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的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 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 ‎(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B. 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 C. 《红楼梦》中的“非叙事性”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四季”结构方式。‎ D. 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 B. 文章在对比论证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C. 文章从“叙事传统”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小说有别于西方小说独特传统。‎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传统差异很大,体现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 B. 中国小说都有一显一隐的独特的“四季”叙事结构,这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 C. 被胡适认定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的《海上花列传》的最大长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 D. 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注重人物的语言”等中国小说传统也应继承发扬。‎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关于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 项,“《红楼梦》中的‘非叙事性’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四季’结构方式”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错误,文章在分析了区别之后,文章倒数第二段指出“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选项遗漏了这一段的内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不仅体现在“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还有“而‘四季’之类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 B项,“都有”错误,原文说的是“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 C项,“最大长处”错,“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的发展……”是并列关系,且文中只是说“‘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无“最大长处”之意。‎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 ‎ 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乡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历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研析》)‎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单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73.9‎ ‎84.7‎ ‎82.3‎ ‎84.1‎ ‎80.5‎ ‎81.6‎ ‎86.6‎ 网络新闻 ‎72.0‎ ‎70.1‎ ‎61.8‎ ‎-‎ ‎-‎ ‎73.8‎ ‎74.5‎ 交流沟通 博客 ‎68.6‎ ‎74.1‎ ‎71.9‎ ‎65.0‎ ‎76.7‎ ‎44.4‎ ‎37.6‎ 即时通信 ‎77.0‎ ‎82.6‎ ‎86.0‎ ‎85.1‎ ‎91.1‎ ‎93.0‎ ‎92.4‎ 社交网站 ‎50.9‎ ‎62.0‎ ‎57.7‎ ‎55.6‎ ‎45.7‎ ‎-‎ ‎-‎ 电子邮件 ‎56.2‎ ‎55.0‎ ‎47.2‎ ‎46.3‎ ‎37.6‎ ‎37.8‎ ‎34.5‎ 论坛 ‎31.7‎ ‎34.9‎ ‎25.8‎ ‎30.7‎ ‎21.4‎ ‎21.1‎ ‎18.0‎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88.1‎ ‎85.1‎ ‎81.2‎ ‎82.8‎ ‎83.7‎ ‎77.5‎ ‎80.2‎ 网络视频 ‎67.0‎ ‎66.6‎ ‎66.8‎ ‎66.4‎ ‎72.9‎ ‎69.4‎ ‎75.4‎ 网络文学 ‎47.1‎ ‎48.1‎ ‎44.4‎ ‎46.9‎ ‎45.0‎ ‎46.9‎ ‎44.6‎ 网络游戏 ‎77.2‎ ‎74.8‎ ‎72.9‎ ‎68.4‎ ‎65.7‎ ‎64.3‎ ‎66.5‎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26.5‎ ‎32.9‎ ‎36.5‎ ‎45.2‎ ‎50.0‎ ‎56.9‎ ‎61.3‎ 网上支付 ‎22.9‎ ‎27.8‎ ‎31.9‎ ‎41.6‎ ‎39.0‎ ‎48.8‎ ‎62.0‎ 网上银行 ‎21.4‎ ‎26.1‎ ‎29.6‎ ‎40.1‎ ‎37.0‎ ‎43.7‎ ‎45.6‎ ‎(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 ‎4. 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 B. 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 C. 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D. 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 B. 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时代或许将要没落。‎ C. 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 D. 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说法错误。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有迅速快捷的优势。‎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说法错误。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 故选C。‎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缩短了。‎ 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她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润生说完这话,就又回到他挖地的地方去了。‎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而且还叫他到她二爸家去!‎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而最主要的是,润叶姐小时候和他大哥一块耍大,又一起念书念到小学。后来润叶姐到县城上了中学,而哥哥因为家穷回村当了农民。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不由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过一段时间,他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这样既见了润叶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显然在等他回来。