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三十六中高三(上)期初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三十六中高三(上)期初生物试卷

第 1页 共 28页 ◎ 第 2页 共 28页 2020-2021 学年辽宁省沈阳三十六中高三(上)期初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拟核区是一个大型环状 DNA 分子 B.作为生产者的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没有叶绿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2. 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 DNA 决定的 B.蛋白质中 N 原子数目与肽键数目相等 C.在 m 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 n 条肽链中,至少含有 m+n 个氧原子 D.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作用发生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 3. 下列关于 RNA 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 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 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 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4. 下列有关生物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上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跨膜运输物质时均消耗 ATP C.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都多 D.膜蛋白的产生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 5. 某离子载体使得细胞内外的该离子浓度总是趋于相等,由此可知( ) A.该离子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 B.该离子通过此载体运输不需要消耗 ATP C.呼吸作用有利于维持膜两侧该离子的平衡 D.该离子跨膜运输总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6. 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 2都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B.细胞间传递信息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糖被 C.相邻细胞之间因形成通道传递信息而不需要信息物质参与 D.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由于物种的特异性而不需要信息分子参与 7.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 C.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D.细胞核内核酸的合成需要 ATP 8. 现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某种溶液中,测定其细胞及细胞中某种结构的体积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外界溶液可能是硝酸钾溶液 B.甲的体积变化较小可能是受细胞壁伸缩性的限制 C.甲、乙变化趋势的不同是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 D.处理时间为 6~10min 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是相等的 9. 将番茄和水稻分别的培养在含有 Mg​ 2+、Ca​ 2+、SiO​ 4​ 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 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对水的吸收率大于对 Mg​ 2+的吸收率 B.番茄通过主动运输排出 SiO​ 4​ 4﹣,使溶液中 SiO​ 4​ 4﹣浓度提高 第 3页 共 28页 ◎ 第 4页 共 28页 C.番茄和水稻对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D.培养液的初始浓度小于水稻和番茄的细胞液浓度 10. 下列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 ①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将实验温度设置为酶的最适温度 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其中一支试管的温度设置为 90℃ ③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置 0℃、37℃、100℃三种温度 ④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时,两组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1. 下列是用同位素标记法示踪得到的物质转化途径,其中属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是( ) ①H2 18O→18O2 ②​ 14CO2→14C3 → (14CH2O) ③(14CH2O)→14C3→14CO2 ④H2 18O → C18O2 ⑤​ 18O2 → H2 18O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2.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 X 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条件 Y 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 CO​ 2和水 C.物质 a 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1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 ATP,但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能产生 ATP B.若呼吸底物是葡萄糖,骨骼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 O​ 2的消耗量等于 CO​ 2的产生量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以抑制一些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 D.农田被水淹后如果不及时排涝,仅会影响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不影响对水的吸收 14. 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黑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 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结果发 现,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 85cm 缩短到 45cm 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而从 45cm 处被移至 15cm 处时, 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据测算,当台灯从 85cm 处移至 45cm 时,照在水族箱的 光照强度增加了 300%。对于该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了下列 4 条可能的解释及推测,你认为最有道理的 是( ) A.在距离大于 45cm 时,光太弱,黑藻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影响了黑藻呼吸酶的活性 C.在大于 45cm 时,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D.黑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 15.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 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 a/叶绿素 b 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如图是 ①②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②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C.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①②主要吸收绿光 D.弱光下①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 16. 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新鲜菠菜叶片内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的实验结果,老是认为实验结果 不理想,则产生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研磨时未加入 SiO​ 2 C.实验材料自身有问题 D.研磨时未加入 CaCO​ 3 17. N 一脂酰鞘氨醇(Cer)在肿瘤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它能通过线粒体的调节,促进凋亡酶激活 因子释放,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 5页 共 28页 ◎ 第 6页 共 28页 A.过程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过程②③④说明线粒体能进行信息交流 C.图示体现凋亡酶激活因子是一种致癌因子 D.图示体现细胞能实现对异常细胞的清除 18. 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如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①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B.若③过程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将引起白化病 C.若③过程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活性下降,葡萄糖将会自由进出细胞 D.④过程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 19. 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 DNA 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 10 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0.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维持恒定 C.受精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二、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硅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肺泡细胞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C.