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湘南中学2019年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 21 -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 1.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 A. 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 D. 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2. 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虚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B. - 21 - “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C. “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D. 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B. 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C. 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 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时,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凿”,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C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此题的选项C张冠李戴,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 21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有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主观不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混淆概念。“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不严格区分两者”。这就是对文章细微的改动,需要考生认真读文本。 【3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B项“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主要是偷换概念。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21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形影相吊(慰问) B.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C. 夙婴疾病(经常) D. 则刘病日笃(沉重)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 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 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 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 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 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感染力。 8.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21 - 【答案】4. C 5. A 6. C 7. B 8. ①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项,“夙婴疾病”的“婴”,解释成“缠绕、被缠绕”。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虚词,一要积累、熟记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两个“以”,介词,用、在。B项,第一个“于”,介词,比;第二个“于”,介词,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C项,第一个“苟”,姑且;第二个“苟”,如果。D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代词,这些、这类。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看是什么特殊的句式。A项,“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于星火急”;B项,“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句,“于陛下尽节之日长”;C项,“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无标志词语的判断句,“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D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状语后置句,“或于泰山重,或于泰山轻”。 故选C。 【7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错误,李密表明的孝和忠都重要,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处境要先尽孝再尽忠;“致使君王收回成命”本文没有明确的表现。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以”,因为;“险”,坎坷;“衅”,祸患;“夙”,早时;“闵”,通“悯”,指可忧患得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见背”,弃我而死去。②,“仕伪朝”,即“仕于伪朝”,在伪朝任职;“图”,希望;“宦达”,做官显达;“矜”,自夸。 【点睛】参考译文: 臣下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弃我而死去了。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又体弱多病,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 21 -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三、古诗文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0分) 9.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1) ______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 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3) 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云销雨霁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云无心以出岫 (4). 景翳翳以将入 (5). 木欣欣以向荣 (6). 泉涓涓而始流 (7). 定乎内外之分 (8). 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 21 -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销、霁、落、鹜、岫、翳、辩;不能错写或漏写虚词。本题还要注意审题,任选三题。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 ____________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 (1). 凄清伤感的送别 (2). 送别友人时悲戚无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联系这两句诗句的内容、关键字词及标题和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 【点睛】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 21 -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上楼的牛仔裤 刘永飞 十年前初来这个城市工作,为了省钱,我在市郊租了一套六楼一居室的老式工房。