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

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数学(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集合,,则( )‎ A. B. C. D.‎ ‎2.是虚数单位,若复数满足,则复数的值是( )‎ A. B. C. D.‎ ‎3.已知曲线关于直线对称,则的最小值为( )‎ A. ‎ B.‎ C.‎ D.‎ ‎4.《周髀算经》 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其中一个问题的大意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如图),每个节气晷长损益相同(即物体在太阳的照射下影子长度的增加量和减少量相同).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注: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立冬节气的晷长为( )‎ A.九尺五寸 B.一丈五寸 C.一丈一尺五寸 D.一丈六尺五寸 ‎5. 已知命题p:在△ABC中,“”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q:“”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为假 B.p假q真 C.p真q假 D.“”为真 ‎6.已知向量,且,则( )‎ A.1 B. C. D.‎ ‎7.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 A.2 B. C.4 D.3‎ ‎8.极坐标方程表示的图形是( )‎ A.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B.一个圆和一条直线 C.两个圆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 9.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最长棱的棱长为  ‎ A. B. C. D.‎ ‎10.已知点,在⊙O:上任取一点P,则的概率为( )‎ A. ‎ B. C. D.‎ ‎11.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若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2.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函数的零点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某传媒大学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从影视配音、广播电视、公共演讲、播音主持四门课程中选修一门,且这四位同学选修的课程互不相同.下面是关于他们选课的一些信息:①甲同学和丙同学均不选播音主持,也不选广播电视;②乙同学不选广播电视,也不选公共演讲;③如果甲同学不选公共演讲,那么丁同学就不选广播电视.若这些信息都是正确的,依据以上信息可推断丙同学选修的课程是_______________.(填影视配音、广播电视、公共演讲、播音主持)‎ ‎14.已知直线的普通方程为,点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 ‎15. 若平面区域 夹在两条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之间,则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16.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17-21小题每题12分,22小题10分,共70分)‎ ‎17. (本小题12分)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为正数,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证:数列的前项和<2.‎ ‎18.(本小题12分)如图,在三棱锥中,,‎ ‎,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9.(本小题12分)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新高考采用模式,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必考科目,满分各150分,另外考生还要依据想考取的高校及专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选3门(6选3)参加考试,满分各100分.为了顺利迎接新高考改革,某学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高一年级1000名(其中男生550名,女生450名)学生中抽取了名学生进行调查.‎ ‎(1)已知抽取的学生中有女生45名,求的值及抽取的男生的人数.‎ ‎(2)该校计划在高一上学期开设选修中的“物理”和“地理”两个科目,为了解学生对这两个科目的选课情况,对在(1)的条件下抽取到的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假定每名学生在这两个科目中必须选择一个科目,且只能选择一个科目),得到如下列联表.‎ 选择“物理”‎ 选择“地理”‎ 总计 男生 ‎10‎ 女生 ‎25‎ 总计 ‎(i)请将列联表补充完整,并判断是否有以上的把握认为选择科目与性别有关系.‎ ‎(ii)在抽取的选择“地理”的学生中按性别分层抽样抽取6名,再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求这2名中至少有1名男生的概率.‎ 附:,其中.‎ ‎0.05‎ ‎0.01‎ ‎3.841‎ ‎6.635‎ ‎20. (本小题12分)已知椭圆: 的一个焦点与短轴的两个端点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点在椭圆上。‎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不过原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线段的中点为,直线与椭圆交于,证明:.‎ ‎21.(本小题12分)设,a∈R.‎ ‎(Ⅰ)令,求的单调区间;‎ ‎(Ⅱ)已知在处取得极大值.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直线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点,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求的值.‎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B A B C A A C D B 二、13.影视配音; 14.; 15. ; 16.‎ ‎17.解:(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9a32=a2a6,即9a22q2=a2•a2q4,解得q2=9.‎ 又q>0,则q=3,………….2分 ‎∵a3=2a2+9,即9a1=6a1+9,解得a1=3,…………4分 ‎∴.…………5分 ‎(2)a1a2…an=31+2+3+…+n=3,…………6分 ‎∴bn=log3a1+log3a2+…+log3an=log3(a1a2…an)=,…………8分 ‎∴.…………9分 ‎∴<2.…………12分 ‎18. 解:(1)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连结.‎ 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由知,.由,,知平面.‎ ‎(2)作,垂足为.又由(1)可得,所以平面.‎ 故的长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 所以,.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19. 解:(1)由题意得,解得,则抽取的男生的人数为.‎ ‎(2)(i)‎ 选择“物理”‎ 选择“地理”‎ 总计 男生 ‎45‎ ‎10‎ ‎55‎ 女生 ‎25‎ ‎20‎ ‎45‎ 总计 ‎70‎ ‎30‎ ‎100‎ 则,所以有以上的把握认为送择科目与性别有关系.‎ ‎(ii)由题易知抽取的选择“地理”的6名学生中,有2名男生,分别记为,,4名女生,分别记为,,,.‎ 从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有,,,,,,,,,,,,,,,共15种情况,其中至少有1名男生的有,,,,,,,,,共9种情况,故所求概率为.‎ ‎20.解:(I)由已知,a=2b.‎ 又椭圆过点,故,解得.‎ 所以椭圆E的方程是.‎ ‎(II)设直线l的方程为, ,‎ 由方程组 得,①‎ 方程①的判别式为,由,即,解得.‎ 由①得.‎ 所以M点坐标为,直线OM方程为,‎ 由方程组得.‎ 所以.‎ 又 ‎.‎ 所以.‎ ‎21. 解析:(Ⅰ)由 ‎ 可得,‎ 则,‎ 当时, 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时, 时,,函数单调递增,‎ ‎ 时,,函数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 ‎(Ⅱ)由(Ⅰ)知,.‎ ‎①当时,,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单调递增.‎ 所以在x=1处取得极小值,不合题意.