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会宁一中高二(理科) 地理中期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 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 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 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 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 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 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 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答案】1. D 2. B 【解析】 此题考查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题详解】 福建土楼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说明此地降水多,主要受气候的影响,A错;陕西冬冷夏热,黄土具有直立性,而窑洞里冬暖夏凉,所以窑洞主要受土地特性和气候的影响,B错;四合院建筑四面围绕,家里长辈居北,晚辈居南,所以四合院主要受家庭文化影响,C错;云南竹楼屋顶坡度大,墙体薄,开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排水,主要受气候的影响,D对;故选D。 【2题详解】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方向在南方,房屋、窗口朝南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故选B。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的优越性表现在 ①地理位置 ②矿产资源 ③土地条件 ④气候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详解】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条件差,地理位置比临海的长江三角洲差;松嫩平原的优越性表现在,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有肥沃的黑土地,土壤肥沃。②③正确,故选C。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中甲表示( ) A. 土地盐碱化严重 B. 冰川融水减少 C. 河流水量减少 D. 沙丘移向绿洲 5. 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 禁止游牧活动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提高草场的载畜量 D. 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4. C 5. 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知识点。此题需结合图表信息作答,考查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分析能力。 【4题详解】 通过框图中因果关系可判断。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得地下水位下降,C对;土地盐碱化严重是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A错;冰川融水减少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B错;沙丘移向绿洲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减少造成的,D错。故选C。 【5题详解】 合理措施应从“开源”、“节流”角度出发。提高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D对。禁止游牧活动,会导致食物来源减少,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A错。人工加速冰川消融,但冰川再生速度慢,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B错;提高草场的载畜量,导致植被减少,加剧土地沙漠化,C错。故选D。 沙产业是指积板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关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改变气候类型②削减风力③保护铁路线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7. 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 建材产业 B. 沙漠旅游休闲业 C. 光伏发电产业 D. 沙生中药材产业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风力减弱,阻止沙丘的移动,保护铁路线;同时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在固沙植物作用下,土壤条件逐渐改善。②③⑤正确。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气候类型;增加旅游景观不是构筑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①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7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可以利用自然独特的大漠风光发展沙漠旅游体闲业;利用该地丰富的太阳能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沙生中药材产业;但不适合发展林业,因此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本题要求选择不适合项,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低,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等内容并能够分析。 8.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降水因素及我国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 【详解】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降水稀少,从而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因此选项①、③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且纬度较高,副热带高气压带不能影响该区,选项②不符合题意。纬度位置高,不是当地干旱的原因,而且纬度高蒸发弱,有可能形成冷湿气候,选项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9.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流域国家首脑会议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会议旨在建立热带雨林流域国家间合作框架,实现热带雨林的可持续管理。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详解】保护性开发是指在不破坏区域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促进区域特色景观的发展,实现被开发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其中,保护是核心,开发为外在表现。雨林观光和生态旅游都体现了它的生态价值,又体现了经济价值,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在开发的同时注意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因此都属于保护性开发,①②③正确,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但是不能以采伐亚马孙雨林为代价,因此④错误。选B。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2019年8月,南美洲巴西亚马孙雨林发生森林火灾,森林大火持续了20多天,雨林损毁严重,许多雨林独有的动植物消失在大火之中。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林业部门要及时了解雨林火灾险情,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PS B. 数字地球 C. RS D. GIS 11. 在救援中,消防调度中心要迅速了解消防员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PS B. GPRS C. RS D. GIS 【答案】10. C 11. A 【解析】 此题考查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10题详解】 遥感(RS)主要功能是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林业部门要及时了解雨林火灾险情,属于地理数据收集,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RS。故选C。 【11题详解】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位置(地理坐标) 的确定、导航。可以帮助消防调度中心要迅速了解消防员所处的地理位置。故选A。 12.下列有关雨林脆弱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地上植被是雨林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 B.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C. 雨林植被茂密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所以雨林地区土壤肥沃 D. 雨林地区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贫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掌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详解】雨林地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因为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贫瘠,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故C错;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表现,地上植被是雨林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故雨林植被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A、B和D表述准确。故本题选择C。 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 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 为工业提供原料 B. 为人类提供食品 C. 改善生态环境 D. 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14.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不属于其产生的影响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全球温室效应增强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15. 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减少固体垃圾 C. 减少木材的消耗量 D. 移风易俗 【答案】13. C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森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建筑业提供木材,为人类提供食品等,但其首要价值是它的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故选C。 【14题详解】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破坏后,保持水土能力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A对。全球温室效应增强,B对。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南极臭氧空洞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排放导致的,与森林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无关,D错。故选D。 【15题详解】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故选C。 1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河谷为主的农业 C 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我国农业类型分布和我国降水量分布特征,考查学生对农业类型的形成与降水多少关系的理解程度。 【详解】水田为主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主要分布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北方地区,而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少的西北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的排序,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选项A符合题意。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热量条件较差的青藏地区,因此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河谷为主的农业的排序,没有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排除B。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反映了西北地区内部的降水差异,排除C。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不能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排除D。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具有层次性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8. 图甲中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19. 图乙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此题区域的划分。 【17题详解】 只有行政区有一定的边界,热量带没有明显的边界,A、D错;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B对;图中区域是以降水量划分,各区域没有包含关系,没有体现区域的层次性,C错。故选B。 【18题详解】 途中区域根据降水量划分为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区,为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故选C。 【19题详解】 乙图所示河流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所以此河为淮河。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位于图甲中③。故选C。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B. 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 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 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21. 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移民开发 ②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 ④“人口均衡”的政策也同样适用于我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养分分解速度加快,降水多,流失快,土壤中的有机质积累少,绝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热带雨林地区,植物本身作为营养主体,占有大量水分,并且因为地区蒸发旺盛,雨水冲刷频繁,导致地表无法储存养料以及过多的水分。植被一旦受到破坏,将破坏雨林的养分来源,导致本就贫瘠的土地更加贫瘠,脆弱的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A。 【21题详解】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不适宜大规模人口迁移,故①错误;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利于西部地区的开发,故②正确;巴西引进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故③正确;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巴西“人口均衡”政策不适合我国,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B。 22. 我国煤炭主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 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C. 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D. 