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榆树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 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D.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重人事”、“制天命而用之”、“无神论”、“人定胜天”等信息可以看 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人的作用要大于天,故表明当时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所以选 D;题干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是唯物思想,故排除 A;题干强调的是天人关系这一问题的 看法有相似之处,所以不是争鸣,故排除 B;思想合流是指各种思想之间的融合,题干中各种 思想还是各有不同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2.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 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 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 社会安定和谐,因此 C 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 A 选项错误;B 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 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 D 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3.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 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 C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 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 B 选项错误;夏商周 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 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4.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 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即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A 正确;B、D 是黄宗羲思想的特点,不 是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造成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C 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5.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 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 “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 应社会,A 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 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 想的儒学,C 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 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 6.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 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的,“五经”指的是《诗经》、《礼记》、《易 经》、《尚书》、《春秋》,这些著作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 A 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是以早期儒学为基础的,故 B 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 D 项不符合史实;汉代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根 植于比孔子还久远的商周文化,故 C 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转化材料信息,材料可转化为:汉代尊奉孔子之前的“五经”为儒 学经典。由此进行判断得出答案。 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 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抓住题干关键词“无父无君”“尊卑无别”,可知该思想冲击了等级秩序,墨家的“兼 爱”思想主张同等的爱一切人,爱无差等,故 D 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长幼尊卑,故 A、B 项 排除;法家思想主张君主集权,与“无父无君”的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 8.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 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 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地位有所要求,因此本题选择 C 选 项。A 选项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 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D 选项错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9.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 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 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 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 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 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 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选项排除。 10.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 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 为 A 项。13 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 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 是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 D 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 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 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 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11.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 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 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 调人的价值。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 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 没有体现。排除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2.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 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 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一定的 政治学说都是受现实政治和文化背景制约的。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受到法律教条的束 缚,要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主张由知识与道德贵族等少数人统治城邦,重正义尚知 识,重视人治贬斥法治。材料表达了柏拉图对雅典不良政治的不满。因此选择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弊端 13.伏尔泰这样评价儒学: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所说 只是极纯粹的道德, 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 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一观点 A. 恰当地评价了儒学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B. 体现了伏尔泰对欧洲道德沦丧的担忧 C. 指出当时欧洲学习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D. 借助儒家思想阐述理性精神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 顺应自然,D 选项符合题意。伏尔泰恰当地评价了儒学的进步性和科学性,说法过于绝对,A 选项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宣扬儒学是为了宣扬自身主张服务,与欧洲道德沦 丧无关,B 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伏尔泰对儒学的一种肯定,而不是学习儒家思想的 必要性,C 选项不符合题意。 14.1680~1820 年间是欧洲启蒙运动常常与理性、自由、进步相提并论 历史时期,但也是欧 洲对外扩张、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达到顶峰的历史时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资产阶级民主具有普适性 的 的 B. 启蒙运动阻碍了殖民扩张 C. 资产阶级民主具有相对性 D. 启蒙思想只适合欧洲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欧洲启蒙运动常常与理性、自由、进步相提并论的历史时期”可知资产阶 级追求民主和自由,由材料“欧洲对外扩张、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达到顶峰的历史时期”可知 欧洲资本阶级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故资产阶级民主具有相对性,C 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具 有普适性是指民主制度能被世界其它地方借鉴学习,但与材料强调资产阶级民主具有相对性 不符,A 项错误。启蒙运动没有阻碍欧洲殖民扩张,B 项错误。启蒙思想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 同时对世界其它地区产生深远影响,D 项错误。 15.有学者说,文艺复兴将人由“天国”转向了”尘世”,而启蒙运动则将人由“尘世”转向 了“社会”,这是因为启蒙运动 A. 促进了人性觉醒 B. 宣扬了人文思想 C. 激发了民权意识 D. 揭露了教会黑暗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宣扬了生活中的人,而启蒙运动则宣扬了政治中的人,也就是以理性 主义 的角度宣扬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权利,激发了人的民权意识,C 项正确。文艺复兴和 启蒙 运动都促进了人性的觉醒,A 项错误;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权主张仍属于人文思想,B 项错误;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批判揭露了教会的黑暗,D 项错误。 【点睛】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 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 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 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6.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 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 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旧势 力,反映出新旧势力的尖锐对立,D 项正确。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 的社会基础,排除 A。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排除 B。不满现实追寻理 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 C。 17.