因公司每天加班,我终日早出晚归,快半年了还没真正认识一个邻居。 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以为自己叽里咕噜的方言十分优越,视所有的外地人均为乡下人。 那时候我从市区回到住处往往已是深夜,自己随便弄点吃的,或者洗洗积攒下来的替换衣服,沾床就睡。常遇到早晨挂上阳台晒干的衣服,被傍晚突来的雨打湿,第二天还要重洗的情况。而那条牛仔裤就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掉下楼的。 发现牛仔裤不见了,我没着急,一是因为那是条旧裤子,本不打算穿了,二是因为已是午夜,底楼的邻居早睡了,如果贸然为一条旧了的牛仔裤,以一个陌生人加外地人的身份去敲邻家的门,遭训斥和白眼肯定免不了。 第二天下班,我发现我的那条牛仔裤被装在一只干净的马夹袋里,系在一楼楼梯扶手上。本来就破的牛仔裤,经过大雨的洗礼,污秽的浸泡,越发显得丑陋。第一眼看到我就决定放弃它。于是,我没去动,继续让它留在那里。 奇怪的是第三天下班,那条牛仔裤又出现在二楼的扶手上。我没收牛仔裤,我相信过不了两天这条裤子会像垃圾一样被人丢掉。 然而,我没料到,第四天这条牛仔裤竟然“走”上三楼,我觉得这个“好事者”真够执著的。我产生一个好奇的想法:“就不收,看你会不会‘跑’上六楼。”我想人的耐心总是有限的,他(她)总不至于为了一条无人理睬的旧裤子跟自己过不去吧。 出乎我的意料,第五天这条牛仔裤上到四楼,这让我感动之余感觉很有意思,我有了“认识认识”这位好心人的冲动。 不出意外,第六天下班它在五楼出现。那一刻,我坚信明天这条裤子准会跑上六楼。倘若再不见见这位执拗的好心人,我会后悔一辈子的。于是第七天我破天荒地请了“病”假。 这天早晨醒来后我感到莫名兴奋,楼道里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跑至猫眼前望一望。后来我干脆搬个凳子持本杂志在猫眼下坐等。 - 21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个人没有出现,我的耐心受到挑战。我正为是否先去买菜而犹豫不决时,楼道里忽然传来沙沙的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我预感到那个人要出现了,忙起身,向外张望,结果猫眼里除了墙壁上的一只电表盒,其他一无所有。我没失望,因为那脚步声正越来越近。我发觉这个人的步履间隔很长,行进时走走停停,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而他的喘息越发强烈,胸腔内不断发出“咝咝”的杂音。 脚步声和喘息声先在五楼短暂停驻,随着一阵摆弄东西声,脚步向六楼来了。我原想开门迎接,怕是误会,决定在猫眼里观察。 终于,他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弯腰、低头、银发稀芜的老人。老人拎着那条牛仔裤,背对着我的门口一阵粗喘,然后哆哆嗦嗦将手里的塑料袋系在楼梯扶手上。 “大爷!”老人欲转身下楼,我喊住他。老人先是一愣,左耳缓缓转向我,接着眯起的双眼斜睨过来。天哪,他竟是个盲人! 我告诉老人这条裤子是我的,不准备要了,并表示了歉意和感谢。老人听后很开心,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问老人既然行动不便又为何一层层“送”上来?老人说这栋楼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几户,远离故乡来到异地“讨生活”不容易,“我是怕你们来去匆匆的看不见”。我说:“你完全可以敲门问问的,也不至于费这番周折。”他说:“这样不好,一个瞎老头子随便敲人家的门不礼貌,再说了,好多人只希望过自己的小日子反感人家打扰呢!” 老人下楼时我要送他,被他婉拒,他说自己能行。看他颤颤巍巍摸索着下楼,我的心弦莫名地被谁抚动了,眼睛湿润起来。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也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于接受它罢了。 11. 在第二段中,作者说“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2. 小说在刻画“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 “会上楼的牛仔裤”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14. 结合小说主旨,谈谈“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也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于接受它罢了”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答案】11. ①欲扬先抑,“我”先后的情感变化(“冷漠”——“兴奋”“感谢”)形成对比,突出爱心对“我”的感化效果。②“我”因为对这个城市“毫无好感”,才会对牛仔裤屡屡被人“关爱”感到惊异,这样写在情节展开上起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12. ①老人容颜苍老、行动病态的外表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对比; ②最初认为城市“冷漠”的看法与老人的“热心肠”的对比;③“我”与“老人”对牛仔裤的态度的对比。 13. 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标题用了比拟手法,具有形象感;③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4. - 21 - 依据主旨,扣住句意,言之有理。主要观点有:⑴人间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慧眼。⑵大胆走向世界,敞开心扉,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⑶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拥有爱和幸福的人。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1)抓句子中关键词,应该找重点抓“冷漠,排外”。(2)根据题干提示“在第二段中”,考生确定答题区域,筛选信息要点。“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与“这天早晨醒来后我感到莫名兴奋”形成对比,主要是情感的变化,深化了全文的主旨;这句话在第二段,处于文章中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找出答题关键词后,适当完善,加以表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文中具体表现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本题已经告知是对比手法,也告知是“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只要在原文去找相关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就可以了。“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我问老人既然行动不便又为何一层层‘送’上来?老人说这栋楼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几户,远离故乡来到异地‘讨生活’不容易,‘我是怕你们来去匆匆的看不见’”,概括为最初认为城市“冷漠”的看法与老人的“热心肠”的对比; “我告诉老人这条裤子是我的,不准备要了,并表示了歉意和感谢。老人听后很开心,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与“老人”对牛仔裤的态度的对比;“一个弯腰、低头、银发稀芜的老人。老人拎着那条牛仔裤,背对着我的门口一阵粗喘,然后哆哆嗦嗦将手里的塑料袋系在楼梯扶手上”,“天哪,他竟是个盲人”,老人容颜苍老、行动病态的外表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对比。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 - 21 - )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本文标题是“会上楼的牛仔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标题是“会上楼的牛仔裤”,用了比拟手法,把牛仔裤当成人来写,更加生动形象;标题“会上楼的牛仔裤”,设置悬念,牛仔裤如何上楼的,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首先根据小说的主旨,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对自己启示。