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人民网) 材料二: 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 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使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 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5.30) 材料三: 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 “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 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新华网2019.8.29)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 B. 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C. 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D. 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 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要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 B. 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 C. 材料二: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苏州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他们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D. 材料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国方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各种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 3. 材料一、二强调方言保护,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 A. 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 B. 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 C. 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 D. 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 4. 材料一侧重论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D 3. A 4. (1)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以及多言多语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2)①运用了引证法。第3段引用联合国“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表明了母语方言对人们表达情感的作用。②运用了例证法(事实论证)。如第2段用“湖南花鼓戏”来印证方言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以“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来表明方言的作用;第6段举出了中国多地方言,以表明方言存在的常态化特征。 ③运用了因果论证法。如第5段用“因此……”来论证世界上使用不止一种语言;第6段用“因此……”来论证多言多语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第7段用“因此”来论述使用方言要有文明的意识。 5. ①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 ②政府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 ③社会方面。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 ④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材料一第5段表明方言可以“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但并不是出于选项中所说的“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而存在的”这个目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 ①强加因果。“我国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的原因并非是“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②扩大范围。原文为“城市的家长”而非“我国的家长”。 B项,“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理解错误。材料一第5段表明“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第6段表明“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所以和谐的语言环境指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可以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而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 C项,看法应从材料二找根据,从整体来看,材料二并没有“苏州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的意思。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流动人口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利于流入地的方言推广。B项中的时代环境,C项中的家长的观念,D项中的调查结论反映的现状等,这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与推广。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论证方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概括时要注意利用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划分层次,抓住关键句子概括;分析论证方法要注意平时对各种论证方法的总结,把握住特点。 材料一中的关键句有“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等,据此概括出材料一的内容,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以及多言多语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和因果论证法。考生各自举出一两个例子即可。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是引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具有权威性,能有力地证明方言的价值;“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运用例证法,证明了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运用因果论证论述使用方言要有文明的意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根据材料一“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可概括出答案①; 根据材料二“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概括出答案②; 根据材料二“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可概括出答案③; 根据材料三“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可概括出答案④。 (二)现代文阅读Π(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已。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不屈不挠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节选自2019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追溯古人关于黄河源的古老记载时,还联想到了文成公主赴藏和亲的历史往事,这些内容使黄河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厚。 B. 文章描述了黄河从雪山到海洋惊险传奇的漫长历程,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黄河在上游、中游、下流和入海口处的不同特点。 C. 黄河有的河段“只剩了浅浅的水面”,而入海口处则是“排山倒海的波涛”,不同的现状显示出不同地区环保态度的差别。 D. “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两者是指蓝色和黄色。黄色河水汇入蓝色的大海,作者称这一景象是“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藏族女诗人梅卓讲述乡亲们如何敬畏雪山溪水时,文章写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运用肖像描写突显人物的虔诚。 C.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合。文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展现黄河的风貌,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的情感也达到高潮。 D. 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在一步步深化。 8. 本文以“黄河入海”题,有哪些作用? 9. 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6. C 7. D 8. ①交待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入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 9. 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②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黄河人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②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有的河段“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是“前些年”的事,不是现状;“显示出不同地区环保态度的差别”也不确切。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中,D项,“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错误,开头的“它”指代黄河人海的“那一番情景”,不是指代黄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文章题目的作用,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全文,从内容、手法、主题、情感等方面来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主要有:(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本文描述了黄河从雪山到海洋惊险传奇的漫长历程,展现了黄河在上游、中游、下流和入海口处的不同特点。从内容上,以“黄河入海”为题,概括和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以“黄河入海”为题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本题中“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实际上代表了两类不同的内容和主旨,“神州揽胜”侧重自然风光景物的描绘,赞美和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文明探源”侧重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挖掘文明内涵和民族精神。考生分析本文归属时,只要准确理解两个栏目的主旨,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 ,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堿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B. 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C. 郡国,诸侯王的封地,西汉时经过朝廷“削藩”“割地”后逐步变小,略等于郡,常“郡国”相连。 D. 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寓褒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 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 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 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14. 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 (2)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 14. (1)敌人并不得人心,王郎起兵仓促,难以让人相信并归顺;(2)有较好的自我条件,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也有万人;(3)可以寻求外援,联合渔阳,共同抗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今上谷完实”的意思是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句中“完实”作主语“上谷”的谓语,所以应在“完实”之后停顿,排除A、C项;“恂请东约渔阳”的意思是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其中“渔阳”作“约”的宾语,不作“齐心合众”的主语,所以应在“渔阳”之后停顿,排除B项。 本句译为: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顾虑。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以寓褒奖”说法错误。谥号不仅有褒奖还有贬斥的,批评的如:厉、灵、炀。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说法错误。