火药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 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这段描 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论的概括 B. 发展具有偶然性 C. 形成了完整体系 D. 只注重生产经验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重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缺乏理论的概括,故 A 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偶然性,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中国古 代科技形成了完整体系,故 C 错误;哈雷彗星和浑象仪的问题也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只注 重生产经验,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及其原因,再紧扣材料关 键信息“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众多书画艺术家继承前代优秀传统,也注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经过努力实践,大胆创新, 从而既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又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错在“不 同层次”。所以答案选 B。 19.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 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 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C.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 可知,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故 B 项正确。题干只是反映三国时期对火药材料的认 知,不能说明火药已经发明和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故 AD 两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 在唐末,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需要掌握三国时期对火药材料的认知.解题的关键是对“内 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 里,蜀军大败”的分析理解。 20.“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 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这是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 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A 项正确;“公安三袁”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无关,排除 B;CD 项史实错误,排除。所以选 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等关键信息的 意思,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可知答案。 21.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 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 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 B. 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 C. 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 D. 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都没有体现当时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内容,故排除 A 项; 根据《诗经》“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可知并没有反映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故排除 B 项;《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但成为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无名 氏作品,说明文学作品并没有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体现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模糊,故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2.1790 年,为祝贺乾隆皇帝八旬寿辰,有地方官员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 入京,此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随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 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 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 A. 标志着新剧种京剧艺术的正式形成. B. 揭开了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序幕 C. 说明京剧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青睐 D. 形成了徽剧在戏曲中的垄断局面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局面形成后,京剧逐渐形成,故可排除 A;材料 反映了徽班进就演出并合并为四大徽班的情况,这为后来京剧的形成拉开了序幕,故此题选 B;材料显示的是徽班进京演出,这时京剧还没有形成,故可排除 C;材料只是显示徽班进京 演出的情况,没有涉及到整个戏曲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形成了徽剧在戏曲中的垄断局面” 的结论,故可排除 D。 2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A.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B. 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C. 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D. 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宋词的特点。材料给出的是宋词,A 是汉赋的特点,C 是散曲的特点,D 是小说的特 点。 24.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是,中国戏曲一 直到 12 世纪末才走向成熟,比其他两者晚了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①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 ②直到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才发展成熟,市民阶层壮大 ③科举考试占据中心位置阻碍了戏曲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戏曲切入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考查说明历史事物的原因能 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①中的“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说法错误;②是 戏曲文化发展的经济与阶级基础,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是主要原因之一,符俣题意,故 B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戏曲的发展 25.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 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 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 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 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知,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 条件下逐渐发展,故 B 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A 错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法拉第的发现并非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C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 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6.近代某科学家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 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同一个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予以证明。该科学家 A. 开创基于实验事实的近代科学 B. 阐述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C.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揭示了基本 宇宙法則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牛顿。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故 D 项正确;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 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A 项 错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阐述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故 B 项错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 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但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 的 27.1802 年英国出台第一部《工厂法》,法律规定:9 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 8 小时,14 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 12 小时;他们不能在凌晨 6 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 于凌晨 2 点。由此可以推断 A. 工业革命中工人生存状况恶劣 B 工厂主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 C. 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出现 D. 工人罢工斗争赢得了合法权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1802 年的《工厂法》规定“9 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 8 小时,14 岁以上的儿童 每天可以工作 12 小时;他们不能在凌晨 6 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 2 点”, 这说明童工的生存状况恶劣,成年工人的状况也不会好,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开 始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工厂的规范化,故 C 项错误;材料没 有工人罢工斗争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28.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唐斯在《改变世界的书》中介绍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 十本书,具体是:《君主论》《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心血运动 论》《相对论和空间问题》《论法的精神》《国富论》《战争论》《精神分析论》。请问:《物种 起源》被选入的原因之一是它 A.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 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否定上帝的权威,解放了思想,它不仅开创了生物 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 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故 D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牛顿的贡献,故 A 选项错误;创立生物进化论属于《物种起源》 的影响之一,但这影响范围影响较小,不足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故 B 选项错误;C 项表述本 . 