垂体细胞中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中包裹着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 D.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 下列关于酶和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种类有物种差异性,ATP 无物种差异性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等处理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酶在细胞内起作用时都伴着 ATP 的合成 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 与 ADP 的转化加快 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如图表示金鱼缺 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不需要 O​ 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 X”是丙酮酸,由 3 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 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 18O 标记的 O​ 2,会在 CO​ 2中检测到​ 18O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B.人体某细胞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说明已经发生分化 C.人体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已经发生细胞分化 D.随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并最终丧失 第 7页 共 28页 ◎ 第 8页 共 28页 某二倍体动物(2N=6)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测得甲、乙、丙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如下表。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细 胞 甲 乙 丙 同 源 染 色 体 对 数 3 0 0 染 色 体 组 数 2 2 1 A.甲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B.乙细胞中有 6 条染色单体 C.丙细胞可能处于减Ⅱ中期 D.甲、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三、非选择题(共 5 小题,满分 0 分) 生物膜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看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图 1 中线粒体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从细胞匀浆中分离 出线粒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________期,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________等物质从细胞质进 入细胞核。 (3)从图中 M 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 蛋白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关系密切。 (4)囊性纤维病病人生物膜系统结构受损,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 CFTR 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 图 2 显示了细胞膜的________模型,所展示的两类载体蛋白中,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________决 定的。 (5)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 CFTR 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 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患者长期使用后药效降低,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第 9页 共 28页 ◎ 第 10页 共 28页 (1)患乳腺癌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__,是以________方式被吸收进入细胞的。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 Tam 治疗效果 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效较差,这是由于 Tam 在靶细胞内与雌激素竞争结合________,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 (2)科研人员测定了初次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 C)和长期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 (细胞系 R)在不同 Tam 浓度下的死亡率,结果如图 1.该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 Tam 的患者癌细胞对 Tam 产生了________性。 (3)为研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细胞系 C 和 R 的氧气消耗速率及葡萄糖摄取速率, 结果如图 2。 ①由该实验结果推测,由于细胞系 R 的细胞呼吸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从而使葡萄糖摄取速率明显提高。 ②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产生量。 (4)根据以上研究,长期服用 Tam 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同时服用________的药物,使 Tam 的抗癌效果更好。 研究人员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 CO​ 2的吸收量或 O​ 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 化,结果如图 1 所示。研究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另一个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据图 1 推测,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 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来自光反应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为 C​ 3的还原提供________。 (3)图 1 中 B 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细胞呼吸消耗的有 机物。 (4)图 2 中若在 C 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 NaOH 水溶液的烧杯,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 (5)在 5〜15min 内,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减小,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如果小 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 5〜15min 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以氧气产生量表示) ________ mol•min​ ﹣1。 阿霉素能与 DNA 稳定结合,阻碍 DNA 解旋,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但临床上发现它可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引起患者心脏功能障碍。 (1)阿霉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最可能是抑制了其过程________。细脆凋亡是由________决定细胞自动结 束生命的过程。 (2)l,6 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细胞中形成 FDP 的场所 是________。临床上发现,FDP 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澍功能,为探究 FDP 对阿霉素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 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将心肌细胞在以下三种条件下培养。甲组:适宜培养液;乙组: 适宜培养液+阿霉素;丙组:适宜培养液+FDP+阿霉素。一定时间后,统计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甲组与________组对照,可以验证阿霉素是否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请依据推论,填写对乙组与丙组的结果 预测, 若________则 FDP 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若________则 FDP 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抑制作用。 (3)研究人员还做了将心肌细胞放在下列条件中培养:适宜培养液+1,6 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 验证:________。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Ee,如图 1~4 是其体内某一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象,图 5、图 6 为 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 7 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 回答相关问题:(假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第 11页 共 28页 ◎ 第 12页 共 28页 (1)图 1~4 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图 1 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由图 1 和图 4 所标注基因可推 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2)若图 5 中的 b 代表核 DNA 含量,则 c 最可能代表________含量。图 1~4 中,与图 5 表示数量变化相符 的是________。 (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将处于图 6 中的________组。 (4)图 7 中 CD 段,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 1~4 中,与图 7 中 HI 段相对应的是________。 第 13页 共 28页 ◎ 第 14页 共 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辽宁省沈阳三十六中高三(上)期初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 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 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 膜、核仁、染色体,只有 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 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 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 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 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 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 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 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 酸等 【解答】 A、原核生物的拟核区是一个大型环状 DNA 分子,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A 错误; B、作为生产者的黑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 正确; C、叶绿体分布在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因此不含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根部细胞,C 错误; D、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D 错误。 2. 【答案】 C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 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 (链状)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链状)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 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解答】 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 R 基决定的,A 错误; B、蛋白质中 N 原子数目=肽键数+肽链(链状)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B 错误; C、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 2 个氧原子,所以在 m 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 n 条肽 链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2m﹣(m﹣n)=m+n 个, C 正确; D、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D 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RNA 分子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 1.RNA 分为 mRNA、rRNA 和 tRNA,其中 mRNA 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tRNA 能转运特定的 氨基酸,rRNA 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3.细胞类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 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所以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解答】 解:A.tRNA 能识别和转运特定的氨基酸,A 正确; B.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 RNA,可见某些 RNA 具有催化功能,B 正确; C.mRNA 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C 正确; D.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生物膜蛋白是指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蛋白质,这些蛋白有的覆盖在表面, 第 15页 共 28页 ◎ 第 16页 共 28页 有的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从作用上讲,有的可作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中起作用;载 体蛋白是可以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蛋白,用于运送物质穿过胞膜;受体蛋白是与其他物质结合后,用于进行细 胞间的传递信息。 【解答】 A、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分子特异性结合;抗体等物质通过与细 胞膜上的各相应物质进行特异结合后,才会引起其作用;这类细胞膜上的物质多为蛋白质,而称为受体蛋白 质;故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A 正确; B、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易化扩散),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也不会移 动,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通过参与主动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B 错误; 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都比外膜多,C 正确; D、只有分泌蛋白的产生才一定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若是细胞内蛋白如膜蛋白,则不要 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细胞膜的参与,D 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 2、CO​ 2、 H​ 2O、N​ 2 甘油、乙醇、苯、 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 +、K​ +、 Ca​ 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 【解答】 A、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即该离子的运输方式不属于自由扩散,A 错误; B、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而主动运输只能由低浓度 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离子载体使得细胞内外的该离子浓度总是趋于相等,由此可知,该物质的运输方式 只能是协助扩散,即不需要能量,B 正确; C、由 B 项可知,该物质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呼吸作用与此过程无关,C 错误; D、该离子跨膜运输应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D 错误。 6. 【答案】 A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 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 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 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解答】 A、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 2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A 正确; B、多细胞生物细胞间信息传递并非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被(受体)来实现的,如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 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 错误; C、细胞间可以形成通道,信息分子由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C 错误; D、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的,D 错误。 7. 【答案】 C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 它主要由核膜、 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等组成。 2、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 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 DNA 分子,而 DNA 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 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解答】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 正确; B、染色质中有 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行使遗传功能,B 正确; C、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C 错误; D、细胞核内的 DNA 通过复制形成 DNA,通过转录形成 RNA,都需要消耗 ATP,D 正确。 8. 【答案】 A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分析曲线甲:由于细胞壁的收缩性较小,细胞体积变化不大,甲代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曲线乙对应的 原生质层因失水而皱缩,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解答】 A、曲线乙反应细胞原生质层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但是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因此外界 溶液不可能是硝酸钾溶液,A 错误; B、甲代表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的体积变化不大,B 正确; C、导致甲和乙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这也是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C 正确; D、处理时间为 6~10min 时,细胞吸水、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细胞液的浓度与 第 17页 共 28页 ◎ 第 18页 共 28页 外界溶液浓度相等,D 正确。 