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 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D.一般来说,体内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解析: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反射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A错误;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错误;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错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如脊髓要受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答案:D ‎2.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在突触处传递的 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大量外流 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来时能以主动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D.突触前膜和后膜均属于细胞膜,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解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完成的,选项A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主要原因是Na+大量内流,选项B错误;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兴奋传来时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选项C错误;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都是神经细胞膜的一部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能够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19·安徽合肥检测)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反射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A正确;该反射活动最终引起唾液的分泌,故效应器为唾液腺,B正确;食物引起的味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在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细胞之间会传递兴奋,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答案:C ‎4.(2019·湖南名校联盟联考)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解析: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K+顺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是被动运输,而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A错误;在神经元的膜电位恢复过程中发生K+外流,所以膜两侧的K+的浓度差会缩小,B正确;在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可通过不同方式进出细胞,说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带负电荷,未兴奋部位带正电荷,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D正确。‎ 答案:A ‎5.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突触后膜,说明突触后膜上有该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该神经递质也能作用于突触前膜,说明突触前膜上也有相应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该神经递质的分泌,故该神经递质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不同,B错误;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释放,当该神经递质分泌过多时,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该神经递质,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故突触间隙中该神经递质的浓度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B ‎6.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突触是由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等建立的结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C ‎7.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解析: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位于脑中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实验中剪除脑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项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项正确;实验2中去除脊蛙腹部皮肤后不出现搔扒反射,其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项错误;在本实验中,剪除脑而保留脊髓的蛙能进行搔扒反射,但剪除脑并破坏脊髓的蛙不能进行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 答案:C ‎8.下面是测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图A装置或图C装置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B.给予图A和图C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发生偏转的先后方向相同 C.图B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 D.给予图D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未产生生物电 解析:静息电位指的是未受刺激时的电位,可用图B装置测量,A错误;给予图A中神经纤维一强刺激后,若灵敏电流计发生先向左再向右的偏转,则给予图C中神经纤维一强刺激后,灵敏电流计发生先向右再向左的偏转,B错误;图B中的微电极一个在膜内,一个在膜外,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C正确;图D中,刺激点在中间,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两电极,无电位差,因此指针不发生偏转,但有生物电产生,D错误。‎ 答案:C ‎9.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Na+‎ 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分别给予两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依据结果推测神经纤维所处的环境可能是(  )‎ A.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高K+海水中 B.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C.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 D.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引起的。甲曲线与乙曲线所示的静息电位一致,甲曲线所示的动作电位峰值高于乙曲线的,故甲可能在正常海水中,乙可能在低Na+海水中。‎ 答案:C ‎10.图中①②③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末梢一定是轴突末梢 B.过程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 C.过程③实现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突触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和受体相关 解析:图中神经末梢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过程③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__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骨骼肌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___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脊髓。(2)肌梭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而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经α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同时又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3)由图可知,α和γ传出神经与脊髓中神经中枢连接,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根据上述分析,α传出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肌肉收缩,则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会使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过度收缩受到损伤。‎ 答案:(1)非条件 脊髓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正反馈(或反馈)‎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12.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1)甲、乙记录的是__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2)检测结果显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_________是不同的物质。‎ ‎(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Cl-的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有关,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的________(填“开放”或“关闭”)或K+通道的________(填“开放”或“关闭”)有关。‎ ‎(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运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它的分泌______(填“受”或“不受”)神经直接支配。若脚部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6)内分泌腺______(填“有”或“无”)导管,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解析:(1)由图中甲、乙电极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可知记录的是传出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两个电极所处的神经元接受同一个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但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这是由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导致的。(3)‎ 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静息时更低,这可能是由于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多导致的;也可能是Na+通道关闭,Na+不能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或者与K+通道开放,K+持续外流有关。(4)人的意识在大脑皮层形成,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神经中枢,而控制伸腿和屈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抵御病菌侵害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6)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 答案:(1)传出神经元 (2)神经递质 (3)内流 关闭 开放 (4)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5)受 非特异性 (6)无 直接进入血液(或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13.请回答下列神经调节的相关问题。‎ ‎(1)神经元的长的突起,一般称为__________,该种突起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__________,内含能够释放神经递质的__________小泡,该种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 ‎(2)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_____。‎ ‎(3)若某成年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其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_;若该人因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尿床的情况,则可能是__________出现了问题。‎ ‎(4)若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损,其表现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元的轴突较长,其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够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抑制性递质)。(2)乙酰胆碱作为递质作用于受体,其效应是使肌肉收缩;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后乙酰胆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故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是肌肉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3)‎ 某成年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说明动作不协调,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所以受损的是小脑。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某人因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尿床的情况是大脑皮层出现问题导致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不能控制低级中枢。(4)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S区发生障碍时,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 答案:(1)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 兴奋或抑制 ‎(2)肌肉持续舒张(肌肉不能收缩)‎ ‎(3)小脑 大脑皮层 (4)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说话 ‎14.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 ‎(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填“K+”或“Na+”)通道。‎ ‎(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 ‎(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 ‎________的效率。‎ 解析:(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图中的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图1中离子通道甲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故该离子通道为Na+通道。(2)图2中通道乙开启后可抑制兴奋的传递,故通道乙应为阴离子通道;Gly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由此可见突触前膜上的结构①应表示运载甘氨酸的载体蛋白。(3)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则NE持续性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使突触间隙中的NE减少,以维持突触间隙内NE含量的相对稳定,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1)组织液 Na+‎ ‎(2)突触后膜 阴 载体蛋白 ‎(3)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负 突触传递(或兴奋传递、神经调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