‎ ‎②当时,,由(Ⅰ)知在内单调递增,‎ 可得当当时,,时,,‎ 所以在(0,1)内单调递减,在内单调递增,‎ 所以在x=1处取得极小值,不合题意.‎ ‎③当时,即时,在(0,1)内单调递增,在 内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 单调递减,不合题意.‎ ‎④当时,即 ,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所以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合题意.综上可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22.解:(1)由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得.‎ ‎∵‎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由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得.‎ ‎∵在直线上 ‎∴直线的参数方程可设为(为参数),代入,整理得 ‎,设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a>0),∴.‎ 故的值为.‎ ‎2019.5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之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 “侯伯”,并给了晋 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的任务,从此晋拥有了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尚方宝剑”,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可知这时期周王室衰微,处于春秋争霸混战时期,但“《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说明《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A项说法有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但不是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晋文公作为诸侯国他的义务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并随从作战,拱卫王室,材料无法体现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故C项错误。‎ ‎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旨在监督控制地方知州权力,牵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制约,但并非控制地方财政支出,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不利于地方自主性发挥,影响行政效率提高,故C项错误,排除。‎ ‎3.A ‎【详解】‎ 由材料可以看出,法律的创造者由社会的不同阶层所构成,体现罗马法的创制者具有多元化的特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罗马法不断完善发展,故排除B选项;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民法大全》,故C项错误;题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排除D选项。‎ ‎4.A ‎【详解】‎ 由所学知识和材料“民众大会有权以抽签的方式选取十个祭祀官吏”“民众大会还以抽签方式另选十名常年司祭……”等可知,古雅典民主政治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统治者力图通过宗教控制民众”的信息,排除B 项;由材料可知,以选举抽签方式进行,未体现“教权”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是精英妥协的结果,并且都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这体现出实用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从邦联到联邦国家结构形式明显有变化,A选项排除。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的说法不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排除。‎ ‎6.D ‎【详解】‎ 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是工业强国”“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等信息可知当时德国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D选项符合题意。军事封建色彩浓厚是材料的一方面,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德国是工业强国,B选项排除。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和材料主旨无关,C选项排除。‎ ‎7.D ‎【详解】‎ 材料中“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可以看出背景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后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对党员进行规定,目的是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故D项正确,选项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党员工作作风的规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主党派,故C选项错误。‎ ‎8.B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习主席借用抗日战争的精神来激励现代的共产党,也反映出蒋介石用民族精神来激发国人的抗战意识,明显可以看出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和时代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合作抗战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派矛盾,C错误;抗战胜利以后,国家没有陷入团结稳定的环境之中,而是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D错误。‎ ‎9.D ‎【详解】‎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前后上海道台职能增加,主要是关于近代化的一些职能,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而做出的调整,这是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D正确;上海道台管理职能增加并不能说明其具有洋务思想,排除A;上海道台并不是外交机构,排除B;材料只反映道台职能增加,并不能得出管辖区域越来越大的结论,排除C。‎ ‎10.A ‎【详解】‎ 材料中“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体现了廉洁政府的政治理念。故答案为A项。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政权,但“一切为工人服务”的说明过于绝对,排除;C项,巴黎公社仅仅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权,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公社公职人员的报酬不高,与民主原则无关,排除。‎ ‎11.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可知,材料强调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民起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答案为C项。A项,“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是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排除;B项,“新的民主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受教育阶层”指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排除。‎ ‎12.B ‎【详解】‎ 根据“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结合所学可知,三年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指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恢复”了1946年各党派民主协商的精神,故B正确;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共内战尚未开始,排除A;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时,中共并非出于领导地位,排除C;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和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都不存在多党执政,D错误。