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我……”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我……”少平还没反应过来,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上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不一会,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盘子放在方桌上,然后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她拿着碗筷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感谢润叶姐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否则他吃这顿好饭会有多别扭!等到他放下碗筷,才意识到自己吃得太多太快了。‎ 这时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黄土高原极具地域特色的场景,让读者从中了解到特定时代中人物的社会活动。‎ B. 小说第一段环境特点是“一片荒凉”,结尾的景色却变得美好起来。这一转变暗示了孙少平到润叶她二爸家吃饭前后从惶恐不安到轻松感动的心理转变。‎ C. “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孙少平内心的紧张,又暗示了他性格木讷。‎ D. “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对近在眼前的“美味”的渴望和不知所措。‎ ‎7. 小说中多次出现环境描写,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8. 有人说,孙少平是这篇小说的核心人物,他代表了作者对“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的深刻理解;有人说,田润叶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她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自选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6. C 7.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故事氛围。开头描写气候转暖,春意渐浓,暗示故事氛围由低沉转为明朗。②以环境变化暗示人物心理转变。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暗示孙少平暂时从苦难的生活中走出,内心由惶恐不安渐趋温暖欢快。③突出小说主题。物质的贫穷因人情的温暖而变得不可怕;天气的寒冷终将结束,万物复苏后,人们也将获得精神的力量。 ‎ ‎8. 示例一:孙少平是核心人物。①小说主要以孙少平的视角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②小说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孙少平的形象,重在表现一位少年从惶恐自卑到轻松舒畅的内心转变,突出少年的成长;③小说重在讲述一位平凡少年的做客经历,他虽然吃不饱,但勤于阅读,默默承受生活之苦,小说从平凡的人物和平凡的故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一面。‎ 示例二:田润叶是核心人物。①小说以田润叶请孙少平来她二爸家里吃饭表现田润叶为人和善、友好,知书达理的一面,表现人情之美;②小说用“请少平吃饭借故走开”和“临别时塞给他粮票”两个细节来集中展现田润叶体贴、善良的人性光辉;③孙少平正是在田润叶的帮助和关怀下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暖意,感受到人情的美好,并被其深深感动。作者正是在田润叶这一平凡的人物身上寄托了真善美的理想,体现了人文主义情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又暗示了他性格木讷”中“性格木讷”理解错误,这一动作描写只能说明孙少平的不知所措。‎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凸显主题等。本篇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环境描写,考生要分层作答即可。 ‎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缩短了”“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这是开篇的环境描写,说明是仲春时节,气候转暖,春意渐浓,暗示故事氛围由低沉转为明朗;‎ ‎“这时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是结尾的环境描写,表明天气的寒凉终将结束,万物终将复苏,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进行对比,以景物变化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孙少平从苦难的生活中走出,内心见趋温暖,重获青春活力;更是以景物明暗变化突出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上进的心,最终会战胜物质的贫穷,实现心中的美好的理想。‎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观点,选定一人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然后阐述理由。‎ 如果选择孙少平,就从“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的角度分析,小说以孙少平为叙述主体,对他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他代表了平凡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如“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这些是他前后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突出了他前后的变化;“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依然看书劳动,这就是平凡人不平凡的一面,没有被生活打垮,依然有精神追求;‎ 如果选择田润叶,可以从田润叶所表现的为人和善、友好,知书达理等方面分析,解读她对孙少平的关怀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如“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她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感谢润叶姐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否则他吃这顿好饭会有多别扭”,表现了田润叶为人和善、友好体贴的特征;“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以孙少平的感受来突出和衬托田润叶的美好特征,从而突出全文的主题。‎ ‎【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1.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 ‎3.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4.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5.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 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 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 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 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 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答案】9. A 10. C 11. B 12. D ‎ ‎13. (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或诗文)。‎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会昌初致仕”,“致仕”如解释为“做官”,则与语境不合,文章第一段最后说的是“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意思是“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致仕”意思是“辞官归家”。