9. 【答案】 B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水稻吸收 Ca​ 2+、Mg​ 2+、SiO​ 4​ 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SiO​ 4​ 4﹣)>v (Mg​ 2+)>v(Ca​ 2+);番茄吸收 Ca​ 2+、Mg​ 2+、SiO​ 4​ 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Ca​ 2+)>v (Mg​ 2+)>v(SiO​ 4​ 4﹣)。 2、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 吸收,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扩散的方式。 【解答】 A、由于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养分 Mg 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大于 100%,说明水稻的吸水速率大 于吸收 Mg 的速率,A 正确。 B、番茄吸水速率大于吸收 SiO​ 4​ 4﹣的速率,使溶液中 SiO​ 4​ 4﹣浓度提高,B 错误。 C、番茄和水稻对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C 正确。 D、培养液的初始浓度小于水稻和番茄的细胞液浓度,D 正确。 10. 【答案】 C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解析】 酶具有一些特性:高效性、特异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 pH)。因此温度、pH 等因素会影响酶的 活性,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酶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只是降低, 升温可使活性恢复。 【解答】 ①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将实验温度设置为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属于无关变量,①正确; 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其中一支试管的温度设置为 90℃,温度属于自变量,②错误; ③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置 0℃、37℃、100℃三种温度,温度属于自变量,③错误; ④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时,两组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④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 酶   2 丙酮酸+少量能量(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 丙酮酸+6H2O→ 酶   6CO2+20[H]+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 酶   12H2O+6CO2+能量 【解答】 解:①H2 18O→18O2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过程,①错误; ②​ 14CO2→14C3 → (14CH2O)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错误; ③(14CH2O)→14C3→14CO2该过程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过程,③正确; ④H2 18O → C18O2 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④正确; ⑤​ 18O2 → H2 18O 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⑤正确。 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12. 【答案】 A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酵母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 6H​ 12O​ 6→ ​ 2 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 丙酮酸+6H​ 2O→ ​ 6CO​ 2+20[H]+2ATP(线粒体中) (3)24[H]+60​ 2→ ​ 12H​ 2O+34ATP(线粒体中)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 6H​ 12O​ 6→ ​ 2 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 丙酮酸+4[H]→ ​ 2 酒精+2CO​ 2(细胞质) 【解答】 A、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 X 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 正确; B、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 错误; C、图中无氧呼吸产生 CO​ 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 CO​ 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C 错误; D、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 错误。 13. 第 19页 共 28页 ◎ 第 20页 共 28页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 6H​ 12O​ 6(葡萄糖)→ ​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 3H​ 4O​ 3(丙酮酸)+6H​ 2O→ ​ 20[H]+6CO​ 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0​ 2→ ​ 12H​ 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 6H​ 12O​ 6(葡萄糖)→ ​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 3H​ 4O​ 3(丙酮酸)+4[H]→ ​ 2C​ 2H​ 5OH(酒精)+2CO​ 2 或 2C​ 3H​ 4O​ 3(丙酮酸)+4[H]→ ​ 2C​ 3H​ 6O​ 3(乳酸) 3、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其呼吸和繁殖会受到抑制;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 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解答】 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 ATP,但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能产生 ATP,其第二阶段不产生 ATP,A 正确; B、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 当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骨骼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 O​ 2的消耗量等于 CO​ 2的产生量,B 正确; 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生存 和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 正确; D、农田被水淹后如果不及时排涝,则根部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从而影响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同时也影 响对水的吸收,D 错误。 14. 【答案】 C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分析题意:题中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其中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是光下 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即净光合速率),据此答题。 【解答】 解:A.由题可知: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 85cm 缩短到 45cm 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说明光合作用强度 较小,A 错误; 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 等,与光照没有太大关系,B 错误; C.在大于 45cm 时,光照强度低,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C 正确; D.由题可知:灯从 45cm 处移至 15cm 处时,气泡释放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说明黑藻在较强光 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D 错误。 故选:C。 15.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叶绿素的两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其中①是叶绿素 b,②是叶绿素 a。图示表明两种色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A、图中两种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 错误;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①叶绿素 b 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B 错误; C、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①②主要反射绿光,C 错误; D、叶绿素 b 含量增加,可以提高捕光能力,从而吸收更多的光,提高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增强对弱光 环境的适应,D 正确。 16. 【答案】 D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1)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叶绿素 b,扩散速度大小关系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 绿素 a>叶绿素 b; (2)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 a,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含量大小的关系为叶绿素 a>叶绿素 b 叶黄素>胡萝 卜素。 (3)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 2、CaCO​ 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 取色素,SiO​ 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 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解答】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含量相对较少,而叶黄素最多,胡萝卜素较多,产生此 结果最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 CaCO​ 3,导致部分叶绿素被破坏。 