‎ ‎13.A ‎【详解】‎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 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等信息可知,这部宪法是指1982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成为了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A项正确;B项是指1954年宪法的颁布,排除;依法治国方略是1999年写入宪法,不符合题意;D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项排除。故选A。‎ ‎14.B ‎【详解】‎ 由所学知识和材料“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搭建的”“但却不一定成为真正的朋友,因为中共领导人始终不会忘记斯大林在20年代曾给他们错误的劝告”可知,该学者重在强调中苏关系的历史基础不稳固,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中苏关系的历史基础比较脆弱,而不是强调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不是强调国家利益是影响中苏关系的主要因素,排除A、C两项。材料主要反映中苏关系,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排除D项。‎ ‎1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国内政治的焦点,也改变了外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事务由前30年争取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转变成为经济建设服务。故答案为B项。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改变,排除;D项,不结盟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不是外交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排除。‎ ‎16.B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战后美国对国家经济援助的先后顺序,反映出是先欧洲后其他地区,明显可以看出美国认为,当时苏联威胁最重要的地区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没有预见到中国力量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亚洲地区的局势预见不足。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美国冷战政策的核心,故A项排除。日本排在13位,不能得出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最重要,故C项排除。拉丁美洲排在11位,不能得出拉丁美洲是美国对外扩张重点地区,故D项排除。‎ ‎17.D ‎【详解】‎ 考查冷战后的世界局势。由漫画中信息“美国大使馆搬往耶路撒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该举动实际上承认了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独占权;由漫画中的“手雷”的引发线的另一端系在搬迁车上,意味着美国大使馆搬往耶路撒冷会拉动引爆线,可知,美国的插手使得原本紧张的中东局势进一步加剧,故D项正确。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固然与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关,但这不能揭示漫画的寓意,故A项错误;美国操纵导致了巴以冲突的升级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排除B项;“政治多极化是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18.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了民本思想,但不符合富民“根本”,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富民思想不仅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排除。‎ ‎19.D ‎【详解】‎ 题中现象是隋末唐初,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减少了530万户左右,数量巨大,所以D项正确。隋末战乱只是在前十年,从618年唐朝建立算起,后面三十年是唐初,当时统一国家战争,经济破败恢复缓慢,佛、道势力发展以及民族间的战争等方面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人口和户数的变化,所以A项片面,B项不符合均田制史实,D项符合题意。‎ ‎20.C ‎【详解】‎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逐渐放松,最后放弃,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逐渐转向自由放任。故选C。 《反结社法》被废除说明政府不再干预劳资双方的行为,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劳资冲突缓解,B错误。材料是从政治上对出现的劳资关系由干预到放弃,不是通过政治干预经济,D错误。‎ ‎21.A ‎【详解】‎ 由材料“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可知英国逐渐取代荷兰成为新的欧洲商业霸主,故A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英荷对外商船数量的变化而非英荷对外贸易的争夺,故B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荷兰造船业的发展,故C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商业霸权的变化而非俄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故D错误。‎ ‎22.D ‎【详解】‎ 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业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开埠后上海商业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广告业的发展是由商业发展直接推动的,并非是由民众消费观变化而导致的,两者没有必然联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无法看出民众需要对报刊业的影响;C选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不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3.A ‎【详解】‎ 由材料“湘军、淮军”地方军队“兵自募,饷自筹,械自购”“每逢战事……朝廷皆拱手而待之督抚”可知这些地方实力派拥有政治、军事实力,可知A项正确。民国时期的军阀源于北洋新军,B项与史实不符,这些力量并不是资本输出的对象,C项错误,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仍是公认的中央政权,D项不符合史实。只有A项正确。‎ ‎24.D ‎【解析】‎ ‎【详解】‎ 我国工业体系完整,推动工业进程,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材料“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选项D正确;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选项A、C错误;③不符合史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选项B错误。‎ ‎25.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刘少奇都是在说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功劳的,有利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来筹建和发展新中国的经济,故答案为B选项。材料说的情况符合实际,不是右倾错误,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建设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问题,D选项排除。