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高三年级月考试题(历史)‎ 第I卷(选择题)‎ ‎24.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5.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  )‎ 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            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 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26.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 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 ‎2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8.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你认为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 A.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9.《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30.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31.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 ‎32.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  )‎ 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33.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4.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35.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 ‎(41-42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12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逐步完善”的过程。(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 时间 情况 ‎ ‎1890—1920年 ‎ ‎1950—1970年 ‎ ‎1978—至今 ‎ 代表刊物、创办人 ‎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陈独秀);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 主要内容 ‎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 ‎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piào qí)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 材料二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是战胜国。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并迫使中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必须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6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 材料 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独原子弹技术。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但在他自己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 ‎ ‎(1)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6分)‎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24.【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制下家庭结构与政治关系的一致性,没有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故A项错误;虽然有等级森严的“权力金字塔”,但材料强调的是“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只体现出分权,没有制衡,故D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关系,反映不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提示是在汉代以后,“应天”等反映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 ‎,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应天和正统,反映不了独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权问题;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在封建王朝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权力的不断分散和转移,实现皇权的不断加强,这也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汉武帝时期提拔品级较低的官员组成内朝,成为汉朝的决策机构,来牵制宰相所协领的外朝,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和分散,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唐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巩固了皇权,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这是权力的转移和分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元朝废除三省制,只留中书一省,这不是权力的分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7.【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明清处于“近代的前夜”的含义,经济上指的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手工技术的进步不能体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出现“大户”“小户”“计日受值”,说明当时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特征,故C项正确;白银作为货币的大量流通,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是奴隶制民主,但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民主,但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是公民当家作主,陶片放逐法有力地维护民主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推知柏拉图主张有政治管理能力的人管理国家事务,反对直接民主,故D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30.【答案】A 【解析】“火车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清帝国的衰落”‎ 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对落后地区的冲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兴起,“逐渐缩小的世界”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可见此著作研究的主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选择A项符合题意。‎ ‎3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实现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完全决裂而是双方一种相互的妥协与退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没有对英王行政大权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资产阶级只是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而并非毫无所得,故D项错误。‎ ‎32.【答案】C 【解析】德意志第二帝国始终是一个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国家,故A项错误;军国主义主义传统并不是对西方的偏离,故B项错误;德意志的专制主义相对于西欧普遍的民主政体而言无疑是一种偏离,但其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又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又是一种对西方的回归,故C项正确;德意志的联邦制国家自第二帝国创始以来就始终没有太大的变更,故D项错误。‎ ‎33.【答案】B 【解析】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 ‎34.【答案】C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错误。‎ ‎3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晚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同理,我国政党要早于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在我国,中共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D项正确。‎ ‎41.【答案】(1)措施: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4分) ‎ ‎(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6分) ‎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6分) ‎ ‎(3)过程: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分)英国政党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3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措施主要有二: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 ‎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可见变化是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第二小问论证,雅典的不民主主要体现在广大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英国民主制的完善经历了三步: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两党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 ‎42.【答案】参考示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论题一: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了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4分) ‎ 阐述: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4分) ‎ ‎②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4分) ‎ 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4分) ‎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4分) ‎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4分)‎ ‎【解析】根据题目的设问“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可知其意在让考生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归纳出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然后用史实进行阐述。如论题: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了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阐述: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②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45.【答案】(1)特点:兵民合一;体制完备;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6分,每点2分) ‎ ‎(2)意义: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9分,每点3分)‎ ‎【解析】(1)根据材料“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得出兵民合一;根据材料“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得出体制完备;根据材料“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得出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 ‎ ‎(2)根据材料“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此时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这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得出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得出有利于政治稳定国家统一,进而保障经济的发展。‎ ‎46.【答案】(1)原因:山东人民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一部分;山东重要地理位置;山东是中国文化发源地。(6分) ‎ ‎(2)原因:中国实力太弱;日本是列强之一;列强相互勾结。(5分) ‎ 影响:激发中国五四运动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使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任意两点4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中“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得出不可分割,据材料一“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得出地理位置重要,据材料一中“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得出是文化发源地。 ‎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得出实力太弱,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日本强,据材料二“《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得出列强相互勾结;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引发了五四运动”、“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得出激发中国五四运动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据材料二“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得出政府失去民心,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47.【答案】‎ ‎(1)原因:自身的努力;得到名师的推荐和引导:国民政府提供赴美学习机会。(三点9分) ‎ ‎(2)评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两点6分)‎ ‎【解析】(1)根据材料“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在他自己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与自身努力分不开;根据材料“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得到了名师推荐;根据材料“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民国政府的支持。 ‎ ‎(2)根据材料“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材料“李政道……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他关心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