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A项,“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于”是介词,给;“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于”,介词,在。B项,“久之,转中书舍人”,“之”,放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是音节助词,无实义;“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之”,放在动词后,是代词,他。D项,“与刘宾客齐名”,“与”,连词,跟、同;“与生彘肩”,“与”是动词,给。‎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之”,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久之,转中书舍人”,“之”放在表时间的词语后,是音节助词;“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之”放在动词后,是代词。‎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中书舍人”“河朔”“兵”“事”“杭州刺史”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转”是表官职变动的词语,“中书舍人”是官职,是专有名词,A D项,把“中书舍人”拆开了,故排除;“乱”是说“河朔”的情况,故“河朔”与“乱”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误,从文中来看,如第一段“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第二段“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由此可知,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况,吴人”,判断句,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恃”,依靠,凭借;“所推可”,所字短语,推荐认可的人(或诗文)。第二句中,句首省略主语“白居易”;“既”,已经,……之后;“既复用”,被动句,被重新任用后;“仕情”,做官的心情;“顿尔”,突然;“索寞”,消沉,颓丧。‎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 ‎ 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 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 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圆,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崇,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 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 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 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15. 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②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诗人借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做直接描绘。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锦瑟》一诗中,诗人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华年之思,所以领、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寥、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做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此可见,“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其不幸身世的象征。本诗中,领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雨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可见,本诗中主要是借用“锦瑟”的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张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登高》中表现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孤独的处境的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能力。该题型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有“作客”“喧豗”“砯”“壑”“琵琶”“遮”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这些元素的节目化运用,不仅是一种样式手段,更值得提升到艺术与情感的层面,真正入眼、入心,让跨文化沟通在不同受众之间激起情感共鸣,这也构成了综艺节目承担文化交流使命的新样态,近期以《中餐厅》第三季为代表的国产综艺都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在此基础上,综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生成的现实意义也更进一步。( ):让更多节目沉下心去打磨品质,以更强的原创性、更具中国特色的模式走向国际影视市场;让文化交流以更多面貌、更多样式“身体力行”地助力国际文化对话。‎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已然能在当前纷繁的综艺市场中找到答案的踪迹:具备了这些“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为海内外观众呈现出共同语言与情感共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且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B. 这并非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C. 这既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D. 这并非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而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风向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 B. 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 D.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B. 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把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C. 这些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切入点 D. 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节目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简单叠加”一词含贬义,与后边内容语义相反,因此不能用“不仅是”和“既是”以及“而是”,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各种标点符符号的作用,结合语义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的引号同“风向标”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属于词语的移用。