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化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第2节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化练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时作业(十八)]‎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不可育的三倍体子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可能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故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故D错误。‎ 答案:C ‎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进化地位越高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害虫中抗药性强的变异被选择出来,可以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生物发生的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以进化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的,主要看这种生物中有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存在。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 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生殖隔离。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状态,如受低温的影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从而产生多倍体。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不同的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C 7‎ ‎4.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解析:有性生殖提高了变异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而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独有的生殖方式,应出现在真核生物起源之后。‎ 答案:C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进化成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差异很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狼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环境不同,选择不同,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而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 答案:B ‎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甲、乙两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18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36条染色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36条或72条,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D错误。‎ 答案:B 7‎ ‎7.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密而越变越长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项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答案:C ‎8.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解析:在趋同进化过程中,不同生物的基因库不可能趋于相同,仅是控制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的基因的基因频率趋于向同一方向改变;同一区域如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物种之间可相互选择和影响;既然是不同物种,其基因库肯定不同,不可能演化为同一物种。‎ 答案:C ‎9.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进化的实质,也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 答案:D 7‎ ‎10.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 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项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项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项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项错误。‎ 答案:D ‎11.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有的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C ‎12.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 7‎ ‎,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错;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仍是同一物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__________;‎ ‎②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____________;‎ ‎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b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足够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解析:(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3)根据自然选择情况的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①种群足够大,②没有迁入和迁出,③没有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答案:(1)自然选择 ‎(2)否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①D基因频率上升 ‎②D基因频率下降 ‎③D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随机交配,无突变 ‎14.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库 64% 32%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是 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是在进化 (4)否 因为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15.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________。‎ ‎(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7‎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据表分析,种群__________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存在生殖隔离。‎ ‎(2)种群甲基因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22+2×4+12+3×2)/162×100%≈30%。‎ ‎(3)小岛上地雀B由于海水作用长期与大陆地雀A存在地理隔离,两地环境条件不同发生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各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结果B进化为C。‎ 答案:(1)A与C和B与C ‎(2)甲 甲种群的基因种类比乙种群多 30%‎ ‎(3)岛上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