3大题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1分)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4分) 材料三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 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 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 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材料四 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 (3)对材料四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3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材料五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一一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六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己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做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4)与材料五相比,材料六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 ——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劝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又名《英格兰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牛顿、洛克的影响而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恩格斯曾说到,只有英国是自由最多或不自由最少的国家。意思是说,英伦三岛的历史人文的独特性,使发端于贵族与商业的“自由”空气,己经弥漫到社会上去了。并早为伏尔泰等人所亲眼目赌: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派斗争和迫害正炽的时侯,在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话无非验证了伏尔泰之所见。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4分) 材料三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根据材料三,回答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4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4分)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2分)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材料四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四,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2分) 材料五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文科16-17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5DCACB 6—10ADCAA 11—15BCDAB 16—20DDDBB 21—25CAACD 26—30CADCD 31—32CD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7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5分,共3大题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1)角度: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世界联系等)。(1分) 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2分) 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依据材料的其他表述也可)(2分) (2)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3分) 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2分) (3)赞成观点①:这一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雉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等)。(3分) 赞成观点②:这一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或排斥市场调节;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 (3分) 赞成观点③: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赞成观点④:这种模式通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一定影响: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3分) (4)趋势:由各国以邻为壑、彼此对抗到通过谈判合作成立组织,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差异: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 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 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6分) 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2分) 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早期,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孟德斯鸠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合理成份。(2分) (2)因素:一是思想上的影响,如孟德斯鸠正是在对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深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权分立思想; 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尊重科学和崇尚自由的社会氛围,使得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力宣传科学、自由和民主; 三是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对君主立宪制的赞同与宣传。(4分,任答2点即可) (3)演变:经历了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的演变。(2分) 影响: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4分,任答2点)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相同观点: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2分) 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2分) (2)不同:有选择地学习外来先进文明。(2分) 说明:①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2分)②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2分) (3)“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2分) (4)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1分) 原因: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