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煤炭主产区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多样化B错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C错误,气候的变化与之关系不大A错误。输煤会减轻输出地的环境污染,而造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输电会增加输出地的环境污染,而减轻输入地的环境污染。故D正确。 考点: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洪是流域开发的核心 B. 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和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 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部门为骨干 D. 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24.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河流开发有极好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C. 我国许多重要河流开发应采用田纳西河开发模式 D. 借鉴田纳西河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 【答案】23. B 24. C 【解析】 本题组以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开发为背景,以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河流开发的启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3题详解】 根据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水能的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A错。在水电开发的基础上,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目前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和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B对;工业以高耗能的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为骨干,机电和塑胶不属于高耗能工业,C错。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只是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等,其它地区发展各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D错。 【24题详解】 目前,我国水电开发率不到50%,我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河流开发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统筹,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许多重要河流开发应借鉴田纳西河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田纳西河开发模式,C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田纳西河开发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A. 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 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 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6.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 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 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 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 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25. D 26. D 【解析】 本题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措施、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5题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产业是工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工业停产,城市经济崩溃,不利于这类城市转型,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建立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禁止开采,城市经济可能马上快速衰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城市转型,B错误。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会加速当地资源枯竭,不利于城市转型,C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多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是其未来发展方向,D正确。 【26题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调整比较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GDP未必一定会下降,A不符合题意。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升降关键是看其新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产业,有的可以依靠高效现代农业,如辽宁阜新,第一产业就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各类制造业,第二产业可能上升,因此B不符合题意。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打造新的优势产业,人口不一定流向其他城市和郊区,甚至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C不符合题意。已有资源面临枯竭,城市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D符合题意。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 贵州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 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B. 矿区道路铺设造成严重水污染 C. 高耗高排的重化工产业污染严重 D. 燃煤发电等工业造成生态退化 28. 贵州围绕资源和能源开发,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7. C 2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7题详解】 贵州降水多,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A错;矿区道路铺设常用采矿的废料,可能加重水污染,但不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B错;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是生态退化,D错;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C对. 【28题详解】 贵州缺少铁矿,不适合构建煤—电—钢 产业链,①错。贵州煤炭丰富,适宜发展煤—焦—化产业链,②对。贵州北面的四川天燃气资源丰富,发展煤—气—液产业没有优势,③错。贵州煤、铝土丰富,适宜煤—电—铝产业链,④对。所以D对。 【点睛】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30.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 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 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D.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答案】29. D 30. D 【解析】 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开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29题详解】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一般出现在半干旱地区,周边没有其他水源,水井是该地区的唯一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出现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造成土地沙化,故D正确;地下漏斗区与沙地的形成无直接联系,A错误;以井为中心形成的沙地,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的,与地下水含盐量高无关,B错误;沙地的形成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无关,C错误; 故选D 【30题详解】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时费工,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故A错误;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可能性不大,故B错误; C.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仍需改变地面状况,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故C错误; D.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3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是_______省,其所在地形区为四大高原之一的_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太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 (3)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_______为主,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_______,因此,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结合本地区_______、_______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4)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从减少SO2排放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至少三点)。 【答案】(1)山西 黄土高原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3)煤炭 石油 铁矿 铝土矿 (4)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产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图是山西省,其所在地形区为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太行山,太原所在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 (3)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为主,因此,山西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结合本地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4)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③-大秦线。从减少SO2排放的角度,该工业区应该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具体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点睛】山西能源问题:①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主);②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②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④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三废。 3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资料二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资料三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选三个) (2)旱地 增大 (3)土壤肥力降低、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解析】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土壤肥力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导致调蓄能力下降。 33.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所属的自然区是 ,其自然带为 。 (2)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 ,绿洲区农业发展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影响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因素是 ,祁连山以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4)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作用有 和 。 (5)比较渭河和汉江流量的差异。 【答案】(1)东部季风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3)水源 高寒 (4)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 (5)渭河流量更小;流量季节变化更大(或汉江流量更大;流量季节变化更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图掌握情况和空间定位情况,农业,城市,地壳运动和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 【详解】(1)图中甲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图中绿洲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晴天多,降水少,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绿洲区农业发展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3)图中所展示的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影响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因素是水源,祁连山以南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渭河平原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是典型地堑,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作用有断裂下陷 和流水沉积作用。 (5)渭河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汉江主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的雨季比北方长,且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故渭河流量更小;流量季节变化更大(或汉江流量更大;流量季节变化更小)。 34.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回答问题。 (1)田纳西河属于_______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地形有____的特点。降水有______的特点。 (2)TVA将河流的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防洪、发电、旅游、_____、____、____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答案】(1)密西西比河。多山(或地形起伏大)。冬春多、夏秋少 (2)梯级开发。航运、提高水质、土地利用 【解析】 (1) 田纳西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它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田纳西河流域主要在阿巴拉契亚山,流域内多山(或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电是首要任务,还注重综合开发与治理,表现在在防洪、旅游、航运、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