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澜沧县民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云南省澜沧县民中2019-2020学年10月份考试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A、B两个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a1=1.0 m/s2,B的加速度a2=-2.0 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2.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该物体此时( ) A. 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B. 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C. 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D. 位置一定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 A. 1 s B. 1.5 s C.s D. (-1) s 4.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处的速度为( ) A. B. C. D. 5.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C.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6.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两物体( ) A.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 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同 D. 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7.火车以76 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 A. 76 km/h是平均速度 B. 76 km/h是瞬时速度 C. 600 m/s不是瞬时速度 D. 600 m/s是平均速度 8.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 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 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 D.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9.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 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10.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一子弹从左边水平射入,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穿过第二块木块时速度刚好减为零.若子弹穿过第一块木块的时间为t1,穿过第二块木块的时间为t2,t1∶t2为( ) A. 1∶2 B. 1∶ C. (-1)∶1 D. (+1)∶1 二、多选题(共4小题,共15分) 11.(多选)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斜面做了上百次实验.如图,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自由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以及所用的时间t.若比值为定值,小球的运动即为匀变速运动.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当时采用斜面做实验,是为了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B. 小球从同一倾角斜面的不同位置滚下,比值有较大差异 C. 改变斜面倾角,发现对于每一个特定倾角的斜面,小球从不同位置滚下,比值保持不变 D. 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结论合理外推至当斜面倾角为90°时,比值也将保持不变,因此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12.(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x1、x2、x3、x4、x5、x6分别为AB、BC、CD、DE、EF、FG间的位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 ) A. B. C. D. 13.(多选)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 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 14.(多选)甲物体从离地面H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处相遇(不相碰),如果v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 B. 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甲物体正好落到地面 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且H=,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0 分卷II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5.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选项中: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通过计算能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4)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16.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试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时间间隔 B.加速度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 (2)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求出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4)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四、计算题 17.某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速度从5 m/s均匀增大到25 m/s,求汽车在这段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此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又均匀减为零,求这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 (1)质点在0~12 s内是怎样运动的? (2)在0~4 s内、8~10 s内、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19.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辆汽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1.5 m/s2的加速度加速,求8 s后汽车的速度大小. (2)若汽车以1.5 m/s2的加速度刹车,分别求刹车8 s时和12 s时的速度大小. 20.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李老师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而李老师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s,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李老师是能赶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 答案 1.A 2.A 3.D 4.D 5.B 6.A 7.A 8.D 9.A 10.C 11.ACD 12.BC 13.CD 14.ABD 15.【答案】(1)A B CD (2)4 (3) 0.400 0.479 0.560 0.640 0.721 (4)如图 【解析】(1)打点纸带上任意相邻的点间的时间间隔与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所以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时间间隔,利用刻度尺测量的是长度,计算出的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由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打点周期为0.02 s,所以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3)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 vB==m/s=0.400 m/s , vC==m/s=0.479 m/s, vD==m/s≈0.560 m/s, vE==m/s≈0.640 m/s vF==m/s=0.721 m/s (4)利用得到的各点瞬时速度进行描点连线,不在直线上的点要分居直线两侧 16.【答案】(1)A (2)0.314 (3)见解析图 (4)0.495 【解析】(1)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加速度都是计算出来的.由纸带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时间间隔,选A. (2)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 v4=m/s≈0.314 m/s. (3)描点作图 (4)根据图象得: a==m/s2=0.495 m/s2. 17.【答案】2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12.5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v0=5 m/s,vt=25 m/s,t=10 s 则a==m/s2=2 m/s2 a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对于刹车阶段:v0=25 m/s,vt=0,t=2 s 则a′==m/s2=-12.5 m/s2 a′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8.【答案】 (1)质点在0~4 s内速度在逐渐增大; 4~8 s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不变; 8~10 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 10 s时质点的速度为0; 10~12 s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 (2)2.5 m/s2 -5 m/s2 -5m/s2 【解析】 (1)质点在0~4 s内速度在逐渐增大; 4~8 s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不变; 8~10 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 10 s时质点的速度为0; 10~12 s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 (2)由a=得: 0~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m/s2=2.5 m/s2 8~10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m/s2=-5 m/s2 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a3=m/s2=-5 m/s2. 19.【答案】 (1)27 m/s (2)3 m/s 0 【解析】 初速度v0=54 km/h=15 m/s. (1)由v=v0+at,得v=(15+1.5×8) m/s=27 m/s. (2)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a′=-1.5 m/s2. 减速到停止所用时间t′==s=10 s. 所以刹车8 s时的速度v′=v0+a′t=(15-1.5×8)m/s=3 m/s. 刹车12 s时的速度为零. 20.【答案】 (1) 4.5 m/s2(2) 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为: a1==m/s2=-4.5 m/s2,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4.5 m/s2 (2)公交车从与李老师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t1==s=s,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t2==s=s, 李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 t3==s=2 s, 李老师加速过程中位移为: x2=t3=×2 m=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 t4==s 显然,t3+t4<t1+t2+10 s,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