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_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一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2.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非乐》”、“《节用》”、“泛爱兼利而非斗”,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墨家学派主张的非乐、节用、兼爱、互利的主张。老子主张无为,追求精神自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说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均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庄哲学 4.4.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乘物以游心”的含义舍弃物质虚荣专求内心自由洒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庄子主张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誉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C符合题意,A B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D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的思想 5.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结合将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所以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答案选择B 6.6.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是指儒家思想对越来越多的为世界所接受,儒家思想对当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以资产阶级民权自由思想为主流价值观,所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7.7.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仁者爱人”、“兼爱”“非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道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君民之间的和谐,故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 8.8.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仁政” B. 它主张“天人感应” 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的,是神话封建统治的,所以,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9.9.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 A. 长安、太学 B. 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 曲阜、孔庙 【答案】A 【解析】 汉武帝时期在长安,设立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官学机构,故A正确;书院属于地方教育机构,故B错误;国子监是隋朝以后官学,故C错误;孔庙不是官学机构,故D错误。 10.10.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11.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极大发展,处于独尊地位,当时不可能学习法家经典,故①是不可能遇到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12.12.“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 “仁政”思想 B. “天人感应”思想 C. 宋明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可知,他们所坚持的是“义”,属于三纲五常的范围,而三纲五常又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和D.“经世致用”思想皆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的影响:1、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理化、思辨化的改造,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建立起贯通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新的儒学体系,成为宋明时期德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强调力行,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13.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主要强调的“心”,与“仁政”“独尊儒术”“经世致用”等思想无关,故ABD项排除;依据“万化根源总在心”可得出此诗反映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故C项正确。 【点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明确其论述的内容是“心是万物的本源”,得出是心学的思想,与备选项对比判断出正确答案。 14.14.下列各项能体现李贽思想特点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经世致用” D. “天地之化日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贽是明朝后期思想家,主要批判宋明理学思想,反对孔子思想权威,具有“离经叛道”的精神,“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反对儒家思想教条权威的体现,故A项正确;B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C是顾炎武的实学思想;D属于王夫之的思想。 15.15.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蚕头燕尾”是隶书中最常见的笔法。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故B项正确;A是小篆字体;C是行书;D是草书,不符合题意。 16.16.《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术研究价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经》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经》 17.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 唐诗和宋词 B. 国风和《离骚》 C. 楚辞和汉赋 D. 国风和汉赋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被合称为“风骚”,故B项正确;唐诗讲究格律,宋词是长短句,故A项不符合史实;汉赋是由骚体诗发展而来,故CD不符合史实。 18.18.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诗圣”是指唐朝诗人杜甫;A是指司马迁著作《史记》;B是悼念宋教任;D是指李白;C是对应杜甫,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点评:“诗圣”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 19.19.某班的部分同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 《女史箴图》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步辇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 20.20.《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 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 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 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 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蔺相如》是展示战国时期历史面貌的戏剧。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所以A项错误。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所以B项错误。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所以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草书、山水画、唐诗 21.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 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 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 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 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说明中国文人画的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故D项正确;绘画创作应该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故A项错误;意识由客观存在决定,故B项错误;“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故选D。 22.22.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 D. 造纸术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造纸术出现在汉朝,指南针宋朝开始用于航海,火药唐末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出现,活字印刷书在北宋出现,所以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出现最早,故本题选D。 23.2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技术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文化教育发展,其技术条件是活字印刷术,故A项正确;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属于制度条件,故B项错误;重文轻武政策也不属于技术方面,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属于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技术条件”的限定词,学生据此可以联系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即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正确判断。 24.2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冶,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能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故B项正确;AD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C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 点睛: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5.25.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 告别了骑士时代 B. 加速了文化进程 C.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 引发了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说明的是指南针,这一技术推动了西欧地理大发现,故C项正确;A是火药作用;B是造纸术作用;D是三大发明共同作用。 26.26.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强化君主专制,但不符合“空前绝后的”,故①说法错误;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发展比较迅速,故②④正确。 点睛:材料“宋代”“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 27.2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风俗画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市民文化”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文化,属于世俗化的文学,我国宋代开始文学创作逐渐走向世俗化,比如词、元曲、小说和风俗画都是市民文化的反映,而程朱理学是儒学的哲学化,故D项正确;其它选项组合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28.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文化专制阻碍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入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AB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9.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 A. 新思想新文化 B. 历史地理方面 C. 社会制度方面 D. 军事技术方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AC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B历史地理方面虽有介绍但并非着眼点。故选D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30.30.“(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严重,洋务派实践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过程,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之下,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符合题意的是B项,C项是维新思想,不是向西方学习的开始,A项中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北大的办学方针,不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中体西用 31.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 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 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 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 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可知此应为借助孔教的名义提出维新变法要求的康有为。A、B、C、D四项分别为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故本题应选C项。 32.32.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 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C.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D. 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符合这一要求的有ABCD,但维新变法并没有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实现民权,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变法 33.3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4.34.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地方实力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 由“1924年”“孙中山”“诸君担负责任……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成为以后国民革命运动的纲领,所以“这个办法”就是实行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5.35.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民国时期”“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可以分析这位思想家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正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这位思想家应该是陈独秀,故D项正确;魏源属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思想家,故A项排除;康、梁属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维新思想家不敢公开反对封建儒学思想,还曾利用儒学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BC项排除。 点睛:材料“民国时期”“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6.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 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 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 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 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是兴起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进行反封建专制、教会特权、封建特权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中国掀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化,反对封建专制、迷信、旧文化,故B正确;A只符合启蒙运动,C只符合新文化运动,D项表述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特点 37.37.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校徽上的英文校名和题干信息判断可以知道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③④。故答案为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8.38.毛泽东曾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个会议中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9.39.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延安时期主要是指长征之后,大约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0.40.“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是指1992年的南巡讲话,这次讲话中邓小平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还再次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故B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发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宣言书,排除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 41.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以及所学从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回答。 (2)依据材料二“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归纳出“大一统”思想;依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纳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3)依据材料三从“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归纳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从批判君主专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5)依据所学从儒家思想产生、确立为正统、发展成熟以及受到冲击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 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②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42.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派别:洋务派、维新派。 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民主与科学。 (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材料一中的“李鸿章”和材料三中的“康有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的分别是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虽然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政治主张上存在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机。本题考查了洋务派和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材料二出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即建立议院进行政治改革改革,这与后来康梁的主张存在相似之处。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步之处。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学习的内容也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