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 Word版
河北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文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 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情况和价值观。以下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形成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 C.世俗政权的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D.市民反对基督教,提倡人文主义 2.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 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 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3.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 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 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 “人文主义”( )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4.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 钟头。”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B.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 C.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D.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 5.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 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 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6.中世纪,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负责赠送礼物给民众,也负 责拿鞭子和棍棒抽打异教徒和为恶者。16世纪后,人们彻底摒弃尼古拉斯的存在,将妖怪、 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推动 C.自然科学的勃兴 D.启蒙运动的传播 7.法国人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他20岁时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成为 华盛顿的好友,1789年他在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 宣言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结合所学判断( ) ①美国革命影响法国革命 ②法国革命影响美国革命 ③美国革命开启启蒙运动 ④启蒙运动影响法国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 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 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9.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8世纪中 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 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洛克的理论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因为( ) A.洛克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 B.思想理论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C.洛克理论对英国革命影响巨大 D.革命性质影响理论选择标准 10.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 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 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 该事件( ) 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11.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 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 ) A.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 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 12.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被冲破, 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 ( )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1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 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 化表明( ) 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洋务派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的影响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14.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 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淸 政府所賜“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15.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年底他来到天 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年湘军主帅曾 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这反应出( ) 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 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 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 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 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 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 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演变 ②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 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 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 身。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18.“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 教育及阶级斗争。1898年,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出版,他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严复所宣传的进化论思 想在当时( ) A.是严复为首的留学生不明是非,为西方列强侵略的辩护词 B.是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安于现状忍受列强侵略的安慰剂 C.是维新派批判頑固派,激发入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D.是革命派批判頑固派,激发入们要求推翻淸朝的思想武器 19.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 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 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20.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 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 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21.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 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2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深根植于两 者之中。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 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 会在文化上复兴。”这表明了( ) A.孙中山对美国文化情有独钟,所以推崇三权分立 B.孙中山坚信只有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C.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定关联 D.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2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 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4.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 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25.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条例中的某些条款,“允许脑 力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 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26.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 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 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 27.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 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 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 ) A.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 B.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 C.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8.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 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29.“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 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 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 A.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D.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3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 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 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1978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学术讨论和文艺评论中有争论的问题,不要轻率作 结论,更不要采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去处理,应当通过充分讨论和实践的方法去解决”。这一 政策(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原则 B.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促使八个“样板戏”在全国推广 D.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2.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 B.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关联不大 C.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 D.标志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33.1957年5月1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的文章,并增加了由毛泽东 拟定的新标题《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还加了一段按语:“我们欢迎对错误作彻底的批判(一 切真正错误的思想和措施都应批判干净),同时提出恰当的建设性的意见来。”这表明当时毛 泽东认为学术问题需要( ) A.坚持百家争鸣 B.强调阶级斗争 C.坚持百花齐放 D.提倡兼容并包 34.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一方针, 并根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表明双百 方针( ) A.引发了文艺领域混乱 B.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 C.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 D.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 35.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 界引起强烈反响。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背景下提出的 B.它主张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科技上的“百花齐放” C.它的提出一直鼓励着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它的指导下诞生了八个革命样板戏等大批文学作品 36.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 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 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 37.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 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确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在(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8.王玉明教授,1950年生,江西九江人,1967年高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到北大荒插队 落户,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厦门大学,1981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 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 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王教授该段履 历反映了( ) A.《义务教育法》保障其高中顺利毕业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成为其人生转折点 C.“教育大革命”为其成才提供了机遇 D.中美关系正常化促成其成为教授 39.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 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 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 种做法( )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40.邓小平在与方毅、刘西尧等同志的谈话中指出“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 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 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 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教育部胆子小说明当时右倾思想干扰教育工作 B.怕又跟着我犯“错误”说明邓小平仍然受到排挤 C.解决具体思想和实际问题表现为当年恢复高考制度 D.这一谈话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带来的观念禁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41题18分,42题22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 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 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 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 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 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 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 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 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 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 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4分) (3)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6分) 42.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 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 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 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 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 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 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 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 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 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 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 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 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 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 要意义。(6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 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2.A 3.C 4.D 5. A 6.B 7.B 8.C 9.B 10.C 11. B 12. C 13 C 14. D 15.C 16. A 17 .D 18. C 19. D 20.D 21. A 22. C 23. C 24. D 25.C 26. C 27. A 28. C 29. B 30.C 31. A 32. C 33. A 34. B 35.A 36. A 37. B 38. B 39. D 40.C 41.【考点】启蒙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说明其来源主要是古代经典和传教士的介绍、研究;第二小问不同,霍尔巴赫主要是肯定,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主要是否定,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归纳。 (2)首先需要归纳态度,据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可以看出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体现了维新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3)属于开放性试题,如果肯定,需要从陈独秀所站阶级立场分析,其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出发,如果否定,则可以从陈独秀的思想内容的绝对化分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答案】(1)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传教士的介绍、研究。(2分) 不同: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4分) 影响: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分) (2)态度: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2分)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 (3)看法:赞成 理由: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因为儒学被利用给中国带来了黑暗。他是站在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维护封建专制的立场上,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6分) 看法:反对 理由: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学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值得斟酌。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6分) 42.【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说明文艺复兴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而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个人主义”的内涵是指人文主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可以概括为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可以概括为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说明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这是文艺复兴的印记;根据材料二“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说明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是文艺复兴的深化。第二小问意义,“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有利于人文主义;“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 (3)根据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根据材料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说明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根据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说明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4)可以从思想解放、民主进程、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 【答案】(1)内涵:人文主义。(2分) 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4分)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分)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分) (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6分) (4)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4分)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 Word版
- 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倡议书范文板
-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新版 人教版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发现——学习形声字》创新教案
- 2020年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总结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 2020年工作总结-月度工作总结的范文
- 2020年高中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范文
- 【历史】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 研究生2020毕业自我鉴定书(11篇)