‎ ‎26.C ‎【详解】‎ 材料“《罪辫文》……斥责清朝……本朝两个……改成贼清”反映了将辫子与清朝统治相结合,反对蓄辫与辛亥革命相结合,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故A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罪辫文》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学生剪辫易服投身革命,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书院师生存在政见分歧,故D排除。‎ ‎2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维新人士创办的报刊,“当时创办的大多报刊都与《时务报》馆有过联系”,说明这些办报人在一定程度上赞同维新以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为B项。A项,推崇文学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排除;C项,政府放宽舆论控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排除。‎ ‎28.D ‎【详解】‎ 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总统的推动下,空前绝后的立法效率体现了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及其效果,同时,过快的立法速度也加剧了议员及联邦法院对“立法权可能丧失独立性”的担忧,联邦法院接连推翻多项新政法律就是美国政体分权制衡的体现,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均是在宪法框架内进行的,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根本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是自由竞争与计划调控并存,故排除C项。‎ ‎2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后来进行了政策的调整,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七八十年代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选项B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选项A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选项C排除;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选项D排除。‎ ‎30.C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苏联在二五计划的决议中加大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力图调整农、轻、重比例失衡的国民经济结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苏联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但并未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苏联一定程度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的实现不是材料主旨;D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忽视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1.C ‎【详解】‎ 根据材料,“1953~1964 年期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问的年均产量增长62%。”可知苏联农业生产获得了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故C正确。垦荒运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故B错误。经济结构的重建,不符合苏联的史实,故D错误。‎ ‎32.A ‎【详解】‎ 依据材料中“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可以看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与北约对欧盟的影响,开启了欧洲防务一体化。故答案为A项。B项,欧盟是政治经济实体,发展核心目标不是军事力量,排除;C项,“彻底摆脱了北约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欧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并不是以欧洲统一取代国家间合作,排除。‎ ‎3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但所得成果被大资产阶级侵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感到财富日益缩水、民生日益艰难”,因此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发达国家整体获益,普通民众并不是受害者,选项C排除。‎ ‎34.D ‎【详解】‎ 由“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受到冲击,“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周易》、《礼记》等探讨人生,关心人可知D项正确。A项“尚未形成”与“人”是“天地之心”等观念不符;C 项“实现了分离”与中国古代史上宣扬“君权神授”史实不符,B项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与“敬鬼神而远之” 的史实不符。‎ ‎35.C ‎【详解】‎ ‎“方镇自治”“君臣共治”“分权众治”“寓封建于郡县之中”表明他们反对君主专制,这是在反思国家传统治理,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嬗变的趋势,故A项错误;古代社会仍然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思的是国家传统治理的方式,不是废除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 ‎36.C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重在保护私人财产,欧洲掀起罗马法复兴运动,倡导法的独立性反映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法律保护及反对封建束缚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1世纪”正处在欧洲的中世纪,正是神权统治的时期,宗教神权观念不可能消失;B选项错误,罗马法为维护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法律,与资本主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对罗马法的普遍接受,表述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7.A ‎【详解】‎ 依据材料“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可知,启蒙运动发挥了否定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思想的作用。依据材料“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可知,启蒙运动由于过分否定权威产生了社会危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启蒙运动的消极作用,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启蒙运动的消极作用,启蒙思想冲破迷信与专制的作用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8.B ‎【详解】‎ 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都长安是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故答案为B项。汉朝时期火药还没有用于军事,排除A项;宋朝不是统一的王朝,排除C项;明朝都城北京不是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排除D项。‎ ‎39.A ‎【详解】‎ 从材料中的宋代包拯、明代况钟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可以看出民众对清官能吏的期盼,而明代有关包拯和况钟的话本则回应了民众的这种精神需求,显示出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三言”中的作品是小说,不是历史典籍,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话本小说只是诸多文学形式之一,不是明代主流文学形式,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0.B ‎【详解】‎ 材料认为科学家的工作使世界从“神”变成“机器”,从神秘变成了具体可见的组成。所以B项正确,科学家的作用是让世界具体化,不是形成“民主政治”,A项错误;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支持,而不是基础,C项错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关系,D项错误。