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济南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6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2、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 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4、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下列对古代帝王“封禅”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古代帝王以儒家思想统治国家 B.目的在于宣扬天子受命于天 C.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D.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农业的发展 5、“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是( )。 A.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6、书院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下表反映的是元代书院在现代我国各地的分布的情况,由此可知 ( ) 7、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樱(农业)而次契 (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 )。 A.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 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8、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 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 ) 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 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 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9、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 A. 突出人性 B. 冲击理学 C. 服务市民 D. 维护专制 10、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11、下面是南宋画家林椿的《果熟来禽图》,此画反映了画家“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追求细节的真实性,故当时有人赞誉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这说明此画( ) 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体现了世俗化发展趋向 C.具有借形寓意的特点 D.开创了古代花鸟画先河 12、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从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 ) A.否定君主专制 B.具有批判精神 C.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D.站在新阶级立场上13、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14、明清时期,对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史书记载不详,甚至连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都语焉不详。这说明( )。 A.小说的文学地位比较低 B.两部小说内容与历史无关 C.小说在当时流传不广泛 D.当时人们没有著作权意识 15、如下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繁到简的变化趋势 16、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出现了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的局面。唐朝书法对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这一变化实质反映了( ) A.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唐朝以前的战乱与动荡C.政治局势的重大演变 D.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17、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 A B C D 18、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徽、汉调 京之皮黄(京剧) 发音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 唱腔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 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 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 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19、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 )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20、在古希腊,从事绘画、雕塑的人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中世纪时.画师一般与鞋匠、面包师理发师等手艺人为伍.著于 14 世纪的《佛罗伦萨城的起源及其著名公民传》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 B.文艺复兴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C.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 D.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 21、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2、“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点( )。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C.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23、马丁·路德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教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等。这些主张( )。 A.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 B.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24、某同学为探究某一历史课题,选择了下面两部著作作为参考书目。据此推断,其探究的课题是 ( ) 书 名 作 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郭振铎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5、法国大革命指导理论与实践后果的强烈反差,引发了欧洲学者对卢梭学说的深刻反思。贡斯当批评说,多数人的赞同并不足以证明其行为是正确的,……为大家献身的个人实际上只是献身于那些以大家的名义行事的个人,他可能以人民的名义讲话,迫使人民沉默。在此,贡斯当主要反思的是( )。 A.自由平等思想 B.社会契约限制言论自由 C.民主共和政体 D.多数人暴政侵犯个人自由 26、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康德意在表明( ) A.思想变革要强调公开运用理性 B.任何变革都要以追求自由为目的 C.启蒙运动在于追求自由的社会批判D.革命的最主要目的应是思想改造 27、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 )。 A.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28、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 10 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29、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 ) 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30、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安娜·卡列尼娜》 D.《等待戈多》 31、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32、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33、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 1931 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现象( )。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34、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 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3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 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 )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 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 C.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 D.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36、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37、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38、新文化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代化才有希望。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文学、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极大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B. 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C. 冲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 意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 39、1919 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 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40、1895 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 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41、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42、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u)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43、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 A. 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 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19 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44、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4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据此推断,“探索”的结果是他们 ( ) A. 进行了洋务运动 B. 发动了二次革命 C. 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D. 掀起了五四运动 46、据统计,从 1919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新青年》先后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 义革命问题等文章 137 篇;《建设》杂志在 1919 年 8 月至 1920 年 10 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刊载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 20 余篇,占其全部篇目的 15%--20%。这可以印证( )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杂志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D.马克思主义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7、1899 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 必能耕者而后援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巩同民国政权 D.减轻农民负担 48、1921 年 6 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49、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 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A B C D 50、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1、“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言论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52、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 B. 宣传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C.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D. 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53、1905 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 1906 年 12 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 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C. 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D. 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54、如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 )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55、1945 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 A. 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 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 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56、《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 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57、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 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58、《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 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 中西文化的融合 D.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59、下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60、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 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B.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61.(20 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 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 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 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 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3 分)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1 分) (1)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4 分)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 分) (2)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6 分) 62、(20 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 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 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美国《时代》杂志 1985 年某一期的封面中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封面上印有“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1) 材料一、二、三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 (12分) (2) 毛泽东引领中国人民革命,是否完全走了“俄国人的路”?请说明理由。(6 分)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反驳材料四中“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观点。( 2 分) 参考答案 1-5ADBBB 6-10DABAB 11-15ABAAC 16-20CABDD 21-25CCCDD 26-30AACAA 31-35DBABD 36-40ABCBD 41-45DDCAC 46-50BDCBA 51-55BCDDB 56-60BCCCB 61、(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3分) 局面:百家争鸣(1分) (2)(10分)概述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入学体系——理学(4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6分) (3)政治: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 :学以致用( 经世致用)(6分) 62、 (2分) (2分) (4分) (1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