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先明确本文的主旨是“人间有爱”,再去回答启示。本文开始“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后来通过牛仔裤会上楼的事情, “我”专门请假来解开秘密,一直到“看他颤颤巍巍摸索着下楼,我的心弦莫名地被谁抚动了,眼睛湿润起来”,说明“我”细心地发现人间有爱,由此可知不是人间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要与人多交流,要多为他人着想,我们也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文中的老年盲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6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6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赍发(jī) 盘缠(chan) 玷辱(diàn) 胭脂(zhǐ) B. 尴尬(ɡà) 口讷(nà) 髭须(zī) 朔风(shuò) C. 拾掇(duo) 央浼(měi) 友谊(yí) 祈祷(qí) D. 傩送(nuó) 憎恶(zēnɡ) 滑稽(jī) 吼啸(xiào) 【答案】D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选项A 脂zhī;选项 B 讷nè;选项C 谊yì。故答案选D。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辐射 棉絮 乖张 归根结蒂 B. 膨胀 暇想 倩影 自命得意 C. 囊括 蹂躏 横亘 逆来顺受 D. 洗漱 嬉闹 商榷 惴惴不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B项,暇想---遐想;自命得意---自鸣得意。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字形题所考查的词语(包括熟语)都是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类型及错因分析:类型:音同义近字、音同(近)形异字、形近字;错因:读音相同相近字、形相似意义混淆、固定典故、语文法规、有个别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有相同部分,词义也相同或相近等。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同音异形字错误。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 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 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 【答案】C 【解析】 - 21 -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C项,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此处修饰“文学创作”不当,不合语境。所以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例如本题C项就犯了不合语境的错误。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培训机构。 D.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 A项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以……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定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项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项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故选B。 19.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 21 -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⑤④③①⑥② C. ⑤③④①②⑥ D. ④③①⑤⑥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文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阐述的是“生成整体论”中“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生成整体论”强调两点,一是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之和,可以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二是仅仅通过分解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借助句中 “然而”、“所以”、“虽然”等明显表逻辑关系的词语,以及“例如”等有较强提示作用的词语,不难选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散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①____。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不只局限于一种模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②_____,用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鲁班从被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就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③____。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制成了发电机。 【答案】 (1). ①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2). ②并从别的领域获得思想上的启发 (3). ③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 【解析】 - 21 -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试题,应先通读文段,掌握文段大意。通读文段可知,首句为文段总领句,后文是对该句的分层阐释,因此第一空应填写类似“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的句子;第二空是对侧向思维的阐释,根据前后文,应该填入“从别的领域得到启示”意思相关的句子;第三空是对反向思维的解释,类比文中对多向思维的阐释可知,应填入与“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意思相近的句子。 六、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7日下午2点,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在深圳福田区一街道违规逆行,撞上一辆白色奔驰,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女司机下车看到爱车被剐蹭,拦住小女孩,提出要赔偿,让她把家长叫来,女孩一听吓坏了了,立马大哭起来。这时围观者劝女司机大人不计小人过,小孩是无心之过,原谅小孩。但女司机不同意,她说,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女孩离开了,对她以后的成长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女孩给她妈妈打了电话,电话里女孩妈妈听说女儿剐蹭的是奔驰车后,一直不愿露面,直到交警过来与她通话,她才同意赶来处理。最终女孩家长赔偿奔驰车主维修费3000元。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逆行撞车的女孩必须担责 材料中女学生违章骑车剐蹭豪车事件,没有再现“穷有信”孩子的敢于认错、敢于担当,也没有豪车车主的善意“不计较”,而是坚持让孩子认错。