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答案】C 【解析】“自然没有了”符合道家的顺其自然,“严惩严管”属于法家的严刑峻法,德’和‘礼’属于儒家的主张,“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属于墨家的尚贤,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天人感应”无直接关系,故可排除;“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故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 3.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主要思想是严刑峻法,B项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D项主要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4. 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A. 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 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 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 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 【答案】C 【解析】特别赞赏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等字眼意在强调政务活动家的务实、经世致用等,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曾国藩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曾国藩不主张政治制度变革,选项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5.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D 【解析】本题从服饰的角度入手,考察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周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服装在周代礼乐制度上的表现,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服装的变化趋于“清新”。唐朝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人们的服装也显得“丰满华丽”。宋朝统治者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理学兴起,人们的穿着不再彰显个性,突出了服装的“理性美”。所以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 6.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知该项发明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故排除航海方面的B项、军事方面的D项;A项早在8世纪中期即已传入西方,早于“科学复兴”、“精神发展”的时间,故排除;印刷术于14世纪末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题目中的信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反映了该书法家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这体现出他挥写时的狂放不羁的风格,与草书书法家张旭的风格相符,故选B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书法风格与材料不符,不选A项。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楷体书法家,不选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体 8.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②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文学相关史实,解读题干选项,可知:①是楚辞,战国出国屈原的作品;②是唐诗代表作;③是元曲,马致远的代表作;④是宋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故,以时间为序排列,即①②④③。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诗歌与元曲 9. 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A. 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 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C. 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 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反天主教会,就是因为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A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10. 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 封建教会权威地位的业已动摇 D. 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答案】B 【解析】一定思想是一定经济的反映,“自由”、“平等”的思想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但是其他三个选项均属于表面现象而非实质问题,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 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 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 C. 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 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的含义是如果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就会造成“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显然这一现象是错误的,不能适应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社会发展不能简单照搬进化论,故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主旨相反。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12.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正确的表述是 A. 前者概括了后者 B. 前者解释了后者 C. 前者否定了后者 D. 前者补充了后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论力学理论与牛顿力学理论的理解。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在低速运动状态时的一个特例,所以二者的关系只能是前者概括了后者,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3. 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 相对论 B. 量子论 C. 牛顿力学 D. 太阳中心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因此选A。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物理学·相对论。 14.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 朱熹 B. 董仲舒 C. 李贽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类似于人们要服从于天理服从于法律,从这个角度讲朱熹的思想和斯宾诺莎的思想是一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没有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反封建正统思想,没有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没有材料所述的类似的法律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5.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鲁迅)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鲁迅产生这种感受的主要原因是 A. 拜伦是“诗坛上的拿破仑” B. 拜伦被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C. 拜伦作品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D. 拜伦作品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拜伦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所以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16.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中“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中国“独独禁人的本能”是指扼杀人的正当欲望,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宗族和国家,“存天理,灭人欲”是最好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中“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B项中的“天人感应”不能体现出严禁人的本性;D项中的“因信称义”强调的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个人的本能关系不密切。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主义 17.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思想家思想的理解。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恶的,凭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弃恶向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二人都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④在思想上是相似的。D正确,所以本题选D。 18.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 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 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B符合普罗泰戈拉,排除;C符合王阳明,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普罗泰戈拉 19.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A. 人文主义思想 B. 启蒙思想 C. 自由主义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所以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在一些材料分析题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往往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考查。 20. 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消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答案】C ........................ 21.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精神内容,故D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故A排除。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故B排除。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体现了由器物到制度,未涉及思想,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2.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②⑥ 【答案】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韩非子、黄宗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意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意义。 23.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 传统思想文化 B. 君主专制制度 C. 传统的小农经济 D. 反动政府的统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人物言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说明作者旨在说明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变革的关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B项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传统思想文化 24. 美国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他指的是袁隆平 B. ‘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 C. 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D. 他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大提高了亩产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 25.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 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毛泽东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所以选B。 【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考点: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第Ⅱ卷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智者学派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相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材料三“……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材料三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1)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法,重视道义,倡导诚信等。 (2)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普罗塔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苏格拉底主张研究人本身。 (3)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使人文主义宣扬的对人自己能力的尊重得到进一步强化。 (4)新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近代科学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发展到理性主义,主张构建“理性王国”(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主要包括材料一所涉及到的“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仁爱思想、义”成为第一追求”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二既涉及到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的人文精神又涉及到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所以要对三者的人文精神分别作出概括即可,例如,普罗塔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就是普罗塔格拉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3)材料三中的“信徒得救靠终生”悔改””是信仰得救的意思,所以材料三提出思想主张就是信仰得救。信仰得救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的权威、肯定了人的作用,所以也就体现了人文精神。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需要回答出启蒙运动的背景即可,主要突出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方面资产阶级量不断壮大、以及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等。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突出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等理性王国的方案等。 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答案】(1)历史观:历史进化论;因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2)主要观点: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 (3)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决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等等。 (4)批判地吸收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中可以得出梁启超的历史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根本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根据材料信息“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分别归纳出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可知胡适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本题主要考察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可以看出,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他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特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对儒学的批判;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答案】(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根据本题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2)本题考查古代“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和中国古代改革的有关内容。根据本题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为: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