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化学试题(火箭班)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化学试题(火箭班) 解析版

‎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火箭班)‎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 2H2(g)+2Cl2(g)=4HCl(g)△H=-369.2kJ·mol-1‎ B. CH4(g)+2O2(g)=2H2O(g)+CO2(g)△H=-802.3kJ·mol-1‎ C. 2CO(g)+ O2(g)=2CO2(g)△H=-566kJ·mol-1‎ D. H2(g)+1/2O2(g)= H2O(g)△H=-285.3kJ·mol-1‎ ‎【答案】D ‎【解析】燃烧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如碳元素要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的状态是液态。D正确,本题选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0、ΔS<0的反应在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 B. 反应:CaCO3(s)=CaO(s)+CO2(g) ΔH>0,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 C. 两种物质反应,无论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如何△H均不变 D.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 点睛: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复合判据是,若△H-T△S<0,则反应可自发进行。增大反应物浓度,虽然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是单位体积空间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故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空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以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只有温度和催化剂。‎ ‎3.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设计的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 该装置工作时,H+从a极向b极迁移 C. 该转化过程中,水得到电子 D. 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6CO2+8H2O2C3H8O+9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A. 由题意可知,该装置可以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不正确;B. 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迁移到a极,B不正确;C. 该转化过程中,水去电子生成氧气,C不正确;D. 该装置为电解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D正确。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解原理。电解池与原电池最明显的区别是其有外接电源。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阴极定向迁移、阴离子向阳极定向迁移。‎ ‎4.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如下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2Cl2(g)+2H2O(g)△H=﹣115.6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15.6kJ/mol B. 加入催化剂,能使该反应的焓变增大 C.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D. 断裂H2O(g)中1molH-O键比断裂HCl(g)中1molH-Cl键所需能量高 ‎【答案】D ‎【解析】A. 依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A不正确; B. 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B不正确;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C不正确;D. 设H—O和H—Cl的键能分别为x和y,则ΔH=4y+498-2432-4x=-115.6 kJ/ mol,解之得x-y=25.9 kJ/ mol,即断裂H2O(g)中1molH-O键比断裂HCl(g)中1molH-Cl键所需能量高,D正确,本题选D。‎ 点睛:活化能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正反应的活化能与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热也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 ‎5.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测定结果偏低,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的 A.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就装入待测液进行滴定 B.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C.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HCl溶液润洗 D. 把NaOH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时,有少量碱液溅出 ‎【答案】D ‎【解析】A.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就装入待测液进行滴定,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B.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C.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HCl溶液润洗,则标准酸的浓度会变小,导致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大;D. 把NaOH待测液移入锥形瓶中时,有少量碱液溅出,导致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偏小,结果偏低。本题选D。‎ ‎6.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亚硝酸(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A. 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 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 大于7‎ C. 常温下0.1mol/L HNO2溶液的pH约为2‎ D. 常温下pH=3 的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约为 4.5‎ ‎【答案】A ‎【解析】A. 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没有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作对比,无法证明亚硝酸是弱酸;B. 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 大于7,说明亚硝酸根离子可以水解生成弱酸亚硝酸;C. 常温下0.1mol/L HNO2溶液的pH约为2,说明亚硝酸没有完全电离(可以计算出其电离度为10%),所以可以证明亚硝酸(HNO2)是弱电解质;D. 常温下pH=3 的HNO2‎ 溶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没有变成5而是约为 4.5,说明亚硝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是弱酸。综上所述,本题选A。‎ ‎7.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 光催化染料R 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B. R 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C. 50 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D. 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 .L-1·min-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在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是相等的,故C正确;D、在 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 10 - 4 =" 0.04" × 10-4 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使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使用的试剂 主要操作 A 乙醇(水)‎ 金属钠 蒸馏 B 乙酸乙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C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D 乙烷(乙烯)‎ 溴水 冼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 乙醇也能与金属钠反应,A不正确;B. 乙酸乙酯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B不正确;C.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中,用过滤法无法分离,C不正确;D.乙烯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体,故可以用溴水洗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 D正确。本题选D。‎ ‎9. 下列反应所得产物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反应 B. 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C. 甲苯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D. 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A.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反应,可以发生1,2-加成反应,也可以发生1,4-加成反应,所得产物存在同分异构体;B. 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或2-丁烯,有同分异构生成;C. 