按说这名女生也上中学了,从小到大,肯定没少受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她骑自行车想必有很多年了,可她还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直到剐蹭了别人的豪车,才知道后果严重。这究竟怨谁呢?我认为,逆行撞车的女孩必须担责。 有人说这个女生还是个孩子,奔驰女司机也太认真了,跟一个孩子较什么真儿?批评一下把她放了就行了。然而,正如女司机所言,要是这样就让女生走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看了网友的评论松了一口气;绝大多数人赞同女司机的做法,都认为有错就要承认,不管是剐蹭了奔驰还是QQ,豪车也是人家花钱买的,这就跟公交车上让座是一个道理,是情义而不是本分。损坏别人的东西就应该主动赔偿,这才是正理。这不叫不近人情,女司机的做法没有任何过错。 - 21 - 就在上个月,郑州新密有一名学生,在骑电动车时不慎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因车主不在现场,该学生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信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11元钱卡在宝马车门把手里。宝马车车主薛先生发现了道歉信和钱后,被深深打动,产生了资助该学生的念头,不仅没有要他的钱,还送给这名中学生1万元资助费。薛先生为什么能有如此善意之举?既是因为他看到孩子家里很穷,这么小就出来打工挣学费,更是因为这个孩子诚实有信。先是“穷有信”,然后才有可能“富且仁”。 再看看这个女学生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大哭的女孩拿起女司机的手机,给她妈妈打了电话,电话里女孩妈妈听说女儿剐蹭的是奔驰车后,一直不愿露面,直到交警过来与她通话,她才同意赶来处理。仅女孩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剐蹭了豪车不愿意来这一点,就说明这个女孩的家教如何,这不是武断,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女孩和其家长越是这样,女司机的做法就越令人理解甚至称道。家长都如此态度,想必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是缺乏责任感,做事不愿意担当的人。 报道中称,听女司机说,她的车也有保险,如果要赔偿的话估计要赔3千元左右,最终双方协商私下解决。3千元钱对一般家庭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但这与穷富无关。难道越穷就越光荣,越穷就该越不遵守规则吗?不要总拿“穷”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这样就会产生严重误导。遵守规则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不仅包括成年人,也包括未成年人。社会上并非都是“富而无德”,对“穷而无德”,也该加以警觉。 人无论贫富,人格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该有教养,都必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乃至法律法规。那些埋怨女司机不近人情的人,恐怕自己首先就是经常不讲规则还强词夺理之人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目。写材料作文必须要准确细致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写作的关键。一名中学女生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一辆白色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的哭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佳角度还是应该抓住“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句话来立意,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现代社会没有什么比规则更重要。材料的第一句话:一名中学女生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一辆白色奔驰车,就已经明确责任主体是学生,是因为学生“违规逆行”,命题者的初衷也是想倡导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吧,现代的社会不应该是“你弱你有理,我富就该倒霉”,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 立意: - 21 - (1)从学生的角度:抓住“违规逆行”、哇哇大哭、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这几处关键点去评价与思考。要有法治观念,要学会冷静处理、要勇于担责。 (2)从家长的角度: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言传教至关重要,这个家长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家教的重要意义。 (3)从车主角度:教育孩子的初衷是好的,损坏赔偿也是正常的,但在处理后,是否也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个社会的爱与宽容呢。 素材:1、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汽车司机,一次行车中,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片刻,他果断地把车停在路边,拉下手动刹车闸,打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灭。之后他永远地停止了呼吸。试想一下,如果他不那样做,后果会怎样?在转眼即逝的生命瞬间,他将他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做人的准则。 2、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 3、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我不知道,没有经历这件事里根还是不是现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渴望成功,那么,就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4、西方有句谚语,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承担责任。 结构:先由材料女司机的做法引出女孩应承担责任;然后引用事例分析承担责任的意义;再从家长的角度进一步指出教导孩子不承担责任的危害;最后指出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承担责任。 【点睛】本题是一篇围绕现实的材料作文,就是所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弄清审题立意,然后结合其中的一个角度写作,写作时注意要结合材料分析,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例如本题从小女孩的角度,可以深刻反思交通违规现象害人害己的问题。 - 21 - - 21 - - 2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020年关于95后择业观调查报告范文五篇【最新篇】
- 一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咏鹅 |花城版
- 数学卷·2019届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1)答案不全
-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模拟集训 (4)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
- 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课题一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6
- xx年上半年公司监理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生物卷·2019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2017-12)
- 【地理】河南省周口市郸城一高2020届高三2月空中考试(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