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商洛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 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 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 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解读,即农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祖先的地位,由此推动了宗法制的形成。 2.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最能顺应当时时代潮流的是法家思想,选项A正是法家思想,主张变革,为正确选项;选B主张效法先王,关注百姓利益,这符合墨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的时势,排除;选项C是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不符合时势,排除;选项D是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显然不符合当时时势,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符合当时时势,然后从选项中选出法家主张即可。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 创立皇帝制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颁行“推恩令”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新皇帝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故C正确。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不是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排除AB;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藩而颁布的,但并没有废除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排除D。 【点睛】本题学生容易在D项上纠结,故本题最关键的文字信息是“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这一处。 4.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孔”,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狃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 君权神授 B. 大一统 C. 正君心 D. 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文化力量对君王言行有一定的限制,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张,选项D正确;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力来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大一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未涉及对君权限制,选项B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对君主权力的限制,而非正君心,排除选项C。 5.唐代规定“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扰市惊人者,则“令扰乱者,杖八十”;“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可见,唐代 A. 市场管理严格 B. 商品经济活跃 C. 交易秩序规范 D. 长途贩运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对于商业活动场所、市场活动等管理较为严格,选项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无法得出商品经济活跃的结论,排除B;政府规范交易秩序,不一定能取得交易规范的理想状态,排除选项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6.下面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宋代 A. 确立了分权制衡体制 B. 相权遭到进一步削弱 C. 建立了完整监察体系 D.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宋代对宰相权力进行了分割,进一步削弱了相权,选项B正确;宋代权力集中于皇帝,不能实现分权制衡,选项A排除;材料主旨是相权的削弱,并未反映监察体系完整,排除选项C;选项D不符合史实,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示意图的解读,即示意图凸显了宋代相权被分割,体现了削弱相权。 7.1418年,明成祖朱棣出塞北征,阁臣胡广、杨荣、金幼孜随从侍行,“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1423年,朱棣再次北征,“军务悉委杨荣,昼夜见无时”。这反映出当时明代 A. 军权已由内阁所掌握 B. 重置宰相已是大势所趋 C. 军政决策有民主化倾向 D. 内阁辅政功能得到发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棣时期,皇帝对内阁逐渐倚重,体现了内阁辅政功能得到发挥,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明代并未重置宰相,而且内阁与宰相不同,排除选项B;根据所学,明代军政大事依然由皇帝决断,并未体现民主化趋势,排除C。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得出内阁为皇帝所倚重,进而可知,内阁辅政功能得到发挥。 8.明中期,官府授权私人盐业垄断经营成为徽商成长的关键推力。而在辽宁和张家口分别开放东西马市,对晋商兴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样,明中期海禁放松,也是浙商、闽商、粤商得以形成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明代商帮兴起 A. 得益于国家大力支持 B.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 开创了商业发展新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徽商的兴起和政府授权私人盐业垄断权有关,而晋商兴起与政府开放马市有关,可见明代商帮的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选项C正确;政府政策松弛与国家大力支持含义不同,因此选项A排除;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明代商帮商业发展模式,排除选项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即明代商帮中的佼佼者,晋商和徽商的兴起与明代相关政策松弛有关。 9.太平天国在1853年攻克南京(后改称天京),之后即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太平天国的货币正面为“太平天国”字样,背面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为“圣宝”。这表明太平天国 A. 神权色彩较浓厚 B. 宣传其政权的公正性 C. 发展经济有规划 D. 发行全国通用的货币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政权在其货币上铸“圣宝”,说明其政权带有神权色彩,选项A正确;通过货币名称无法看出其政权公正性,选项B排除;货币背面名称的变化并不能证明其发展经济的规划性,排除选项C;太平天国并不是全国性政权,因此其货币不可能在全国通用,排除选项D。 10.19世纪末,汪康年指出:“四邻环伺不足惧,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斯为可惧也。割地赔偿不足耻,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为可耻也。”据此可知,汪康年主要强调 A. 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B. 