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上无效。若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32小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说:“凡兼人(兼人:意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 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一段话表明荀子 A.主张兼爱非攻 B. 提倡法制 C.主张以德服人 D.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 些思想观点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人的自由平等 D.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3.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 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 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朝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 “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B. 专制集权的发展与强化 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4.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 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 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据此可以判断稷下学宫的主要性质是 A.参政议政场所 B. 教育发展中心 C.外交发展中心 D. 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5. 汉代帛画中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显现出浪漫、神秘的特点。与这一绘画特 点相适应的时代思想文化特色是 A.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B. 推崇黄老之学 C.佛教传入 D. 追捧陆王心学 6.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有 ①丝绸之路的畅通 ②民族交融的加强 ③开放的文化政策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 A. 《甘石星经》 B. 简仪 C. 实测子午线长度 D. 《九章算术》 8. 李白曾经写诗赞美当时一位书法家:“吾师醉后倚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 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据此推断,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9. 著名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例如宋代诗歌深奥含 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有哲理。导致宋诗具有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C. 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迅速发展 D. 宋代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0. 南宋思想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人感应理论 B. 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1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2.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③纺织领域出现大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完善,影响深远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13.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 彩陶画与汉赋 B. 话本与小说 C. 汉赋与风俗画 D. 楚辞与文人画 14.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 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 儒学注重人的研究而忽视自然科学 D. 儒学提倡集体意识而否定个人意识 15.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国时,荀子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 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16.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下列有关以上三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7. 19世纪,法国和中国分别刊印了《人间喜剧》和《儒林外史》。这两部名著的共同点是 A. 折射当时中法两国的社会百态 B. 迎合了当时两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C.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D. 反映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国民诉求 18. 依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它%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 宋代首开政府创办书院的先例 B. 元代因异族统治使书院制度被破坏 C. 清政府对中原文化持开放包容心态 D.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控制的明显加强 19.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的是 A. 《黄帝内经》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20. 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D.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21.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他想要表达的主旨是明朝 A.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抑人性发展 B.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C. 八股取士严重钳制国民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隔绝 22. 明代小说的主人公涉及的社会层面较广,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都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表明 A.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B.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23.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 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4.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痛心的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 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 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2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道: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B. 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 C. 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 D. 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 26. 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 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加尔文 D. 马丁·路德 27.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这里的“科学革命”主要是指 A.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电力的广泛运用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28. “他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上文的“他”是指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康德 29. 下表有关“人文精神”的历史叙述及其对应的历史事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叙述 有关历史事实 A 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智者运动 B 从禁欲主义到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C 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 宗教改革 D 从解放人性到崇尚理性 启蒙运动 30. 提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的思想家是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康德 31. 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中,创作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是 A. 拜伦 B. 雪莱 C. 托尔斯泰 D. 贝克特 32. 19世纪,某画派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分表现光、色和人气,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这一派别是 A. 印象主义画派 B. 现实主义画派 C. 现代主义画派 D. 立体画派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3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1)对比材料一、二,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3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引自《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10分)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6分) 3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从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认识?(6分) 材料三 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一个头脑清醒、沉默和有思想的小伙子”。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大量的科学著作。1672年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论文,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1668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促使人类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有学者对于牛顿做过这样的评价:“……牛顿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天才。因为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机会只能有一次。这对牛顿来说是幸运的。但是,这个幸运是在特定的社会和科学背景下,只能由具备相应的科学才能、素质的人去获得”。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特定社会和科学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说明“牛顿的理论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B B C D D D B B C C D A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 D D D A D B C C D B C A D C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18分) (1)同:都主张发展工商业。(2分) 异: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或西北发展纺织业,东南沿海发展海外贸易。(2分) 政治背景: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封建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深。(2分) 经济背景:江南一带的工商业者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或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4分) (2)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分)带有早期思想启蒙性质,猛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3分)深刻影响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进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分) 34.(16分) (1)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6分,答对其中一点给2分,三点即给6分) 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4分) (2)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追求: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6分) 35.(18分) (1)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2分)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2)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等方面分析思考) ①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为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基础; ②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③生产实践的发展,给科学的发展以推动力; 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科学成就提供了条件。 (每一点2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给6分。) (3)①自然科学: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②对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启蒙思想提供理论武器。 ③对经济:对工业革命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给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