‎ B项的“理论家”虽也表示特殊含义,但有讽刺意味。‎ C项的“中国故事”属于栏目名称。‎ D项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示引用。‎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不合逻辑。‎ B项,把“节目”作为后半部分的主语不恰当;虚词“把”也用得不对。‎ C项,“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搭配不当。‎ 故选D。‎ ‎20.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作家陈隽的一封信。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式问题,请指出五处错误并改正。‎ 尊敬的陈隽先生:‎ 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我们不胜感激。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点儿时间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我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恭请届时光临。‎ 此致 编安 ‎2019年10月10日 ‎××中学文学社 ‎【答案】①“忝列”改为“屈就”;②“挤出点儿时间”改为“拨冗”;③“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出宝贵意见”;④“编安”只用于编辑人员,改为“敬礼”;⑤落款中,时间与署名位置对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性以及对应用文格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语言使用的场合,然后根据使用对象、对象间关系以及场合辨析是否得体,再根据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来分析格式上是否存在问题。‎ 先看用语上的问题:‎ ‎“忝列”是谦辞,意为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来说他人,此处可改为敬辞“屈就”;‎ ‎“挤出点儿时间”过于口语化,可改为“拨冗”;‎ ‎“绵薄之力”是谦辞,指微薄的力量,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可将“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出宝贵意见”;‎ ‎“编安”是写给编辑的信函中使用的问候语,此处可改为“敬礼”。‎ 再看格式上的问题:‎ 作为书信,落款应是署名在前,时间在后。‎ ‎21.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修辞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边塞诗是大漠沙场一弯冷月,奇瑰而雄伟,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1)李白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2). (2)唐朝兴衰的一部史书,沉郁而顿挫,山河、草木、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来说,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仿写。所谓仿照,就是结构形式要相似。首先要了解、把握所给例句的特征,即哪些是要仿照保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变化的。比如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反义词等。最后,还要运用修辞,富有文采、意蕴、哲理启迪。‎ 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比喻”的修辞的运用,还要注意第一个词语是“诗人的诗歌风格,接下来的四个词语是该诗人诗歌中的意象。具体而言,写出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特点,仿写的句式是:……(仿写对象)是……的……,……(风格),……、……、……、……(意象),……仿写时注意语意连贯和词语搭配。‎ ‎【点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 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22.“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答案】 (1). 林黛玉 (2). 贾宝玉 (3). 薛宝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名篇常识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积累,比如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考查的是对《红楼梦》的阅读和记忆能力。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薛宝钗:作为官僚士族阶级出身的贵族小姐,薛宝钗有着名门贵女、大家闺秀的胸襟和气度,她虽为女子,却眼界超凡,学识渊博,心怀远大的志向和政治抱负。由于宝钗贤淑明达,博得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终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然贾宝玉婚后不久出家,她成为一个年轻的孀妇。‎ ‎【点睛】对于名著题的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如“饮用高度白酒能抵抗新冠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冠肺炎药方”,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河北 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啊!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谣言,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 面对与疫情一起出现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明确态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真相跑赢谣言 ‎“你一定不知道”“大真相”“大揭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带这些字眼的新闻,也对其中有理有据的内容感到好奇。可我们在面对这些并不了解的“事实”时,可曾想过这所谓的真相,却是另一个谎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可谓爆炸性的。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有信息福利,也有因虚假信息而带来的麻烦。真实与谎言交织,善意与良知缺失,新闻、娱乐等媒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 而就在今年,虚假信息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凉山的孩子十年没吃过肉?事实却是那里的孩子全都能吃上营养餐;演员乔任梁被虐待致死?事实上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吃盐能防止核辐射?根本是危言耸听!……原本的真实,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点点地被添油加醋,一点点地被谣言扼杀扭曲,这时谣言的恶劣影响已近覆水难收了。‎ 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固然可恨,可我们更多时候竟也成为其帮凶,为“假真相”推波助澜。人总有猎奇心理,迫使他们去了解、传播未知的事物。以讹 传讹,辗转无穷,谣言不胫而走,“假”变“真”,猛于虎矣。‎ ‎“见未真,勿轻言;知假的,勿轻传。”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就应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强错误的舆论煽动力;而知情者,则需要站出来,引导正确的舆论。