救亡图存的重要性 C. 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D. 抵御侵略的可行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汪康年认为与列强环伺,割地赔款相比,“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更加可惧可耻,由此可见汪康年认为思想启蒙很重要,选项C正确;汪康年意在强调民族危机背景下思想启蒙的重要性,而非强调民族危机本身,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救亡图存,排除选项B;材料中汪康年主张思想变革,并未指出抵御侵略的可行性,排除选项D。 11.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年为23家,各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 B.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 C.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 D. 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外资工矿企业激增,其主要原因在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援引此例,纷纷设厂,即列强在华资本输出合法化推动列强在华设厂,选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1895年至1913年列强在华工矿企业增加的原因,鸦片战争爆发距离此时间段较远,而且清政府的腐败与这一时间段列强在华工矿企业数量增加并无明显的因果联系,排除A;1895年至191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此选项C 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规定,并未积极引进外国资本,排除。 12.读下表,由此可以推知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A. 具有社会基础 B. 助推儒学退化 C. 占据舆论优势 D. 得到列强支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尊孔复古,而英国、沙俄以及日本等列强的代表人物或附和尊孔,或希望袁世凯高升,可见袁世凯得到列强支持,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民众的言论,无法看出袁世凯尊孔复古是否具有社会基础,排除A;材料无法看出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是否助推儒学退化,排除B;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是为自己复辟造势,受到广泛批判,因此其并不占据舆论优势,排除选项C。 13.下面漫画作品名为《革命歌声》。漫画中一农民正手举锄头“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主义吓得趴在地上,军阀倒在他身上作惊恐状。该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漫画中“锄列强,倒军阀”联系所学可知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为目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属于国民革命,故答案为A。五四运动没有反对军阀,而且农民并未参与其中,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抗日战争时期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故排除B、C、D。 14.1937年,日军在南京烧杀奸淫的行径让他们的盟友也看不过去,德国驻华使馆在发回国内的电文中说“它是一台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这可以印证 A. 日军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B. 德国反对日本侵略中国 C.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D. 德日在侵华问题上有分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盟友德国批评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认为其“是一台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由此可以进一步印证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恶劣,选项C正确;1937年日军已经全面侵华,德国的电文也无法印证日军侵华蓄谋已久,排除选项A;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并不反对日本侵华,只是对日军在南京暴行进行批驳,排除选项B;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德日两国在侵华方面并不存在分歧,而且材料中德国驻华使馆的电文反映不出两国在侵华问题上的分歧,排除。 15.在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哈尔滨市外侨学习班的苏侨教员说:“中国有了原子弹,美国就不能横行霸道了(晃晃肩膀),这回美国老实一些了(做了个下蹲动作)。”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A. 可以对西方国家进行核打击 B.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C.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D. 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原子弹研究成功有助于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选项B正确;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目的不是对西方国家进行核打击,选项A排除;选项C表述正确,但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原子弹爆炸成功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D。 16.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期间多次谈到台湾问题:“今后,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字眼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那么我们就充分尊重台湾目前的现实。”这反映出当时 A. 美国支持中国统一大业 B. 海峡两岸坚冰已被打破 C. 我国放弃武力统一方式 D. 我国对台政策发生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应当调整对台政策,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即“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那么我们就充分尊重台湾目前的现实”,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1980年以后,两岸交流的坚冰逐渐打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选项C中“放弃”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字眼”以及“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那么我们就充分尊重台湾目前的现实”的解读,即寻求非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7.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古希腊文明却始终未能从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发展成为统一的王国或帝国。究其原因主要是 A. 城邦人口数量小 B. 海外贸易的活跃 C. 特殊的地理环境 D. 