甲苯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发生一氯取代时,可以生成邻氯甲苯,也可以发生对氯甲苯,有同分异构体;D. 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只有羧基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没有同分异构体生成。本题选D。‎ ‎10. 贝诺酯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7H14O5N B. 贝诺酯能发生银镜反应 C. 1 mol贝诺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8mol H2‎ D.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可以得到3种有机物钠盐 ‎【答案】D ‎11. 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Ksp[Fe(OH)3](20mL×0.1mol•L-1)/30mL=0.2000mol•L-1‎ ‎,所以3c(H2SO3)+3c(HSO3-)+3c(SO32-)>0.2000mol•L-1,A不正确;B. b点是用0.1mol•L-1NaOH溶液20ml滴定20mL0.1mol•L-1H2SO3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HSO3,由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HSO3-)+c(OH-)+2c(SO32-)及物料守恒c(Na+)=c(HSO3-)+c(SO32-)+c(H2SO3),可以得到c(H2SO3)+c(H+)=c(SO32-)+c(OH-),故B正确;C. 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3和NaHSO3,由pH=7.19= pKa2,由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c(SO32-)=c(HSO3− ),C正确;D. d点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40ml,恰好与20mL0.1mol•L-1H2SO3溶液反应生成Na2SO3,有少量的SO32-发生水解生成HSO3-,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SO32-)>c(HSO3-),D正确。本题选A。‎ ‎15. 请根据要求填空:‎ ‎(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 ‎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其中的c(OH-)=__________。‎ ‎②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后者(填“>”“<”或“=”);‎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X和NaY两种盐溶液,其pH分别为8 和10,则HX 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X_________HY(填“>”或“<”)。‎ ‎(2)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叫做电化学。‎ ‎①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则:‎ 该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__(填“Zn”或“Cu”),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氯化物(XCl2)的溶液,当收集到2.24 LCl2(标准状况)时,阴极增重6.4 g,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0×10-11 (2). < (3). > (4). Zn (5). Cu2++2e-==Cu (6). 64‎ ‎【解析】(1)①常温下,某柠檬水溶液的pH=3,则其中的c(H +)=1.0×10-3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求出c(OH -)=1.0×10-11mol/L;‎ ‎②CH3COOH电离的氢离子可以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水解可以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前者<后者;‎ ‎③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NaX和NaY 两种盐溶液,其pH 分别为8和10,说明Y-水解程度较大,则HX和HY的酸性强弱关系是HX>HY;‎ ‎(2)①由图可知,该原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②用铂电极电解某金属氯化物(XCl2)的溶液,当收集到2.21LCl2(标准状况)时,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阴极增重6.4g,由阴极的电极反应X2++2e- =X可知,阴极生成0.1mol X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16. 甲醇、乙醇是生活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物质,其合成方法和性质均具有研究价值。‎ ‎(1)已知下表中键能数据,则气态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化学键 C-C C-H O=O H-O C-O C=O 键能/(kJ·mol-1)‎ ‎348‎ ‎413‎ ‎498‎ ‎463‎ ‎351‎ ‎799‎ ‎(2)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与2mol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H1<0。‎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a)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的反位速率:v(b)_____v(a)(填“>”“<”或“=”,下同)。‎ ‎②T1____T2。‎ ‎③该合成反应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40~270℃,选择此范围的原因:此温度范围下的催化剂活性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教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3)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合成甲醇,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 CH3OH(g) △H1;‎ CO2(g)+H2(g) CO(g)+H2O(g) △H2;‎ CO2(g)+3H2(g) CH3OH(g)+H2O(g) △H3。‎ 上述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其中K1、K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H1_____((填“>”“<”或“=”) △H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1253kJ/mol (2). > (3). < (4). 温度低于240℃时.反应速率较慢,同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于270 ℃时,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5). K(a) =K(b)< K(c) (6). < (7). 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K1减小,则ΔH1<0,K2 增大.则ΔH2>0,根据盖斯定律又得ΔH3=ΔH1+ΔH2.所以ΔH1<ΔH3‎ ‎【解析】(1)已知反应 C2H5OH(g)+3O2(g)2CO2(g)+3H2O(g) 的△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413×5+348×1+351×1+463×1+498×3) kJ•mol-1 -(799×4+463×6) kJ•mol-1=-1253 kJ•mol-1,则气态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g)+3O2(g)2CO2(g)+3H2O(g) △H=-1253 kJ•mol-1 ;‎ ‎(2)①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a、b两点的反位速率:v(b)>v(a);‎ ‎②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T1<T2;‎ ‎③温度低于240℃时,反应速率较慢,同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于270℃时,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再结合催化剂活性,比反应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40~270℃;‎ ‎④图中a、b两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a)=K(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a)=K(b)0,根据盖斯定律又得△H3=△H1+△H2,所以△H1<△H3。‎ ‎17. 碘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某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得到海带灰悬独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 B.蒸发皿 C.坩埚 D.三脚架 E.酒精灯 F.泥三角 G.玻璃棒 ‎(2)图中操作①名称为______,操作③名称为__________。‎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_________(只填一种),理由是________。‎ ‎(4)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拧开漏斗下面的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过程③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填标号);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5)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_________。‎ 上述蒸馏操作结束后,晶态碘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聚集。‎ ‎【答案】 (1). CDEFG (2). 过滤 (3). 萃取、分液 (4). 四氧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 (5). 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与水既不互溶也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得多 (6). CBDAHGEF (7). 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液体能顺利流出 (8). 