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邹城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5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 材料二:‎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 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多样化的终端连接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途径。这些终端设备能适用于多样化的情景,发挥其独特作用,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国际受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纳入国际传播的网络。在此意义上,渠道融合极大增加了我国国际传播的空间和规模。‎ 平台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级阶段,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建设自己的平台“造船出海”,也可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吸引多种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进行模式创新,将中国的故事和声音传得更远更深。当前,要加强国际传播,除了传统的官方对外媒体,还要强调其他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平台融合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矩阵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 当今,“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必然与媒体融合的大势相适应,无论在内容、渠道和平台方面,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都拥有极大的提升潜能。‎ ‎(摘编自张明新、文子玉《媒体融合促进我国国际传播的功能探析》)‎ 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前西方话语霸权语境下,必须寻求并获得在国际场域的传播力。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真实的声音先入为主。中国故事内容上丰富多彩,但在精神内涵和价值立场上,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历史贡献;必须围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故事。‎ 如果说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辞手法就是对中国故事表述系统的加工和装饰。修辞手法包括语言修辞和视觉修辞。语言修辞强调使用语言符号及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策略,以讲述真实感人的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等。视觉修辞则是用图像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运用视觉修辞,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而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内嵌于视觉图像中,以有效的视觉修辞策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 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所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一方面个人了解他人的独特经历,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寻求在特定议题上的共同见解,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寻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认同点。当然,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经由故事引人入“道”。入“道”就是经由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智慧。‎ ‎(摘编自连子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叙事的体系性规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 B.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C.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 D.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 B.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C.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 D.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 B.“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 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D.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我国所做的两则国际传播案例进行多角度点评。(6分)‎ 案例1: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 案例2:《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某品牌油漆平面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凉亭,凉亭有两根立柱,未涂油漆的左立柱色彩黯淡,柱面粗糙,一条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一条龙跌落到地面上。‎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8.诗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出两组简要分析。(4分)‎ ‎9.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4分)‎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4分)‎ ‎14.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萤 虞世南 的历①流光小,飘飖②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 ‎[注]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B.“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 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 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 ‎16.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獸写(本题共1小题, 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2)姜變《扬州慢》中“ , ”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3)《登快阁》中 一句化用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 一句化用阮籍的典故,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苦闷。‎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暮色降临后,景色忽然变得阴森恐怖,惊心动魄的两句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语文老师对张艳军同学的作文片段作出的修改,读完后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记叙了李白和堂弟们相聚桃园饮酒赋诗的情景,醉柳清烟的园中,四处春花飘香,众人摆酒设宴,谈笑风生,席间各赋新诗,李白为丛诗作序,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欢快心情。‎ ‎18、第②处论据不恰当的原因是张艳军同学对“文章”一词的理解有误。请在以下选项中选择 “文章”在②处诗句中的正确含义(3分)‎ A、过人的文采、才华 B、字词的隐蔽、曲折的含义 C、社会纲纪中的礼乐法度 D、自然界中美好的形象、声音 ‎19、请说明③处的修改理由。(2分)‎ 20、 请参考①处的修改意见为文段设置合理的分论点(20个字以内)。(3分)‎ ‎21、近日,杭州养正小学的小朋友们戴着可爱“一米帽”开学复课的视频登上了热搜。‎ 养正小学的洪校长表示,为了让一年级小朋友自觉养成疫情防控意识,主动与同学老师保持一米距离,该校有了这样一个创意。开学前,老师就让孩子们在家和父母一起动手做“一米帽”,在开学第一天戴到学校。要求不能碰到他人,不能损坏帽子。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 ‎ 养正小学这一做法上了热搜后,舆论评价不一。对此,你又如何看待?请用一句话阐明自己的立场并简述理由。不超过45字。(5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5分)‎ ‎3月23日,贵州电视台女记者在路上拍摄到一名开着无牌轿车违章逆行的女司机,在采访中该女记者向女司机问到:“请问你是那个单位的?(女司机不语)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你这样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不是觉着很丢脸啊?你既然觉着丢脸为什么还要违反交通规则呢?你知不知道你已经丢尽了我们贵阳人民的脸啊?你觉着丢脸吗……”结果遭到了女司机的殴打。事后近九成网民认为该女记者语言不妥。‎ 如果你是该女记者,你将如何表达劝告意图。要求语言表达得体,有说服力。(不超过60字)‎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2)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高三语文第5次模拟考答案 ‎1.B(A“针对我国现实”表述错误,原文信息“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C“不能够表现”没有体现;D“诉诸文化符号”表述错误,原文信息“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 ‎2.D(“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表述错误)‎ ‎3.C(侧重“修辞叙事”不属于材料二的观点)‎ ‎4.①论证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本论部分从内容、渠道和平台三个方面,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4分。每点2分,总括1分,具体阐释1分。如果只答总的特点仅给1分)‎ ‎5.①案例一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1分);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1分);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1分)。‎ ‎②案例二立足于传统文化,(1分)将两幅画面对比,形象地表现了产品特点(1分);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跌落到地面”这一设计既不美观,也忽略了其象征意义,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有不妥之处(1分)。‎ ‎6、【答案】B 【解析】“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是表现壮士的身份。‎ ‎7、【答案】D 【解析】应该是“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 ‎8、①以热烈的梦境与凄凉的江庵做对比,②用壮士叱咤风云的往昔和年迈、独栖的现实做对比。(2分) 两组对比既给人以英雄迟暮、岁月蹉跎之感;又体现出壮士内心无法磨灭的激情,突出了壮士的形象。(2分)‎ ‎9、①用景物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②江潮澎湃,契合了壮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③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④江潮波澜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升华了爱国主题。(任意答出三点给6分)‎ ‎10、C 11.A(夷灭三族是最残酷的刑罚,错)‎ ‎12、B(周氏和朱家颠倒了)‎ ‎13.(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 “诸公”“多”“摧刚为柔”“朱家”各1分)‎ ‎(2)我在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名字,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的拒绝我呢?(“仆”“足下” “顾”“深”各1分。)‎ ‎14.(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得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想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的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把他抓到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家,想要窦长君写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启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季布作了个揖,说到:“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也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在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名字,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的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重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更为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15.C意在绘萤火虫之形,错 ‎16.(1)虞诗前两句正面描写萤火虫的光芒和纤翅。李诗前四句借“水”“夜”“秋露”来侧面烘托萤光的特点。 (2)虞诗托物言志,借弱小的萤火虫在暗夜发光来阐述积极的人生哲学。李诗后四句用拟人手法,赋予萤火以人的情感。‎ ‎17、(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8、D.语段中的诗句“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意思是: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所以“文章”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美好的形象、声音。‎ ‎19、并列谓语间用逗号。 20、很多艺术家将艺术成就归功于灵感。‎ ‎21、【答案】赞成。(1分)①此做法寓教于乐,富有创意,(2分)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防止学生密切接触。(2分)‎ 反对。(1分)①此做法过于形式化,迎合了学生游戏心态,(2分)②既影响上课,又对防疫于事无补。(2分)‎ ‎【解析】可赞成,也可以否定。若赞成可紧紧抓住材料中提示性语句“该校有了这样一个创意”,从而明确理由为“富有创意”或“培养创新意识”;另外要关注事件发生的背景或者做事的出发点为疫情下,为了避免近距离接触,得出理由为“一定程度而言可以防止学生密切接触”。‎ 若反对,则注意“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暗示了不便利之处,影响上课等行为。‎ ‎22、答案提示:一要委婉地指出女司机的错误所在,(1分)二要讲明女司机这种行为的利害得失,(2分)三要表达劝告、希望之意。(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