工商业经济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导致希腊始终处于城邦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其受限于地理环境,难以形成统一的王国或者帝国,选项C正确;城邦人口数量少和难以形成统一的王国或者帝国之间无因果联系,排除选项A;海外贸易活跃和工商业经济发达应当更加有利于城邦发展, 形成统一王国,排除选项B、D。 18.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罗马十人立法委员会制订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主要是对王政前后罗马社会习惯的整理编订,同时吸收了一些希腊法律的规定。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正确的是其 A. 使平民权益得到保障 B. 是一部成文的习惯法 C. 剥夺了贵族的司法权 D. 实际具有国际法效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该法主要是对王政前后罗马社会习惯的整理编订”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一部成文的习惯法,选项B正确;《十二铜表法》最终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选项A排除;《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但是并未剥夺贵族的司法权,排除选项C;《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公民法,而非万民法,因此不具有国际法效力,排除选项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该法主要是对王政前后罗马社会习惯的整理编订”的解读,即《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此可以说其是一部成文的习惯法。 19.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描写了三代巨人“非凡的欲望”,该书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遭到教会和贵族的仇视。《巨人传》遭到教会仇视主要是因为其 A. 反对新兴事物 B. 揭示人性善恶 C. 再现社会现实 D. 宣扬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巨人传》描写了巨人的欲望,宣扬了人文主义,这与教会的教义相左,因此遭到教会仇视,选项D正确;选项A不是教会反对《巨人传》的主要原因,排除;《巨人传》描写的是人的欲望,而非宣扬善恶,排除选项B;《巨人传》中多讽刺和夸大,因此不是再现社会现实,而且这也不是教会仇视该书的主要原因,排除C。 20.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该图以中国为中心,当时澳洲虽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图上已出现五个洲。这反映出当时 A. 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C. 传教士是早期殖民掠夺的先锋 D. 世界地图绘画水平较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602年可知,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因此在地图上描绘出了五个洲,选项A正确;利玛窦将中国置于地图中心是出于迎合中国统治者的目的,不能就此认为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选项B;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传教士的殖民掠夺属性,排除选项C;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中的时间1602年来推断出新航路开辟后人们视野开阔,因此在地图中描绘出了尚未发现的大洲。 21.当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以后,阶级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就会通过政党政策和政党利益来委婉、间接地表现出来。最能体现这一政治状况的近代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因政体的不同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符合上述内容,故答案为D。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分开,不符合题意,A错误。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不符题意,B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帝是国家元首也,首相是政府首脑,C错误。 22.1919年3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每个公民都是公社成员,都要到指定地点登记注册,才能领到配给的食品和日用品”,1920年又颁布法令规定“逃避劳动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法令 A.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 符合新经济政策的要求 C. 具有战时共产主义的特色 D. 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9年至1920年,苏维埃实行食物配给制和强制劳动法令,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国内战争时期,材料所述内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部分,选项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选项A;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发展经济,材料所述内容显然与新经济政策不符,排除选项B;计划经济模式是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材料时间是列宁执政时期,排除选项D。 23.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笔下的向日葵(如下图),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描绘了一团团火焰般秋天的成熟,展示了画家内心永远沸腾的热情与活力。材料反映出凡·高绘画 A. 强调光色和谐 B. 重视表现自我 C. 兼采众家之长 D. 推崇以形写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凡·高通过绘画向日葵反映内心的热情与活力,可见其绘画注重表现自我,选项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光和色和谐,排除选项A;凡·高绘画自成体系,并不是采众家之长,排除选项C;以形写神是古代中国画的特征,排除选项D。 24.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独立自主倾向日益明显,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的分歧进一步明朗化。这反映出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凸显 B. 欧日反美新同盟建立 C. 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 D. 世界政治格局根本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日渐摆脱美国,体现了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中多极化的趋势,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史实,欧日并未成立反美同盟,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当时美国依然是政治霸主,排除;当时世界依然是两极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选项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方案:儒家德治、仁政”、礼法并施;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而治;法家,法治。 (2)指导思想:“大一统”思想。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促进了中央集权巩固;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关系:董仲舒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思想,其在儒学的基础上,吸取了道家、法家等思想中有利于君主专制的成分。 【解析】 【详解】(1)方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主张德治、仁政”、礼法并施;墨家以墨翟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 (2)指导思想: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董仲舒的指导思想是“大一统”思想。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加强了中央集权。董仲舒主张“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使得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关系: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思想,在其基础上吸取了道家、法家等思想中有利于君主专制的成分,形成了汉代新儒学。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山西商人开辟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开创票号走向金融行业。山西票号逐渐垄断了全国汇兑业务,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业首屈一指的商业金融资本组织。雄厚的投资资本、繁杂众多的商品种类、广阔的经营范围、悠久的历史,使其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实属罕见,在世界商业史上同样极为稀少,山西商人曾有“中国的威尼斯商人”之称。然而到了清末,封建王朝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其自身带有的十分突出的封建特征使它迅速衰败。 ——摘编自金梦迪《山西票与中国金融》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经济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 启示:近代中国的复杂性阻碍了传统金融业走向近代化。 说明:票号作为中国本土金融业,在近代发展中遭受诸多挑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它遭受清政府的剥削,成为清政府敛财的利用工具。另一方面,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其自身发展进程被打断,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丧失独立性。同时因其自身突出的封建特征,封闭性较强,阻碍了经营理念的更新和人才的引进,致使其发展竞争力日益低下,逐渐被淘汰。 结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复杂性阻碍传统金融业走向近代化。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解析】 【详解】启示:根据材料“封建王朝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其自身带有的十分突出的封建特征使它迅速衰败”可知,近代晋商并未实现金融近代化,而是走向了衰落,其原因具有复杂性,即有封建势力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因此可以得出启示:近代中国的复杂性阻碍了传统金融业走向近代化。 说明:可以从近代中国封建势力的盘剥、列强的侵略以及晋商自身的封建特征来进行说明论证。具体论证如下:票号作为中国本土金融业,在近代发展中遭受诸多挑战。从封建政府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它遭受清政府的剥削,成为清政府敛财的利用工具。从西方列强角度说明,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其自身发展进程被打断,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丧失独立性。从其自身突出的封建特征来看,晋商具有较强的封闭性,阻碍了经营理念的更新和人才的引进,致使其发展竞争力日益低下,逐渐被淘汰。最后进行总结,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复杂性阻碍传统金融业走向近代化。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过:“在人们的记忆中,希腊城邦涌现出大量卖国、腐败和挥霍无度的政客……”从梭伦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各级官员没有任何薪酬,外交使者也如此。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稽查的对象并不限于“贿赂”,任何有意愿的公民可以对公职人员就任何一项罪行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此外,还设立了“审计员”一职,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摘编自崔明君《古代雅典的贿赂现象及防治措施》 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1846年,英国最早的行政裁判所——“铁路专员公署”成立。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成立,主要审查公务人员的任用资格,制定任用标准、考试规程,办理文官的考选、分发事宜。1880年,进一步扩大公共会计委员会的职权,不仅可以审计政府的财政开支、调查财政的不法行为,还可以查究政府的浪费行为等。1973年,英国医疗卫生监察专员署成立,任务是受理公众对国家医疗单位的投诉,解决医疗单位以及个人欺骗国家和公众获取非法利益的问题。1974一年,英国《地方政府法》颁布,设立地方政府监督专员署,监察地方议会及议员,监察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对离任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的原因及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介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监察机制建立与完善的意义。 【答案】(1)原因:保障民主政治的需要;腐败现象严重。 措施: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或审查与审计结合);发挥公民大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鼓励公民参与罪行指控。 (2)特点:议会主导;形成了多行业、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3)意义:对贿赂、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解析】 【详解】(1)原因:从材料“希腊城邦涌现出大量卖国、腐败和挥霍无度的政客”并联系所学可知腐败现象严重,我保障民主政治的需要。措施:从材料“任何有意愿的公民可以对公职人员就任何一项罪行发起指控”可知鼓励公民参与罪行指控;从材料“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此外,还设立了‘审计员’一职,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或审查与审计结合);并联系所学发挥公民大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2)从材料“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可知。议会主导; 从材料“1855年,英国文官委员会成立……1880年,进一步扩大公共会计委员会的职权,……1973年,英国医疗卫生监察专员署成立,……设立地方政府监督专员署”。可知通过设置各个行业的监督机构,形成了多行业、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3)从材料一“主要检查公职人员(通常为经手过公款的人)的财务账目。” 