原文“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意思是说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旦日”,第二天;“遣救”,派遣的救兵;“适至”,正好赶到;“四集”,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 第二句关键点:“好学”,爱好学习;“能为《左氏春秋》者”,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受”,从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作答本题要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课文的翻译如果掌握了,解答本题并没有难度。王朗起兵后,寇恂分析了敌我之间的优劣对比,提出了敌人“邯郸拔起,难可信向”,自我“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同时寻求外援“东约渔阳,齐心合众”,从而认为王郎并不值得顾虑。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求还给耿况官印。使者不听,寇恂喝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上前取官印佩带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郎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部队。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耿况说:“邯郸(王郎)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耿况说:“邯郸(王郎)方面势力正大,凭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顾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邯郸派的使者,杀死他,夺取他的部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刘秀。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刘秀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拜任寇恂做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兵三万多人,渡过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呼叫,大喊说:“刘秀的部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阳,终于杀死贾疆。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颕川。建武三年,朝廷派使者就地拜任寇恂担任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被肃凊,郡中无事。寇恂一向爱好学习,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宫怨 杜荀鹤【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 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岀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 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16. 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15. C 16. 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②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③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C项,“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分析错误,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不是表达“欢乐情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内容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总结。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2、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本诗内容上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手法上以乐景衬哀情,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样的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使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一脉相承,写出了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但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最后两句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由颈联所写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⑵《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⑶《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的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同裳”。 【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3)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锱铢”“旦暮”“哀”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_ 、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_,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 “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_、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_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B. 筚路蓝缕 揣测 删选 过于 C. 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D. 筚路蓝缕 揣度 删选 仅仅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B. 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C. 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D. 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答案】18. A 19. 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茹毛饮血,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茹,吃。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第一空:语境是“在……的年代”,应该选择“茹毛饮血”;揣度,推测忖度。揣测,推想,估计,是对事物的发展及结局的判断和猜想。第二空:语境是形容“卖家的心态很容易……”,应该选择“揣度”;筛选,利用筛子进行选拣,现泛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 删选,删除,挑选。第三空:结合语境“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和“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应该选择“筛选”;过于,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仅仅,形容数量少,或表示、强调限于某个范围。第四空:结合语境“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此处应该是一种“过分”的做法,应该选择“过于”。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线句“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结合语境“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和“基于这两种心态”,此句是总结句,总结上文的分析,“所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改为“总之”;再结合语境是强调仪式感和心理满足的,所以“却”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该改为“更”表递进关系;因此正确的表达是: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数字电影出现的时间不过10年,在此之前,①______ ,而胶片电影的保存周期仅为100年。很多年代久远的电影,目前面临着灰尘堆积、长霉斑等问题,其保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在,除了普通的人工修复技术外,老电影的修复有了新方法。不过新的修复方法不光考验修复者的技术水准,②_____ _。因为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如果一味地将老电影变成现代质感,反而会失去其原汁原味。老电影修复的最高境界是“修旧如旧”,就是在提高画质的基础上,③____ __。 【答案】①电影主要是胶片制作的 ②更考验修复者的审美能力 ③保留住老电影本身的味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其次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本题中,结合“数字电影出现的时间不过10年,在此之前”和“而胶片电影的保存周期仅为100年”,可知第①空应填的内容是以前的电影主要是胶片,即“电影主要是胶片制作的”;依据“不过新的修复方法不光考验修复者的技术水准”“因为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可知第②空应围绕“审美”来写,即“更考验修复者的审美能力”;结合“如果一味地将老电影变成现代质感,反而会失去其原汁原味”“老电影修复的最高境界是‘修旧如旧’,就是在提高画质的基础上”,可知第③空应填“保留住老电影本身的味道”。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如果是在大海中也一样。②海水的含氧量是否持续减少,会限制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③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指出,④全球变暖是驱动海水氧气减少的主要原因。⑤同时,还包括沿海水域的过度施肥和海洋环流的变化。⑥报告清晰指出,尽管海洋中的某些区域氧含量几乎不变,⑦但沿海水域等其他区域的演变更为清晰。⑧含化肥的大量物质顺江河流入大海,有利于藻类生长,会消耗更多海水中的氧气。 【答案】示例:(1)语句①:“如果”改为“即便”(即使)。(2)语句②:删去“是否”。(3)语句⑤:“还包括”前面添加“海水氧气减少的原因”。(4)语句⑧:“含化肥的大量物质”改为“大量含化肥的物质”。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文段,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原句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等语病。 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此处用“即便”加强语气,强调“在大海中”;②两面对一面,“是否”含有两面性,“会限制”表肯定的一面,应删去“是否”,改为“海水的含氧量持续减少,会限制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⑤缺少主语,联系上文可知,该句的主语是“海水氧气减少的原因”;⑧定语语序不当,表数量的定语“大量”应放在表示性质的“含化肥”的定语前面。 22.请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写一段新闻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60字。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看似冷门、小众的技能不仅走进人们的视线,而且成为“香饽饽”职业。譬如,曾经受到热议的“小龙虾学院”,应届毕业生100%就业,平均月薪过万元。从被质疑,到“真香”。 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快递学院”的揭牌仪式,全国首座培养“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据悉,快递学院由物流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共同成立,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快递学院”。此“快递学院”并不提供大学生课程,主要是针对快递员群体及快递从业者的技能教育,其中涉及技能培训、行业通识、心理学等。 【答案】示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写一段新闻简评,语言简洁,观点鲜明”;然后阅读所给的新闻材料,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最后,选好点评的角度,准确提炼观点。 材料中“小龙虾学院”的完美逆袭,不仅说明社会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说明人才技能专业化是未来一大趋势。“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不失为快递行业技能教育的新尝试,向行业发出了培养新技能人才的积极信号。无论你是卖小龙虾,还是送快递,只要找准需求,把自身职业技能做精做专做强,就有成为“状元”的可能。相应地,技能教育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一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赛,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注定过程更重要。 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谋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重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 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 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一定存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一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 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应物、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就行了。又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 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少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