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0届高三综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分权制衡 B. 君主专制 C. 中央集权 D. 家国一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中朝制度,它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故B项符合题意;中朝没有体现分权与制衡,排除A项;中朝加强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排除D项。 2.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这一规定 A.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 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 C. 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 D. 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孝文帝的“班禄制”是学习汉族政权的措施,有利于拓跋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班禄制”,而不是税收,排除A项;“班禄制”的推行主要是针对官员,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C项。 3.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这说明统治者意在 A. 实现社会均平理想 B. 限制土地兼并 C. 防范隐匿人口现象 D. 维护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都是针对个体小农的,其出现次数很多,说明政府意在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 A.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B. 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解决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另外无法从有限的材料得出该结论。 5.鸦片战争以后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 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 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 辛亥革命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前后,列强侵华程度没有加剧,排除A项;早在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C项。 【点睛】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 6.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 A. 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 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 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 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可知,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认为看报纸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B正确;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C错误;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D错误。 7.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布厂(家) 织机(架) 年产布(匹) 占总产量的比重(%) 公营 23 185 22832 20.7 合作社营 37 179 22000 20.0 私营 50 150 12000 10.9 民间织户 20000 53334 48.4 合计 20514 110116 100 A. 社会主义改造趋于完成 B.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 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 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中公营、合作社营、私营以及民间织户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故B正确;由“陕甘宁边区”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故A错误;民间织户的比重虽然占到48.4%,但是其织机却是2万架,因此个体生产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故C错误;陕甘宁边区没有官僚资本,故D错误。 8.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 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回归祖国 9.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如表所示各项对应准确的是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与苏联建交结盟 B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加入不结盟运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9年中国与苏联建交,故A错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55年中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亚非共同发展,故B正确;“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主要表现在1950年的朝鲜战争和1961年的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错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D错误。 【名师点睛】 解题关键,清楚图表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容易误选D,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10.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大连市获得了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这主要得益于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市、天津市、大连市都属于被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选B;上海市、天津市、大连市都不是经济特区,排除A;9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排除C;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 11.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这种仪式有助于( ) A. 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 B. 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 C. 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 D. 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要求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坟地可以看出,是为了考察其父母是不是城邦的公民,这是为了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故选B;材料这种仪式与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消除公民均贫富差距无关,排除AC;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削弱氏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 12.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学家看作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型消费品的爆发。”据此可以推知 A. 奢侈品消费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B. 奢侈品消费拓展了英国的市场 C. 蒸汽机给奢侈品生产提供新动力 D. 奢侈品比蒸汽机更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细消费品的爆发”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拓展,故选B。奢侈品消费能助推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不可能是催生的关系,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奢侈品与蒸汽机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肯定奢侈品消费的意义,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排除D。 13. 1850年,美国作家霍桑发表了其长篇小说《红字》。《红字》最后,作者没有写出牧师胸前的红字的具体由来,留有充分的假设和想象思考。霍桑用这种含糊不清的表现方式突出揭示出牧师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下列作品与《红字》属于同一文学风格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作者没有写出牧师胸前的红字的具体由来,留有充分的假设和想象思考。”可得出这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很相似,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故A项正确;BD项是现实主义,C项是现代主义,排除BCD项。 14.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A. 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 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 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 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早在一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这种宣传激起了中立国美国对德国的仇恨,从而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参战是在1917年4月,故“迅速”一词说法错误;B选项错误,英国海军本来就掌握着制海权,并不存在“夺回”的问题;C选项错误,1917年2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并没有被遏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欧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对苏联的恐惧大大减弱。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据此推知,古巴导弹危机 A. 导致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B. 加强了欧共体国家的政治联合 C. 推动不结盟运动兴起 D. 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可得出这一事件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加剧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美欧同盟关系并不会因此而破裂,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欧共体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不结盟运动 无关,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异彩纷呈,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从周公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1)指出材料中这些思想共性及相同目的。 (2)结合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说明这些“光芒的思想”的意义。 【答案】(1)共性:分权制约;相同目的:对君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2)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解析】 【详解】(1)共性:根据“君臣共治、地方分治”得出分权制约;相同目的:根据““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主张,……,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得出是对君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2)结合所学可得出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17.如图1、图2、图3是不同时期山东地区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与图2统治方式的不同。 (2)通过图2、图3说明两朝政治制度的关系。 (3)为解决图3存在的问题,当时王朝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答案】(1)西周时期:分封同姓诸侯和功臣进行统治;秦朝:任命郡县长官赴地方管理。 (2)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3)措施:汉景帝“削藩”,结果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得出,图一是分封制,图二是郡县制,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分封同姓诸侯和功臣进行统治。郡县制由皇帝任命郡县长官赴地方管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二者的关系是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3)措施:结合所学可得出汉景帝“削藩”,结果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8.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探索到蜕变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国共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图2、图3,分析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原因。 (2)图3反映了中共从探索到蜕变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共实现了怎样的蜕变? 【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的加剧;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红军力量的保存;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西安事变。 (2)蜕变: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重要性;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解析】 【详解】(1)原因:日本侵华的加剧;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红军力量的保存;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西安事变。 (2)蜕变:结合所学可得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现代国学热”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三:观点明确、合理。 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②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③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对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抓住“现代国学热”这一关键,可拟定一个主题,可从国学热兴起的原因、特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考虑选题,再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根据所进行有条理的论述。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方法,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同时首钢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境外控股企业7家,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进入21世纪,首钢开始向河北搬迁,河北曹妃甸成为首钢的生产基地,迁安成为首钢的原料基地,带动了河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实施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2010年,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业全面停产。首钢还与中关村软件园、日本安川电机等公司设计、开发生产集成电路、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等产品。 ——摘编自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钢老工业区全面调整转型》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材料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材料内容,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示例:一、全面调整时期(1979年——20世纪90年代),在这一时期,首钢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量增加,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同时,生产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组建海外企业。 二、完成企业转型(21世纪以来),在这一时期,实施钢铁生产战略转移,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发展高新产业,注重环境治理,实现企业转型。 水平二:能够将材料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材料内容,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 水平一:能够将材料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关键是要给首钢的发展选定新的时间尺度,也就是按照新的时间线索进行理解首钢的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因此可以拟定全面调整时期,时间是1979年——20世纪90年代,再结合这一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联系首钢的发展状况进行理解分析和论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