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言其所知,揭露事实,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在童话中,说谎的匹诺曹鼻子会变长,而同样的,在现实中,说谎造谣者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律的空白给谣言的扩散提供了可乘之机。新的传播环境下,东窗事发后才采取处理已然不可取,应对质疑的声音及时作出回应,对其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让真相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让谣言“见光死”。‎ 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那么真相应做那双折断笛子的大手。让真相跑赢谣言,我们需要作俑者知错而退,不知者闭口缄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监督者有所作为,那么“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次作文材料是关于谣言,众所周知,谣言就像传染病,它的成功传播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止,经过不同人的理解和表达之后就会与原来相差甚远。原因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或者,这世间本来就有谣言的存在,它也是一种传染病,只不过多了些人文色彩。人类真的很厉害,既是谣言的来源,又是谣言的传播媒介,最终还成为谣言的受害者。似乎有些“自作自受”,但,社会发展就是如此矛盾。谣言攻击就像空气中的病菌,无时无处不在,为了成功抵御病菌,避免传染,就要启动免疫系统,那就是心态。‎ ‎【立意】①打击谣言和公开真相应同步进行。②理性思考,探求真相和真理。③别因好心做了传谣者。‎ 行文结构:‎ 仔细阅读材料,首先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比如《让真相跑赢谣言》,第一段引出观点“面对所谓的真相,我们要敢于质疑”。中间几段建议递进论述或者并列论述,可以采用的相关内容有“肯定当今网络谣言的存在”“举例说明网络谣言的危害”“面对假真相,不要推波助澜”“见未真,勿轻言;知假的,勿轻传”等。最后一段强调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那么真相应做那双折断笛子的大手。让真相跑赢谣言,我们需要作俑者知错而退,不知者闭口缄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监督者有所作为,那么“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素材】1、古往今来人们 生活中可能都不缺少谣言,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上虚假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了。且不说那些被曝光几天又反转的社会新闻,无中生有信口开河的娱乐新闻,单是各种打着科普旗号的文章就已经让人不忍目睹,因为,每看一篇都只会给自己徒增不愉快。就比如说浏览器首页推荐的消息,一不小心手滑就会点进去,于是难免瞥上一眼,看后只觉得心里的无名之火熊熊燃烧,恨不得透过屏幕和网线一把火烧了这些杜撰事实的人。“女性体质偏酸性容易生男孩”,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已经知道酸碱性体质是个谣言,当初编造这个概念的当事人自己都供认不讳,可怜一群信徒们还深信不疑。“诺贝尔奖获得者揭开长寿秘密,104岁不是梦”就更不着边际了,虽说长命百岁可能是一些人的终生夙愿,可诺贝尔奖从设立至今也没颁奖给这么一个让人类轻松活到一百多岁的人,毕竟这样的人还没出世呢。这些虚假的信息,称之为谋财害命也不过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总有些人会为此上当,而这些打着科普幌子的文章无非是要售卖些产品罢了。上当的人可能为此倾家荡产,患病者还可能延误治疗导致悲剧,这不是谋财害命又是什么呢?当年的魏则西就是一个例子,而还有无数个和他遭遇类似的人没有被媒体关注到。面对日益泛滥的网络谣言,我们无法清除它们,只能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同时不去传播这些误导性的信息,有机会时可以向他人积极揭示虚假信息的本质。期待有一天,流言蜚语能真正止于智者。‎ ‎2、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沟通交流、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频出现,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某种程度上说,造谣如制毒,网络谣言不啻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毒品。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任何一个微小的谣言,乘以4.85亿网民,都会变成影响全国的大问题。网络空间无论如何开放与自由,始终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并直接影响着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一样,都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在网上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否则,“自由的空间”难免变成“自由的墓地”。‎ ‎3、为了吸引眼球,网络谣言制造者必然选择奇特、劲爆的话题,这对喜欢看热闹、玩新奇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投其所好。虚拟世界里的攻击、防卫、反击等一系列手段都充满刺激,远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好玩,一供一求之间,谣言摇身一变就成了“真相”。眼下,网络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一些人猎奇猎色心理作祟,总乐于关注“桃色事件”、点击“花边新闻”,甚至像犯了毒瘾一样,一天不看就难受,形成强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这些人心理变得阴暗、污秽,分不出真假、辨不清是非、弄不懂对错,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而那些谣言制造者,或是责任缺失,或是见利忘义,或是别有用心,捏造编造虚假的、荒唐的、阴暗的信息,误导人的思维,干扰人的判断,扭曲人的理性。网络谣言像毒品一样毒害人,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了互联网形象和社会信誉。‎ ‎4‎ ‎、切莫让网络谣言毒害善良的的心。抵制和反击网络谣言,人人有责。广大网民要共同行动起来,打一场反网络谣言的全民战。网络谣言制造者是罪魁祸首,必须予以严惩。严惩,绝不仅是公安部门的事,每个网民都是维护网络世界和平的“干警”,都是反击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卫士”。特别是知情网民,要及时站出来,不做“沉默的羔羊”,敢于对谣言说不,要予以批驳,让谣言止于真相。要扬长鞭,痛打“贩毒者”。网络谣言传播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基本道德,缺乏做人准则,对连自己都无法证实的东西总去跟帖、转发甚至起哄,甘做网络毒品制造者的“帮凶”。我们要自觉抵制、远离谣言,对一些谣言传播者,要促其反省,不在低级趣味、自我愚弄中荒废人生。要亮明镜,挽救“吸毒者”。轻信网络谣言者最可悲,他们或许因为单纯、幼稚,或许因为缺乏理性、常识,容易轻信。对这些人,要用事实、真相和案例做镜子,帮助其看到事实、看清真相,看到轻信谣言的危害,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理性看待事物,不“逐臭”,不“八卦”,更不沉迷于猎色猎奇,做到“心理阳光、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如果每个理性的网民都去积极挽救网络谣言“吸毒者”,多一些规劝、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引导,就能让网络这片天空充满阳光。‎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