正确答案是B项。‎ ‎41.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化“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选项C正确;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选项A排除;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选项B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42.D ‎【详解】‎ 甲午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主张学习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导致来源于日本的社会科学类译著增加,并发动了戊戌变法,故A项排除,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中国译著的类别及其来源,学习的群体没有涉及,故B项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科技译著与社科译著的影响比较,故C项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43.B ‎【详解】‎ 从20世纪初新式学堂和学生增加,旧式教育和人才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从材料提供的时间看,发生在19世纪末的A项,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民主科学在时间上与之矛盾,C、D项错误。‎ ‎44.A ‎【详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体现其开放性。材料“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正是三大政策的推动的体现,故选A;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尚处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故B错误;中国政党政治尚处于发展阶段,故C错误;题目中末体现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故D错误。‎ ‎4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①正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故②正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1988年首次提出,后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故③错误;“结伴而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故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B含有③,排除;CD都含有③④,排除。‎ ‎46.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①欧元正式问世的时间是1999年1月1日,②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1991年11月,③“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时间是1999年11月,④九届二次会议的时间是1999年3月。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③④,D选项正确,A、B、C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7.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教育方针由1958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1961年“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可知体现的是“立德树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了重视,C选项符合题意。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体现的是教育领域受到左倾错误影响,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基本完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加强的结论,D选项排除。‎ ‎48.C ‎【详解】‎ 材料“二战后”“人……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体现了二战后的人们生活在比较压抑的环境中,由此可知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故C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再现社会风貌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项错误。挖掘人类情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D项错误。‎ ‎49.D ‎【详解】‎ 从材料“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现代主义借助反传统的形式表达绘画者的心境,说明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故D正确。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候时的画派的背景,排除A。工业化暴露社会弊端属于现实主义画家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B错误。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印象主义绘画,故C错误。‎ ‎50.C ‎【详解】‎ 由“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及其相关特别说明条款可知C项正确。因为德意志帝国“宪法”安排国家权力结构,皇帝权力大,并不是至高无上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皇帝任命宰相”矛盾。D项不符合史“帝国议会行使预算审批权立法批准权”的材料说法。‎ ‎51.(1)内涵的变化:从通过仁德、慎刑追求公平、正义转变为通过严刑峻法维护专制集权。(2分)‎ 变化的原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法家思想成为重要的治国理念。(8分)‎ ‎(2)特点:引进西方司法服饰,并将东西风格进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司法服饰;‎ ‎ 体现近代司法独立的职业特征。(4分)‎ 影响:构造了一定的法庭仪式,利于维护法律信仰与权威;有利于司法理念的更新;‎ ‎ 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6分)‎ ‎52.(1)特点:开展慈善与风俗教化相结合;救济覆盖面广,救济重点明确,以救济贫民和穷民为主;建立了较完整的救济项目和救济机构。(6分)‎ ‎(2)背景: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德皇和俾斯麦的积极推动。(6分) ‎ ‎ 本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2分)‎ ‎53.(1)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深化务实合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8分)‎ ‎(2)观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有些相似,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2分)‎ 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一些相似,比如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或者都是和平时期实行的倡议或计划,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分界线,主要针对是西欧国家,排斥苏联东欧阵营,但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大家一起干,这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或平台。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反全球化势力活跃。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也是推动建设公正平等的国际新秩序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探索。(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