对贿赂、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从材料二“监察地方议会及议员,监察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可得出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请考生从第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以调和外戚与宦官纷争为由,入京立刘协为汉献帝。为躲避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的进攻,他火烧洛阳,挟天子及数百万洛阳居民西迁长安。迁都使得朝廷财尽物竭,董卓遜改革币制,下令熔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小钱既无轮廓,也无纹饰,重量为1克左右。其滥铸的结釆为“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盛行。秦汉时期的城市繁荣全面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以坞堡或庄园为单位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石俊志《董卓铸造小钱》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末年董卓改革币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末年董卓改革币制的影响。 【答案】(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外戚与宦官争权斗争尖锐化;董卓迁都耗费巨额财力。 (2)影响: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五铢钱退岀流通领域,造成市场混乱,商品经济遭受重挫;使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增强,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根据材料“董卓以调和外戚与宦官纷争为由,入京立刘协为汉献帝”可知,当时外戚与宦官争权斗争尖锐化;根据材料“迁都使得朝廷财尽物竭,董卓遜改革币制”可知,董卓迁都耗费巨额财力。 (2)影响:根据材料“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钱数百万”可知,董卓币制改革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材料“自是后钱货不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盛行”可知,董卓币制改革使得五铢钱退岀流通领域,造成市场混乱,人们以物易物,商品经济遭受重挫;根据材料“以坞堡或庄园为单位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发展”可知,币制改革使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增强,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 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朝鲜战争初期,毛泽东试图出兵朝鲜的原因并非“确信与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等,而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与联合国军的全面介入使中国民众产生了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恐惧,以及诸如“蒋介石会重返大陆”等谣言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广泛蔓延,严重威胁了中共政权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基础。为了解决朝鲜战争对国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毛泽东希望在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形势有利的军事条件下派兵迅速结束战争。从战争初期开始,中国出兵与否完全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即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基础是否有利……通过出兵朝鲜,中国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出兵朝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出兵朝鲜意义。 【答案】(1)背景: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至中朝边境;联合国军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2)意义: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朝鲜局势的稳定。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当时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另外,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使得“蒋介石会重返大陆”等谣言四起。 (2)意义:根据材料“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基础是否有利”可知,中国出兵朝鲜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根据材料“通过出兵朝鲜,中国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可知,中国出兵朝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朝鲜局势的稳定。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霸先出身寒门,起家下吏,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代英主明君,除了天时地利的时势造就外,其自身的英略才智才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晚年,遭遇侯景之乱,在这历史转折动荡的关键时刻,陈霸先建功立业,力挽狂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元556年三月,北齐集中十万精锐大军卷土重来,建康被团团包围。但陈霸先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亲率各路军队向北齐军发起猛攻。最终,建康保卫战胜利结束。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依唐虞故事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成为陈朝的开国之君。对于陈霸先受禅称帝,如何评价?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梁陈制度为隋唐制度的三大来源之一。范文澜曾经说过:“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了,使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东晋南朝对历史是有贡献的。” ——摘编自朱子彦《论陈霸先的功业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霸先的历史功绩o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霸先的历史功绩o 【答案】(1)历史功绩:平定侯景之乱;抵御北齐的进攻;稳定了南方的政治局势。 (2)评述:奠定了隋唐政治发展的制度基础;开发了江南地区的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 )从材料“侯景之乱,在这历史转折动荡的关键时刻,陈霸先建功立业”可得出平定侯景之乱;从材料“北齐集中十万精锐大军卷土重来……陈霸先毫不畏惧,……最终,建康保卫战胜利结束”并根据所学可知抵御北齐的进攻,稳定了南方的政治局势。 (2)从材料“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了,使隋唐文化得到比两汉提高一层的凭借”可以得出奠定了隋唐政治发展的制度基础;开发了江南地区的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