身有误,《物种起源》没有彻底颠覆上帝的宗教地位,故 C 选项错误。 29.1998 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 1500 人之中,有 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 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 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 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 81%)。这主要反映出 A. 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 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 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 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答案】C 【解析】 根据“有 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 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 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 81%)”,说明,随 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发生重大变化,说明科技影响人类生活,C 正确;材料反映 的是了解历史题材作品的途径,A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根据“只有 53%的人在同一时期 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 81%)”,说明 人们阅读意识下降,D 错误。 30.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 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 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 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革命的高潮,开始于 1911 年,排除 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 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 围,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排除 D。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 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 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查过, 如 2015 年全国Ⅰ卷 27 题就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格局的影响。由此就要求学生在 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 历史问题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3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 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导致清朝统治 土崩瓦解 【答案】C 【解析】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未能“全 面的否定”,故 A 项错误;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而非“民族意 识”,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表明维新思想的客 观作用,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而非“维 新思想”,故 D 项错误。 32.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 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 《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 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 C. 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 D.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 【答案】A 的 【解析】 材料“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 重要问题”可以看出涉及到一些关注现实的问题,结合所学,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1904 年科举考试的内容表明清朝 仍在为近代化艰难努力,A 正确;1904 年科举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关注现实,着眼改革,有利 于引导更多的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但辛亥革命的人才主要不是来源于科举考试,B 错 误;材料无法体现 1904 年科举考试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排除 C;材料表明科举考 试关注现实和传统儒学,和半殖民地无关,D 错误。 33.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 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 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 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 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 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 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 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 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 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34.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 想的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北洋海军 C. 创办京师同文馆 D. 创办轮船招商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必先富而后自强”反映的是洋务派在洋务运动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D 项是民用企业;A 项是军事企业;B 项创办 海军;C 项教育方面。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 起·洋务运动 35. 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 外无物”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在当今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 人之父”都体现了和谐、仁爱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选 B。③“君权神授”“天 人合一”强调君主专制,排除,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强调唯心主义,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宋明理学·心学 二、材料解析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 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 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 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 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 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 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 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 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霸诸侯,一匡天下…望周之复兴”“…尊新王…万乘之国 行仁政…改朝易姓…”可知孔子主张国家统一,复兴周王统治秩序,孟子主张建立新王朝, 施行仁政;二问结合所学立足于春秋战国的政治局势分别从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权威影响及 孔子主观愿望、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局面及孟子对周王室统治的失望进行分析阐述。 (2)一问根据材料二“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身之至贵也,位之 至尊也,主威之重…”从推崇法、术、势、实行法治、提倡君主权威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 学从秦国以法治国思想下对国家统一及集权体制建立的作用及秦朝实行法家思想导致暴政而 亡的历史结果进行分析阐述。 (3)根据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结合所学从适应时代需 要、理论发展、国家统一的历史影响进行阐述即可。 37.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 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2 分)第二 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2 分)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 分)社会关系方 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英国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2 分)国际格 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 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 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最终确立。(2 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2 分)第二次 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 分) (4)面对西方侵略,应该高举救亡旗帜,坚决抵抗,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同 时面对西方先进事物,应该高举启蒙旗帜,努力学习,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民族素质。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掌握。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 答时,学生可先梳理学过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再分别按要求回答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所取 得的主要成就。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与掌握。本题也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 回答时首先要明确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然后联系教材,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阶级 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及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归纳总结。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掌握。本题属于较难题目, 学生须联系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如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近代中 国人民的斗争等内容中分析解答。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回答时首先要明确两个 时期中国所处的阶段的不同,明确问题要回答的是近代中国面临复杂局势所应采取的态度。 主要从救亡图存与向西方学习两个角度归纳总结。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 发展·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 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