17. 【答案】 C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 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 A、过程①N 一脂酰鞘氨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其结合具有特 异性,A 正确; 第 21页 共 28页 ◎ 第 22页 共 28页 B、过程②③④为 N 一脂酰鞘氨醇和线粒体结合,促进凋亡酶激活囚子释放的过程,说明线粒体能进行信 息交流,B 正确; C、图示体现凋亡酶激活因子是一种信息分子,而不是致癌因子,C 错误; D、图示体现细胞能实现自然更新及对异常细胞的清除,D 正确。 18. 【答案】 D 【考点】 细胞衰老的原因 【解析】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 Harman 1955 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 (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 (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 【解答】 A、②①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正反馈调节,A 错误; 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白化病是由于缺少酪氨酸酶基因导致,B 错误; C、若③过程使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载体受损,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C 错误; D、④过程使 DNA 分子中的基因碱基对缺失或替换,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 或数量发生改变,D 正确。 19.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 DNA 复制,DNA 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 B、只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才能形成四分体,B 错误; C、减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C 错误; D、玉米体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且每个染色体组含有 10 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一个染 色体组,包括 10 种形态、大小、功能不同的染色体,D 正确。 20. 【答案】 B 【考点】 受精作用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解答】 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 错误; 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维持恒定,B 正确; C、受精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错误;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错误。 二、选择题 【答案】 A,B,C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受精作用 【解析】 1.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2、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是从核糖体合成多肽开始,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形成不成熟的蛋白质, 接着出芽形成囊泡跟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出芽形 成囊泡跟细胞膜融合,从而分泌出去。 【解答】 A、受精卵的体积较体细胞的大得多,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A 错误; B、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当硅尘大量进入肺后,硅尘不能分解会引起硅肺病,B 错误; C、垂体细胞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包裹着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C 错误; D、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RNA)组成,D 正确。 【答案】 B,C 【考点】 ATP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酶的特性 酶促反应的原理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等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酶的 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不同物种细胞代谢不同,相应的酶不同,ATP 是一切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不同物种中 ATP 无差 第 23页 共 28页 ◎ 第 24页 共 28页 异,A 正确;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可增加H2O2分子的能量、不能降低H2O2分解的活化能,B 错误; C.酶起到生物催化剂作用,不一定伴有 ATP 的合成,C 错误; 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 与 ADP 的转化加快,D 正确。 故选:BC。 【答案】 A,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 X 是丙酮酸,③为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 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解答】 A、由分析可知:“物质 X”是丙酮酸,由 C、H、O 3 种元素组成,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 O​ 2参与, A 正确;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 ATP,B 错误; C、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C 错误; D、有氧条件下,肌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若给肌细胞提供​ 18O 标记的 O​ 2,则产生的水含有​ 18O, 含有​ 18O 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 CO​ 2中能检测到​ 18O,D 正确。 【答案】 A,B,D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解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 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 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A 错误; B.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纤维 蛋白原基因,B 错误; C.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C 正确; D.随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但没有丧失,D 错误。 故选:ABD。 【答案】 B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四分体、DNA 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 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同源染 色体对 数 N N N 0 0 0 0 0 染色体 组数 2 2 2 1 1 1 2 1 2、分析表格: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乙组细胞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末期。 【解答】 A、由于甲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可能有 初级精母细胞,A 正确; B、乙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 2 个染色体组,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 所以不含染色单体,B 错误; C、丙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又只含 1 个染色体组,说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可能处于减Ⅱ中期,C 正确; D、甲细胞和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都和体细胞相同,因此两者所含染色体数目相同,D 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 5 小题,满分 0 分) 【答案】 磷脂和蛋白质,差速离心法 间,ATP 三 流动镶嵌,功能正常的 CFTR 蛋白 主动运输,加快 【考点】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分析题图: 图 1 中:①是核 DNA 转录形成 RNA,②是 RNA 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 T,④是 T 蛋白 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 TOM 复合体,⑤在 TOM 复合体的协助下,M 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 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图 2 表示 CFTR 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正常的 CFTR 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使 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功能异常的 CFTR 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肺部细胞表 面的黏液不断积累。 【解答】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转录发生在间期,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 ATP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第 25页 共 28页 ◎ 第 26页 共 28页 图中 M 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是线粒体内膜上,说明 M 蛋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图 2 显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所展示的两类载体蛋白中,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功能正常的 CFTR 蛋白决定的。 