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水溶液中还含有单质碘 (9). 烧杯应垫上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锥形瓶上的塞子应去掉 (10). 蒸馏烧瓶 ‎【解析】(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CDEFG。‎ ‎(2)图中操作①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所以是过滤,操作③是从碘水变为含碘的有机溶液,所以是萃取、分液。‎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四氧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理由是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与水既不互溶也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或苯、汽油、煤油等)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得多。‎ ‎(4)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拧开漏斗下面的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所以,过程③操作步骤的顺序是CBDAHGEF;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液体能顺利流出。‎ ‎(5)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是: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该水溶液中还含有单质碘。‎ ‎(6)实验装置中有4处错误,需要改正的地方有4处,分别是:烧杯应垫上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锥形瓶上的塞子应去掉。上述蒸馏操作结束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里聚集。‎ ‎1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含有少量Na2SO4的NaOH样品中NaOH的含量进行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运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有样品、蒸馏水、MgCl2溶液,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有__________。‎ ‎(2)乙同学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 ‎①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5.0000 g,全部溶于水配制成1000.0 mL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所配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待测。滴定管在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滴定前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③滴定过程中用pH计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临近滴定终点时测定pH应每滴一滴测一次。‎ ‎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 V(HCl)/mL ‎0.00‎ ‎12.00‎ ‎18.00‎ ‎22.00‎ ‎23.00‎ ‎23.96‎ ‎24.00‎ ‎24.04‎ ‎25.00‎ ‎26.00‎ ‎30.00‎ pH ‎13.1‎ ‎12.6‎ ‎12.2‎ ‎11.7‎ ‎11.4‎ ‎9.9‎ ‎7.0‎ ‎4.0‎ ‎2.7‎ ‎2.4‎ ‎1.9‎ 请在坐标图中绘制出上述中和滴定的曲线。______________‎ ‎⑤如表所示是几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根据你所作的中和滴定曲线分析,上述中和滴定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指示剂 变色范围(pH)‎ 颜色 酸 碱 甲基橙 ‎3.1~4.4‎ 红 黄 石蕊 ‎5.0~8.0‎ 红 蓝 酚酞 ‎8.2~10.0‎ 无 红 ‎⑥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样品质量和加入足量Mg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质量 (2). 检漏、润洗 (3). 调节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的液面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 (4). (5). 甲基橙或酚酞 (6). 96%‎ ‎【解析】(1)甲同学运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OH的含量。根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可以判断其实验原理是:称量一定量的样品,然后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MgCl2溶液,测量所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所以,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有:样品质量和加入足量Mg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质量。‎ ‎(2)①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5.0000 g,全部溶于水配制成1000.0 mL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所配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待测。滴定管在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检漏、润洗。‎ ‎②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滴定前的一步操作是调节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的液面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③滴定过程中用pH计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临近滴定终点时测定pH应每滴一滴测一次。‎ ‎④根据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值,在坐标图中绘制出上述中和滴定的曲线如下: ‎ ‎⑤根据所作的中和滴定曲线分析,该中和滴定终点的pH=7,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上述中和滴定中可以选用的指示剂有甲基橙或酚酞。‎ ‎⑥由题中数据可知,20.00 mL样品溶液消耗了0.100 0 mol·L-1的盐酸24.00mL,所以n(NaOH)=n(HCl)=2.4mol,NaOH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6% 。‎ 点睛: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尽量选择其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为的pH一致的指示剂,从而减小实验误差。对于强酸与强碱的滴定,选择甲基橙或酚酞均可;强酸滴定弱碱,通常选择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通常选择酚酞。由于石蕊由红变紫或由紫变红不易观察,故不会选用石蕊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19.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Ⅰ广泛应用在航空、激光等领城,Ⅰ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有机物A的质谱图与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 ‎ ‎ ‎①2RCOOH +H2O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3)①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写出其中的一种结构式 :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8molNaOH反应 ‎(6)写出用间二甲苯和甲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答案】 (1). 醇 (2). 羧基 (3). 取代反应 (4). (C19H10O6N2)n (5).  +C2H5OH + H2O (6). (7). 3 (8). (9). ‎ ‎【解析】试题分析:由A的质谱图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由其核磁共振氢谱可知其分子中有3种H原子,所以结合I的结构可知,A为乙醇;由分子式及流程中的转化可知,B为,则C为,由A和C的反应条件可知D为 ‎,由题给反应条件及E的反应产物可知E为;由信息③可知,F为,由F到G的反应条件及G的分子式可知,G为,再由信息②可知,H为。‎ ‎(1)A的化学名称是乙醇;C为苯甲酸,其中的含氧官能团是羧基.‎ ‎(2)②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I的分子式为(C19H10O6N2)n ‎(3)①的反应方程式为。‎ ‎(4)F的结构简式是。‎ ‎(5)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有醛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其水解产物分子中有酚羟基;③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8 mol NaOH反应。同时满足这些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有,共有3种。‎ ‎(6)用间二甲苯和甲醇为原料制备,可以先把间二甲苯氧化为间二苯甲酸,然后间二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生成间二苯甲酸甲酯,接着根据流程中的信息,间二苯甲酸甲酯发生硝化反应,最后把硝基还原为氨基得到产品。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推断、有机合成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较大。有机推断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需要熟悉常见有机物的重要转化规律及其转化的条件。我们可以从反应条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变化,也可以从反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要从全局上把握整个合成流程,从而理解每一步合成的意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