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 CFTR 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 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答案】 固醇(脂质),自由扩散,雌激素受体 耐药 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细胞系 C 和 R 的乳酸 抑制无氧呼吸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1、题图分析:由图 1 可知,应用 Tam 药物后,死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并且随药物含量增多,死亡细胞比 例越高,在相同药物含量情况下 C 系比 R 系死亡细胞比例高。 由图 2 可知,C 系氧气消耗速率高于 R 系,而葡萄糖摄取速率低于 R 系。 2、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 CO​ 2和 H​ 2O,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解答】 雌激素的本质是脂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 Tam 治疗效果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 效较差,所以可以推测 Tam 的作用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长期使用 Tam 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了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对 Tam 产生了耐药性。 ①从图中看出细胞系 R 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了其降低了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了无氧呼吸强度。 ②由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要产生乳酸,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并比较乳酸的产生量。 根据前面的解答,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无氧呼吸的增强,所以在服用 Tam 的同时,服用抑制无氧呼吸的药物, 抗癌效果更好。 【答案】 类囊体薄膜(或基粒),基质,20(大约) H​ 2O 的光解,[H](或 NADPH) 大于 五碳化合物 容器内 CO​ 2浓度逐渐下降,6×10​ ﹣8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图 1: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 CO​ 2的吸收量或 O​ 2消耗量,其中 O​ 2消耗量 可以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从空气中吸收的 CO​ 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图中 A 点时,从空气 中吸收的 CO​ 2量为 0,表示此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 A 点时,光合作用大 于呼吸作用。 图 2:在 0~5min 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 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据此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 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解答】 )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进行光反应)和基质(进行暗反应)中;图 1 在 20℃ 时 CO​ 2吸收量就已达到饱和而 O​ 2消耗量继续增加,在 20℃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 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 O​ 2来自光反应的 H​ 2O 的光解,该过程为 C​ 3的还原提供[H]。 B 点在横轴的上方,净光合速率均大于 0,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若在 C 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 NaOH 水溶液的烧杯,CO​ 2浓度下降,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 化合物。 在 5~15min 内,给予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容器内 CO​ 2浓度逐渐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减小。据图 2 可知,0~5 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 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 ﹣7mol÷5min=0.2×10​ ﹣7mol/min;5~15min 之间,小麦每 分钟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 ﹣7mol÷10min=0.4×10​ ﹣7mol/min;故 5~15min 小麦的平均光合作 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 ﹣7mol/min+0.2×10​ ﹣7mol/min=6×10​ ﹣8mol/min。 【答案】 DNA 复制和转录,基因 细胞质基质,乙,丙组的凋亡率低于乙组,丙组和乙组的凋亡率接近 1,6 一二磷酸果糖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 FDP 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 FDP 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 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与实验动物相比,采用离体心肌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实验动物的心脏活动 受体内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干扰。 【解答】 据题干可知,阿霉素能与 DNA 稳定结合,阻碍 DNA 解旋,故阿霉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最可能是抑制了其 过程 DNA 复制和转录。细脆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l,6 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故 细胞中形成 FD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实验设计中,甲组:适宜培养液;乙组:适宜培养液+阿霉素;丙组:适宜培养液+FDP+阿霉素。故甲组与乙 组对照,可以验证阿霉素是否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若丙组的凋亡率低于乙组则 FDP 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若丙组和乙组的凋亡率接近则 FDP 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还做了将心肌细胞放在下列条件中培养:适宜培养液+1,6 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验证: 1,6 一二磷酸果糖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澍功能。。 第 27页 共 28页 ◎ 第 28页 共 28页 【答案】 图 2、图 3、图 1、图 4,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突变 染色单体,图 3 b、c 4,图 1 和图 4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分析图 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 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 3: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 4: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 5: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分析图 6:a 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b 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与体细 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 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 7:AF 段表示有丝分裂;FI 表示减数分裂。 【解答】 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因此图 1~4 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 是图 2、图 3、图 1、图 4;根据图 3 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 1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再结合图 1 和图 3 中染色体颜色可知,其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由图 1 和图 4 所标注基因可推知, 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该细胞最终形成的最重要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AbE 或 Abe。 若图 5 中的 b 代表核 DNA 含量,则 c 最可能代表染色单体含量。图 5 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 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 1~4 中,与图 5 表示 数量变化相符的是图 3。 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粒分裂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分 别将处于图 6 中的 b、c 组。 图 7 中 CD 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 4 个染色体组,8 个核 DNA 分子。图 7 中 HI 段表示 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图 1~4 中,与图 7 中 HI 段相对应的是图 1 和图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